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5年9月24日—25日,由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首都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裕龙国际大酒店召开,并得到了国家外国专家局的支持。来自海内外高校及科研、出版机构、文博系统的70余名专家学者,包括美国、埃及、韩国等国家的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

20150924_001

  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已先后举办了四届,在海内外有广泛的影响。本次会议以“古籍数字化实验室建设”为主题,重点探讨中文古籍文献数字化保护手段、数字文献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简繁体转换与古籍数据库字形处理、数据库与网络出版、基于自动排版的古籍个性化出版等前沿课题,希望为中国古籍数字化探索出一条在大数据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开幕式上,首都师范大学邱运华副校长致欢迎词。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从古籍保护与利用的角度阐述了古籍数字化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现有的古籍保护、整理人才贫乏,古籍数字化则加快了古籍保护进程,并有效地解决了古籍利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直接利用古籍,会对古籍本身造成破坏,古籍数字化则既有利于古籍保护,又解决了古籍的利用问题。但是,目前的古籍数字化尚未形成严格规范的国家标准,古籍整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柴剑虹就海外所藏中国敦煌文献数字化问题发表了精彩的见解,认为“合作创新模式”是古籍数字化发展的方向。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尹小林对古籍数字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认为古籍数字化应注意三个方向的发展:一是内容的精细化,二是手段的现代化,三是传播的国家化。

  2014年7月1日,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与北京艺术博物馆联合创建了数字文献实验室,这是我国首家以“数字文献学”为依托建成的科研实验室。实验室暂设在万寿寺中心建筑万寿阁上,室内面积超过100平米,配置10多台高精尖古籍数字化专业设备和软件处理系统,并拥有文本、语音、图片三大资源库,以及自动标点、自动比对、自动排版三大古籍数字化核心技术,集先进性、实用性、示范性于一体,可用于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

  数字文献实验室整合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艺术博物馆的文献资源,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古籍善本进行加工、存储和利用,进而建成具备一流的理念、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成果的古籍文献数据资源中心。具体言之,即要具备强大的处理古籍文本、碑帖、拓片、字画、舆图等文献资料的能力,将原始文本转换成数字资源;要建立超大规模数据库,以存储海量的数据信息并在这些信息之间建立超链接联系;要有对上述数据资源进行分类、管理、挖掘、汇总的能力,以随时根据需要将数据输出为数字化产品。目前数字实验室已可以快捷而高效地完整实现从线装古籍到当代新式纸质出版物及不同载体电子出版物的全套流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