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建设同志
在第一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

周建设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

  上午好!首先,我代表首都师范大学感谢海内外的学者前来“第一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这次盛大的国际学术会议,是我们学校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幸事。

  古籍电子化是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与古籍整理、文献保护、文化传承紧密相关。我校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建设。早在2003年,我们就成立了电子文献研究所,这是高校系统第一个专门从事古籍数字化的专业研究机构,同时,我们大胆引进人才,从财力物力上给与支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几年来,电子文献研究所多次承担北京市和学校的科研课题,参与了《儒藏》、《中华大典》等国家重大科研课题。我校与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鞍山师范学院联合研发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电子史料库》,获得2005年度北京市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已经在全国十几所高校推广应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子文献研究所尹小林先生主持研发的大型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国学宝典》共收录古籍5000种,总字数逾10亿汉字,其规模达到《四库全书》的1.5倍,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网络版《国学宝典》已被海内外数十家研究机构订制使用,其中不乏美国哈佛大学、德国国立图书馆等世界知名的研究机构。

  我校参与共建的“国学网”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本任务的大型学术公益网站,目前日访问量已超过50万人次,网上的“国学论坛”开设了12个专题,45个专栏,注册会员近5万名,为网友提供了一个自由言说的网上公共空间。经过多年努力,“国学网”已成为全面展示中国文化的一个大型网站,为国学走向现代化架起了一座跨地域超时空的桥梁。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加强国学网的建设,使之更好的为学术研究与传统文化的传播服务。

  古籍数据库建设对学术影响之大,不亚于上个世纪初出土文物大发现。我们现在的学术研究中,很多时候都有赖于数据库这一工具,在座诸位都是这方面的专家,且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方面建设,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古籍数据库建设对学术、文化传播都将产生更大、更加积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古籍电子化已经成为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养,推动国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建设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文献学专业正成为一个融传统文献学与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新学科。目前,首都师范大学正在筹建电子文献学专业,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今天,海内外学者群贤毕至,共聚京城,希望各位学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共同推动这一事业向前发展。展望中国古籍数字化的发展前景,这次会议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次学术讨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手段的一次有益探讨,必将在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留下一个闪光亮点。一些专家建议将古籍数字化研讨会办成每两年举办一次,我们愿意与大家一道共同肩负起这个使命。会后,我们将吸取大家意见,扎扎实实地做好后续有关工作,推动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深入发展。最后,祝各位专家身体健康,事业有成。预祝会议圆满成功。谢谢!

2007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