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留得一分狂》

《书生留得一分狂》

作  者:刘梦溪 著
出 版 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5月第1版
书  号:978-7-5063-5220-8
定  价:¥33.00 元


内容简介

  本书书名取自书稿所收第二篇篇名;《书生留得一分狂》又取自作者访问美国女作家木令耆时在她家书房发现的一幅字中的一句,这幅字是由武汉大学世界史专家吴于廑先生赠予。《书生留得一分狂》稿作者是这样解释这句话的:“对自己、对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对书赠对象的一种期许——不算太高的期许,只希望保留一分可爱的狂气。”《书生留得一分狂》作者仅将此句提出作为书名,是自勉?更多的应该还是对整个中国文化人的一种期望吧。

  作者刘梦溪的出版概况多以学术专著居多,随笔杂文基本散见于报刊,结集成书并不多见。因此,《书生留得一分狂》稿若能如期出版,当会给作者乃至读者的案头增添一本另种体裁的书。其实,读罢书稿所收文章,明显感到大多已是在报纸、杂志、图书里发表过的文字,或以访谈纪实、或以游记、或以人物评传、或以社会现实点评等形式出现。尽管如此,我以为将它们结集出版也是有价值的。

  首先,往大了说,这些文章无论是对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还是对经济腾飞已在世界经济体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当今的中国的文化建设、国人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有不过时的作用;其次,对现今人们普遍感到浮躁情绪比较盛行的学术界,这些文章有利于指导学者们踏下心来做学问;第三,从这些文章中可以领略作者严谨及负责任的做学问的态度,比如对近些年国内盛行的国学热、国学大师现象,本书稿作者一方面十分赞赏像于丹这样的教授将《论语》等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大众化,另一方面又尖锐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国学大师”不是随便就可以提的,更不是随便就可将谁谁谁封为国学大师,具有五千多年文化历史的中国,国学大师又有几个?第四,这些文章记述表达逻辑性强、写作具文采,尽管论述性特点明显,但读来并不觉着枯燥。

 作者简介

  刘梦溪,辽宁人,1941年生,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中国文学专业。后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暨《世界汉学》杂志创办人、主编,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专聘教授,文艺学学科博士生导师等。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研究方向为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主要著作有:《传统的误读》(1996)、《〈红楼梦〉与百年中国》(1999)、《中国现代学术要略》(1997)、《学术思想与人物》(2004)、《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2004)、《陈寅恪与〈红楼梦〉》(2006)等,以及研究陈寅恪、马一浮的专题论文二十余篇和编著《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丛书(共三十五卷)、《中华文化通志艺文典》(共十卷)等。

本书目录

卷前小引

卷一 切问而近思

“书生留得一分狂”
  ——波士顿郊外的女作家

“桃花得气美人中”
  ——虞山访柳如是墓

“竹帛春深护讲筵”
  ——白鹿洞书院访学记

“艺术是克服困难”
  ——看《范曾》寄遐思

宫廷文化与时尚
  ——“紫禁城论坛”上的发言

思想的力量
  ——读朱维铮《走出中世纪》(增订本)和《走出中世纪二集》

“切问而近思”
  ——我的学术访谈的记忆

我的一次学术历险
  ——《中国现代学术要略》后记

卷二 文明的共相

陈寅恪的“哀伤”与“记忆”

张申府其人其事

张艺谋电影的普世价值

《梅兰芳》和梅兰芳的文化隔膜

白先勇和青春版《牡丹亭》

狄百瑞的风格

文明的共相

“待客之道”和“客亦有道”

“敬”是社会人伦的基本道德价值

动心忍性多难兴邦

“小升初”的困扰

《文艺研究》三十而立小言

《读书》与“读书人”和“知识人”

当代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变奏

21世纪人类能否在非对抗中重生

卷三 学术贵知音

学术贵知音
  ——《中国文化》创刊号编后记

“冷文化”和“热文化”
  ——《中国文化》创刊周年座谈会纪实

中国文化发生之谜
  ——《中国文化》第3期编后记

海上问学记
  ——《中国文化》上海座谈会纪实

《中国文化》五周年记
  ——《中国文化》第10期编后记

“长安物贵,居大不易”
  ——《中国文化》第14期编后记

学术与性情
  ——《中国文化》2009年春季号编后记

为了东方和西方
  ——《世界汉学》创刊座谈会讲词

复兴中华与开发西北
  ——“西部人文资源”开题研讨会致词

“故国”和“世臣”
  ——中国艺术研究院五十岁生日感言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对研究生的一次讲话

“情”字可以维持世界
  ——“凯莱有约”新年嘉会致词

卷四 了解之同情

悼朴老

挽元化

念育之

季羡林先生的精神履痕

季先生教我感受学问

怀念柳存仁先生

萧萐父先生西行感怀

文化孩童丁聪

追念王昆仑先生

张舜徽和《自学成才论》

陈从周的淡泊人生
  ——宋凡圣撰《陈从周研究》鉴定意见

初读香港

古韵乡情

说“冶游”

心感

2008我读的书

2009为《新京报》读者推荐的十本书

为中华文化护法传薪
  ——戊子岁尾雅集发言集锦

后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