典故中的猴

朝三暮四

【出处】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狙之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战国·列御寇《列子·黄帝篇》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战国·庄周《庄子·齐物论》

【释义】

  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故事】

  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然后一个个都趴在地上。

沐猴而冠

【出处】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后数日,羽乃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其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宝货,略妇女而东。秦民失望。于是韩生说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韩生曰:“人谓楚人沐猴而冠,果然。”羽闻之,斩韩生。

——东汉·班固《汉书·陈胜项籍传第一》

【释义】

  原指猕猴性急,不能如人般戴冠著带。后比喻虚有其表,而无内才,品格低下。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故事】

  秦朝末年,刘邦、项羽、楚怀王三人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就做关中王。刘邦先攻进咸阳,项羽随后也带领人马,冲入城内,大肆屠杀,并且杀了秦降王子婴,放火焚烧秦宫,大火一连烧了几个月都没有熄灭。项羽还搜括了许多金银财物,掳掠了一批年轻妇女,准备回到东方去。

  当时,谋士韩生劝项羽在咸阳建都说:“这里关中地区,有险可守,而且土地肥沃,在此建都,可以奠定霸业。”项羽见秦宫都已烧毁,残破不堪,又怀念故乡,一心想回东方,便说:“人富贵了,应归故乡,富贵不归故乡,好比锦衣夜行,谁看得见?”韩生失望无比,私下说:“都说楚人是戴着帽子的猴子,愚笨不堪,现在想来果然如此。” 项羽听说了,便烹杀了韩生。

水中捞月

【出处】

  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城,名波罗奈,国名伽尸。于空闲处有五百猕猴游行林中,到一尼俱律树下。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现。时猕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言:“月今日死,落在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暗冥。”共作议言:“云何能出?”时猕猴主言:“我知出法。当捉树枝,汝捉我尾,展转相连,乃可出之。”时诸猕猴即如主语,展转相捉。小未至水,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尔时树神便说偈言:“是等騃榛兽,痴众共相随。坐自生苦恼,何能救出月?”

——《摩诃僧祇律》卷七(亦见于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五十三)

【释义】

  这则寓言旨在说明,愚痴的人,将虚幻的影子当作真实,并生起贪心去追逐它,结果徒劳无功,招致了灭顶之灾。

【故事】

  过去,在一座城里,有五百只猕猴。有一天它们来到树林中游玩,玩得兴高采烈,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一轮明月升上了天空。

  猴子们游玩的树下有一口井,正在嬉戏中的猴子们朝井中一看,发现了井里月亮的倒影。

  猴王对其他的猴子说:“可怜的月亮,今天落到了井里,快要淹死了。让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把它救出来,免得这个世界上晚上没了月亮,一片黑暗。”

  猴子们听了,都觉得有道理。可他们很快就犯了愁:这口井看上去很深,怎样才能把月亮从里面捞出来呢?

  这时猴王想出了一个主意,说:“我抓住树干,你们抓住我的尾巴,这样一个抓住另一个的尾巴,一点一点往下放,我们就能捞出月亮了。”

  猴子们一听,都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就依言照办,一个抓住另一个的尾巴,下到井里去。

  就在最前面的那只猴子快要捞到井中月亮的时候,突然间听得一声巨响!原来是猴王抓住的那棵树干,承受不住那么多猴子的份量,一下子折断了。这样一来,捞月亮的猴子们全都落到了井里,活活地被淹死了。

杀鸡骇猴

【出处】

  俗语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兄弟虽然只杀得一名亲兵,然而所有的拳匪见了这个榜样,一定解散,将来自不敢再与贵领及贵国人为难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

【释义】

  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比喻用惩罚某人的办法来恐吓或警告他人。

【故事】

  从前一个耍猴人买了一只不听话的猴子,艺人十分生气,就到市场买来一只公鸡,对它不断敲锣打鼓,公鸡吓呆了,艺人乘机拿刀杀了公鸡,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吓坏了,从此只要艺人说什么或敲锣打鼓,猴子就会毫不含糊地执行艺人的指令。

吴王射狙

【出处】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抓,见巧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战国·宋·庄周《庄子·杂篇·徐无鬼》

【释义】

  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

【故事】

  吴国的国王乘船在江上,登上猴山。众猴子看见吴王,(都)恐惧地逃跑,逃往丛生的草木中。惟独有一只猴子,从容地东抓西弄,在吴王面前卖弄技巧。吴王用箭射它,它敏捷地抓住射来的快箭。吴王命令助手过去射它,猴子立刻死了。吴王看看他的好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显示自己的技巧,依仗它的敏捷在我面前炫耀,以至于有这被射死的下场。引以为戒啊!”颜不疑回来后便拜贤士董梧为师用以铲除自己的傲气,弃绝淫乐辞别尊显,三年时间全国的人个个称赞他。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