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画考古研究》

《中国古代名画考古研究》

丛 书 名: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辑刑
作  者:王明荪 主编/黄震云 著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9月初版
书  号:978-986-322-899-8


 
  

作者简介

  黄震云,男,1957年生,文学博士,诗人、书法家。现任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教授,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中国辽金元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与法律、艺术等交叉学科。出版学术著作12部,发表论文400多篇,多次获行省部级奖励,多次出国讲学交流,在学界有较高的知名度。
 
  

提  要

  这是一部以我国出土的历代名画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古学为依托,文献学、艺术学以及美学、法学、宗教学等学科知识、理论、方法综合运用,进路体现价值指引,从哲学高度进行全面深刻阐发的学术著作。时间跨度达五千多年,范围遍及全国各地,有的还涉及到东亚和南亚地区。内容形式丰富,有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画,也有马王堆帛画、汉代石刻、敦煌壁画、凤凰山漆画、西藏的唐卡等,有的还是已经被历史遗忘的民族如契丹、女真、党项的杰作。不少至今无解,有的是学界长期爭执不下的悬疑或热点。着力探索和创新是本书的显著特质,如对上古的象刑制度的发现、古人的宇宙情怀及其心理、佛教伎乐来源中国传统的音乐思维、道家的升霞方式设计等,都极具学术价值。研究、写作技巧圆熟,方法得当,表达潇洒淋漓是本书的显著特色。博学敏思,逻辑严密,以理服人,论证见解独到、深刻,力破难题,走出了我国绘画研究的新思路,是本书的突出贡献。实践价值指引使本书不仅将中国古代名画研究体现在学术本身,同时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让我们在知识美感获得以外,能夠正确认识、深入理解祖国的丰富的文化和艺术,有助于又好有快建设发展当代文化和规范旅游文化产业。
 
  

  给本书写一个序是必须的,主要出于如下的考虑:一是本书是给哲学专业美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上的一门课,所以具有教材性质。也基于此,其中的内容都是自己写的,但是部分已经在《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过,也有的收入了我的《汉代神话史》一书中,但是为了作为教材和著作的完整性,所以适当修改后,收入了一点。二是书中的内容跨度比较长,似乎没有什么体系,主要集中在出土的绘画作品上,而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历届十大考古的代表作品,学界反覆折腾过的东西。这是实然的结果。考古是按照文物说话,文物散见于各地,所以本身不可能有系统存在,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系统的著作来表达。三说是名画,与传世的唐宋名画不同,这此作品埋在地下,损毁程度不一,所以鉴赏和研究难度比较大,又由于出土文献必须要和传世文献印证,所以研究具有考据性质。为了使气氛轻松一些,所以写作时尽量语气舒缓一些。

  对于绘画,我国历代艺术家都重视其社会价值,与音乐相似,也是教化的主要内容,所以孔子说绘事后素。小时候我也算学过一段时间书画,但是没有学成,兴趣也不大,所以对于画没有什么感通的东西,只是一些学术的分析。比起美学家和艺术家来说,在技艺方面的认识我是盲人,看不出什么东西,有些感觉也不想去说。我们学校李德顺老师说过,讲课,尤其研究生讲课,课程的名称和内容未必要一致,但是你要讲的一定是你最拿手的才行。我对此深以为然,但总觉得他可以说,而我不可以,这个也没有为什么。如何做教师,也没有刻板的定数。教学相长,也是可能的。本书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开学术会议在各地参观后回来写得。因为各地的解说词不少似乎随意编造,有的与我看到的完全不同。譬如山西的平遥古城,我怎么看也是路寢结构方式传下来的一般的城市格局,但是解说员偏偏说古城城门是龟头。在中国龟头不是什么好听的话,没有设计师会那么设计。但是他们就那么说,你有什么办法?有时候我会说考古的不读书,其实也不是这样。很多考古都是地方做的,文化人来下结论,他们为了当地的发展和荣誉,喜欢说几千年、上万年,喜欢说这个就是龙之类,但是似乎态度又是认真的,多一份理解吧。考古也不是一个单纯的行业,往往要受到地方力量的支配。我原来在《人民日报》上写过一个关于仪仗的文章,觉得不少地方出土的俑完全不具备兵马的特徵,但是都叫兵马俑,很不合适。但是,地方领导要求当地文博系统的同志组织文章批评。最终大家见面灰头灰脸的。往事如烟,不说也罢。

  就这些文章来看,其实也很不好写。有的也是花了很多时间,像金刚亥母和胡旋舞的关系,开始怎么也看不明白,经过多次反覆看才找到一些差异,这些事细心不能少。另外,绘画往往涉及面宽,还有一个时代风格问题,都需要认真,靠才情没有用。有的如曹操墓,将近三年,国内外的文学、历史、考古、艺术界几乎都参与了,各说各的话,舆论又推波助澜。到最后,大家静下心来看看,没有一个人不被批判的,而我关于画像石的结论、关于墓地结构的判断都到普遍认可,成为例外。这倒不必吹自己是奇迹,但是至少应该算肯定已然吧。因此,我相信,本书对美学、美术爱好者、学习者乃至史学、文学工作者都具有一定的阅读价值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