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学”的普及与传播,自上世纪末率先组办“国学网”以来,一直致力于古籍数字化的专业研发,已经成为全国 “国学”文化传播的一个重镇。

一、公司简况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学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现为中国最大的专业古籍电子文献数据公司之一,主要从事古籍数字化研究、网络文献检索开发和网站建设,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一整套大规模古籍文献资料数字化加工体系和多种集成化解决方案,在古籍资料的数字化加工、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成果研发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公司成立以来,坚持以优秀的中国文化为基础,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纽带,以学术研究平台为依托,借助先进的互联网络,不断创新,及时向海内外高等院校、专业研究机构和广大国学爱好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大力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转换,构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信息传播平台,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国学公司学术背景深厚,聘请了汤一介、乐黛云、冯其庸、白化文、曹先擢、戴逸、董乃斌、傅熹年、傅璇琮、庞朴等众多知名学者担任顾问,在中国传统文化专业研究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力,先后与国内200多所重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知名专家教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参与了《儒藏》、《中华大典》等大型古籍整理项目。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鞍山师范大学、台湾大学等教学科研单位合作,先后研制开发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电子史料库》、《中国历代诗歌数据库》、《中国建筑史史料库》、《宋会要辑稿》、《段注说文解字全文检索系统》等一批古籍全文检索软件,参与了 20多项国内外高校有关研究课题。

  公司所属“国学网”创办于2000年,是国内第一个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本任务的大型学术型公益网站。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网站,已逐渐成为国内外众多国学爱好者喜爱的网上家园,为国学走向现代化架起了一座跨地域、超时空的桥梁。

  “国学网”融国学资讯、专题研究、虚拟社区等各项功能为一体,开设有专题部、文献部、学人部、学术部、服务部等五大版块,日访问量达50万人次。

  “国学论坛”是“国学网”为大家提供的一个自由言说的网上公共空间,旨在捕捉、传播每个人对国学的感悟与品评,自开通以来先后创办了7大学术版区,45个学术版块,注册会员10万余名,成为国学爱好者首选的信息交流平台。

二、产品与服务

  1.中华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国学宝典》

  公司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目前世界最大的中华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国学宝典》单机版和网络版(www.gxbd.com)为核心的高端产品。《国学宝典》收录了上起先秦、下至清末2000多年的中文古籍文献,收书种类4000余种,总字数逾10亿字,该数据库从收书种数、总字数、整理质量等全面超过《四库全书》,目前仍以每年新增1亿字的速度扩充。2005年初,在单机版基础上又成功推出了网络版,成为迄今为止唯一经标点整理、适用于互联网的大型古籍全文数据库。受到海内外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的广泛认可及肯定,不仅国内一些高校和大中型图书馆相继作为教学及研究用基础数据库购入,同时也获到了许多国外著名学府的青睐,美国的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南加州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以及德国的国家国立图书馆都订制了《国学宝典》网络版。

  通过《国学宝典》等软件,国学公司与国内200多所重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知名专家教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古籍电子化领域保持着领先与权威地位。

  2.国学系列电子出版物

  以丰富的《国学宝典》数据库为基础,还开发了由20多种供专家学者使用的国学专题系列电子出版物, 10种面向普通国学爱好者的国学经典文库系列光盘,基本实现了高、中、低端产品衔接,专业与普及配套的系列电子产品。我们开发的“国学经典文库系列”电子出版物,目前已经完成《国学备览》、《唐诗备览》、《宋词备览》、《书法备览》、《绘画备览》等20多种,光盘具有全文检索、发音字典、背景音乐、自由复制打印等多项功能。由于国学系列光盘内容优秀、质量精良,于2005年获得新闻出版总署特别批准的国学系列电子出版物自行出版权利。其中《国学备览》全部资料已被国务院内部局域网列为专用;《国学备览》光盘相继被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湖南大学、广州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选为电子教材和新生人文素质教育光盘。

  3.国学U盘智能书库

  “国学U盘智能书库”是以轻巧便携的U盘为载体,以中国经典文献为内容,以多种字词典数据库为支撑,结合先进的智能芯片加密技术的电子图书馆,可在多种语言的WINDOWS下运行。它的研发经历了从创意到实施的多个艰苦环节,克服了众多技术问题与难点,实现了在多语种环境下的顺利运行,新增了书名词典、真人发音字典、帝王年号等多种专业后台数据库并具备简、繁体自动转换功能,单字字典新增了功能。该产品具有质量优良,版式精美、图文并茂、使用方便等特点。经众多国内专家试用,获得一致好评,不仅是学习研究的有效工具,也是新颖时尚的文化礼品。该产品的推出,标志着国内电子出版业取得了新的突破,该成果已获国家专利,并取得良好的市场效果。

  4.古籍文献智能排印系统

  由国学公司研发的“古籍文献智能排印系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该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古籍生僻字造字、简繁体转换、横竖版式等多项技术难点,为个性出版,尤其是难度较高的古籍个性出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运用这项技术参与了《中华大典》的编纂工作。《中华大典》是国务院批准立项的重大文化出版工程,前一时期又作为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工程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利用该系统手段编纂《中华大典》,可以把信息科学技术融入古籍文献的整理、保存、传播、研究与应用之中,使古籍整理与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提升古籍文献新的价值,让古代文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将对古籍整理与编辑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5、《国学备览》丛书

  《国学备览》是一套国学经典基本丛书。书中收录了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经典名著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蒙学等,全书所收均为善本全帙,随文选配有1500多幅相关插图,每部分均撰写了简明提要,全书600多万字,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读的基本国学经典。

  本套丛书聘请了饶宗颐、傅熹年等十几位专家担任顾问,著名学者冯其庸、汤一介、庞朴等直接参与了全书的整理、审定,作者中有美国哈佛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大陆地区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共有81位学者参与。该套丛书水准之高,选目之精、内容之准确、制作之精良堪称国内同类书籍之翘楚。该套丛书被列为2007年全国古籍出版规划专项补贴项目。2008年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三、活动交流

  1、组织策划了“我心目的国学大师”评选活动。2006年5月,国学网联合中国人民大国学院、百度网三家共同发起了“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网络评选活动,特聘请冯其庸先生等几十位专家学者做活动顾问和指导,从二十世纪,对中国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50位候选人当中,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国学大师,活动持续了1个多月,共收到选票120多万张,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几十家媒体专题报道了此项活动,《新京报》、《南方都市报》都以多个版面的篇幅进行了深度报道,台湾的部分媒体也对此项活动进行了密切关注,一些大陆和台湾知名学者专门撰文评述此项活动的效果和意义。

  2、组织策划“国学经典背诵拉力赛”,为激发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更广泛与深刻地触及中华文化的灵魂和根脉,领略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国学网不定期地举办国学经典背诵拉力赛。拉力赛分主场赛和专题赛两种形式,主场赛比赛不限题材、体裁,专题赛限定内容,例如“唐诗专场”、“宋词专场”、“红楼梦诗词”、“小学生专场”等等。国学经典背诵拉力赛将致力于唤起每个中国心中的中国文化情结,通过持续不断的活动逐渐扩大国学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进而潜移默化地指导我们的精神和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尽我绵力。

四、专家评价

  1、许嘉璐先生讲话摘录

  ……这特色可以概括为三个字:第一是“多”。现在挂在网上和做成U盘的古籍数字已经超过10亿字,没有第二家网站赶得上这个量。第二是“便”。我两次跟他说,《四库全书》你要继续做。在我家,《四库全书》的光盘是一大排,150多张。如果我要找一部书,先要到第一本找目录,然后查到在第几张盘上,拿来再看。《四部丛刊》是我的创意,做成了拷在我的笔记本电脑里,也是几十张光盘,它是文本文件和图像文件两种。因为是我的创意,所以给我免费安装到的笔记本电脑里,这台电脑我已经淘汰,但还舍不得扔,为什么?因为一扔,就把4万多块钱扔掉了。现在好了,尹小林的移动硬盘在刚才白化文先生进来时提的电脑包里一放,走到天涯海角,插上就用。便捷,这是领一代风骚的一个亮点。第三是“佳”。我没有通读《国学宝典》,更不能通读四库系列,一个人不可能通读。但就我的需要,我查了一些。不放心,又找来原本查,还没有发现错误。就这一点,我想让其他学者也来检验。从目前来看,我认为是校勘比较好的电子版本。所以我把“佳”放到最后一点。多第一,便第二,佳第三,这是他们的特色。有了这三点,再吸取其他专家、顾问提出的建议,坚持去做,特色就越来越明显,就能在众多的同行里领先,永远领先。

  2、汤一介先生讲话摘录

  “国学”是我国几千年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使“国学”为我们社会的广大人群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所了解,我们可以用多种形式。我认为制作的电子版各种“国学宝典”和利用各种网络技术传播“国学”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做了非常有意义的事。因此,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应该说是为“国学”开拓新领域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普及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有更大影响,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