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战国·屈原
【神龙赋】东汉·刘琬
【龙瑞赋】三国魏·刘劭
【青龙赋(并序)】三国魏·缪袭
【潜龙诗】三国魏·曹髦
【龙铭】西晋·傅玄
【烛龙赞】东晋·郭璞
【蛟赞】东晋·郭璞
【龙】唐·李峤
【黑潭龙】唐·白居易
【黑龙饮渭水赋】唐·白居易
【龙移】唐·韩愈
【海客探骊珠赋】唐·张随
【云从龙赋】唐·张随
【叶公好龙赋】唐·张随
【骊龙】唐·无名氏
【龙潭】唐·韦庄
【咏龙】唐·裴铏
【武林山十咏·龙泓洞】宋·梅询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汪琨1929年作《神龙图》扇面

·中国龙文化概说——龙的起源·龙的发展·龙的影响
·龙年话龙: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
·文学作品中的龙形象——长继不衰的文学主题
·炎帝、黄帝与中国龙——兼谈中国龙的“龙德”与炎黄文化的和谐精神
·兼容与综合——龙文化的主体精神
·咏龙诗话——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中药之“龙”——地龙·伏龙肝·龙胆草

 

·红山文化出土的碧玉龙
·春秋夔龙纹玉璜
·龙戏虎尾图 苍山汉画像石拓片
·西汉双龙纹玉环
·西汉龙凤纹韘形玉佩
·唐代绿釉模印堆塑龙纹盏
·辽代三彩刻画花龙纹盘
·宋代白玉云龙纹饰
·元代霁蓝釉白龙梅瓶
·明代永乐剔红云龙纹盒盖
·清代掐丝珐琅龙凤戏珠纹盘
·清代金冠、嵌珠宝龙、凤金簪
·北海九龙壁上的龙形纹饰
·大同九龙壁 四爪龙
·老剪纸《双龙抢珠》
·桃花坞年画《端阳喜庆》
·潍县年画《二月二日龙抬头》
·漳州年画《四海龙王》
·1878年中国第一张大龙邮票

乌须铁爪紫金龙,驾祥云出碧波洞口
赤耳银牙白玉兔,望明月卧青草池中

凤栖窝里窝栖凤
龙隐洞中洞隐龙

红烛蟠龙,水里龙由火里去
花鞋绣凤,天边凤向地边来

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

扇描黑龙,呼风不能唤雨
鞋绣金凤,着地那堪登天

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
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

室内焚香,烟绕画堂蟠白蟒
池边洗砚,墨随流水化乌龙

玉兔回宫,兔步飞奔传喜报
金龙入世,龙姿俊美震寰球

 

屠龙之技(《庄子·列御寇》)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叶公好龙(《新序·杂事》)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白龙鱼服(《说苑·正谏》)
  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天帝曰:“当是之时,若安置而形白龙?”对曰:“我下清泠之渊,化为鱼。”天帝曰:“鱼固人之所射也。若罪,豫且何罪?”

龙去鼎湖(《史记·封禅书》)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後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须,龙须拔,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须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画龙点睛(《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

 

·苍龙(《王子拾遗记》)
·曹凤(《水经注》)
·张鲁女(《道家杂记》
·江陵姥(《渚宫旧事》)
·甘宗(《抱朴子》)
·南鄩国(《拾遗录》)
·龙场(《感应经》)
·五色石(《梁四公记》)
·震泽洞(《梁四公记》)
·梁武后(出《两京记》)
·刘甲(《渚宫旧事》)
·宋云(《洛阳伽蓝记》)
·蔡玉(《大业拾遗记》
·李靖(出《续玄怪录》)
·柳毅(出《异闻集》)
·俱名国(《法苑珠林》)
·释玄照(《神仙感遇传》)
·王景融(《朝野佥载》)
·凌波女(《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