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土文献与上古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

20131012_003

  9月26—27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主办,天津师范大学出土文献与上古史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出土文献与上古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7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9月26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天津师大会议中心中报告厅举行。受市政协副主席、校长高玉葆委托,副校长钟英华在开幕式上代表学校致辞,热烈欢迎与会专家学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研究员致开幕词,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宫长为研究员宣读了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国际欧亚学院院士李学勤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晁福林教授的贺信。中国先秦史学会学术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孟世凯研究员,中国先秦史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系朱凤瀚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社科联主席、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赵世超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夏含夷教授,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蔡哲茂教授等著名学者出席开幕式。中国先秦史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出土文献与上古史研究中心主任、社科处处长杜勇教授主持。

  本次研讨会围绕“简帛文献与上古史研究”、“金文与西周史研究”、“甲骨文与商史研究”、“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以及出土文献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前景等展开了深入讨论。大会收到论文50余篇,约有82%的论文大量使用出土文献即甲骨文、金文及简帛文字研究中国上古史,使不少学术问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北京大学朱凤瀚教授的《大保鼎与召公家族》、美国芝加哥大学夏含夷教授的《西方学者对中国出土文献研究一百(多)年:阶段报告》、河北师范大学沈长云教授的《豳公盨铭文与禹治洪水问题再探讨》、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蔡哲茂教授的《六十年间“中研院”史语所所藏甲骨整理与研究》,作为大会主题演讲受到与会者的欢迎。紧张有序、生动活泼的分组讨论,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高水平成果。与会学者一致认为,目前对中国上古文明的研究,要努力克服“碎片化”倾向,注重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探索,既考虑“求真”,又兼顾“致用”。学者们期待中国上古史研究在出土文献的推动下不断逼近历史真相,也希望中国上古史研究成为史学“致用”的典范,为当代中国史学实现科学价值与社会功能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会议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9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专题报道,随即中国社会科学在线、光明网等多家媒体转载,形成广泛的学术影响。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