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文学与资讯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京隆重开幕

  国学网2013年8月16日讯:今天上午,“第四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文学与资讯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裕龙国际大酒店隆重开幕,参会的有来自海内外50余家学术及出版机构的80余名专家学者。此次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亚洲大学资讯学院共同主办,为期三天,于18日闭幕。

20130816_001

  “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2009年、2011年已先后举办了三届,与此同时,由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学者共同发起的“文学与资讯技术国际研讨会”也已成功举办五届,而今又隔两载,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只是短短一瞬,但对于古籍数字化的发展来说,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

  随着“微”时代的迅猛到来,数字化已然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爆炸式信息增长的背后是庞大数据库的支撑。古籍数字化导夫先路,从起始便力求“致广大而尽精微”,如今在迈入“微”时代的同时,也一举跨入了“大”时代。

  在本届会议上,作为主办方的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提出了“建设超大规模数据库”的目标,正是面对“大数据时代”这一潮流的合适对策。“大数据”不仅仅是一个数量概念,更是一个组织概念,一个从现实延伸到虚拟的时空建构。中国几千年来的浩浩典籍按照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形式、不同主题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使得每一个心念的转动,都能迅速触及每一个文字,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欲达成建设超大规模数据库这一宏伟目标,建立统一而严密的规范势在必行,这也是本届会议上重点探讨的核心议题之一。

  目前,各种专题古籍数据库纷纷涌现,而原先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数据库也在不断扩充并日臻完善,向超大型转换。即以首师大电子文献所研发的《国学宝典》为例,2000初建时收书不过数百种,现今的规模已达6000余种,20万卷,20亿字,到明年还将增至1万种,矢志建成真正的“万有书库”。

  另外,在上届会议上演示并引发关注的自动标点、自动比对、自动排版三大核心技术,至本届会议时也已更加成熟,并在古籍整理出版中充分发挥作用,显现其强大的功能。2012年初,继《二十四史》整理出版项目之后,首师大电子文献所又启动了《中华易学全书》整理出版项目,并利用现代制图软件将古老的易图制作成为高清矢量图,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易学图库,开拓了“国学图典”的新天地。

  古籍数字化的版权与保护是本届会议的另一核心议题。电子数据本身的变动不居与无限传播,使数字出版很难像传统出版一样获得明确的认定,更兼古籍本身的独特性及法律的滞后和缺失,古籍数字化所遇到的阻碍尤甚。如何保护古籍数字版权,关乎整个古籍数字化产业的生死存亡,已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

  本届会议还设有“文学与资讯技术”海外专场,来自日本、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所带来的海上新风,令大会别开生面。数字化给文史研究开辟了迥异于传统的思路和模式,统计学、地理学、地图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手段也运用得越来越频繁和成熟。这乃是国内和海外学术界的共同趋势。

  值得欣慰的是,今年,首师大电子文献所以古籍数字化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数字文献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经招收了第一届研究生,这在全国尚属首创,标志着古籍数字化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古籍数字化高级专门研究人才的培养,必将为这一事业积蓄强大的后继力量。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