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宫辉力在第二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首都师范大学诚挚欢迎海内外众位专家学者前来参加“第二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自上届会议之后,转眼已是二载,而今故友重逢,新朋满座,实乃我校一大快事,也是一大幸事!

  虽然只有短短两年,但古籍数字化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校的电子文献研究所自2003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此,可谓该领域的一支生力军和常备军,它所前行的每一步都折射着古籍数字化的艰难历程。

  古籍数字化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现在渐呈燎原之势,数据规模化是勿庸置疑的大方向。在这方面电子文献研究所是较早的践行者,《国学宝典》便是规模化的产物,2005年正式推出其网络版,更是将规模化效应延伸到尽可能广大的领域。近两年,除了以每年1~2亿字的速度继续扩充内容外,《国学宝典》在功能上和载体上也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去年5月,《国学宝典》全新改版上线,新增了许多人性化的功能和个性化的工具,检索系统有了质的飞跃。随即又陆续推出了《国学宝典》手机版、《国学宝典》金典版(即手提电脑版)和国学触摸屏,多样化的载体满足了多样化的需求,也令古籍数字化的天空变得愈发斑斓。

  如果说《国学宝典》是规模化的产物,那么国学智能书库就是专业化的产物。作为上届会议诞生的重要成果,国学智能书库颇受专家学者们的青睐,许嘉璐先生曾将其特色概括为三个字:第一是“多”,涵盖四库,汇通千年,内容全面,体系庞大;第二是“便”,小小一枚U盘相当于一座图书馆,轻松带在身上,走遍天涯海角;第三是“佳”,大部分数据都在三校以上,有的已经达到了出版的水准,质量精,信度高。在国学智能书库的后继研发上,文献所也是不遗余力,最新推出的《古代小说典》和《中国历代笔记》都是分量十足的大部头,耗费了无数心血。

  尤其值得高兴的是,去年4月,我校数字文献学成功申报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它以中国古典文献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历史、文学、艺术、地理、计算机等不同门类的学科建设为平台,是一门文理结合、综合应用的交叉学科。数字文献学的申报成功,是继电子文献研究所成立之后的又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古籍数字化终于得以开宗立派,为学术界所认可。

  去年11月,电子文献所还发布了“古籍电子定本工程”,这是针对目前古籍电子版本错讹多,信誉低,仅能用于查询索引,难以准确引用的弊端,而搭建的古籍整理软件平台。凡列入该工程的古籍书目,均将依据严格的标准和流程加工制作,最终可实现古籍电子化的零差错率。从而奉献给读者“水明沙净”的优质电子文本,达到使研究人员无需核查原书即可放心引用的目的。在评审会上,专家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古籍电子定本工程将对古籍数字化整理起到规范化、标准化的作用,无论在技术、功能和应用价值上都是古籍数字化领域的新突破。电子定本还仅是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

  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文化复兴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古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利用数字化手段保护和传播古籍,我们义不容辞。

  今天,五湖四海,群贤毕至,共聚一堂,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共同肩负起时代的使命,推动古籍数字化事业向前深入发展。

  预祝会议圆满成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