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不要学国学? 忍让不争不适应激烈竞争?

  据《山东商报》报道,日前山东省、湖北省教育厅要求加强对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的管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一时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复旦教授钱文忠则称,按国学经典标准培养孩子,到社会上90%要吃亏。

  虽然后来钱文忠说他被误读,其原意是吃亏是因为社会面临严重问题,需要改变的是社会。然而,孩子学国学到底吃亏不吃亏?记者就此采访部分家长,不少家长有“按经典培养,孩子一到社会上就被摆平”的担忧,有家长说,让孩子学所谓的经典,还不如让他联系实际,适应社会现实。也有家长称孩子可以学国学,但行为方式要符合环境,该仁义时仁义,该当狼时就当狼。

  支持:国学是精华一定得学

  孩子到底要不要学国学呢?大多数受访家长认为该学。“你要相信,坚持让孩子学国学的家长,是因为他们自己已经尝到了学国学的甜头。”在某中学教英语的周女士这样说,为了让孩子学国学,她曾放弃了孩子进入师大附小上学的机会,“很多人觉得我太执着,但是我相信我选了条对的路,国学博大精深,是很多代人智慧的结晶。”

  晚报教育部落QQ群“7岁囡伏妈”说:“中国近现代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学今不学古,学外不学中,学远不学近,如果认为学学汉语拼音、加减乘除、ABCD就是教育的话,还叫百年树人?”

  中立:鼓励但不强迫孩子学

  也有不少家长认为学不学国学,主要要看孩子是否感兴趣。网友“9岁男甜豆云海”认为,如果孩子喜欢可以让他学点。网友“13岁老米妈”说她正在学国学,“鼓励孩子学国学,但不强迫孩子学”,这样的观点也得到不少人的支持。

  市民钱先生认为,“国学可以学,但孩子的兴趣最关键,如果孩子不喜欢,甚至是厌恶,就失去了学国学的意义。”

  反对:国学已不能适应现实

  “国学谈的是忍让、不争。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孩子要学的是如何展示自我,坚持忍让、不争很可能就找不到工作,或者在单位平平淡淡一辈子。”刘女士的儿子正在读初三,面临中考的压力,“如果他没有竞争观念,我很担心他不能考上好的高中,也就无法上好的大学。”

  持同样观点的刘先生认为:“不学国学并不是说国学不好,而是现在的社会风气太差,让孩子天天面对的是圣人操行,那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他说,没有家长不希望孩子成为圣贤之人,但前提是孩子首先要能够生存。

  ·学到什么·

  学了国学后 孩子更懂礼貌

  学了国学的孩子,究竟有什么样的变化?记者电话咨询了一些办有童学馆的私立幼儿园,不少接电话的老师称孩子学国学,强调的是孝道、礼仪,一些孩子从原来的不太懂礼貌变得有礼貌了。事实是不是如这位老师所说的呢?记者到朱德旧居的童学馆一探究竟。

  言行举止彬彬有礼

  “阿姨,你好。”伴随着稚嫩的童音,小小的身子也弯成了九十度。这里的孩子从2岁到7岁不等,课桌上放着《论语》。

  童学馆的李老师告诉记者,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经史子集,以读经为主,平时给孩子讲孝道的故事,培养孩子的礼仪,培养孩子恭敬之心、感恩之心。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学国学后,都变得有礼貌了。

  学会了孝顺父母

  与此同时,记者随机采访了来童学馆接孩子的一些家长。说起学国学后孩子们的变化,有家长说孩子有礼貌了,也有家长说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记忆力增强了,还有家长说孩子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学会了体贴父母,尊重他人。

  曾在英国留学两年的李女士说,孩子现在会主动帮他们洗脚,早上上学会跟爷爷奶奶鞠躬说再见,“这些都是从弟子规里面学到的,一些东西他慢慢懂了,就应用到生活中。”她说原来孩子在家里很傲慢,很自我,看到饭桌上有好吃的也是自己吃,现在他学会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先吃。

  学会跟外人打招呼

  同样让孩子学国学的付女士说,因为亲戚的孩子学国学后变化比较大,所以她也把孩子送来学国学。“以前家里来人,孩子只顾自己玩从不理人,叫他问好,也特别不愿意。现在家里来了人,孩子会主动跑到门口鞠躬说‘阿姨好’。”付女士带着孩子准备走的时候,小迪深深地鞠一躬对记者说:“阿姨,再见。”随后,付女士也鞠躬道别,“老师说,做家长的也要言传身教,这样孩子才能做得更好。”

  ·专家声音·

  学国学吃亏 与经典无关

  其实“学国学吃亏”在网上流传不久,钱文忠就站出来说他被误读,其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是,正是由于我们长期以来不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人格、培植教养方面的教育功能,导致我们在经济总体上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文明却出现了很多非常严重的问题。

  钱文忠称,要想避免国学经典误人,最需要做的不是不读,而是如何净化社会环境,让国学经典中的优秀内容从文本走进现实,成为人们真正的行动指南。

  云南传统蒙学研究会会长郑千山认为,“担心学国学吃亏”是因为对国学的不了解。他说,国学博大精深,流传了几千年,可见其生命力的旺盛,国学不是很具体的东西,它更多的是一种理念。“再说,你如何知道孩子长大后的社会还是现在的社会?你如何确定这些孩子长大后的环境没有任何改变?”

  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市民朱先生说,只有通过我们每一代人的努力,社会才会慢慢前进,“我们这一代人努力,那么下一代人就会有一个相对清新的环境,而孩子们从小重视德育,那么等他们长大进入社会后,社会风气又是另外一种。”

  ·市民建议·

  不可盲目崇拜“国学热”

  最近几年,国学重新兴起并持续升温。不少城市开办童学馆、读经班,一时之间摇头晃脑念着“之乎者也”的小小孩童大增。大学毕业4年的小袁认为出现国学热,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于丹热呢?为什么大家疯狂地去看别人如何解读经典,并把这种解读当做经典本身,而不去看原著呢?”小袁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家看不懂 ,也因为看不懂,所以没有办法看下去。“如果孩子从小接受了这种教育,那么他不需要接受经过别人翻译之后的文字,他直接接触的就是最纯正的经典。”

  当了十多年语文教师的邹女士说,国学的复兴,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民族自信心的恢复,“从极度推崇传统文化到极端贬低传统,再到崇洋媚外,好像一个圆圈,最后我们发现我们的文化还是那么有魅力,于是开始推崇我们的文化。”

  在国学热的同时,随之兴起的还有各种教育基地、讲座、交流会以及不同版本的国学教材。不少家长急于求成,欲让孩子在几岁之前读完多少经典,并选择最难的经典让孩子朗诵,以此开发孩子的智力。对此,有网友说,“国学热”可喜,但是对国学的盲目狂热却是绝对的不可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糟粕也有不少,国学一定要学但不能跟风。

  观点链接:他们眼中的国学

  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了下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质量,许多人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语

  中国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也可以成为一个科技强国,但最根本的,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现,为这项工程所做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

——季羡林(著名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少儿读经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中华文化最好的货币就是经典,在年幼时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心中,他们长大后一定会知道怎么用。

——牟宗三(国学大师)

  我小时候就读很多《唐诗宋词》,妈妈当时要求一天背一首,后来大一点就背《孟子》,父亲每天用一个小时来教我《孟子》,教了一个半暑假,把将近三万八千字《孟子》从头到尾都背了。我读了《孟子》就知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的哲学,对我这一生的思路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远比那时候我的父亲教微积分,找一个家庭教师教我微积分要有用得多。

——杨振宁(博士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新闻助读:国学到底是什么

  “你了解国学吗?知道国学是什么吗?”就这个问题,记者随机采访了年龄从19岁到52岁的人群,绝大多数人承认并不懂国学,也不能给国学一个定义,似乎印象中的国学就是四书五经。

  国学究竟是什么?是不是仅仅就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呢?百度百科中对国学的解释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其实是一个国家学术文化的简称,也可以是一个国家一切学问的简称。国学不仅为中国独有,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有。”云南传统蒙学研究会会长郑千山认为,所谓中国国学,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文明的简称,涵盖了神州大地三江五岳的人文与生活经验。

《春城晚报》2011年2月15日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