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华之光 >> 经典名句

中国历代思想家经典词句

孔子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第二》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第六》

子曰:“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第六》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第九》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第十四》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第十四》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孙武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孙子兵法·地形篇》

孙子曰:“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月战》

险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毄死。——《八阵》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一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八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

上德若谷。——《道德经》四十一章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四十一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六十四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七十九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八十一章

 

墨子

生为甚欲,死为甚憎。——《墨子·尚贤中》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免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尚贤下》

仁,爱己者非为用己也。——《墨子·经说上》

 

商鞅

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史记·商君列传》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史记·商君列传》

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乐也,甘言疾也。——《史记·商君列传》

 

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章句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章句上》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尽心章句上》

 

惠施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庄子·天下》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庄子·天下》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天下》

 

公孙龙

“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吕氏春秋·审应》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非指者,天下物可谓指乎?”——《指物论》

“知此之非也,知此之不在此也,不谓也。知彼之非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则不谓也。”——《名实论》

 

庄子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庄子·齐物论》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庄子·齐物论》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知北游》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庄子·渔父》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天地》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屈原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经第一》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经第一》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经第一》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橘颂》

 

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劝学》

言必当理,事必当务,是然后君子之所长也。——《儒效》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王制》

仁者爱人,义者循理。——《议兵》

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议兵》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

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彊之,其福必长。——《解蔽》

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性恶》

 

吕不韦

名正则治,名丧则乱。——《吕氏春秋·正名》

宗庙之本在于民。——《吕氏春秋·务本》

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吕氏春秋·序意》

 

韩非

“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韩非子·解老》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韩非子·主道》

 

秦始皇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下共苦战鬬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史记·秦始皇本纪·琅琊刻石》

 

张良

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汉书·张陈王周传》

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史记·留侯世家》

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彊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史记·留侯世家》

 

萧何

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汉书·萧何曹参传》

 

韩信

吾必有以重报母。——《史记·淮阴侯列传》

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史记·淮阴侯列传》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史记·淮阴侯列传》

 

贾谊

知足以为源泉,行足以为表仪;问焉则应,求焉则得;入人之家足以重人之家,入人之国足以重人之国者,谓之师。——《官人》

为人君者敬士爱民,以终其身。——《修政语上》

且夫天地为炉,造化为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安有常则?千变万化,未始有极。忽然为人,何足控揣;化为异物,又何足患!小智自私,贱彼贵我;达人大观,物亡不可。——《鵩鸟赋》

秦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凡十三岁,而社稷为虚。——《汉书·贾谊传》

 

董仲舒

仁而不知,则爱而不别也;知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故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春秋繁露·必仁且智第三十》

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第三十五》

天之道,终而复始。——《春秋繁露·阴阳始终第四十八》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汉书·董仲舒传》

 

刘安

情系于中,行形于外。——《淮南子》

是故圣人贵静。静则能应躁,后则能应先;数则能胜疏,博则能禽缺。——《淮南子》

清净恬愉,人之性也;仪表规矩,事之制也。知人之性,其自养不勃;知事之制,其举错不惑。——《淮南子·人间训》

 

汉武帝

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汉书·武帝纪》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汉书·武帝纪》

 

桑弘羊

道悬于天,物布于地。智者以衍,愚者以困。——《盐铁论•贫富第十七》

秋始降霜,草木陨零,合冬行诛,万物毕藏。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故非其时而树,虽生不成。秋冬行德,是谓逆天道。——《盐铁论•论灾第五十四》

 

司马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居今之世,至古之道,所以自镜也。——《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

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过其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赞》

形式虽强,要之以仁义为本。——《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刘向

夫明者起福于无形,销患于未然。——《汉书》

 

京房

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汉书》

 

扬雄

君子修德以俟时,不先时而起,不后时而缩。——《太玄集注》

学者,所以求为君子也。求而不得者有,夫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法言义疏》

或问“君子之柔刚?”曰:“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法言义疏》

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未有不自爱敬而人爱敬之者也。——《法言义疏》

 

桓谭

居家循理,乡里和顺;出入恭敬,言语谨逊,谓之善士。——《新论》

人抱天地之体,怀纯粹之精,有生之最灵者也。——《新论》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新论》

 

王充

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儒生不览,犹为闭暗,况庸人无篇章之业,不知是非,其为闭暗甚矣。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论衡校释》

良医服百病之方,治百人之疾;大才怀百家之言,故能治百族之乱。——《论衡校释》

圣贤不能性知,须任耳目以定情实。——《论衡校释》

天与人同道。欲知天,以人事。——《论衡校释》

 

班固

凡兵,所以存亡继绝,救乱除害也。——《汉书》

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汉书》

 

张衡

荷天下之重任,匪怠皇以宁静。——《张衡诗文集校注》

且其君子,弘懿明叡,允恭温良。容止可则,出言有章。进退屈伸,与时抑扬。——《张衡诗文集校注》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是故艺可学而行可力也。天爵高悬,得之在命,或不速而自怀,或羡旃而不臻,求之无益,故智者偭而不思。——《张衡诗文集校注》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诗文集校注》

 

王符

国之所以为国者,以有民也。——《潜夫论笺校正》

且夫邪之与正,犹水与火不同原,不得并盛。——《潜夫论笺校正》

己之所无,不以责下,我之所有,不以讥彼;感己之好敬也,故接士以礼;感己之好爱也,故遇人有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善人之忧我也,故先劳人,恶人之忘我也,故常念人。——《潜夫论笺校正》

 

崔寔

夫淳淑之士,固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耻乡原之誉,绝比周之党。——《政论》

 

仲长统

物有不求,未有无物之岁也;士有不用,未有少士之世也。——《仲长子昌言》

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事有乖于数,法有翫于时者,可改也。故行于古有其迹,用于今无其功者,不可不变。变而不如前,易而多所败者,亦不可不复也。——《仲长子昌言》

 

颜真卿

一身必死国家之患。——《请复七圣谥号状》

夫文敝则救之以质,至敬也;名惑而反之于正,至明也;祖作之而孙述之,至孝也。三者备矣,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正天下之大名,建天下之大业,能事毕矣。——《请复七圣谥号状》

 

何休

渐者,物事之端,先见之辞。去恶就善曰进。——《春秋公羊传解诂》

礼,公卿大夫、士皆选贤而用之。——《春秋公羊传解诂》

夫乐本起于和顺,和顺积于中,然后荣华发于外。是故八音者,德之华也;歌者,德之言也;舞者,德之容也。故听其音可以知其德,察其诗可以达其意,论其数可以正其容。——《春秋公羊传解诂》

 

张仲景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伤寒杂病论》

人之动,以静为主。神以静舍,心以静充,志以静宁,虑以静明。其静有道,得己则静,逐物则动。——《伤寒杂病论》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述志令》

 

诸葛亮

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莫敢抗也。——《诸葛亮文集校注》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文集校注》

不爱尺璧而爱寸阴者,时难遭而易失也。故良将之趋时也,衣不解带,足不蹑地,履遗不蹑。——《诸葛亮文集校注》

 

何晏

远则袭阴阳之自然,近则本人物之至情。上则崇稽古之弘道,下则阐长世之善经。——《文选》

故将广智,必先多闻。多闻多杂,多杂眩真。不眩焉在,在乎择人。故将立德,必先近仁。——《文选》

 

王弼

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老子指略》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周易略例》

自然亲爱为孝,推爱及物为仁也。——《论语释疑》

 

阮籍

尊显不加重,贫贱不自轻,失之不自以为辱,得之不自以为荣。——《大人先生传》

从容与道化同由,逍遥与日月并流。——《答伏义书》

 

嵇康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赠秀才入军·第九》

抗心希古,任其所尚。——《忧愤诗》

下一页 1 共5页
主办单位:中国长城学会 首都师范大学  承办单位:老兵方阵系列活动组委会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学院
本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