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专题——祈望和平——中国古代论和平

中国古代论和平

和平致治思想

一、崇尚和平社会

1、王者之政,贤能不待次而举,不肖不待须臾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不待政而化。分未定也,则有昭穆,虽公卿大夫之子孙也,行绝礼仪,则归之庶人,遂倾覆之民牧而试之。虽庶民之子孙也,积学文,正身行,能礼仪,则归之士大夫,倾而待之,安则畜,不安则弃。反侧之民,上放而事之,官而衣食之。王覆无遗。材行反时者,死之无赦。谓之天诛。是王者之政也。《诗》曰:“人而无仪,不死何为。”——《韩诗外传》

2、夫贤君之治也,温良而和;宽容而爱;刑清而省;喜赏而恶罚;移风崇教;生而不杀;布惠施恩;仁不偏与;不夺民力;役不逾时;百姓得耕;家有收聚;民无冻馁;食无腐败;工不造无用;雕文不粥于肆;斧斤以时入山林;国无佚士,皆用於世;黎庶叹乐,衍盈方外。远人归义,重译执贽。故得风雨不烈。——《韩诗外传》

3、孔子与子贡、子路、颜渊游於戎山之上。孔子喟然叹曰:“二三子各言尔志,予将览焉。由,尔何如?”曰:“得白羽如月,赤羽如朱,击钟鼓者,上闻於天,下槊於地。使由将而攻之,惟由为能。”孔子曰:“勇士哉!赐,尔何如?”对曰:“得素衣缟冠,使於两国之间,不持尺寸之兵,升斗之粮,使两国相亲如弟兄。”孔子曰:“辩士哉!回,尔何如?”对曰:“鲍鱼不与兰ぇ同笥而藏,桀纣不与尧舜同时而治。二子已言,回何言哉?”孔子曰:“回有鄙之心。”颜渊曰:“愿得明王圣主为之相,使城郭不治,沟池不凿,阴阳和调,家给人足,铸库兵以为农顺。”孔子曰:“大士哉!由来区区汝何攻?赐来便汝何使?愿得之冠,为子宰焉。”——《韩诗外传》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5、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人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6、西颢沆砀,秋气肃杀,含秀垂颖,续旧不废。奸伪不萌,妖孽伏息,隅辟越远,四貉咸服。既畏兹威,惟慕纯德,附而不骄,正心翊翊。——《乐府诗集·卷一·郊庙歌辞一》

7、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乐府诗集·卷二十·鼓吹曲辞五》

二、乱必归一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第一回》

三、治国尚和平

1、“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春秋左传·隐公四年》

2、刑善也夫!一人刑善,百姓休和,可不务乎?《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其是之谓乎?周之兴也,其《诗》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言刑善也。──《春秋左传·襄公十三年》

3、德、刑、详、义、礼、信,战之器也。德以施惠,刑以正邪,详以事神,义以建利,礼以顺时,信以守物。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节,时顺而物成。上下和睦,周旋不逆,求无不具,各知其极。——《春秋左传·成公十六年》

4、时无灾害,民生敦庞,和同以听,莫不尽力以从上命,致死以补其阙。此战之所由克也。——《春秋左传·成公十六年》

5、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好恶著,则贤不肖别矣。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礼记·乐记第十九》

6、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外强内温,忠也。和以率贞,信也。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春秋左传·昭公十二年》

7、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8、少以获众,弱以侮强,忿不量力者,兵共杀之。——《韩诗外传》

9、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咸服。——《史记》

10、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

11、兵有三诋,治国家,理境内,行仁义,布德惠,立正法,塞邪隧,群臣亲附,百姓和辑,上下一心,君臣同力,诸侯服其威,而四方怀其德。修政庙堂之上,而折冲千里之外,拱揖指,而天下响应,此用兵之上也。地广民众,主贤将忠,国富兵强,约束信,号令明,两军相当,鼓钅享相望,未至兵交接刃,而敌奔亡,此用兵之次也。知土地之宜,习险隘之利,明奇正之变,察行陈解赎之数,维χ绾而鼓之,白刃合,流矢接,涉血属肠,舆死扶伤,流血千里,暴骸盈场,乃以决胜,此用兵之下也。——《淮南子》

12、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忄炎而上,故不美,若美之,是乐杀人。夫乐杀者,不可得意于天下。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哀礼处之。——《老子》

13、举贤任能,不时日而事例;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功养劳,不祷祠而得福。又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尉缭子·攻权第五》

14、夫战,尽敌为上,守和同顺义为上。——《国语·卷三·周语下》

15、兵恶不戢,武贵止戈。——《贞观政要·卷九·征伐第三十五》

四、以德服敌

1、考意而观指,则《春秋》之所恶者,不任德而任力,驱民而残贼之;其所好者,设而勿用,仁义以服之也。《诗》云:‘弛其文德,洽此四国。’此《春秋》之所善也。夫德不足以亲近,而文不足以来远,而断断以战伐为之者,此固《春秋》所甚疾已,皆非义也。——《春秋繁露》

2、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孟子》

3、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命,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有不至,则增於德,无勤民於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史记》

4、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新书》

5、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史记》

6、坚革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史记》

7、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後武力加焉。——《说苑》

8、攻礼者为贼,攻义者为残,失其民制为匹夫。——《说苑》

9、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贾谊《新书》

10、故善为政者积其德,善用兵者畜其怒;德积而民可用,怒畜而威可立也。——《淮南子》

11、兵之胜败,本在于政。政胜其民,下附其上,则兵强矣;民胜其政,下畔其上,则兵弱矣。故德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谋虑足以知强弱之势,此必胜之本也。——《淮南子》

12、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故汉光武云:“每一发兵,不觉头须为白。”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贞观政要·卷九·征伐第三十五》

热爱和平思想

一、和辑相处

1、阴阳之气不和,则灾难生;臣民之心不和,则兵戎起。——《读通鉴论·第七》

2、力有馀而不取之,所谓止戈为武者也。——《贞观政要·卷九·征伐第三十五》

3、威信加殊类,疏逖思自亲。单醪岂有味,挟纩感至仁。武功尚止戈,七德美安民。远迹由斯举,永世无风尘。——《乐府诗集·卷十九·鼓吹曲辞四》

二、和协与安抚

1、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一也。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穑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侯威怀,三也。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四也。鉴于后羿,而用德度,远至迩安,五也。君其图之!”──《春秋左传·襄公四年》

2、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

3、沈灶产蛙,民无叛意。——《资治通鉴·卷一》

三、慎战与备战

1、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财?──《春秋左传·宣公十二年》

2、德、刑、详、义、礼、信,战之器也。德以施惠,刑以正邪,详以事神,义以建利,礼以顺时,信以守物。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节,时顺而物成。上下和睦,周旋不逆,求无不具,各知其极。──《春秋左传·成公十六年》

3、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

4、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5、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周易·系辞下》

6、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卷四·公孙丑下》

7、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不能爱其民,而求民亲己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弗为用,弗为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欲不危削灭亡,不可得也。夫危削灭亡之情,皆积於此,而求安乐是闻,不亦难乎。——《韩诗外传》

8、昨日何生?今日何成?必念归厚,必念治生。日慎一日,完如金城。《诗》曰:“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韩诗外传》

9、上之亲下也如腹心,则下之亲上也如保子之见慈母也。上下之相亲如此,然後令则从、施则行。因民既迩者说,远者来怀。然後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十寻而索;百步而堵,三百步而里,千步而井,三井而句烈,三句烈而距;五十里而封,百里而有都邑;乃为畜积衣裘焉,使处者恤行者有兴亡。是以蛮夷诸夏虽衣冠不同、言语不合,莫不来至,朝觐於王。故曰:无市而民不乏,无刑而民不违。毕弋田猎之得,不以盈宫室也:徵敛於百姓,非以充府库也;慢怛以补不足,礼节以损有馀。故曰:多信而寡貌。其礼可守,其信可复,其迹可履其於信也,如四时春秋冬夏。其博有万民也,如饥而食,如渴而饮,下土之人信之夫!暑热冻寒,远若迩;非道迩也,及其明德也。是以兵革不动而威,用利不施而亲,此之谓‘明主之守也,折冲乎千里之外’,此之谓也。”——《大戴礼记》

10、为人主计者,莫如安审取舍。取舍之极,定於内;安危之萌,应於外。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然,不可不察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而人之所行,各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倍,礼义积而民和亲。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之善者异。或导之以德教,或欧之以法令。导之以德教者,德教行而民康乐;欧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哀戚。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大戴礼记》

11、圣人治世,威德和济;武功既成,义在止戈。盈而不反,必陷于“悔”。——干宝《周易集解》

12、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孟子》

1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

14、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无六年之畜,曰急。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穀梁传》

15、唇亡则齿寒。——《穀梁传》

16、湎于酒,淫于色,心昏,耳目塞,上无正长之治,大臣背叛,民为寇盗,梁亡,自亡也。——《穀梁传》

17、为天下主者天也,继天者君也,君之所存者命也。为人臣而侵其君之命而用之,是不臣也;为人君而失其命,是不君也。君不君,臣不臣,此天下所以倾也。——《穀梁传》

18、《春秋》之义:用贵治贱,用贤治不肖,不以乱治乱也。——《穀梁传》

19、子之所慎:斋,战,疾。——《论语》

20、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论语》

21、强股肱,质射御,才武聪慧,治众长卒,所以为仪缀於国。出可以为率,诱於军旅。四方诸侯之游士,国中贤馀秀兴阅焉。——《大戴礼记》

22、国有三军何?所以戒非常,伐无道,尊宗庙,重社稷,安不忘危也。——《白虎通义》

23、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史记》

24、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史记》

25、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史记》

26、教笞不可废於家,刑罚不可捐於国,诛伐不可偃於天下,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逆顺耳。——《史记》

27、弃信於诸侯,失天下之援。——《史记》

28、君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史记》

29、虽有广土众民,坚甲利兵,威猛之将,士卒不亲附,不可以战胜取功。——《说苑》

30、《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易》曰:“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夫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说苑》

31、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吕氏春秋》

32、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孙子》

33、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孙子》

34、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孙子》

35、故兵贵胜,不贵久。——《孙子》

36、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孙子》

37、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孙子》

38、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孙子》

39、地广人众,不足以为强;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为存政者,虽小必存;为亡政者,虽大必亡。——《淮南子》

40、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威而倾其国。——《韩非子》

41、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韩非子》

42、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故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以,是果而勿强。物牡则老,谓之非道,非道早已。——《老子》

4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以此。天下多忌讳,而人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人自化;我好静,人自正;我无事,人自富;我无欲,人自朴。——《老子》

44、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战国策·卷三·秦一》

45、私以为智者不冀侥幸以要功,明者不苟从志以顺心。——《燕丹子·卷上》

46、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吴子》

47、古之明王,必谨君臣之礼,饰上下之仪,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募良材,以备不虞。——《吴子·图国第一》

48、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吴子·料敌第二》

49、有不占而避之者六:一曰土地广大,人民富众;二曰上爱萁下,惠施流布;三曰赏信刑察,发必得时,四曰陈功居列,任贤使能;五曰师徒之众,兵甲之精;六曰四邻之助,大国之援。凡此不如敌人,避之勿疑,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吴子·料敌第二》

50、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争必有本,故王者伐暴乱,本仁义焉。——《尉缭子·兵令上第二十三》

51、顺天、阜财、怿众、利地、右兵,是谓五虑。顺天,奉时;阜财,因敌;怿众,勉若;利地,守隘险阻;右兵,弓矢御,殳矛守,戈戟助。凡五兵五当,长以卫短,短以救长。——《司马法·定爵第三》

52、举国之利器以授之,苟非其人,是轻天下。——《虎钤经·卷二》

53、用兵之道,先正其礼,次渊其谋,次择其人。然后详天地之利害,审人心之去就,行赏罚之公,慎喜怒之理,择进退之地,张攻伐之权,明成败之图,度主客之用。能爱人之生者,可使人舍生而赴死;能亲人之身者,可使人捐身而犯难。——《虎钤经·卷三》

54、屈力殚货,诸侯乘其弊而起。——《孙子》

55、夷狄以战而强、以战而亡者也;其能悔祸以息兵,则休息其兵,生聚其民,蕃育其马,而其骑射技击,则性焉习焉,而不以不用而废。中国则恃和以安而忘危矣;士争虚名于廷,兵治生计于郊,人心解散,冀长此辑睦而罢兵以偷安,一旦闻警而魂摇,其败亡必矣。——《读通鉴论·卷十五》

56、太宗《帝范》曰:“夫兵甲者,国家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人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凋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贞观政要·卷九·征伐第三十五》

57、君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

58、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荀子》

反对战争思想

一、控诉战争严酷

1、《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诗经》

2、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史记》

3、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九歌·国殇》

4、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屈原《九章·哀郢》

5、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乐府诗集·卷十六·鼓吹曲辞一》

6、旧邦萧条,心伤悲。孤魂翩翩,当何依。游士恋故,涕如摧。兵起事大,令愿违。传求亲戚,在者谁。立庙置後,魂来归。——《乐府诗集·卷十八·鼓吹曲辞三》

7、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乐府诗集·卷十八·鼓吹曲辞三》

8、欲为皇王服远戎,万人金甲鼓鼙中。阵云黯塞三边黑,兵血愁天一片红。半夜翻营旗搅月,深秋防戍剑磨风。谤书未及明君,卧骨将军已殁功。——《乐府诗集》

9、秋月朗朗关山上,山中行人马蹄响。关山秋来雨雪多,行人见月唱边歌。海边漠漠天气白,胡儿夜度黄龙碛。军中探骑暮出城,伏兵暗处低旌戟。溪水连地霜草平,野驼寻水碛中鸣。陇头风急雁不下,沙场苦战多流星。可怜万国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乐府诗集·卷二十三·横吹曲辞三》

10、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井上生旅葵。舂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横吹曲辞五》

1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

12、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

13、官军收洛阳,家住洛阳里。夫婿与兄弟,目前见伤死。吞声不许哭,还遣衣罗绮。上马随匈奴,数秋黄尘里。生为名家女,死作塞垣鬼。乡国无还期,天津哭流水。——戎昱

二、渴望服役归家

1、《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

2、《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亻舌?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诗经》

3、《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诗经》

4、《蟋蟀》: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忄舀。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诗经》

5、《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不能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不能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不能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诗经》

6、《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啴啴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鹱,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鹱,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载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诗经》

7、《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

8、《大杜》: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日月阳止,女之伤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
陴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檀车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远。
匪载匪来,忧心孔疚。期逝不至,而多为恤。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止。
——《诗经》

9、《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诗经》

10、垂柳拂妆台,葳蕤叶半开。年华枝上见,边思曲中来。嫩色宜新雨,轻花伴落梅。朝朝倦攀折,征戍几时回?——《乐府诗集·卷二十二·横吹曲辞二》

三、揭露统治无耻

1、子曰:“胡为其不祥也?圣人之用兵也,以禁残止暴於天下也;及後世贪者之用兵也,以刈百姓,危国家也。”——《大戴礼记》

2、蚩尤庶人之贪者也,及利无义,不顾厥亲,以丧厥身。蚩尤忄昏欲而无厌者也,何器之能作?蜂虿挟螫而生见害而校以卫厥身者也。人生有喜怒,故兵之作,与民皆生,圣人利用而弭之乱,人与之丧厥身。——《大戴礼记》

3、夏桀商纣羸暴於天下,暴极不辜,杀戮无罪,不祥于天,粒食之民,布散厥亲,疏远国老,幼色是与,而暴慢是亲,谗贷处,法言法行处辟。夭替天道,逆乱四时,礼乐不行,而幼风是御。历失制,摄提失方,邹大无纪。不告朔於诸侯,玉瑞不行、诸侯力政,不朝於天子,六蛮四夷交伐於中国。——《大戴礼记》

4、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乐府诗集·卷二十二·横吹曲辞二》

5、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砂暗,公主瑟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李颀

反对外侮思想

一、互助抵御外侮

1、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诗经》

2、《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

二、歌颂家国英雄

1、《采芑》:

蠢尔蛮荆,大邦为雠。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
——《诗经》

2、挥戟陵劲敌,武步蹈横尸。鲸鲵皆授首,北土永清夷。——《乐府诗集·卷十九·鼓吹曲辞四》

三、拥护正义战争

1、孙卿与临武君议兵於赵孝成王之前。王曰:“敢问兵之要?”临武君曰:“夫兵之要,上得天时,下得地利,后人发,先人至。此兵之要也。”孙卿曰:“不然。夫兵之要,在附亲士民而已。六马不和,造父不能以致远;弓矢不调,羿不能以中微;士民不亲附,汤武不能以战胜。由此观之,要在附亲士民而已矣。”临武君曰:“不然。夫兵之用,变故也;其所贵,谋诈也。善用之者犹脱兔,莫知其出。孙吴用之,无敌於下。由此观之,岂待亲士民而后可哉?”孙卿曰:“不然。君之所道者,诸侯之兵,谋臣之事也。臣之所道者,仕人之兵,圣王之事也。彼可诈者,必怠慢者也;君臣上下之际,突然有离德者也。夫以跖而诈桀,犹有功拙幸焉,以桀而诈尧,如以指挠沸,以卵投石,抱羽毛而赴烈火,入则ㄡ也。夫何可诈也!且夫暴国将孰与至哉?彼其与至者,必欺其民。民之亲我也,芬若椒兰,欢如父子。彼顾其上,如よ毒蜂虿之人。虽桀跖岂肯为其所至恶,贼其所至爱哉!是犹使人之子孙自贼其父母也。彼则先觉其失,何可诈哉!且仁人之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延居则若莫邪之长刃,婴之者断;兑居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者溃;圆居则若丘山之不可移也;方居则若磐石之不可拔也。触之角摧折节而退尔,夫何可诈也!《诗》曰:‘武王载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此谓汤武之兵也。”孝成王避席仰首曰:“寡人虽不敏,请依先生之兵也。”——《韩诗外传》

2、《常武》: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诗经》

3、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诗经·商颂·长发》

4、《殷武》: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诗经》

5、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为边境征伐哉!——《史记》

6、夫兵者,所以禁暴讨乱也。——《淮南子》

7、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也。——《淮南子》

8、成汤讨桀而夏民喜说,周武伐纣而殷人不非;举顺天人,故能然矣。——《吴子·图国第一》

9、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尉缭子·武议第八》

10、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司马法·仁本第一》

11、铁山碎,大漠舒。二虏劲,连穹庐。背北海,专坤隅。岁来侵边,或傅于都。天子命元帅,奋其雄图。破定襄,降魁渠。穷竟窟宅,斥余吾。百蛮破胆,边氓苏。威武辉耀,明鬼区。利泽弥万祀,功不可逾。官臣拜首,惟帝之谟。——《乐府诗集》

12、秋风扬沙尘,寒露沾衣裳。角弓持弦急,鸠鸟化为鹰。边垂飞羽檄,寇贼侵界疆。跨马披介胄,慷慨怀悲伤。辞亲向长路,安知存与亡。穷达固有分,志士思立功。思立功,邀之战场。身逸获高赏,身没有遗封。——《乐府诗集·卷十八·鼓吹曲辞三》

13、陇阪高无极,征人一望乡。关河别去水,沙塞断归肠。马系千年树,旌悬九月霜。从来共鸣咽,皆是为勤王。——《乐府诗集·卷二十一·横吹曲辞一》

14、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寇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乐府诗集·卷二十二·横吹曲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