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著名道观、道长简介(五)

  18、兰州金天观

  位于兰州市七里河西津东路,因地处兰州城正西,五行中西方属金,故名金天观。因观内供有雷祖神像,又名“雷坛”。还有种传说: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燕王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朱棣攻入南京,夺取了明朝政权。建文帝帝神秘失踪,传说逃到兰州被肃庄王朱瑛匿藏在金天观内。有人认为金天观的观名就暗藏此意:“金”是西方,“天”指天下,金天观就是暗藏天子西去之意。建文帝可能匿于甘肃的传闻也传到朱棣那里,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下诏,让孙碧云主持兰州金天观道场,暗地里打探建文帝消息。孙碧云系张三丰的高徒,文韬武略无一不精。朱棣与张三丰的关系在《中国著名道观、道长简介》之一“武当山“中已作介绍,因此对其高徒孙碧云自然非常信任。肃王对此钦定金天观道长自然不敢怠慢。为了迎接孙碧云,肃王还专门修建了望仙桥和雷坛,雷坛河就是因此而得名。孙在兰州居留了两年,没得到建文帝什么消息,后来便返回太华山。

  金天观曾是兰州最大的道观,也是早年道教在兰州传经圣地。现为兰州市工人文化宫。

20131204_050
金天观山门,题匾为清代著名道学家悟元子刘一明

  据张建1940年《重修金天观碑铭》载:金天观唐为云峰寺,宋为九阳观。金天观在唐代为云峰寺,宋代为九阳观。明建文帝朱允炆二年(1400),肃庄王朱瑛将肃王府由甘州(今张掖市)迁驻金城(今兰州市)山字石后,见此地有仙人舞袖之形,于是便于次年在九阳观废址上营建道观。因竣工于秋季,观址又位于金城之西,便取五行中西方“庚辛金”之意,命名曰“金天观”。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曾重修,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毁于兵火,乾隆五十九年(1794)甘肃巡抚许容依原有规模捐款重修,嘉庆十一年(1806)甘肃督标中军副将刘管成再次重修,道光年间(1821—1850)增建阿公祠与三公祠,当时的金天观为兰州最大的道教宫观。占地54亩,观内殿宇崇巍,回廊曲折,汉柏唐槐,古木参天。有四大建筑群:东有元坛祠、洗心道院;中有雷坛;西有英武祠;北面九阳山上有玉皇阁、老子殿;以北有花园,叠石为山,称山字园。据记载,金天观里原有36株唐槐,称为“三十六部雷将”。有元坛祠、洗心道院;中有雷坛;西有英武祠;北面九阳山上有玉皇阁、老子殿;以北有花园,叠石为山,称山字园。清人郭朝祚的《金天观歌》云:“金天观里多乔木,黛色阴森无夏暑。大者十围围不周,小者亦复如车毂。状若怒龙喷浊浪,又如山鬼相撕扑”,即是描绘观内古槐夭健奇特之状。

  民国年间(1912—1949),观中部分建筑与塑像及壁画在内战中遭到破坏。解放后,1954年维修过一次;1956年,金天观改为兰州工人文化宫,宗教活动停止。文化大革命“扫四旧”中仅存建筑又遭到彻底破坏,36株唐槐亦被砍伐殆尽,仅剩三株。2003年市政府投资进行过一次彩绘。2009年3月,金天观开始大修:文昌宫、雷祖殿、玉皇阁、三公祠、慈母宫等总计42座文物建筑,牌坊、钟楼、鼓楼、享殿、正殿及厢房等总计34座单体文物建筑得到了全面的修整,恢复最初的古朴风貌。每年农历八月初八日的雷坛庙会也已恢复。

20131204_051
老照片:兰州金天观

  今日金天观修复的殿堂有山门、山神殿、戏台院、九天门、黑虎殿、灵官殿。金天观山门为三间转五“牌厦”匾额,上有“金天观”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是清代著名道学家悟元子刘一明所写。灵官殿北是太乙救苦殿,此殿两侧有二十间长廊,有明永乐时的珍贵壁画。壁画体势颇有唐宋风格,形态逼真,副副有寓意。在雷祖大殿有壁画《雷祖巡游图》、《回宫图》以及蓝脸披发,执鞭骑麒麟雷祖法像。雷殿北是三清殿,明肃王曾有诗咏此殿:“羽客栖真庐,荫荫古殿幽。山楼依叠岩,道院旁清流。庭唳巢松鹤,林啼唤雨鹫。嗟予罹世网,徒慕赤松游。”

20131204_052
“文革”后重建的金天观“三清殿”

  金天观文物还有林则徐当年发配新疆路过兰州,为“性善堂”题联:“跳荡中原,万派激湍流剑外;萧疏斜日,四山苍翠落尊前”;圣母殿题联:“普物无心,万方共戴慈云遍;资生有道,百族同依日月长”;华祖殿题联:“灵素阐真诠,断肠煎汤征异术;歧黄宣妙蕴,解头理脑媲神功”。

  金天观文物中仅存明清碑刻十余块和三株唐槐。明清碑刻中最著名的是移自节园的明肃王妃“碧血碑”,立于原二清殿西廊。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大顺军将领贺锦攻占兰州,末代肃王朱识鋐被擒。肃王妃颜氏、赵氏、顾氏,嫔田氏、杨氏率宫人200余人从凝熙园奔上北城墙上的拂云楼,准备从北城墙上投黄河自尽。当时追兵迫近,颜氏扑向立于拂云楼上的肃王诗碑,触碑而亡。其余妃嫔跳墙、自刎、上吊,全部殉难。当地人把肃王妃嫔的尸体收集起来,在园里掘了个大墓,全部埋葬。从此后,矗立立在拂云楼上的肃王诗碑上颜妃洒血的地方,留下了—块碗大的血痕,每逢阴雨或天气变化,痕迹就非常明显。清同治十二年(1873),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有次在一个阴天登上拂云楼,见此碑上隐隐血痕,随从告诉其缘由,左心有所动,遂令于府衙“节园”内建烈妃祠,又将肃王碑也移至墓旁,取《庄子·外物》中“苌弘化碧”之意,称“碧血碑”。并为此作记,记中提到建祠之因由:“一日上北城,过肃王碑,见烈妃所自碎首处,血痕喷洒,团渍缕注。军士告余,天阴雨湿,其痕视常日加明。精诚所至,金石亦开,曷足异也”。又于祠旁撰一联:“一杯荒土苍梧泪,百尺高楼碧血碑”。

  肃王碑高2.3米,宽1.3米,上刻肃庄王朱瑛一首草书七律《次司马太恒吴老先生韵兼送之甘州》:“边城春柳解婆娑,别殿香风舞彩罗。白简暂违双凤阙,丹衷直上五云阿。平戎漫讶龙堆远,策马频从乌道过。最是识荆离乱后,不堪回首阴关河”。该碑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移至墓西南稻香亭内。1976年,该碑所在地甘肃省政府大院翻修,又被移入金天观所在地市工人文化宫内。

20131204_053
碧血碑上肃王草书七律《次司马太恒吴老先生韵兼送之甘州》

  金天观里原有36株唐槐,称为“三十六部雷将”。“文革”中被砍伐仅存唐槐3株、最高的—株唐槐达20余米,胸径近3米。最高的—株唐槐高达20余米,周径近3米。

  19、天水市玉泉观

  全国名为玉泉观的道观有无锡玉泉观,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上;山东玉泉观位于费县城北17.5公里,上冶东岭西侧,紫荆河东岸;甘肃天水玉泉观。

  天水玉泉观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曾经被称为城北寺、崇宁寺、卦山寺等,后由于它附近的山上有一处水质很好的山泉,名为玉泉,当时地方官向朝廷上书要求下令修建道观时,曾称赞这里的风景是“名山有玉泉”,后来就逐渐被人们称为玉泉观。

  玉泉观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北部的天靖山脚下,天水地区的道教胜地。2006年5月25日,玉泉观作为元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31204_055
天水玉泉观

  玉泉观创建于唐代,始称“北山观”,宋代改称“天庆观”、“玉泉观”,宋末时遭毁。据《秦州志》、《天水县志》记载:于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1279),长春真人邱处机的弟子梁志通西行至此,爱其美景,遂筑庵修洞,死葬庵中。现玉泉观还有梁志通于元世祖至元丙子(至元十三年)(1281)所遗寺碑:“大道邃庐东自游,风光仿佛象瀛洲。庵前草木春常在,槛外云山不夜秋。鬼泣馗罡三尺剑,神藏天地一芦舟。由来抛却红尘事,勘破浮生只点头”。另据现存的《创建玉泉观碑石》载:观内最高层建筑老君殿为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所建。明清时代玉泉观多次重修。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1557)有过一次大规模重建,最后一次为清同治七年(1868)。现存殿宇多是嘉靖和同治年间建筑。玉泉观全盛时期为拥有80余座宫观亭阁的道教建筑群。

  自清末以后近80年间,玉泉观常成为兵营和校舍,古建筑有毁无建,经兵燹、地震、自然倒塌、人为破坏而损毁过半。“文化大革命”以后,1981年7月起,当地政府筹集款项,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全面修复,历时三年有余,重修、维修古建筑40座,面积达2100多平方米。

  玉泉观昔日规模很大,占地面积4.15万平方米,以玉皇阁、三清宫为中心形成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建筑群。其位置总体上坐北朝南,倚山就势,顺山势升高,随山沟、崖壁、台地而建。自下而上从中轴线起,自下而上的有通仙桥、太阳庙、青龙殿、白虎殿、人间天上坊、玉皇阁、第一山牌坊、上清宫。两侧有雷祖庙、三官殿、李杜祠、仓颉宫、文殊殿、文昌宫、北斗宫、玉泉亭、静观亭、神仙洞、二公祠、天靖楼、赵孟頫诗碑等。亭台高下,碑碣遍山;林木蓊郁,曲径深幽。

20131204_056
玉泉观小山门

  玉泉观位于山坡上,山门前有长长的石级;进入山门后有太阳和太阴小庙;再上有青龙、白虎(青龙和白虎都是道教传说中的神仙)殿;穿过这两座大殿,上面是牌坊式的玉皇阁大门,上面悬挂着写有“人间天上”几个大字的匾额。玉皇殿重修于清同治七年(1868),殿内原供奉玉皇大帝塑像,两侧祀马、赵、温、岳四大元帅及雷公、电母等神立像,今均不存。

  玉皇殿左有张仙殿,右有三官殿,前有文昌阁。

20131204_057
今日玉皇殿

  老君殿

  玉皇殿后的三清宫是玉泉观主殿,也叫老君殿,老君殿始建于元代,重建修于明代,三清殿梁上墨书题记“明嘉靖叁拾陆年岁次丁酉季冬重建”,老君殿是玉泉观上最高的建筑,建在64级台阶之上,取老君64卦之意。老君殿东为文殊殿,西为文昌宫,西南有北斗宫。北斗宫前原有山门牌坊,牌坊墨书题记“嘉靖叁拾柒年建”。它和天水市飞将巷牌坊、南郭寺牌坊成一条直线,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现在老君殿已重建,殿前高大的单檐悬山顶牌坊为清代建筑。

20131204_058
老君殿前仅存的清代单檐悬山顶牌坊

  明眼泉

  仓圣殿轩庭下还有一泉。元代道士梁志通曾以泉水洗目疗疾,其效甚佳,故称“明眼泉”。当地称为“天下第二泉”(无锡惠山泉亦称“天下第二泉”),元代秦州教谕梁公弼建寺时,吟有“卦山寺北郊,名山有玉泉”。因其泉上建有八角攒尖顶亭,又称“八卦井”。数百年来,泉水不涸。清澈甘冽。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两次重修,有碑记云:“其山腹出泉,冥然澄寂,祈饮者可愈邦人之疾。树绕泉亭,檐楹蔽映,如在画图。观因景胜,名曰‘玉泉’”。可知此泉是“玉泉观”得名的来历。原亭规式不详,清乾隆四十一年秦州知州彦方捐俸重修泉亭。文化大革命中遭毁,泉被填埋。1981年修泉并于泉上重修八角攒尖顶亭一座。2000年5月圣水源公司投资重修圣泉,下挖至17.5米深,铸以水泥圈,水量保持在6米深度。

20131204_059
玉泉观明眼泉(八卦井)

  元代四面道流碑

  “玉泉仙洞”洞西南有一碑亭“选胜亭”,内置“元代四面道流碑”一座。碑高1.53米,宽0.5米,碑额高0.8米,四面相等,面面皆有文字,四面落款时间皆不同,故称四面道流碑。四面分别为:《元世祖皇帝褒封制词》;《全真祖宗之图》(本面落款“秦州玉泉观达玄子梁志通立石”);《全真道演变过程》;《祖师五篇秘语》(本面落款“大元国大德六年岁次壬寅仲秋下旬有二日玉泉观知观何道元任道芳等并十方道众同建立石”)皆是记述有关道教、全真道之事,用楷体、瘦金体书写,字体精美,刀工纯熟。书法和史料价值皆极为珍贵。

20131204_060
选胜亭和亭内元代“四面道流碑”

  赵孟頫草书诗碑

  玉泉观碑廊中还藏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草书诗碑四块,(其中一方已残缺)碑高1.8米,宽0.78米。上面各书五言绝句一首:第一方为唐李白《夜下征虏亭》:“诗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边缘镌刻刘崙提跋;第二方为唐韦应物《西塞山》诗:“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第三方尚不知作者;第四方为宋王安石《题舫子》诗:“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本方上下部分残缺),石下方落款“松雪”。字体行草相间,笔法圆润,潇洒秀丽,气韵流贯,大气磅礴。一洗赵书字体温雅、形质美妍之气。如此风格者,赵书存世甚少,为全国罕见之珍品。从跋语中得知碑镌成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大明嘉靖庚戌”。按现行古典诗歌刊本,李白诗碑误“江”为红,韦应物诗碑误“秋”为“西”,王安石诗碑误“至”为“到”,恐书时另有所本。

20131204_061
赵孟頫草书诗碑:左为王安石《题舫子》

20131204_062
赵孟頫草书诗碑:左为《西塞山》,右为李白《夜下征虏亭》

  玉泉观内还有“玉泉仙洞”,相传为元代丘处机弟子梁志通修炼羽化处,秦州八景之一。另外玉泉观现存古树名木50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10余株,500年以上古柏10余株,皆为珍贵的香柏。每年古历正月初九,是玉泉观的庙会。人称为“朝观”。时值春早人闲,三五成群,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玉泉观内的一些元代砖雕也极有文物价值。

20131204_063

20131204_064
玉泉观内的元代砖雕

  20、千山无量观

  千山无量观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十公里的北沟,亦名无梁观,传因初建时无梁而得名。是千山道观中建筑最早的一个,规模宏大,由清代康熙六年(1667)道教全真龙门派第八代弟子刘太琳创建,后屡有修缮。1962年被辽宁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东北著名的道教宫观。该观现为全真道十方丛林。

20131204_065
千山无量观

  无量观又称无梁观、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由龙门派第八代弟子郭守镇的徒弟刘太琳所建。据碑载:刘太琳“历十余载辛苦备尝,励志梵修、正已化人,至康熙十七年(1678)刘修无量观。此乃本观开山肇基之始也”。这里的道教宫观始建于隋唐,而兴盛于明清,有“九宫”、“八观”、“十三茅庵”之说,其中以“无量观”最为有名。据传,千山有天然古洞,名“古罗汉洞”。清康熙初年,有高道刘太琳、王太祥来居此洞修炼,因洞无砖石土木构造,因之称为“无梁之观”,后改称“无梁观”、“无量观”。后人在天然山洞周围依山势构建宫观,殿堂成阶梯状层层高升,虽高低交错,但紧凑严整,甚为壮观。主要建筑有老君殿、三官殿、慈航殿,还有道教胜迹“一阁”、“一堂”、“一台”、“二洞”、“三塔”、。“一阁”,名西阁,“一堂”即斋堂,“一台”即聚仙台,“二洞”即罗汉洞、观音洞,“三塔”即八仙塔、祖师塔、葛公塔。

  无量观整个建筑依山随景而筑,殿宇房舍成阶梯状,层层而上,气势壮观,布局自然。山门是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石雕门枕上雕有小石狮一对,门上方悬挂“无量观”三字匾额,门两旁桂楹联,篆刻“灵谷空青元鹤起舞,仙华隐秀天赖齐鸣”。沿山门拾级而上至西峰,峰顶石台,名振衣岗,岗北山峰,古称拜斗台,昔为观内道士朝拜北斗之处。观之周围峰峦叠嶂,松海环绕,有南天门、钟楼、万年松、正直松、石龛松等众多名胜古迹。斋堂始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六年(1846),为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五间,前面有回廊。南修配房二间,东修配房三间。斋堂柱枋之间嵌有燕尾木雕,施彩绘。西山墙上开一个小券门通往回廊,门券上刻有“抱元守一”四个字。

  玉皇阁

  玉皇阁建造在一直立的巨大岩石的顶部,是无量观最高的建筑,也是无量观最早的建筑。玉皇阁没有用一根木料,全部用砖瓦建成,故名无梁观。日久天长又衍化为无量观。千山无量观即由此而得名。玉皇阁为砖木结构,面阔一间,歇山式,正脊两头有鸱尾,滴水瓦雕游经,檐下有仿木砖砌斗拱,造型古朴,阁内供奉玉皇大帝像内奉玉皇,阁外有石经幢一甬,立于莲花座上。

 

20131204_066

20131204_067
千山玉皇阁

  老君殿

  老君殿建造于玉皇阁的大岩石旁,创建于清代康熙初年,后经嘉庆九年(1804)、道光五年(1825)、同治元年(1862)多次重修。殿内供奉太上老君塑像;殿门上悬挂“道教之家”四字匾额。殿内供奉着三清像,两侧墙上则绘有老子过函谷关及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场面。殿内奉泥塑老君。殿外建有道士房三间。

  三官殿

  在老君殿的右下方,是无量观最大的殿堂,因祀三官大帝而名。三官殿始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六年(1847)。为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面有回廊、石柱,柱枋之间嵌燕尾木雕,施彩绘。殿脊上砖雕游龙,斜脊砖雕跑兽。主奉天、地、水三官大帝。在三官大帝前面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和护坛土地,东侧是正在过海的八仙,西侧是居住瑶池的王母娘娘,左右两边的墙壁上绘有尧王访舜、大禹治水两幅壁画。殿两旁修东、西配房各三间。

20131204_068三官殿

  观音殿

  出无量观山门,有“紫气东来”角门,门两侧有翼墙,进入二道门有一院落,建有观音殿。硬山式建筑,正脊两头有大吻,斜脊雕跑兽,前面有回廊,柱枋之间嵌有燕尾木雕,施彩绘。殿内奉有观世音、子孙娘娘等。殿外明柱上挂有清代光绪癸未年(1883年)木刻楹联“水界辽河山通华表历数代毓秀钟灵真乃东都胜迹,千峰拔地万笏朝天看四时晴岚阴雨遥连南海慈云”。这是千山盈联中文字最多的一幅。殿柱上挂篆体木刻盈联:“瀚月空山落,露风灵响海天高”。观音殿西面建有客房五间,殿后修有监院三间,殿前二道门外有钟楼,内悬挂铸铁钟一口。

  观音殿侧有观音洞,又称观音阁。是清代乾隆二十七年(1762)人工开凿。高约1.5米,宽约1.5米,深约1.5米。洞内奉观世音菩萨。

  一台三塔

  指“聚仙台”和台东的八仙塔、祖师塔和葛公塔。

  “聚仙台”为观前山腰间有一黑色巨石,石上置石桌六个鼓形石墩,四周修筑八角形望柱、栏板,南、北各有一个门。相传昔日常有仙人羽客栖集于此,故人称“聚仙台”在聚仙台南面的石壁上横刻篆体“聚仙台”三个字,竖刻“震庚道人月潭题”。

  八仙塔建于清康熙初年,是当时盛京将军乌库礼为其道兄刘太琳静坐修真而建。因塔周边有砖刻八仙浮雕而得名。八仙塔为六面十三级密檐实心砖结构,高约30米,塔基为砖砌须弥座,塔基周围有砖砌仿木围栏,六角有砖砌圆柱。塔身南面有一拱门,高约2米,拱门上面有一石额,刻“道教无极”四个字,再上面有砖雕寿星像,北面刻有“万古长青”四个字,其余四面是砖雕八仙像,“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砸毁。

  祖师塔即无量观开山祖师刘太琳羽化之后的遗蜕墓塔。祖师塔用花岗岩石叠砌成,六面七级密檐实心塔,高约5米,底为须弥座。塔南面嵌有塔铭“皇清羽化先师刘公伟太琳之墓”。塔铭龛上横额刻“开基始祖”四个字。塔顶为圆形覆钵式。

  葛公塔位于祖师塔南,乃张学良为东北道教领袖葛月潭而建。为花岗岩石砌筑,六面七级密檐实心。塔基为须弥座,塔身六面均嵌汉白玉石板,塔后砌有石墙。南侧小龛内,嵌汉白玉塔铭:“太清堂上二十代律师月潭真人明新之墓”。龛外石刻“澹泊宁静”四个字,北侧刻有“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其余四面刻有各种形态的山石、兰花等,均为葛公生前精心题绘。塔身各层均用大石块凿成檐角叠砌,略有内收,塔顶为圆宝瓶。葛公塔的下面是地宫,宫门在塔基南面,深约2米,宫内与地面上的塔一样也是六面,相对的两面距离6米。地宫内安放着葛公的遗体。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葛公的遗体被掘出,随葬物品被盗走。 塔前原有碑刻两通,碑文记载爱国将领张学良等筹款数万银元于民国22年(1933)建塔,这两通碑刻亦在文化大革命“扫四旧”中遭到破坏。

20131204_069
无量观外的八仙塔、祖师塔和葛公塔

  罗汉洞

  为一天然石洞,长约10米,宽约5米,高约6米,洞口安装木栅门,洞中间砖砌一道隔墙,留一个小门,形成南、北两个洞,北洞两侧塑十八罗汉,中间塑观世音菩萨;罗汉洞。清康熙初年,辽宁本溪铁刹山全真龙门派第八代祖师郭守真之徒刘太琳、王太祥二人至千山,在罗汉洞内修真养性。当时洞内有十八罗汉塑像,刘太琳又增塑真武大帝像,并在洞外刻了“释道同源”四个大字。刘、王二人被尊为无量观的开山祖师。南洞内砌有石板火炕一铺。

20131204_070
罗汉洞

 无量观景区内景点颇多,比较有名的诸如:夹扁石、一步登天、天上天,一线天、木鱼石、八步紧等。

陈友冰编写

参考资料:卿希泰、唐大潮《道教史》、卿圣泰《中国道教》、钟兆鹏《道教小词典》、赵道一修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陈垣《道家金石略》《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二十五史“释老传”,“中国丹道网”等互联网,《道德真经义疏》、《庄子注》、《重阳立教十五论》等《道藏》典籍。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