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首页  |  学者春秋  |  古代学者  |  近现代学者  |  当代学者  |  学者专题
 

 

 

 

 

生平简介
医学著作
书法欣赏

自古名医多书家

《武简侯书法集》

  《武简侯书法集》2002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和江苏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

  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说过,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宰相是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医师,处于“医、卜、星、相(看相)”行列中,地位悬殊。范仲淹将良相与良医相提并论,反映出他的崇高的人生观。因为:良相能为民众谋福利,良医能为百众治百病,都是社会上必不可缺的、有贡献的人。

  我国自古以来,不但重视医术,更重视医德。只有医德、医术俱高的医师,才能全心全意地治愈民众的疾病。武简侯先生,即其人也。简侯(1892—1971)先生,名国良,号简子、畸人、子刚,以字行。江苏泰州人。幼年家贫,靠母亲针和亲友资助,才能入私塾、进学校。少年时师从儒医宫嘉钰,又参加天津国医专修学院函授学习,精研医理。为人诊病,至为谨严,对疑难杂症,往往针灸、处治、推拿术并施,以收奇效。曾刻“以振兴四千年中医为已任”印章明志。为挖掘祖国医学遗产,他融汇古今医家经验,孜孜编撰《易简斋医学丛书 》传世者14种,约定俗成200万字。1963年被江苏省卫生厅列为省首批名老中医。简侯先生富有正义感,解放前,曾主编《泰县晚报》,抨击社会弊端。又富有爱国思想。当日军占泰州时,他辞去图书馆公职,在家行医。尤为难能可贵的是,简侯先生行医、著述之外,又工书法。其书法,从欧阳询、颜真卿、苏轼入手,进而学王羲之、孙过庭,对《书谱》用力最勤。他遍览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楷、行、草三体兼擅,草书之成就尤大。其灵动的草书,是以楷、行为扎实功底的,恰如刘熙载所云:“草书之笔画,要无一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观简侯先生之书法者,皆叹赏其超脱含蓄,雅健自然,有直抒胸臆之真趣,既运转自如,又符合书法之规范。今之自诩为书家者,或以狂怪之字,欺世媚俗。简侯先生之书,清真雅正,酷肖其人品,观之忘俗,学之无弊,应予弘扬。其子用宁、孙维春选其书法之精品,影印行世。其形式,有条幅、对联、尺页、扇面等。不拘一格,美不胜收。我既敬佩简侯先生之人品、医学、书法,又嘉许其子孙之孝思不匮,深有感于此书出版,符合当前“道德建设”,故不辞衰朽,欣然而为之序。

2002年秋于南京大学之冬青书屋

后 记

  今年是家父110周年冥寿,我和家兄用成、子维春共同选编了这本法集,借以纪念他的诞辰和他逝世30周年。

  家父离开我们已经30年,30年来,他的音容笑貌时时在眼前浮现,最令人难忘的是他的晚年,尽管他年老体衰,但仍然坚持中医书稿的撰写,他希望将毕生的心得和经验奉献给人民。1967年,文革正在全国开展,虽然“破四旧”抄家对他的精神造成打击,但他于是年为正在编写的《各科简易经效方》写序言,并继续增补内容,编著医书成了他的生命表达形式。他留下的最后遗墨是写于是1969年底的一份检查,没完没的文章运动使他身体垮了下来,并终于一病不起。他撰写的200多万的医稿均末能整理出版,这成了他和我们后人的最大遗憾。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的业余爱好就是书法。听祖母讲,早在六岁父亲就开始练字。父亲学写字时,仅得到别人赠送的一页颜体字帖,然后在石板上蘸水写字。有时得到一些废纸,他先用淡墨写,再用浓墨写,无论酷暑和严寒,从未间断,终于达到较高的境界。解放前,他的书法,尤其是草书,为家乡许多公私藏家收藏,不少人以能有家父一幅字而自豪。解放后,因忙于编著医稿,使他所擅长的草书作品的存世量较少。记得文革前,我曾买了一本《毛主席诗词》给父亲,他便用草体书写了毛主席诗词类37首。编入书中的这一手卷写于1966年5月,正是文革抄家前夕,如是再迟些,也就难有书写的心境了。现在,这一草书手卷是存世作品中字数最多、最完整的一件。

  九十年代初,泰州文史专家叶大根先生在《江苏文史研究》创刊号发表的《泰州近现代书画名人知见录》中评述家父“擅长草书,学怀素、张旭,流畅可喜,真书学颜,有东方画赞之风。”但又感叹“现已不多见其作品”。随着时光的流逝,存世的作品将会越来越少,湮没可虑,这使我们有一种结集出版的紧迫感。为了全面反映他的书法概貌,在职本书中,除草书作品外,我们酌选了部分医稿手迹,作为对他几十年从事祖国医学研究的纪念。

  本书承中国文联一中副主席高运甲先生题签,非常感谢。在作品征集过程中,泰州博物馆以及私人收藏家赵明、秦子卿先生都给予了热情的支持,这是我所衷心感谢的。在编辑和出版过程中,得到黄玉龙、蔡明恕、陈玉书、周志明、冯宏章、史瑞林、孙爱国、沈瑜、陆子林等人的关心和支持,江都书画院吴高龙、摄影家王虹军、扬州艺舫书店朱千华也给予很大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武用宁(武简侯之子)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