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话羊俗

  羊为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原始居民,就已开始选择水草丰茂的沿河沿湖地带牧羊狩猎。汉代许慎释字义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明末清初屈大均套许慎的模式,在《广东新语》中说:“东南少羊而多鱼,边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鱼,其民亦然。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鱼’、‘羊’为‘鲜’。”

礼俗中的羊

  送羊劝孝

  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之举,故而被古人认为其知孝感恩。《春秋繁露·执贽》曰:“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旧时汉族民间有“送羊劝孝”的风俗,流行于河北南部。每年阴历六七月间或五月十三日,外祖父、舅舅要给外孙、外甥送只羊。原先是送活羊,后来改送面羊。传说当年有一个小孩不孝敬爹娘,放牧的舅舅便将外甥领到羊群边。外甥看到羔羊跪在母羊面前吃奶,一下子明白了舅舅的用意:羔羊尚知孝敬母亲,何况人呢?舅舅于是送给他一只羊羔,让他抱回家。此事传开后,“送羊劝孝”遂相沿成俗,提醒儿女对爹娘要孝顺。又传说此俗与沉香劈山救母有关。沉香劈开华山救出生母后,要杀死虐待其母的舅舅杨二郎,杨二郎为重修兄妹之好,每年给沉香送一对活羊(羊与杨谐音),从而留下了送羊之风俗。

  以羊为贽

  古代公卿大夫交际喜欢用羊作礼物,叫做“以羊为贽”,普通官员用“雁”,知识分子用“雉”,普通老百姓只能用布匹。《仪礼·士相见礼》上是这样说的:“上大夫相见以羔,饰之以布,四维之,结于面;左头,如麛执之。”

  用羊送礼时,不是什么羊都可以的,要选用小羔羊;也不是牵着抱着就走的,还得将羊打扮成“礼品羊”,羊身上要用有纹饰的花布包裹,四条腿两两相系,绳子要在羊背交叉后,再回到羊的胸前打个结。在送给对方时,要捧着羊,羊头朝左,礼节与和士人相见一样。如此礼俗,古人称之为“执羔之礼”,这其实也是羊崇拜文化的在生活中的一种反映。

  羊头敬客

  新疆哈萨克放流行“羊头敬客”的交际风俗。新友到来,宰羊招待。吃饭时,先端上熟羊头,羊脸朝向客人的位置,然后主人请客用刀割羊肋肉献给在坐的长者,后割一块羊耳给在座的幼者,再随意割一块给自己,然后将羊头盘捧还给主人。另外,全羊是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的传统佳肴。上席时,将大块羊肉放入托盘,摆成整羊武装,以羊头献客。

  打羊迎宾

  “打羊”迎宾客是彝族招待外来的客人的一种礼节。“打羊”时,主人将羊先牵到客人面前,询问客人是否喜欢,然后数人紧执羊尾和羊身,一人用粗棒自羊头部猛击三下,以羊立刻倒毙为吉祥。吃饭前,主人必先在火塘中烧羊肝给客人吃,以表示尊敬。饭后还要将羊膀、羊头送给客人带回。

  告朔饩羊

  羊是中国天子为“敬天法祖”而举行重大祭祀的“二牢”之一。太牢是牛,少牢是羊。按照周礼,天子每年秋冬之际,颁次年历书于诸侯,诸侯藏于宗庙,并于每月初一告宗庙,杀羊一只以献,表示寡人现在起开始这个月的听政了。这种仪式就叫做“告朔”。春秋时,周礼逐渐无法维持,《论语·八佾》载,鲁君怠政,早已不亲自去“告朔”,“告朔”已经流于形式。子贡出于节俭考虑,想省掉每月那只羊。孔子大为不满,认为即使鲁君不往,只要仪式同样举行,后代君主就有可能恢复饩礼,但是如果连羊都不出,仪式无法举行,饩礼也就真的消亡了。

  领羊祭祖

  “领羊”是甘肃、宁夏人家祭祀祖先的一种方式,是各种祭祀活动中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一种仪式。用肥大的白色绵羊(最好是羯羊)来办丧事,仪式过后宰杀此羊并煮熟,祭献亡灵并招待前来吊唁者。因为此仪式庄严、肃穆、古朴,能使丧事办得比较稳妥,还能充分流露并检验儿孙辈们的尽孝情结,所以,是丧事中的“重头戏”。此习俗在这两个地方沿袭已久,此仪式被称为 “领羊”。

  一般是逝世者埋葬前一天,即开吊(追悼会)当日举行。另外在逝世者三、七、九、十二年等大型祭祀活动中也有此仪式,前者首先献祭的是逝世者的姑舅,若逝世者是男的,姑舅即为其母亲的娘家人,若逝世者是女的,姑舅即为其娘家人。若姑舅没拉来羊,就用自家的羊顶替,一是为姑舅争脸,二是给自己撑场面。接着是房族(房下)献祭,在靖远人家的红白事之中,房族的力量不可小觑,大多数事情就是他们操办。接着是家亲,即该家的新旧姑爷。最后才是孝子孝孙(儿孙)献祭。

  通常在开吊日中午后举行献祭,院子搭灵棚,逝世者遗体停留堂屋。假若是上述后者,则在堂屋设牌位,摆遗像。献祭开始时,奏乐,亡者的子女或外甥等晚辈,奉献出一只活羊(当地人认为羊乃洁净之物),拉到灵柩前,给羊耳、鼻、尾、蹄等部位洒酒祭奠。民间有说法,此刻羊是通阴阳两界的。似乎,此时的羊被赋予了某种神性。在这种场合下,这只羊就成为亡者灵魂的附着体,它的举动就代表了亡者的意愿。据说老人对献羊的人满意或走得安详放心,羊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浑身抖动,毛发蓬松,表示亡者已认可通过了。如果不这样,执事者把羊抓起来,在耳朵里灌些凉水,在朝羊的背上撒上冷水,一放开,那羊如果就地打一个大大的毛颤,就被叫做开毛大领,那羊就算被受祭者领受了。一般领羊的顺序是按尊卑顺序 。

  “领羊”虽说是一种丧礼上的仪式,有着深刻得文化内涵意义:一是亡者的亲人借葬礼表达对亡者去世的悲痛和对亡者尽孝之意;二是亡者去世后,亲人们借给亡者“领羊”,召集所有的孝男孝女和亲朋好友在场,以长者吩咐的形式,向其亲人和家族成员发问,就亡者生前关注的人和事进行祷告,以这种方式将亡者的所思、所想、以及生前的关注、要求、对人事的看法在大庭广众面前提出来。最后达到使亡者生前的意见、愿望、关注的人和事得到延续的目的;三是对孝男孝女和亲朋好友起到一个启发和警示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丧葬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的作用。

  “领羊”作为极有地方特色的祭祀文化习俗是由游牧民族那里留传而来的。宁夏、甘肃的老百姓人家广泛的采用这种祭祀方式,其中甘肃的靖远、会宁两县主要受蒙古族祭祀影响,因为这两个县有很多蒙古后裔。

  杀羊开路

  云南宁蒗等地普米族人,殡葬时要请巫师诵经送魂,举行“杀羊开路”仪式。男性死者用母羊,女性用公羊,以白羊为贵。巫师将涂有酥油的面偶放在蒿枝作成的十字形架上,插入粮食斗内祭鬼,并牵一头羊作替身,向羊耳内撒酒和糌粑。羊摇头,则表示死者灵魂喜欢,死者家属平安,家属跪请羊“喝酒”,并磕头辞行。接着巫师用刀刺入羊体,掏出羊心,摆在灵桌上。若羊心颤抖,则认为死者灵魂已被接纳。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