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服

  历代的文献和文学艺术作品中可以体现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比如《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水浒传》等多种作品,不仅从中可以了解宋朝百姓的生活,还可以看到他们的服饰装扮。

 《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

 平民男子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名画,极其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汴京繁荣兴旺的景象。画中人物有数百人,各行各业无不具备。

  画面中,凡是体力劳动者,担夫、小贩、农民、船家等,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衣服都很短,大多是短襦或短衫,不超过膝盖,或者略超膝盖。他们头戴巾帕,头巾也是比较随意的,甚至还有的人没有戴头巾,直接露出发髻,这类人一般穿麻鞋或是草鞋。

  官吏、商贾、文人、有钱的市民则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襕衫,头戴巾子或幞头,下身穿长裤,穿靴履。衣袖宽窄不一,却比较适中,没有太宽的,也没有太窄的,衣身比较宽松。

  宋代平民的服饰,不论颜色、配饰、衣料,还是式样,都是受到严格约束的,各行各业都有相应的服饰。所以,很方便就可以辨认出每个人的职业和等级差别。例如,披肩子,戴帽子的是卖香人;穿长衫,束牛角带,不戴帽子的是当铺的管家;穿白色短衫,系青花手巾是卖干果的小孩等等。

  孟元老在《京华梦华录》中也有记载:“又有小儿着白虔衫,卖辣菜、干果之类……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即使是乞丐也有特定的服饰,甚至媒婆也是分等级而又不同的装束:上等戴盖头,着紫色褙子;中等戴冠子,黄色髻,褙子,或只系裙。

  施耐庵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对梁山一百単八将的服饰描写:出身名门贵族的柴进,头戴一顶皂纱转角簇花巾,身穿一领紫绣团龙云肩袍,腰系一条玲珑嵌宝玉张绦环,是穿一双金线墨绿皂朝靴;智多星吴用化装成算命先生的样子时戴一顶乌纱抹眉头巾,穿一领皂沿边白绢道服,系一条杂彩吕公绦,穿一双方头青布履,手里拿着一副赛黄金熟铜铃杵等等。

《解盐图》中宋时“随遇而衣”的人物

 平民女子

  理学家的“灭人欲,从天理”的断喝,不但让肌肤若隐若现的薄纱衣不见了,取代它的则是紧掩脖领的高领上衣,外面要罩上长袍,长袍外还要穿件“襦”或褙子。受到“程朱理学”思想的禁锢,宋代女装呈现了拘谨保守的特点。

  宋代妇女的穿着与汉代妇女相似,都属于瘦长、窄袖、交领,下穿各式的长裙,服装样式有袄、襦、衫、褙子、半臂、裙子、裤等。她们的长裤比较特别,除了贴身长裤外,还外加多层套裤。

  宋代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大多用罗纱制作,颜色纯正鲜艳,有红、蓝、黄、绿、青、白等色,上面还要加以刺绣与彩画,贵族妇女的裙子还会缀上一些珍珠。宋代的女裙比较宽肥,束裙的绢带垂得很长,多采用帛、丝织带子、丝绦等。

  和裙子相配的是比较短小的襦和袄,颜色常以红、紫为主,其次是黄色。其样式与唐代的大体相同,只是衣襟没有特别的规定。

  为了走在路上或活动时避免裙子“随风飘舞”影响美观,她们还要在腰间正中部位佩的飘带上增加一个玉制圆环饰物,以压住裙幅,这种装饰就是史书所称的“玉环绶”。

  除了玉环绶,还出现了流行上千年的习俗,那就是缠足。缠足真正成为一种普遍的习俗,还是在宋朝。她们用一条狭长的布条,从而使脚骨表态,足弓缩小,等脚型固定之后,穿上尖头鞋。白天家人扶着行走,使血液流通,夜间将裹脚布用线密缝,以后日复一日加紧束缚,使脚趾弯曲变形,最后只能依靠指端的大拇指行走。绝大多数的妇女约从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裹脚,直到成年以后,骨骼定型,才能解下带子,甚至有的妇女终身缠着两条布带,一直到去世。

 

 旋袄长裙贵妇

 交领衣、襕裙家常女装民妇

 

 宋《杂剧人物图》中对襟旋袄、弯弓短靴的女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