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刹、高僧简介(七)

  110、曲江县南华寺 o_y国学网,mFGY:{国学网”d_2345nm,国学网 X_ahCVG*Xe12wb

  座落在广东省曲江县马坝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南约22公里,这里依山面水,峰峦奇秀,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唐代禅宗祖师慧能的道场,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现寺内尚保存有慧能肉身像和宋雕五百罗汉像,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06月25日,南华寺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KBVVu国学网vyy51897<//-@#6国学网4国学网5frvqw4jwWEF

  南华寺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504)。据《高僧传》:梁武帝天监元年,梵僧智药三藏率徒来中国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路过曹溪口,掬水饮之,觉此水甘美异常,于是朔源至曹溪。四顾山川奇秀,流水潺潺,于是谓徒曰:此山可建梵刹,吾去后170年,将有无上法宝于此弘化。后韶州牧侯敬中将此事奏于朝廷,上可其请。天监三年,寺建成,敕额“宝林寺”。隋朝末年,南华寺遭兵火,遂至荒废。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六祖惠能驻锡曹溪,得地主陈亚仙施地,宝林寺得以中兴。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中宗诏六祖赴京,六祖谢辞,中宗派人赐物,并将“宝林寺”改为“中兴寺”。KBVVu国学网vyy518

  寺后右面有一眼卓锡泉,传说当年六祖慧能常在此浣洗袈裟,因此景龙二年(708),中宗又敕额“法泉寺”,并重加崇饰。宋初南汉残兵为患,寺毁于火灾。宋太祖开宝元年,太祖皇帝令修复全寺,三年后赐名“南华禅寺”,遂沿用至今。因禅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元末南华禅寺三遭兵火,颓败不堪,众僧日散,祖庭衰落。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明代四大高僧憨山禅师主持南华,大力中兴,僧风日盛。然至明末,南华寺又复荒废。清康熙七年(1688),三藩之一平南王尚可喜将全寺重新修饰,使禅宗名刹焕然一新。

南华寺

  1936年至1943年,近代名僧虚云和尚驻锡南华寺,由时任广东西北区绥靖公署主任李汉魂资助,历时十年,表建成殿堂房舍243楹,新塑圣象690尊。当时六祖真身像的木龛被白蚁损坏,虚云请出祖师肉身,重新装修。另照阿育王塔形式,重新制作祖师坐龛。龛外塑南岳、青原、法海、神会四像侍侧。当时的南华寺盛极一时,面积从曹溪门到最后的卓锡泉,南北深151丈,由东边寺墙至禅堂西壁,广39.5丈,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尺。主要建筑有:中路的曹溪门、放生池、五香亭、宝环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灵照塔、六祖殿、方丈室。左侧依次是虚怀楼、报恩堂、钟楼、伽蓝楼、客堂、待贤楼、香积厨、斋堂、回向堂、回光堂、延寿堂、念佛堂、东贤殿。右侧依次为云海楼、西归堂、鼓楼、祖师殿、云水堂、韦驮殿、维那寮、班首寮、如意寮、禅堂、观音堂、西贤殿。寺东有无尽庵、海会塔,寺后有飞锡桥、伏虎亭、卓锡泉。使南华寺成为广东省首屈一指的佛教圣地。虚云法师带领僧人严守戒律,遵循百丈清规“一粥一饭,持午因时,一步一趋,悉守仪范。KBVVu国学网vy

  1966年“文革”中,寺院被毁,僧众遣散,虚云灵骨被拆,国宝慧能的肉身被拉到韶关游街,内脏被掏出。文革以后,被重新安葬,南华寺重建。1992年5月,南华寺隆重举行了方丈升座仪式,佛源法师荣任南华寺方丈。KBVVu国学网vyy51897<

  南华寺庙宇依山而建,殿堂在同一中轴线上,结构严密,主次分明。现在全寺面积约1.2万平方米,殿宇建筑保留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呈中轴线两边对称布局。从正门进入,次是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方丈室。现有建筑除灵照塔、六祖殿外,都是1934年后虚云和尚募化重修的。

  南华寺有两道山门:第一道山门称曹溪门,又称头山门。山门后就是放生池。椭圆形放生池上,建立一座八角形、圆柱挑角、攒尖顶式五香亭。南华寺第二道山门称宝林门,明嘉靖十三年(1534)建,清代及1912年重修,门联是“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横批是“宝林道场”。

南华寺第一道山门曹溪门

南华寺第一道山门宝林道场

  钟、鼓二楼相对,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明清两代及1933年均曾重修,楼分三层,歇山顶,檐角挑起,格子门窗,钟楼顶层悬有宋代铸造万斤铜钟。天王殿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清代重建,原为罗汉楼,后改为天王殿,殿正中供奉弥勒佛像,后面塑韦驮像,两边塑四大天王像。大雄宝殿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明清时及1934年重修。殿前有月台,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顶,飞檐饰坐狮,顶用双鱼吻,门窗为格子式。殿内正面塑三宝大佛像,每尊佛像高达8.31米,四壁罗汉彩塑多达500多个,皆为艺术珍品。大殿后为六祖殿,供奉着六祖慧能大师以及憨山大师和丹田祖师的真身。左右两边墙壁,还新镶嵌了二十九块石刻,上面按禅宗典籍的记述分别刻着南岳怀让、百丈怀海、沩册灵佑、仰山慧寂、临济义玄、去门文偃等二十九位慧能的继席贤僧画像。殿后有千人锅,元代铸造,高1.6米,口径2.08米。唇外折,环底深腹。六祖殿为藏经阁,清康熙六年(1667)和1933年重修,两层,四周辟廊,单檐歇山顶。在大雄宝殿里,寺后右面有一眼“卓锡泉”(俗称九龙泉),泉水终年流涌不绝,清澈冰凉,传说当年六祖慧能常在此浣洗袈裟,苏轼曾为之作《卓锡泉铭》。泉的前面有九侏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水松,其呈棵高达40多米,据专家考证,这是全世界最高的水松,树龄超过500年。rtkwy国学网w38fng41国学网8国学网

元代铸造的千人锅

  南华寺现存六祖真身、唐元明代圣旨、御制金丝千佛袈裟、清代《大藏金》、铁铸观音等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三百多件。其中最具文物价值的则是六祖道场、慧能肉身和传法袈裟。   

  六祖道场o_y国学网,mFGY:{国学网”d_2345nm,国学网 X_ahCVG*Xe12wb

  慧能(638-713),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县)。是中国禅宗的第六祖。其一生颇有传奇性,为创立禅宗、传播佛法,历尽苦辛。他俗姓卢,先世河北范阳(今涿县)人,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东),唐贞观十二年(638)生慧能,遂为广东新州人。慧能幼年丧父,后移南海,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有一天,能在市中,闻客店有人诵《金刚经》,颇有领会,便问此经何处得来,客人告以从黄梅东冯茂山弘忍禅师受持此经。他因之有寻师之志。高宗咸亨三年(672)到了黄梅东山。弘忍见着他即问:居士从何处来,欲求何物?慧能说:弟子是岭南人,唯求作佛!弘忍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当时中原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如何堪作佛?!慧能说: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和尚佛性与獦獠佛性无别;和尚能作佛,弟子当能作佛。弘忍遂命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慧能在碓房间踏碓八个月,当时东山禅众达七百人。相传弘忍有一天为了考验大众禅解的浅深,准备付以衣法,命各人作偈呈验。时神秀为众中上座,即作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一时传诵全寺。弘忍看后对大众说:后世如能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并劝大众诵之。慧能在碓房间,闻僧诵这一偈,以为还不究竟,便改作一偈,请人写在壁上。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这句是较通行的记载,敦煌本《坛经》此句作“佛性本清净”),何处惹尘埃!”众见此偈,皆甚惊异。弘忍见了,即于夜间,召慧能试以禅学造诣,传与衣钵,因为慧能身份卑贱,其他有心争夺继承人之位的弟子肯定不服,必将加害慧能,所以弘忍让慧能赶快返回南方,并且不到必要时不能显露六祖身份。并即送他往九江渡口。临别又叮嘱他南去暂作隐晦,待时行化。几大弟子知道传位无望,非常恼怒,暗地里派人打听慧能行踪,伺机抢夺衣钵,但慧能住在神秀等人不熟悉的岭南,他们也没什么办法。弘忍死后,神秀名义上继承了掌门之位,形成了禅宗的“北宗”。rtkwy国学网w38fng41国学网8国学网

  慧能回到广东曹溪后,隐遁于四会、怀集(今广西怀集县)二县间,过了十六年,至广州法性寺(今广州光孝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因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大家听了很为诧异。印宗便延他至上席,请问深义,慧能回答,言简理当。印宗便问: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非就是行者?慧能便出示衣钵,印宗欢喜赞叹,即集众就法性寺菩提树下为慧能剃发。又请名德智光律师等为他授具足戒(按法性寺即今广州光孝寺。寺中有六祖瘗发塔、菩提树、风幡堂、六祖殿诸古迹)。两月后,慧能即于寺中菩提树下,为大众开示禅门,说般若波罗蜜法。o_y国学网,mFGY:{国学网”d_2345nm,国学网 X_ahCVG*Xe12wb

  从此之后,慧能开始公开收徒传教,不久,慧能辞众归曹溪宝林寺(今广东曹溪南华寺),印宗与道俗千余人相送。那时,韶州刺史韦璩仰其道风,率同僚入山请慧能入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兼授无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余人,形成了禅宗的“南宗”,与神秀的北宗分庭抗礼。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又加入后来的法语,即世所行《法宝坛经》(今世流通的《法宝坛经》有四本:一、敦煌本,二、惠昕本,三、德异本,四、宗宝本。参照本书“法宝坛经”条)。从此以后,慧能在曹溪宝林寺说法三十余年。其间,中宗曾请慧安、神秀二师于宫中供养,并问禅法。二师皆说: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可就彼问。神龙元年(705),中宗即遣内侍薛简往曹溪召他入京。他以久处山林,年迈风疾,辞却不去。薛简恳请说法,将记录带回报命。中宗因赠摩纳袈裟一领及绢五百匹以为供养。并命改称宝林为中兴寺,由韶州刺史重修,又给予法泉寺额,并以慧能新州故宅为国恩寺。延和元年(712)慧能回至新州小住,命门人建报恩塔。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弟子等就在那一年迎其遗体归曹溪,真身一直保持至今。宪宗时(806—820)赠以大鉴禅师谥号,宋太宗又加谥为“大鉴真空禅师”,仁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禅师”; 神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rtkwy国学网w3

  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文学大家都先后为慧能撰写过长篇碑文,以记述他的事迹。柳宗元为撰著名的《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碑并序》。元和十年(815)刘禹锡因曹溪僧道琳之请,又撰《曹溪大师第二碑》。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为《六祖坛经》。o_y国学网,mFGY:{国学网”d_2345nm,国学网 X_ahCVG*Xe12wb

  慧能是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者,中国禅宗的第六祖,也是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思想家。禅宗特重禅观,不重教理,自称教外别传。以菩提达摩为初祖,下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弘忍之后分成南宗慧能,北宗神秀二派。北宗强调渐修,南宗主顿悟。弘忍圆寂后,北宗神秀大阐宗风于长安、洛阳。中唐以后,北宗渐趋衰落,而慧能的南宗经弟子神会等人的提倡,加上朝廷的支持,取得了禅宗的正统地位,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慧能也因而为成为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南宗成为禅宗的正统,并形成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临济五家。慧能实现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玄学佛教生活化,贵族佛教平民化(都市佛教山林化),义理佛教实用化;是他对传统佛教进行了重大改革,高扬“顿悟成佛”的大旗,恰似风行草偃,不但使得禅宗其他流派尽归其宗,不但取代了国内佛教各派宗主地位,而且还传播到国外。公元九世纪,传入朝鲜;公元十二、三世纪,又传入日本,并成为这些国家佛教的主流。此后,禅宗又自东亚传至东南亚乃至欧美等国。而且,他所创立的禅法,几乎成了汉传佛教的代名词。南华寺也因慧能在中国佛教史和哲学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人们。现在每年都有大批国外的佛教徒前来南华寺朝拜祖庭。rtkwy国学网w38fng41国学网8国学网9677国学网wh+j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对南华寺表达深挚的向往之情:“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盾古佛衣,不向南华结香火,此身何处是真依?”南宋民族英雄,曾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绝唱的文天祥,也写下了《望南华》这样真挚动人的诗篇:“北行近千里,迷复忘西东。行行至南华,匆匆如梦中。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到了近现代,许多著名的社会人士,也都纷纷慕名前来观光游览。rtkwy国学网w38fng41国学网8

  1924年,孙中山在韶关发动第二次北伐时,政务,军事极为繁忙之际,仍偕谭延闓、刘成禹、许世英等来过,并向寺庙捐赠了银元嘱咐要爱护寺庙里的一草一木,保护好文物,让后人瞻仰。

六祖慧能

  六祖真身像o_y国学网,mFGY:{国学网”d_2345nm,国学网 X_ahCVG*Xe12wb

  南华寺最珍贵的文物,是被称作镇山之宝的六祖真身像。六祖真身像供奉在六祖殿内。坐像通高80厘米,六祖结跏趺坐,腿足盘结在袈裟内,双手叠置腹前作入定状。头部端正,面向前方,双目闭合,面形清瘦,嘴唇稍厚,颧骨较高。从塑像中可以看出这位饱经风霜的高僧多思善辨的才智和自悟得道的超然气质。据广东省考古学家徐恒彬、韶关市博物馆和南华寺僧人考证和研究,这座六祖造像的确是以六祖慧能的肉身为基础,用中国独特的造像方法——夹纻法塑造而成。这尊中国式的“木乃伊”是由慧能的弟子方辨塑造的。其方法是,在慧能圆寂前,身披袈裟,尽腿盘屈,打坐入定,不吃不喝,使体内营养和水分逐渐耗尽,最终坐化圆寂。然后将遗体放在两个对盖密封的大缸之中的木座上,座下有生石灰和木炭,座上有漏孔。经过相当时问后,内脏和遗体上的有机物质腐烂流滴到生石灰上,不断产生热气,水份被吸干,遂变成坐式肉身干体。然后进行塑造,先“以香泥上之”,然后加布,再“以铁叶、漆布固师颈”。由于方辨是慧能的弟子,不止一次为慧能塑过像,对他的音容相貌、气质神态有深刻的了解,因此这尊塑像很成功的反映出慧能超脱的气质和高僧的形象,成为流传万古的真身像。

  如果说,慧能一生颇富传奇色彩,死后的真身更是起伏跌宕:慧能圆寂之后,唐代宗就下诏赐六祖真身像为“国宝”,于本寺如法安置,专令僧众亲承宗旨者,严加守护,勿令遗堕”。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又下诏将安置六祖真身像的塔钦定为“灵照之塔”。北宋初年,塔毁于南汉残兵战火,但六祖真身像“为守塔僧保护,一无所损”。宋太宗建“太平兴国之塔”,安供六祖真身像。元朝政府也两次下圣旨,在南华寺内,“使臣不得下榻,不得索取铺马、祗应,不得征收地税、商税,不得抢夺寺院所属土地、河流、人畜、园林、碾磨、店舍”。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改木塔为砖塔,并造六祖殿,安置六祖真身像。因塔内和六祖殿等供奉真身像之处地势较高,比较干燥,加上历代王朝特殊的礼遇和僧人精心的保护,使这尊塑像经历了广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沧桑而保存下来,不仅具有杰出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rtkwy国

  六祖真身也历遭劫难:慧能去世不久,即传说有新罗人夜盗六祖真身首级,后因六祖颈部有铁片保护,没有得逞。日寇侵华时,南华寺来了几个日本兵,随行有医生。他们怀疑真身是假的,要剖开来一看究竟。当日本人用手术刀,从六祖的背后剖开一个小洞,从小洞看进去,见骨骼、内脏俱完好无损,而且外部却根本没有保护措施。使这几位日本兵和随军医生吓得顶礼膜拜,南华寺也得以免遭一劫。但在“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却无法在逃劫难,而且是迄今为止最惨烈的一次,几乎将慧能的真身几乎毁灭。据当时寺院住持佛源老和尚后来回忆,当时一群红卫兵来南华寺“扫四旧”:“六祖真身被红卫兵用手推车推到韶关游行,说是坏蛋、是假的、骗人的,要烧掉。结果被人用铁棒在背胸上打了碗口大的一个洞,将五脏六腹抓出来,丢在大佛殿。肋骨、脊梁骨丢满一地,说是猪骨头、狗骨头,是假的。并在六祖头上盖个铁钵,面上写‘坏蛋’二字,放在大佛殿。原不准我们看,但我们仍偷偷跑去看了,心里难过得流泪,偷偷把六祖灵骨收拾起来,但没有地方可藏。一者怕人知道;二者怕自己不知道哪天被打死。六祖的灵骨不能这么样被丢掉啊!于是用一瓦盒上下盖好,埋于九龙井后山的一棵大树下,作好标记。并送信给香港圣一法师,要他来时用照相机把这个地方拍下来,以待太平时取出。丹田祖师的灵骨也同遭残害,我也分别收敛。”(见《佛源老和尚法彙》)

  佛源法师是重建南华寺的近代名僧虚云和尚虚云老和尚的弟子。南华寺中兴于虚云,后来佛源又受虚云委托主持南华寺。1957年,佛源被打成“右派”并入狱,1961年出狱回到南华寺,但受管制、并被迫害导致一系列严重疾病,由于三叉神经被搞坏,影响咀嚼,数十年一直吃流质食物。文革中,南华寺的和尚们被迫还俗,但佛源等少数和尚宁死不还,为此挨了不少打罚。1979年,佛源获平反,随即奉调到北京中国佛学院主讲律学,见到了明真、巨赞两位法师,告知以六祖真身事,又向当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作了禀报。赵朴初一听,大为震惊,赵朴初马上写信给当时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请他派员到南华寺处理此事。习仲勋接信,马上派一位副省长去南华寺做工作,但当时的形势是宗教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南华寺方面不同意恢复供奉六祖。来人向南华寺方面传达习仲勋的原话:“同意要恢复,不同意也要恢复!”话说得掷地有声,毫不含糊。南华寺方面只能听命。赵朴初随即又派佛源从北京赶回南华寺,协助处理这段历史。在佛源老和尚的回忆录中,一旦到文革中这段劫难,就激动不已:“如果不经文革浩劫,六祖真身绝不会受此损坏的,我作为六祖的儿孙,不知道为此哭了多少次、多少年!但那个年月,周围每天都有人盯着我,谁敢露面哭泣。有的人只顾自己出风头,管他六祖不六祖”;“六祖灵骨取出时,因入土已十多年,南方潮湿,肋骨已有霉变,但仍有条块形。脊骨受潮更重,更不如入土时的形象。丹田祖师的灵骨就更不如从前了。我将二位祖师的灵骨捧回自己的屋中,用木炭火烘干抹净,用一整块檀香木将脊骨、肋骨一节节驳接在檀香木上,粘好之后,再如法放入真身内。外用绸布和漆封闭,并在檀香木上刻记,载明因果。六祖的腑脏已朽,只好烘干成末,与檀香末混合塑形,放置于六祖胸内。当时我嚎啕大哭,发誓要生生世世护持六祖真身。当年的情况难以想像,如果我知道我不会死的话,决不会把六祖、丹田的灵骨埋到后山,受此损坏。此事我亦未尽到保护之责,心里难受之极,只有今后更加细心爱护常住,舍身忘命也要保护好六祖。”(见《佛源老和尚法彙》)

六组殿慧能真身

  千佛袈裟j4国学网56reioR国学网T7th%国学网$#*$##tyydmkuq

  南华寺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一种。千佛袈裟是罕见的唐代传世刺绣。长方形,长2.86米,宽1.46米,绢底呈现杏黄色。上面绣有一千个佛像,佛像全部为跏趺坐式,手式有入定、接引、说法、合拿等,口、鼻、眼和发髻清晰分明。针法是先用金线绣出形象,然后配以蓝色、浅蓝色、朱红色、黄色丝线陪衬,再绣出蓝色背光和光芒。四周是十二条形象生动的龙蛟。六祖慧能在生前就深得朝廷的恩宠,唐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女皇武则天曾为“表朕之精诚”,特地遣中书舍人赐给慧能水晶钵盂,磨衲袈裟、白毡等礼物,其诏书对慧能表达了十分尊崇的心情:“恨不赴陪下位,侧奉聆音,倾求出离之源,高步妙峰之顶”。 据广东省博物馆家有关专家考证,此袈裟是唐中宗赐给六祖慧能法师的。rtkwy国学网w38fng41国学网8国

  南华寺的历史文物除千佛袈裟外,还有木雕五百罗汉造像,北齐昭帝皇建元年(560)的铜佛造像,唐代花缎袜,六祖坠腰石,唐代铁质观音像、天人像、释迦牟尼像,明代四大天王木雕、清代五百罗汉瓷瓶、明代金书《华严经》残卷等。现存碑刻则有宋朝秋镌石的《六祖像碑》、明代《御制六祖坛经法宝序碑》及近代修缮庙宇的碑记等。其中木雕五百罗汉造像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宋代木雕五百罗汉群像。明朝时曾经重新涂饰过金光,清光绪年间,曾补雕过133尊被火烧毁的罗汉。1936年,虚云和尚主持修庙时,将大部分木雕罗汉藏在大雄宝殿里三尊高达15米大佛的腹中,直到1963年才被发现。现存360尊,其中有133尊为清代补刻。有154尊罗汉像上刻有铭文。从铭文中可以看出,这五百罗汉像雕于北宋仁宗庆历三年至八年(1043一1048),是“会首弟子”杨仁禧组织募化和雕造这批罗汉像的,捐造者有商人、手工业者、僧人和平民等,匠师有张续、蔡文贽、廖永昌、王保、郝璋等。每尊造像都是用整块木坯雕成,通高49.5至58厘米,直径23.5至28厘米,木料主要是柏木,少量为楠木、樟木或檀香木。每尊像由底座和坐像两部分组成。这些罗汉造像形态自然,变化多样,生动传神,雕工洗炼,具有相当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宋代木雕五百罗汉

  111、乳源县云门寺 j4国学网56reioR国学网T7th%国学网$#*$##tyydmkuqj4国学网56reioR国学网T7

  位于广东省乳源县城东北六公里处的云门山慈悲峰下,是禅宗“一花五叶”之一的云门宗开宗道场。与曹溪南华寺、丹霞别传寺是当今粤北地区三大正规寺院,都是六相惠能大师南宗顿悟的著名古刹,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寺院。

云门寺

  云门寺由五代时期的文偃禅师开创於後唐庄宗同光元年(923),距今已有1075年的历史。初名“光泰禅院”,稍後改为“证真禅寺”。公元963年,南汉王刘长敕封文偃禅师为“大慈云匡圣弘明大师”,并赐“文铢衣”一件,同时将“证真禅寺”敕升为“大觉禅寺”。因该寺座落在云门山,故称“云门山大觉禅寺”。南汉王刘龚又改名为“大觉禅寺”,一直沿用至今。因其地处云门山下,所以俗称“云门寺”。456%QER国学网5Nwer国学网akO国学网#@HJV国学网BUsdrj>*b

  文偃(864—949),俗姓张,姑苏嘉兴(今浙江)人。出家后到各地参学,初参睦州(浙江建德)道趴,后在福州象骨山雪峰广福院参义存,获得印可。文偃得义存印后,就来到韶州(今乳源县)云门山,修复残破的光泰禅院,开创了自成一系的云门宗。云门宗认为,万事万物,皆体现真如,皆有佛性。其说教方式独特,被称作“云门三句”。

  据《五灯会元》卷15所载,云门宗祖文偃讲道时指出:“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若辩得出,有参学分;若辩不出,长安路上辊辊地”。函盖乾坤指的是天地万物皆是真如所显。佛性普出万有;截断众流是指真理不可名说,参学者不能用语言把握真理,而应用内心顿悟;随波逐浪是要求对参学者因机说法,随机教化学人。文偃把云门三句叫作“云门剑”、“吹毛剑”,掌握了就能求得解脱。文偃驻锡大觉寺时,门下常有数百名僧侣从学,殿堂庄严,盛极一时。文偃入寂后,南汉王刘追封文偃为“慈云匡真大师”,改寺名为大觉禅寺,并奉迎真身到五羊城(广州)宫中供养。禅宗六祖慧能圆寂后,嗣法弟子有湖南南岳怀让和江西青原山行思两个法系。到唐末五代间,南岳一系形成伪仰宗和临济宗,青原一系分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合称禅宗五家,又叫“一花五叶”。 云门宗的法嗣是:青原山行思一道悟一崇信一宣鉴一义存一文偃。云门宗在北宋时与临济家并盛,至南宋时衰微不传。

  据《韶州府志》记载,云门寺创建以后的一千多年间,历代住持高僧在宋代有绍资,明代有了偈、法浩、法传等。在各位高僧大德的住持下,云门寺经历了多次的修葺和重建。

  1943年,近代名僧虚云从广东曹溪来到云门,见古寺年久失修,残破不堪,但文偃祖师肉身犹存。就发愿重兴云门宗祖庭。在李济深、李汉魏、邹洪等诸大居士的护持下,虚云法师从1943年至1951年,历时10年,先后修建了殿堂楼阁300余楹,雕塑佛菩萨圣像100余尊,并安禅传戒,演教弘宗,使梵宇重光,钟鼓重鸣,宗风再振。据史料记载,虚云和尚一生中兴六大名刹(福建鼓山涌泉寺、云南鸡足山祝圣寺、钵孟峰迎禅寺、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曲江南华寺、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456%

  1953年,虚云和尚离开云门寺,告老移锡江西省云居山真如寺养病。虚云法师的入室弟子佛源继任云门大觉寺方丈。文革期间,云门寺建遭到空前浩劫,佛像被毁,经书被焚,僧人被赶出山门,佛源等因不愿还俗而被责打。梵宇变成了五七干校,殿堂渐渐荒废不堪。456%QER国学网5Nwer国学网akO国学网#@HJV国学网BUsdrj>*b

  “文革”结束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云门寺作为全国著名寺院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在当地政府部门和四众弟子的一致敦请下,佛源大和尚从北京回到云门。1984年7月至1990年夏,在政府的支持和海内外信徒的资助下,住持佛源法师对云门大觉寺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共维修改建2600多平方米。修复后的云门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客堂、钟楼、功德堂、鼓楼、伽蓝殿、延寿堂、祖师殿、禅堂,共一百八十余楹,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还新建了虚云和尚纪念堂、舍利塔、山门、佛经流通处、凉亭等,云门寺基本上恢复了旧日的规模。云门寺的建筑风格独特,除放生池在寺前外,其余殿堂连成一体。山门内壁存有著名的南汉大宝元年(958)《大汉韶州云门光泰禅院故匡真大师实性铭并序》碑,大宝七年(公元964年)的《大汉韶州之云门山大觉禅寺云匡弘明大师碑铭并序》,这两块古碑刻距今一千多年,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大雄宝殿内三面壁上有用陶瓷烧成的大型彩瓷佛画,生动地刻画了18罗汉和24诸天的形象。

云门寺大雄宝殿陶瓷烧成的大型彩瓷佛画

  云门寺后山是著名的桂花潭风景区。几十米的山崖上飞瀑直泻深潭,潭的四周山坡上长满桂花树,八、九月间,满山满谷桂花飘香。云门大觉寺新修的山石碑坊高达12米。距寺半华里,有海会塔,周围有殿堂房舍数十间,可容百人居住,现为女众修学的场所。后山又新修了虚云和尚纪念堂及舍利塔,林泉幽胜,可供僧人闭关阅经之用。寺前有观音山、桂花潭风景区,有桂花潮、出米石、九仙岩、慈悲峰、铁鼓山等山水名胜,流泉飞瀑,山岩嵯峨,桂花香溢,风光绮丽。456%QER国学网5Nw

  112、肇庆市庆云寺 

  全国有四所著名的庆云寺:浦东庆云寺、肇庆庆云寺、泰兴庆云寺、和泰宁庆云寺。肇庆庆云寺位于肇庆市东北18公里处的鼎湖山中部偏东的天溪山谷中,座西面东,因为山顶雾霭常绕,故称庆云寺。韶关南华寺、潮州开光寺、广州光孝寺并称为岭南四大名刹。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汉族重点寺院。456%QER国学网5Nwer国学网akO国学网#@HJV国学网BUs

  庆云寺创建于明末崇祯年间(1633—1636)。明崇祯六年(1633),在犄和尚来到莲花峰,视若佛地,于此结草为庵。因四周峰峦环抱,状如莲花瓣,取名莲花庵。两年后,栖壑大师应邀到莲花庵当住待,并随即大兴土木,把缓坡削成七级,倚山势构筑五层殿宇,计有大小殿堂100多间,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可见规模之宏大。寺宇建成后,栖壑大师见周围雾霭袅袅,加之山顶有湖,“天将雨,湖先出云”,遂将莲花庵易名为庆云寺,寺名一直沿用至今。光绪十九年(1893),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敕赐“万寿庆云寺”匾和《龙藏经》,并对寺进行修葺。至清末有僧众800人,成为肇庆第一大寺。456%QER国学

依山而建、殿宇重重的肇庆庆云寺

  庆云寺依山而建,殿宇重重,楼堂深邃,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按中轴线对称布局,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层韦陀殿,内设知客堂、云房,南有客堂、鼓楼;北有斋堂、钟楼;第二层大雄宝殿,内设东土祖师殿、伽蓝殿,三殿合而为一;第三层中正堂;第四层毗卢殿,南有藏经楼、七佛楼,北有睡佛楼、佛母楼;第五层塔殿,即原建之莲花庵。

  寺前第一级,是宽阔的平台,放置有吉祥缸和塔式香炉;第二级以下,是一个百花争艳斗丽的大花园,有桂花圩,菩提花雨、兰苑花圃、方池印月。大雄宝殿是主体建筑,琉璃瓦面,鱼珠脊顶,彩釉生动。殿内供奉释迦牟尼、阿弥陀、弥勒三尊佛像。钟楼上悬一口高约1.5米,直径1.2米的大铜钟,为清代咸丰年间铸造。每日清晨僧人击之,声如雷震,山鸣谷应,余音久久不息。寺内还有一铁铸“千人锅”,为清乾隆十一年(1746)造,深近1米,直径为1.92米。这是清代庆云寺香火兴盛的见证。庆云寺的回廊壁上,有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诸慕贞的梅花图、宋广业百首梅花诗等碑刻。寺内有白茶花树、桂树。白茶花树为1633年寺内僧人所植。冬季白茶花缀满枝头,清香四溢。庆云寺近日还新建了茶花阁、指月台等建筑。白天凭阁远望,只见西江从羚羊穿流而出,如玉带蜿蜒东去,消失在天际。月夜凭栏远眺,群峰隐约,树影婆娑,悬泉喷石韵,明月挂枝头。寺后,三宝峰俨如天然屏障,其余脉蜿蜒起伏,犹如行龙高昂峻秀,把庆云寺衬托得愈发神秀。

  寺内,文物古迹甚丰,如舍利子、千人镬、大铜钟、白茶花树、平南王大法座、《碛砂藏经》、百梅诗碑、梅花图碑刻,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都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庆云寺环境优雅。456%QER国学网5Nwer国

肇庆庆云寺三圣殿前的白茶花

  113、潮阳县灵山寺 

  又称灵山护国禅寺,座落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河陇村与歧北村山地之间的灵山山坡上。古刹背负青山,面对明湖,岗阜环抱,松篁耸翠,鸟语泉,环境清幽,向有“九龙八首,狮象对峙”之誉,在海外华侨及港澳同胞中有较大影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456%QER国学网5Nwer国学网akO国学网#@HJV国学网BUsdr

“九龙八首,狮象对峙”的灵山寺

  灵山寺由唐代僧人大颠法师创建于德宗贞元七年(791)创建。大颠,广东潮阳人,法号宝通,自号大颠和尚,六祖慧能大师嫡传第三代弟子。据《潮州志》载:代宗大历年间,大颠禅师与药山惟俨禅师一同在西山师事惠照禅师,受戒后,往南岳参谒石头希迁禅师,大悟宗旨,得曹溪之法。唐贞元初年,入罗浮,云游潮州西幽岭。见灵山林木茂密,山青水秀,大有地杰山灵之气,于是大颠在此修建寺庙。由当地巨富朝请大夫洪圭(名大丁)舍地捐资,助成善举。经多年的努力,终于建成此寺。大颠将此寺比为西天的灵鹫岭,故取名曰“灵山寺”。灵山寺在唐以后的岁月里,几经兴废,终于形成一座占地700顷的潮汕第二名刹。只是在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佛教活动被迫停止,寺院改作农场。文革之后又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在政府和海内外信徒的帮助下,这座千年古刹又修葺一新。在寺庙的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大山门、正门、观音殿、韦驮殿、大雄宝殿、大颠祖堂和大颠禅师塔。两侧环绕着钟楼、鼓楼、客堂、功德堂、念佛堂、伙房、僧舍等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今日灵山寺住持为宝根法师。456%QER国学网5Nwer国学网akO国学网#@HJV国学网BUsdrj>*b

  寺内今有留衣亭、写经台、拔木坞、干丛果、祝圣碑、舌镜塔、开善藏、白石槽名物景致,被称为“灵山八景”。灵山寺成为海内名刹,不仅是由于历史悠久,与韩愈和建寺住持大颠的交往关系极大当时。元和十四年,韩愈因反对宪宗佞佛,奉迎佛骨而上《论佛骨表》,五十二岁的韩愈由刑部郎中被贬为潮州刺史:“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在潮州,他结识了灵山寺高僧大颠。邀请大颠到潮州叩齿庵居住几十日,两人品茗论道,促膝长谈,相得甚欢。韩愈离开潮州时,特地到灵山寺向大颠告别,并将自己的衣服留给大颠作纪念。大颠在此建“留衣亭”以寄怀念。流传至今的“叩齿庵”、留衣亭以及相关碑记和诗文成了灵山寺最有华彩的乐章。456%QER国学网5Nwer国学网akO国学网#@HJV国学网BUsdrj>*b

  扣齿庵

  位于西平路南段道后巷,西邻城南小学,原名大隐庵,创自唐朝,历代有修建。1947年修建后称“扣齿古寺”,并由两广监察使刘侯武书匾。1987年至2003年由方丈释宏生募巨资全面重建并扩建东院。456%QER国学网5Nwer国学网akO国学

  据《潮州志》和佛教传说,叩齿庵的得名源于韩愈与大颠的一段交往:某天,身为潮州事刺史的韩愈慕名来到来到灵山寺拜访大颠,可大颠正在参禅入定,没有理会韩愈的到来。韩愈便在一旁静静地等候。等了许久,也不见禅师有接见之意,心里便生出几分不耐烦,想一走了之。侍者见此,便走到禅师身边,用磬在禅师的耳边敲了三下,并轻声对禅师说:“先以定动,后以智拔。”韩愈听到后知道大颠是故意以禅定来挫伤自己的傲气,并且还要用智能点拨,所以他不如主动告辞,以免自讨没趣。韩愈回来后感到自己平时确有对佛教狂言漫语之举,不由生出自责之情。过了几天,韩愈再次来到灵山寺,想找大颠禅师请教。见面后他便客气地问道:“请问和尚春秋多少”?禅师不急不缓地以手拈着念珠回答说:“会么?”韩愈不得其意,只得老实地说:“不会。”大颠和尚说:“昼夜—百八。”便不再理会韩愈。韩愈仍然不明白其中含意。第二天他再来请教,当他走到门口时,看到一位小沙弥,就上前问:“和尚春秋有多少?”小沙弥闭口不答,却扣齿三下,韩愈如坠云雾中。当谒见大颠禅师,请求开示,禅师也同样扣齿三下。韩愈方才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佛法无两般,都是—样的”。韩愈结识大颠后,盛赞“大颠颇聪明,识道理”,屡屡请他下山长谈。大颠先都以“守山林,不入城廊”而婉拒,后见韩愈情深意笃,终于到潮州叩齿庵居住几十日,常与韩愈品茗论道,促膝长谈,使得韩愈对佛教有新的认识,并且有了向佛之心。以后韩愈从佛教观点出发,提出了“心性论”,这不能不说是大颠对他的影响。后人便将大颠居住的寺院称为“叩齿庵”。456%QER国学网5Nw

  韩愈在潮时,有封书信《与孟尚书书》,其中提到他与大颠的交往:“有一老僧号大颠,颇聪明,识道理。远地无可语者,故自山召至州,留十数日”(《韩昌黎集》中国书店1983年版)。清人林大川《韩江记》也载:Wae4国学网QF*O{@!

  “叩齿庵在城南书院左,即韩昌黎大颠至郡所住处也”。可见韩愈与大颠交往以及叩齿庵来历皆与史有征。但说大颠折服了韩愈,使韩愈有了向佛之心,恐是佛教徒的一面之词。韩愈从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和保证国家财赋出发,终生反佛。他不仅在元和十四年写了著名的《谏佛骨表》,而且在此之前的《上宰相书》中,也认为佛道学说是“妖淫谀佞俦张之说”。就在他与大颠交往时,也在上面说的那篇《与孟尚书书》明确表态:“有人传愈近稍信奉释氏,此传之者妄也”。韩愈反佛不但偏激,而且还有个别人很难做到的特点,就是当着好友和尚的面,也绝不说佛教一句好话:“佛法入中国,尔来七百年。齐民逃赋役,高士著幽禅。官吏不之制,纷纷听其然。耕桑日失隶,朝署时遗贤”(《送灵师》);“浮屠西来何施为,扰扰四海争奔驰。构楼架阁切星汉,夸雄斗丽止者谁”。(《送僧澄观》)。所以,韩愈与大颠交往,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从一个学者的角度出发,认为大颠通达明理,可以交往,也就是《与孟尚书书》对大颠的评价“颇聪明,识道理”。就像他在《送灵师》中一面批判寺院僧侣众多使国家财赋受到影响,但同时又欣赏灵师的文学才华:“少小读书史,早能缀文篇”。与大颠交往,还可以加上一个原因。当时潮州地处蛮荒,文化落后。韩愈汇处于文化孤独和饥渴之中,更欲与“颇聪明,识道理”的人士交往。所以我认为:韩愈与僧人可以是朋友,但绝不会是同道;更不会为大颠折服,从而有“向佛之心”。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任广东转运判官时,曾游过叩齿庵,在大颠堂壁题有一首七绝云:“退之自谓如夫子,原道诋排佛老非。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更留衣”。诗中认为韩愈很奇怪:一方面写《原道》篇,“诋排佛老”,另一方面却与大颠结下深厚友谊。实际上也是对佛教徒上述说法的否定。清代知名学者,邑人陈衍虞的题诗,则直接指出这个传说是僧人的一厢情愿了:“踏破青烟陟峻台,千里虹指净纤埃;山僧错会留衣意,十笏精蓝傍庙开”。j4国学网56reioR国学网T7th%国学网$#*$##tyydmk

  今日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典籍”网载有韩愈离开潮州时,赠大颠禅师一首诗:“吏部文章日月光,平生忠义著南荒。肯因一转山僧话,换却从来铁心肠”。这更是荒唐,从诗意来看,根本不是韩愈第一人称所言。而是缺乏历史常识:韩愈任潮州刺史前是刑部郎中;第二年春改任的是袁州刺史,九月召拜国子祭酒;直到穆宗即位的长庆二年(822)九月才转任吏部侍郎,这才会有“吏部文章日月光”这一说。可叹的是,中国佛教网、中国文学网以及众多博客,皆以讹传讹,转引了这首“韩愈离开潮州时,赠大颠禅师一首诗”。

潮州叩齿庵

  留衣亭

  在潮阳市区西18公里,铜盂镇灵山寺西侧。元和十四年(819)正月,韩愈贬为潮州刺史,当年冬,即调任袁州刺史。离任前,赠衣给友人大颠。大颠建“留衣亭”以寄怀念。据清光绪《潮阳县志》载:“留衣亭在灵山(灵山寺),昌黎移袁州时,别大颠,留衣于此。后人建亭于山麓,塑公遗像于亭中,今仅留遗址”。又载:“海阳郑昌时有句云:‘亭下留衣陈法服,为招方外好归来’”。Wae4国学网QF*O{@!J国学网*$#(:easuyb2国学网gvf4de国学网awubg

  留衣亭及碑记至今尚存,但留移建于灵山寺右山门旁。小亭坐北向南,为双泻水四柱亭,瓦木结构,四周有石阶、栏杆,周围浓荫蔽日。亭内有一匾额,题“留衣亭”三字。另有石碑一块,记述重建亭经过。为潮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Wae4

灵山寺山门前留衣亭

  舌镜塔

  大颠禅师灵骨塔。据明朝隆庆《阳县潮志》记载:载大颠93岁圆寂,葬在寺后。3年后移葬时,开墓见容貌如生,未敢妄动。唐末修塔时再视,仅余盆水与舌头,故称“舌塔”;宋至道年间,再修塔时,仅有古镜一面,上有大颠之影,改名“舌镜塔”。Wae4国学网QF*O{@!J国学网*$#(:easuyb2国学网gvf4de国学网awubg

  舌镜塔该塔保留唐塔钟状特色,四周有石刻花卉和动物花纹,典雅古朴。是广东境内罕见的唐代墓塔,其建筑形式是仿照古印度的“宰堵波”建造。塔高2.8米,塔身直径1.8米,由78块花岗岩交砌而成。塔呈钟形,上部为钟形塔身,下为正八棱柱体塔座,塔基是用石板砌成正八边形,浑然如一个覆地巨钟。塔正面嵌着刻有“唐大颠祖师塔”六字墓碣。塔座边沿楼刻的莲花瓣纹依稀可辨,八方石板上镌刻的龙、麟、狮、罴形象别具风格。飞龙体短,足大尾粗,张牙舞爪作戏宝状,矫健有力,与现在龙的造型明显不同。另外,单狮戏双球、麟奔罴逐的姿态也各具特色。这些唐代石刻浮雕,是唐代石雕艺术的珍贵历史资料大颠和尚。Wae4国学网QF*O{@!J国学网*$#(:easuyb2国学网gvf4de国学网awubg

大颠大师舌镜塔

  114、潮州开元寺 

  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开元路,是一座坐南朝北,四合院宫殿式的古建筑。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在海外侨胞及港澳同胞中有较大影响。1961年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族重点寺院。Wae4国学网QF*O{@!J国学网*$#(:easuyb2国学网gvf4de国学网awubg

潮州开元寺

  开元寺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前身为荔峰寺,由于唐玄宗下诏在全国各州皆要建开元寺,改名开元寺。元代改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又称”镇国开元禅寺”,加额“万寿宫”,但“开元寺”名一直沿用至今。向为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

  潮州开元镇国禅寺向为十方丛林,住持由僧众推举。清代乾隆元年(1735)礼请密因和尚任住持之後,改以曹洞法裔相承为住持。民国二十二年(1933)恢复十方选贤制,近数十年来,住持分别由临济、曹洞、黄檗宗法裔出任。1950年纯信和尚被公推为住持,他曾发心代众生受苦而焚去二指。在极左路线重压下,为了保全开元寺,他上书中国佛教协会反映情况,使肉菜市场从寺中迁出,又带领僧众种田、辨酱油厂和柴炭门市部以自养;整修殿宇、重塑天王像,在任十六年,诸多建树。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逐返乡而逝。

  开元寺始建时占地百亩,历代沧桑,隆替不常,迄今尚存不足四十亩,建筑面积约2580平方米,南向,是一座宫殿式的四合院建筑群。现存建筑保留了唐代布局及宋、元、明、清历代建筑风格。主要建筑有主要建筑有:金刚殿(既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阁、地藏阁、香积橱、方丈厅、知客堂、神农堂、梵天香界照壁以及石经幢、阿育王塔等。其主要殿阁均为木石材料,凭木榫紧密衔接,用龙头斗拱迭起支撑,层层向上散开,最多达十一层,承受殿顶的巨大压力,殿顶为四重檐、双滴水,有鸱尾和双龙夺宝装饰,琉瓦彩甍丹墙,蔚为壮观。经历一千二百馀年地震、海潮、台风、雷电、冰雹等自然灾害,以及历代战乱、人为摧残而又不断修建,至今仍保持着唐宋宫殿式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其中金刚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为明代建筑。

  寺内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文物,经文革十年劫难,大量被毁,而所存仍然甚富:天王殿、大雄宝殿前四座石经幢,分别为5米8层、7米25层,由石雕构件迭砌而成,乃开元寺始建时所造,已历一千二百馀年,虽石表严重剥蚀、图象斑驳,但其线条明快、手法凝炼的雕刻如力士、覆莲、双龙夺宝等图案以及《准提咒》、《尊胜咒》及梵文尚隐约可见。大雄宝殿前栏楯和殿前月台围栏78块,分别雕刻“释迦牟尼出家”、“白马窬城”、“青山断发”等佛教故事;珍禽异兽、奇花异草,触目皆是。栏正中“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皇风永扇,帝道遐昌”的石刻大栏板,每字如斗大,也是唐代佛教艺术文物。Wae4国学网QF

  大殿内一座造型典雅精巧的红铜香炉,炉沿镌刻汉文“开元寺禅堂香炉一座永远供奉三韩弟子任国祚”。(三韩是新罗、百济、高句麓,即今之韩国与朝鲜),据传为唐代来此参学的韩国僧人所赠。殿内东侧悬挂着重三千馀斤、高1.7米,口沿105公分的大铜钟,是宋代政和四年三月(1114年)潮州金刚经社铸造供奉开元寺的,钟面平滑,工艺精良,无砂眼铸痕,历数百年天天撞击,至今仍音声悠扬,完好如新。文物室中陈列着元代泰定二年(1325年)似陨石雕就的大香炉,六层圆形,高1.4米,重950斤,底层以八个兽头作炉脚,第二层呈八棱形,分别雕刻八幅梅花鹿动物浮雕,三层、五层分别雕覆莲瓣,巧妙衔接呈球状的第四层金束腰,第六屠为炉体最上层,呈正圆形口沿,宣径达84公分,口沿边高18公分。上刻飞天图纹浮雕,炉口阴刻铭文:“大元泰定二年,岁次乙丑二月八日奉政大夫连州知州兼农事徐震谨舍石香炉一座入於潮州路开元万寿禅寺永充供养”。整座香炉设计独特,线条流畅,素有“天上的材料,人间的工艺”之称。大雄宝殿东侧通廊斋堂前,悬挂着铸於元代至正六年丙戌(1346年)的铜质大云版。上有铭文,工艺精美,经六百馀年风雨侵蚀,天天敲击,仍完好如初。Wae4国学网QF*O{@!J

  寺内还有一座金漆木雕千佛塔。为潮州明代的木雕精品,塔高六尺,呈六角形,计有七层,各层图案变化多端,金瓦翘檐,各悬风铃,门户相望,栏循交错,各层圆拱门之内,均刻佛像,门前则分别雕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神像,塔顶坚五层玲珑剔透小塔。整座千佛塔,结构复杂,精雕细刻,有很高的工艺和文物价值,是古代广东境内四座千佛塔之一。此外,尚有长九尺,高五尺,多层相迭,雕刻奇花瑞兽的金漆木雕大香案,上刻“万历七年岁次已卯季冬朔旦东莆陈妙月喜舍”。Wae4

  藏经楼珍藏着清代乾隆年间《龙藏》一部,系当时年居八十高龄的开元寺方丈静会法师餐风饮露,步霜踏雪,历尽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晋京所请,共7240卷,分装在724函中,当年只印100部,迄今完整保存下来的已屈指可数。1987年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出版署批准重印“龙藏”,因乾隆下诏撤毁部分经版和经书,致全书残缺不全,为补齐全书,文物出版社派员走访全国十多个省区寻找底本,以补缺损,最後在这里找到被乾隆毁版的四函经书,得以补版,足见其珍贵之极。寺中还有智诚法师抗日战争期间闭关三年刺舌血书写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八十馀万字,字字端楷,一丝不苟。时人赞曰:“三年般若心参透,一部华严血写成。j4国学网56reioR国学网T7th%国学网$#*$##tyydmkuq

  十七、广西

  115、桂平县洗石庵 

  坐落在桂平县西山,又称下寺。庵名“洗石”,乃取西山石多且奇,又有“身居瘴乡,粗莽唐突,”要让瀑、雨、露、月、烟、潭不断洗刷,才能玲珑剔透,返朴归真。该庵属临济宗道场,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尼庵。 洗石庵是目前广西保存最完整、最华美的寺庙之一,1983年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庙。j4国学网56reioR国学网T7th%国学网$#*$##

  洗石庵始建于清顺治三年(164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建成,雍正、乾隆两代都曾修葺,嘉庆十四年(1809)重建为现今规模。

洗石庵山门清朝的一副对联

  洗石庵建筑面积不大,庵宽24.6米,进深41.5米,占地面积1021平方米,依山构筑,自东南而西北,依次为山门、三帝殿、大雄宝殿。层次分明,玲珑多姿。建筑风格独特别致,屋顶、屋脊、殿内柱身、梁枋、顶栅、门窗花格等都十分精美,极富南方特色。j4国学网56reioR国学网T7th%国学网$#*$##tyydmkuq

  山门墙壁上嵌有清朝重新修整时刻的两块石碑,门两旁石柱上刻有对联一副:“天兰俯江流到眼睛岚归爽气,云山经雨洗奇石点头也思灵”。

  三帝殿供弥勒大佛、关公。大雄宝殿面阔3间,进深3间,台梁式构架,硬山顶,脊饰回字纹雕花,黄琉璃瓦盖。内塑观音、地藏、文殊、普贤神像。经堂为三开间的楼房,屋顶为硬山重檐,覆金黄色琉璃瓦,楼下供佛像,上为方丈室。楼两旁为半青阁、妙虚楼,精巧别致。经堂后有一小天井,在3米高的挡土墙正中塑着云龙一团,龙身金鳞熠熠发光,龙口清泉喷出,这就是寺中一景——龙潭。佛堂为一层三开间大殿,宽11.6米,进深11米,高9米,外檐柱为整条石柱,内金为红漆木柱,下为宝瓶形石柱础。屋面硬山,面覆金黄琉璃瓦,威严壮观。

  洗石庵四周风景优美,名胜众多。庵前有唐代建的李公祠,庵后有清朝建的龙华寺及李宗仁建的“飞阁”,还有乳泉,史隐洞等名胜。挺拔峻秀的西山古松巨榕,古木交柯,蔽日参天,泉水瀑布,风景优美。,洗石庵四周风景优美,名胜众多,庵前有唐代建的李公祠,庵后勤部清朝建的龙华寺及李宗仁建的“飞阁”,还有乳泉,史隐洞等名胜。挺拔峻秀的西山古松巨榕,古木交柯,蔽日参天,泉水淙淙,瀑布飞泄,风景优美。j4国学网56reioR国学网T7th%国学网$#*$##tyydmk

  洗石庵最有名望的住持是宽能法师(1895—1989)。她俗名龙六纬,祖籍广西桂林市临桂县,青年时曾在北京民国大学经济系学习,后从事教育和经济管理工作。1920年开始钻研佛学,1923年在上海玉佛寺出家,先后拜印光、圆演法师为师。1937年回广西桂林市办素餐馆、居士林和夜校,弘扬佛法。1947年广东曲江县南华寺受具足戒,戒师虚云和尚赐名宽能,并将云门宗法脉传给她,为云门宗第十三代,法号妙虚。宽能法师精通佛学,写有《三乘教义》等著作。近代高僧圆瑛法师赠诗赞曰:“善根宿慧是前因,好似莲花不染尘;失志保贞为佛苑,楷模巾帼有斯人”。1949年,应桂平佛教界的邀请,宽能任洗石庵住持,直到1989年圆寂,这位比丘尼在洗后庵住持达40年。1989年逝世,在火化骨灰中发现半透明晶体“舍利子”三颗遗存。据佛教《法苑珠林》一书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圆寂火化后有舍利子,尔后2500多年时间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高僧火化后有舍利子。而女尼火化后有舍利子,释宽能老法师实为佛教史上第一人!

宽能法师舍利塔奠基仪式

  参考资料:杜继文《佛教史》、汤用彤《魏晋南北朝佛教》、薛林平《中国佛教建筑》、张驭寰《中国佛教寺院建筑讲座》、曹昌治、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佛教》、周维权《中国园林史》、陈友冰《《应用美学》、《文化专题电视系列片:中国寺庙》、互联网j4国学网56reioR国学网T7th%国学网$#*$##tyydmkuq

陈友冰编写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