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著名道观、道长简介(一)

  五、道教洞天福地、道教名山和著名道观

  (一)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 传说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洞天福地”的观念大约形成于东晋以前,编集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真诰》均已提到有“十大洞天”、“地中洞天三十六所”,唐代名道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正式将洞天福地列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且排列如下:

  十大洞天  

  第一王屋山洞:周回万里,号曰小有清虚之天。在洛阳、河阳两界,去王屋县六十里,属西城王君治之。
  
  第二委羽山洞:周回万里,号曰大有空明之天。在台州黄岩县,去县三十里,青童君治之。
  
  第三西城山洞:周回三千里,号曰太玄总真之天。未详在所,《登真隐诀》云,疑终南太一山是,属上宰王君治之。
 
  第四西玄山洞:周回三千里,号三元极真洞天。恐非人迹所及,莫知其所在。
  
  第五青城山洞:周回二千里,名曰宝仙九室之洞天。在蜀州青城县,属青城丈人治之。
  
  第六赤城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台州唐兴县,属玄洲仙伯治之。
  
  第七罗浮山洞:周回五百里,名曰朱明辉真之洞天。在循州博罗县,属青精先生治之。
  
  第八句曲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金坛华阳之洞天。在江苏句容县,属紫阳真人治之。
  
  第九林屋山洞:周回四百里,号曰尤神幽虚之洞天。在洞庭湖口,属北岳真人治之。
  
  第十括苍山洞:周回三百里,号曰成德隐玄之洞天。浙江乐安县,属北海公涓子治之。
  
  三十六小洞天  

  第一霍桐山洞:周回三千里,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属仙人王纬玄治之。
  
  第二东岳太山洞: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兖州乾封县,属山图公子治之。
  
  第三南岳衡山洞: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仙人石长生治之。
  
  第四西岳华山:周回三百里,名曰总仙洞天。在华州华阴县,真人惠车子主之。
  
  第五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号曰总玄洞天。在躭州常山曲阳县,真人郑子真治之。
  
  第六中岳嵩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司马洞天。在东都登封县,仙人郑云山治之。
  
  第七峨嵋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虚陵洞天。在嘉州峨嵋县,真人唐览治之。
  
  第八庐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真人周正时治之。
  
  第九四明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真人刁道林治之。
  
  第十会稽山洞: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镜湖中,仙人郭华治之。
  
  第十一太白山洞:周回五百里,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长安县,连终南山,仙人张季连治之。
  
  第十二西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真人唐公成治之。
  
  第十三小沩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陵县,仙人花丘林治之。
  
  第十四灊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仙人稷丘子治之。
  
  第十五鬼谷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真人崔文子治之。
  
  第十六武夷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真人刘少公治之。
  
  第十七玉笥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真人梁伯鸾主之。
  
  第十八华盖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温州永嘉县,仙人羊公修治之。
  
  第十九盖竹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严县,属仙人商丘子治之。
  
  第二十都峤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仙人刘根治之。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南海之南也,又云和州含山县,是白真人治之。
  
  第二十二岣昚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属仙人饯真人治之。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仙人严真青治之。
  
  第二十四洞阳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刘真人治之。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属陈真人治之。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大酉华妙天。去辰州七十里,尹真人治之。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属赵仙伯治之。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属王真人治之。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属赵真人治之。
  
  第三十青田山洞周回四十五里,名曰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属傅真人治之。
  
  第三十一锺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属龚真人治之。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周回三十里,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容县,属李真人治之。
  
  第三十三紫盖山洞周回八十里,名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当阳县,属公羽真人治之。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天盖涤玄天。在杭州馀杭县,属姜真人治之。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白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县,属谢真人治之。
  
  第三十六金华山洞周回五十里,名曰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属戴真人治之。

  七十二福地

  《天地宫府图》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福地”一词,其出现甚早,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七十二福地”一词亦见于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云云,具体名目则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等书中。它们是:
  
  第一,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宁府句容县(今属江苏);
  
  第二,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县),或谓与第十九洞天同址;
  
  第三,仙磑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温州未置梁城县,疑是唐之“乐成县”,即今乐清,其境内名胜北雁荡山有白溪镇,是否,未详);
  
  第四,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五,西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峤岭;
  
  第六,南田山,在东海东。传说舟船可至,据《舆地纪胜》称,在浙江青田县南田,为古称七十二福地之一;
  
  第七,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
  
  第八,清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仙境相接;
  
  第九,郁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永新境内)南;
  
  第十,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内)西;
  
  第十一,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第十二,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今属浙江)。传为陶弘景修《真诰》处;
  
  第十三,焦源,在建州建阳县(今属福建)北;
  
  第十四,灵墟,在台州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北。曾是唐道士司马承祯隐处;
  
  第十五,沃州,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南;
  
  第十六,天姥岑,在剡县(今浙江嵊县)。
  
  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南;
  
  第十八,金庭山,在浙江嵊县东,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记云:剡中山水,金庭洞天为最。或曰别名紫微山,在庐州巢县(今属安徽);
  
  第十九,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今属广东);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广东、广西)北;
  
  第二十一,马岭山,在郴州郭内(今湖南郴县)水东;
  
  第二十二,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今属湖南);
  
  第二十三,洞真墟,亦在潭州长沙县,一作“洞真坛”;
  
  第二十四,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
  
  第二十五,光天坛,在衡山西源头;
  
  第二十六,洞灵源,在南岳衡山招仙观西;
  
  第二十七,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今福建政和、周宁、屏南等县间之洞宫山);
  
  第二十八,陶山,在温州安国县(当为安固县,今浙江瑞安)。陶弘景曾隐居此处;
  
  第二十九,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今浙江平阳);
  
  第三十,烂柯山,在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
  
  第三十一,勒溪,在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东;
  
  第三十二,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系正一道坛所在;
  
  第三十三,灵山,在信州上饶县(今属江西)。一作“灵应山”,在江西上饶市北;
  
  第三十四,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第三十五,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
  
  第三十六,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今江西清江)。系灵宝派道坛;
  
  第三十七,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今属江西);
  
  第三十八,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许逊修道处;
  
  第三十九,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今江西奉新)东;
  
  第四十,钵池山,在楚州(今江苏淮安);
  
  第四十一,论山,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四十二,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今江苏吴县)。或云在苏州洞庭湖中包山七十二坛;
  
  第四十三,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今安徽和县);
  
  第四十四,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今属河南);
  
  第四十五,平都山,在忠州酆都县(今重庆丰都);
  
  第四十六,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北;
  
  第四十七,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今属江西)。晋陶渊明隐居处。一说即庐山虎溪;
  
  第四十八,彰龙山,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北;
  
  第四十九,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今属广东),或云在南海交州。一作“抱犊山”,在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
  
  第五十,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今属四川都江堰市);
  
  第五十一,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今属江西);
  
  第五十二,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今江西鄱阳县)。一作“马迹山”,或说在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或说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五十三,德山(一作“地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常德);
  
  第五十四,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五,蓝水,在西都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六,玉峰,在西都京兆县(今陕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治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
  
  第五十七,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今浙江临安境);
  
  第五十八,商谷山,在商州(治在今陕西商县)。
  
  第五十九,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今江苏宜兴市);
  
  第六十,司马悔山,在台州天台(今属浙江);
  
  第六十一,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今属山东邹平);
  
  第六十二,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今山西永济)。或云在河中永乐(山西芮城县永乐镇),实指一山;
  
  第六十三,茭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治在今云南姚安)。一作“鱼湖洞”,在四明山(浙江宁波西南);
  
  第六十四,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今属四川);
  
  第六十五,泸水,在西梁州(指《禹贡》所说梁州,今雅砻江及与金沙江汇合后一段);
  
  第六十六,甘山,在黔南(泛指今贵州),一说在黔州(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邻近贵州处);
  
  第六十七,王晃山(一作“瑰山”),在汉州(治在今四川广汉);
  
  第六十八,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一说在云中郡(治在今山西大同);
  
  第六十九,云山,在邵州武刚县(今湖南武冈);
  
  第七十,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今河南洛阳);
  
  第七十一,卢山,在福州连江县(今属福建);
  
  第七十二,东海山,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东二十五里,即云台山。

  以上据唐道士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次序排列。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和李思聪《洞渊集》所说,顺序及具体名称均多与此异。兹录北宋道士李思聪所编《洞渊集》,所列宋代七十二福地名于下,聊以备考:地肺山、盖竹山、青远山、安山、石磕山、东仙源、青屿山、郁木坑、赤水山、麻姑山顶后、君山、桂源、灵墟、沃洲、天姥岑、若耶溪、金庭山、马岭山、鹅羊山、真墟、清玉坛、光天坛、洞宫、陶山、洞灵源、三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白水源、逍遥山、阁皂山、始丰山、金精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罗山、彰县山、抱福山、大面山、虎溪、元辰山、马迹山、地德山、蓝水、玉峰山、天目山、商谷山、张公洞、鱼湖洞、中条山、地灵墟、绵竹山、甘山、瑰山、金城山、地灵山、北邙山、武当山、女儿山、少室山、庐山、西源山、南田山、玉溜山、抱犊山。

  清咸丰时道士梁教无编辑的《玄门必读》,其中不但开列道家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还有四十名山、东海十洲、五岳、四大名山。

  (二)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江西龙虎山 

  (三)著名道观

  1、两大道派祖庭 正一道祖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全真道祖庭——山西芮城县的“永乐宫”(吕祖),陕西户县的“重阳宫”(王重阳祖师);北京的

“白云观”(丘祖)

  2、全国十大著名道观

  北京白云观

  位于北京西便门外二里许,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自元以降,久为全真“第一丛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现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0821_035

  武汉长春观

  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子”命名。

20130821_036

  苏州玄妙观

  位于苏州市观前街,苏州香火最盛之处。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30余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

20130821_037

  浙江金华观

  坐落在浙江省金华市双龙洞南侧,民间称黄大仙观,相传为道仙赤松子安期生登真羽化之地。

20130821_038

  广州五仙观

  位于广州市惠福西路,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

20130821_039 

  开封延庆观

  位于包公湖东北部,是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宫观。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原名重阳观,系为纪念道教中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在此传教并逝世于此而修建。后改名延庆观。

20130821_040

  龙虎山正一观

  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张道陵炼丹处。据《龙虎山志》记载: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之后,曾在此建祠祀祖。

20130821_041

  襄樊真武道观

  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城西南俗称“小金顶”的真武山。明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降谕修建武当山道观。

20130821_042

  武乡会仙观

  位于山西长治市武乡县城东25公里的监漳村西。南宋昔羽道士贾志韬会仙于此,故以得名。

20130821_043

  武陟嘉应观

  位于河南焦作武陟县城东南12公里杨庄村南,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为纪念在武陟筑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修建的一座集宫、庙、衙三位一体黄淮诸河龙王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0821_044

  全国现存著名道观大都为明清时兴建或者重修的,其中还有不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上述十大名观外,中国的道教知名宫观还有:

  洛阳上清宫,道教的第一所国家级道观。

  周口鹿邑太清宫,坐落于老子故里。在唐代时,被奉为皇家祖庙。现属于全真道。

  终南山楼观台,为老子向尹喜传道之所,相传始建于周代。

  龙虎山天师府,为历代张天师居所和正一道的总部。

  青城山常道观,张道陵修道之所。现属于全真道。又称“天师洞”

  北京大高玄殿,位于北京故宫西北角,是明、清两朝的皇家道观。

  泰山岱庙,位于山东泰安城区。现属于全真道。

  嵩山中岳庙,因为临近宋代首都开封,而受到历代北宋皇帝的尊崇。

  天津天后宫,三大妈祖祖庙之一。现属于全真道。

  芮城永乐宫,以其精美的壁画而闻名天下。

  解州关帝庙,位于关羽的家乡——山西运城,是普天下关帝庙的祖庙。

  沈阳太清宫,现属于全真道。

  武当山太和宫,是世界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主体。

  成都青羊宫,传说是老子的出生地。现宫观为清代所修,属于全真道。

  昆明太和宫,以拥有铜铸的“金殿”而闻名。现存建筑主要为吴三桂所修。

  西安八仙宫,相传是吕洞宾修仙得道之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避难时曾来此居住。现为全真道道观。

  还有西安市周至县楼观台,西安市户县重阳宫,陕西华山镇岳宫、玉泉院、东道院,重庆老君洞道观,兰州市白云观,兰州市金天观,天水市太昊宫,天水市玉泉观,千山无量观,泰山碧霞元君祠,青岛崂山太清宫,湖北省武当山紫霄宫,青海贵德三清观,大邑鹤鸣山迎仙阁,广州三元宫,上海白云观,河南嵩山中岳庙,河南上清宫道观,唐山玉清观,河南睢县袁家山道场等。

  附:道教张天师世系表

  1、张道陵加封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加赠六合无穷高明上帝,祖籍江苏沛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时中举,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时来龙虎山炼丹,顺帝赴四川创建道教,桓帝时在青城山飞升,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

  2、张衡正一嗣师太清演教妙道真君陵长子,世称嗣天师。

  3、张鲁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衡长子,以政教合一,雄据巴蜀三十余年葬邺城,世称系师。

  4、张盛清微显教弘德真君鲁三子,汉末迁居龙虎山创龙虎正一道。

  5、张昭成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盛长子,居龙虎山,年119岁。

  6、张椒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昭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7、张回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玉清辅教弘济真君椒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8、张迥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玉清应化冲静真君回之子,居龙虎山,年90岁。

  9、张符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玉清赞化崇妙真君迥之子,居龙虎山,年93岁。

  10、张子祥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上清玄妙大虚真君符之子,居龙虎山,年120岁。

  11、张通玄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上清玄冲和真君子实之子,居龙虎山,年97岁。

  12、张恒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上清玄德太和真君通玄之子,居龙虎山,年98岁。

  13、张光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太玄至德广妙真君恒之子,居龙虎山,年104岁。

  14、张慈正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太玄上德紫虚真君光长子,修道于圣井山,年百余岁。

  15、张高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太玄崇德玄化真君兹正长子,居龙虎山,年90岁。

  16、张应韶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洞虚演道冲素真君高长子,居龙虎山,年99岁。

  17、张颐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洞虚阐教孚佑真君应昭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18、张士元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洞虚明道赞运真君颐之子,居龙虎山,年92岁。

  19、张修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冲玄翊化昭庆真君士元长子,居龙虎山,年95岁。

  20、张谌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冲玄洞真孚德真君修长子,居龙虎山。

  21、张秉一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守玄紫极昭化真君谌长子,居龙虎山,建天师庙,年92岁。

  22、张善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清虚崇应孚惠真君秉一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3、张季文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清虚妙道辅国真君善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4、张正随至正十三年敕赠清虚文教妙济真君季文之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5、张干曜至正十三年敕赠崇普济湛寂真君正随长子,居龙虎山,年85岁。

  26、张嗣宗至正十三年赠崇真普化妙司真君干曜长子,续建上清观。

  27、张象中至正十三年敕赠崇真通惠紫玄真君嗣宗长子,居圣井山,年81岁。

  28、张敦复至正十三年敕赠太极无为演道真君象中长子,年53岁,无嗣,弟敦厚之子景端过继。

  29、张景瑞至正十三年敕赠太极清虚慈济真君敦复侄子,年52岁,无嗣,叔敦信嫡孙继先过继。

  30、张继先至正十三年敕赠虚靖玄通弘悟真君景端长侄,9岁嗣教,13岁应诏赴阙敕建上清正一宫、天师府、演法观,年36岁,葬安徽天庆观,终生不娶,无

子。

  31、张时修至正十三年敕赠正一弘化明悟真君敦直长子,继先叔父。

  32、张守真至正十三年敕赠崇虚光妙正应真君时修长子。

  33、张景渊至正十三年敕赠崇真太道真君守真长子,葬上清吕家源。

  34、张庆先至正十三年敕赠崇虚真妙光化真君景渊长子,好酒,宴坐而化。

  35、张可大至元廿八年敕赠通玄应化观妙真君守真次子,主领龙虎宫,葬瑞订观。

  36、张宗演元贞元年敕授冲和真人掌江南道教事,赠演道灵应冲和玄静真君可大次子。

  37、张与棣至元廿八年授体玄弘道广教真人,领江南道教事宗演长子。

  38、张与材至大元年授凝神广道真人,领江南道教事,加授正一教主,葬金溪鸣阳山。

  39张嗣成洪武三年授太玄辅化应道大真人,加授正一教主。

  40、张嗣德至正十三年授太乙明教大真人,与材次子。

  41、张正言至正十三年授正一嗣教弘文广教大真人,嗣德长子,微疾而化。

  42、张正常洪武五年授正一教主护国阐祖大真人,嗣成长子,敕建大真人府,撰《天师世家》一卷。

  43、张宇初永乐四年授正一嗣教阐祖光范大真人,奉旨编修《道藏》正常长子,撰《龙虎山志》10卷,《岘泉集》12卷,历代天师的佼佼者。

  44、张宇清宣德元年授正一嗣教光祖演道大真人,加封正一嗣教静洞元大真人正常次子,敕管武当山,中秋集欢,雷击而化,著有《西壁文集》。

  45、张懋丞正统六年封正一嗣教演法大真人,加封正一嗣教弘化妙应大真人,正常三子。

  46、张元吉成化三年授正一嗣教崇法真人,授正一嗣教洞译音大真人,授正一嗣教妙应大真人,懋丞之孙,品行不端,死后葬本里播基湾。

  47、张原庆成化十三年授正一嗣教保和守道大真人元吉之子,葬金溪长生观。

  48、张彦羽页嘉靖五年授正一嗣教丞先弘道大零点人,授正一嗣教葆光大真人,原庆长子,建上清宫、真人府和正一观。

  49、张永绪嘉靖三十年授正一嗣教崇道大真人,彦羽页长子,10岁袭教,善剑术。

  50、张国祥万历三十五年授正一嗣教阐元大真人,永绪堂侄,补写《天师世家》,辑《龙虎山志》三卷,编《续道藏》等书。

  51、张显庸康熙四十二年封正一嗣教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国祥长子,著《三教同涂论》、《金丹辩惑论《浴梧诗集》等书。

  52、张应京康熙四十二年授正一嗣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显庸长子。

  53、张洪任应京长子,葬金溪朱坊。

  54、攻继宗康熙四十二年授正一嗣教大真人,洪任长子,葬筱岭背南山。

  55、张锡麟病故于杭州,继宗长子,年29岁。

  56、张遇隆锡麟之子。

  57、张存义遇隆之子,年28岁,无嗣。

  58、张起隆锡麟继子,葬正一观。

  59、张钰起隆之子,葬南极观。

  60、张培源 张钰长子,葬于南极观。

  61、张仁政培源之子,葬于青城山。

  62、张元旭,仁政长子,中国民国道教总会发起人。病故于上海,葬杨家山。

  63、张恩溥,元旭长子,1949年2月,携子张允贤和堂侄张星景辗转到达台湾。张允贤来台后因心脏病早逝,1969年张恩溥去世后,由張允贤奶妈的兒子張源先代理掌教。

  64、张道祯,张源先于2008年去世后,由张道祯接任六十四代天师,居台湾嗣汉天师府。另:在大陆的第六十四世:张稻香,张恩溥之女。第六十五世:张金涛,张稻香之子。现任中国大陆道教协会副会长、人大代表、江西省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的主持。中央政府并没有明确册封其为张天师。

陈友冰编写

参考资料:

  卿希泰、唐大潮《道教史》、卿圣泰《中国道教》、钟兆鹏《道教小词典》、赵道一修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陈垣《道家金石略》《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二十五史“释老传”,“中国丹道网”等互联网,《道德真经义疏》、《庄子注》、《重阳立教十五论》等《道藏》典籍。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