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国学2006》

《年度国学2006》

主  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光明日报》国学版
周  期:年刊
出 版 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  号:978-7-81119-066-3
出版时间:2007年5月


内容提要

  2006年是国学持续升温的一年,我们冀望用这部年鉴性质的图书反映2006年国学界的总体发展状态。

  本书共分五部分:知名人士的国学感言,2006年国学年度报告,全国近30家国学研究机构的工作报告,近百位国学界一线学者的学术成果摘编,2006年度国学大事记。

本书目录

第一部分 国学感言

苟天林 光荣的事业
刘克利 让“国学”转化为现代中国的“软实力”
纪宝成 从志成城 任重道远
汤一介 关于儒学复兴的一点思考
庞 朴 平天下与全球化
李学勤 国学的存立
余敦康 我们是谁?
袁行霈 国学研究的时代性与世界性
冯其庸 我对国学的理解
姜广辉 国学的精神应该是现代的
陈 来 我看当前的国学热
杜维明 要有一种责任感
成中英 国学的自我认知与对比认知

第二部分 年度报告

第三部分 国学方阵——2006年国学机构工作报告

(机构排名不分先后顺序)
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历史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哲学研究室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哲学专业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
复旦大学儒学文化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
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哲学学院及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
安徽大学哲学系
山东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
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国际儒学联合会
新浪网乾元国学圈
国学网
主编单位年度工作报告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光明日报》国学版

第四部分 重要成果摘编

(学者按姓氏音序排列)
白 奚 儒家礼治思想与社会和谐
蔡德贵 实用是儒学的优秀传统
曹 峰 从“自生”到“自为”
曹书杰 后稷传说与稷祀文化
陈 淳 疑古、考古与古史重建
陈代湘 朱熹与胡宏
陈 虎 远古传说与史学的产生
陈 来 圣贤之后的人生追寻:冯友兰《新世训》的伦理学意义
陈庆元 日本内阁文库藏本曹学佺《石仓全集》初探
陈尚君 二十四史启动修订的一些建议
陈卫平 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如何可能
陈 炎 “文明”与“文化”
陈志平 黄庭坚书学研究
程水金 “天籁”解
程志华 圆善之真可能
崔富章 《四库全书总目》武英殿本刊竣年月考实
邓小军 李白《峨眉山月歌》释证
丁为祥 中国智慧的具体性及其解读
董 平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方朝晖 文化习性、社会整合与儒家传统的现代性
方尔加 对《道德经》“道”的主体性解读
傅道彬 乡人、乡乐与“诗可以群”的理论意义
干青松 儒家与现代中国的制度资源
葛荣晋 转换研究范式,开创浙东学派研究新局面
郭 丹 关于《孔子诗论》研究的几点思考
郭齐勇 中国哲学史
胡伟希 从孔子看人文性伦理
江林昌 中国上古文明考论
姜广辉 上博藏楚竹书《周易》中特殊符号的意义
蒋国保 汉儒称“六经”为“六艺”考
景海峰 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家伦理反思
李承贵 自然主义: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质
李存山 “三事”之说与文化的五要素
李景林 伦理原则与心性本体
李 霞 从“六祖革命”到“人间佛教”
李宗桂 中国文化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若干问题
廖名春 《论语》“学而时习之”章新探
刘冬颖 论杜丽娘习《诗》的反经学意义
刘士林 国学与江南文化刍议
刘笑敢 老子古今
卢盛江 殷璠声律说释疑
陆建华 道之别名
牟中鉴 “道”与中国传统文化
宁 欣 转型期的唐宋都城:城市经济社会空间之拓展
彭 林 论姚际恒《仪礼通论》
钱耕森 多难兴学,创新不已
钱婉约 神州书香逸东瀛
乔清举 八卦还是七卦、九卦
任继昉 “和”文化源流研究构想
邵龙宝 如何看待我们的传统
时永乐 王力《古代汉语》再补正
宋志明 安顿价值 培育精神
孙家洲 《插图本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
孙熙国 论《尚书》德范畴的形上义蕴:兼论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三个环节
陶东风 文学的祛魅
田兆元 齐鲁文化与吴越文化关系研究
王 风 《周易》与天象
王纪人 中国现代学人的心灵史
王 杰 传统文化中的主体价值问题及其现代转换
王启涛 一门国际学的学问——吐鲁番学
王兴国 论冯友兰建立的中国哲学史范式
王子今 汉晋时代的“瘴气之害”
吴承学 对“文本于经”说的文体学考察
吴根友 中国思想传统中的自由语词、概念与观念
吴 光 儒学核心价值观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重要意义
吴 锐 后古史辨时代之中国古典学·序
项 阳 功能性、制度、礼俗、两条脉
萧 放 春节习俗与岁时通过仪式
辛德勇 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
邢福义 国学精魂与现代语学
徐洪兴 中国学术思潮史·道学思潮
徐新建 “龙传人”与“狼图腾”: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
徐 梓 “天地君亲师”源流考
薛瑞兆 论金代艺文的历史遭遇
杨国荣 庄子的思想世界
杨 华 战国秦汉时期的里社与私社
杨 明 《文心雕龙》是以儒学为指导吗?
叶舒宪 孔子《论语》与口传文化传统
曾繁仁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文化建设
张富祥 “走出疑古”的困惑
张国刚 唐代兵制的演变与中古社会的变迁
张鹤泉 西魏、北周军事征讨制度试探
张 践 儒家宗教观的形成及其特点
张立文 和合学
张荣明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的功能和类型
张三夕 论死亡事件的教益
张涌泉 敦煌本《金光明最胜王经音》辑校
赵生群 校点本《史记》正文校议
郑张尚芳 古译名勘原辨讹五例
周桂钿 “民族情绪”
周国林 “克己复礼”本义及其当代价值
周 群 宗教与文学
周裕锴 法眼看世界:佛禅观照方式对北宋后期艺术观念的影响
朱汉民 周敦颐《易》学的宋学精神
朱庆之 双音化: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基本动因
左东岭 元明之际的气论与方孝孺的文学思想

第五部分 大事记

后 记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