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军旅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少数民族政权迭起,在不断的斗争中,人们对武器装备更加重视。加上炼铁技术的提高,钢开始用于武器,这一时期的甲胄也有很大改进,军服也由此进入了一个胡汉交融的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铠甲的形制主要有三种:

  一是筒袖铠。这是常用的铠甲,在东汉铠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是用小块的鱼鳞纹甲片或者龟背纹甲片穿缀成圆筒形的甲身,前后连接,并在肩部配有护肩的筒袖,因此得名筒袖铠。穿筒袖铠的人,一般头上都带有护耳的兜鏊,项上饰有长缨。

  二是裲裆铠。可理解为“裲裆衫”,又可理解为“裲裆铠”。从名字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不是在形制上,而是在质料上。裲裆衫通常是用布帛中间纳上丝绵制成,适合用于冷天。这是南北朝时期同行的戎装。它的形制与当时流行的裲裆相近。前后两大片,上用皮襻连缀,腰部另用皮带束紧。所用材料,大多为坚硬的金属和皮革。特别讲究的也用金丝。铠甲的甲片有长条形于鱼鳞形两种,以鱼鳞形较为常见。穿这种铠甲的,一般里面都衬有厚实的裲裆衫,头戴兜鏊,身着袴褶。

  三是明光铠。这是一种在胸背处装有金属圆护的铠甲。圆护大多用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得精光锃亮,就像一面镜子。穿着它在太阳下作战,会反射出刺目的“明光”,另敌人眼花缭乱,头晕脑胀,故而得名“明光铠”。这种铠甲的样式很多,繁简不一。有的仅是在裲裆的基础上前后各加两块圆护,有的则配有护肩、护膝,复杂的还配有数重护肩。身甲大都长至臀部,腰间系有革带。到南北朝后期,这种铠甲才开始普遍流行起来。到了隋朝的时候明光铠取代了裲裆铠。到了唐代的时候有十三种流行铠甲,明光铠名列第一。

  除了铠甲,当时的士兵还把衣袖短窄的圆领对襟短袍作为战袍。

  袴褶服是军人们普遍穿着的服装,大翻领、对襟的褶,一般衣袖长仅过臂,还用宽带束腰。裤子比较瘦,裤腿较窄,有些人还在脚腕处用带子束口。而南方武士的裤子要肥大得多,敞口,仅在膝下用带子束紧。

  当时军营中还流行一种类似于后代斗篷的披风。这种服装是长方形的织物,上面用带子收紧,系在颈部,有的披风还有袖子。披风很长,从肩头一直垂到地面,对于骑兵来说,披风是很多的遮风挡尘的外罩。后来,披风也流行到平民中,无论男女,都有穿戴。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