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oxue.com

新书介绍 :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

 

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文津阁《四库全书》是现存惟一原架、原函、原书一体保存的版本
(本图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商务印书馆历时4年,筹集千余万元资金影印的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终于大功告成。

   2005年12月22日,秘藏深阁200多年的国家级重点文物、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从《经》《史》《子》《集》四部中各取一函,“走出深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对外展示。 这是文津阁本《四库全书》自1915年入藏国家图书馆(前身为北京图书馆)后,第一次,也将极可能是最后一次,在国家图书馆之外的地方展出。 与其一同展示的是由商务印书馆历时4年影印出版的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此后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将会被请进新近专建的地下专存书房永久性地保存起来,不再对外展示和流通。而新的商务版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将置入商务印书馆为迎接这套书的新生而专制的近十米的红木仿古专柜内与世人隆重见面。

 

《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通过封面颜色进行区别

 

·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 ——文津阁《四库全书》
·文津阁四库全书容量总表
·学术渊薮 文化巨制——文津阁《四库全书》出版前言
·文津阁《四库全书》的文献价值 —— 傅璇琮
·文津阁《四库全书》文献价值概述 ——国家图书馆善本部提供
·从学术上看影印出版文津阁《四库全书》的必要——孙钦善
·万代国宝出深宫、绝世巨制献世界——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纪事
·购得起的镇馆之宝 藏得下的中国书房——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出版发行缘起
·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 ——《四库全书》概貌
·《四库全书》宋别集类文津阁文渊阁本录异
·四库全书大事年表
·旷世精品的出版工程——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介绍

 

 

  媒体聚焦》》》

1917年即动议影印,但多次失之交臂商务印书馆近百年终圆梦

   近代以来,商务印书馆一直致力于印行《四库全书》,视保存和传播这一旷世文化大典为己任。1917年,商务先贤张元济先生就开始动议影印《四库全书》。自此至新中国成立前,商务印书馆曾4次擘画,但由于诸多原因均与国宝失之交臂。张元济先生因此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四库》事层层难关,真如唐三藏之取经……”
   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图书馆组织专家学者,费十余年之力,对版本进行校勘。根据文物保护的需要,在国图第二期建设工程中,《四库全书》将迁入新址永久珍存。2002年夏,在有关社会人士的筹划倡议下,提请国家图书馆允许印行文津阁《四库全书》并由商务印书馆承担出版,国家图书馆和商务印书馆欣然接受。
   如今,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终于面世,圆了几代人的梦想。
   多版本、多主题、多样式、按需印刷数字技术催生典籍再现
   商务印书馆此次影印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全部采用精密数码照相制版,这在国内大型出版项目中尚属首次。在任继愈、宋木文等著名学者、出版家的领导下,出版工作委员会经过艰难的努力,摸索出了一套全新的数字印刷和按需出版之路。与历次《四库全书》的出版工作相比,耗时最短,版本样式也最多,呈现多版本、多主题、多样式,并完全实现了按需印刷。
   据记载,清朝时,《四库全书》按每人每天抄写1000字、每年抄写33万字、5年限抄180万字的速度,先后选拔了3826人担任抄写工作。而商务版《四库全书》的影印经历了拍照、编辑制版、印刷3个环节的工序,其中,拍摄工作历时2年,一共拍了约320万页;使用了当下最先进的数码照相技术,先后用了16架相机,由于使用频率太高,共有10架相机报损;同时刻制数据光盘数万张。
   据悉,目前商务版《四库全书》已订出去100余套。商务印书馆将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开发出不同系列、不同规模的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的副产品,以便更广泛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表示,《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文化伟业,迄今为止,也是最能代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载体。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无可比拟的。

 

 

 

四库全书出深宫入民间

 

  记者柳青

  “《四库》事层层难关,真如唐三藏之取经,但不知何日方能行至雷音寺也。”这是中国近代出版先驱、商务印书馆创始人之一张元济先生在20年代的一句慨叹,他自1917年起便以商务印书馆的名义提请影印《四库全书》,惜哉多年奔走却难如愿。

  近一个世纪过去,张元济先生的心愿终由后辈完成——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由商务印书馆、国家图书馆联袂合作的文化巨制,国家重点出版工程——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今天在北京完美亮相。据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炎介绍,2003年他们启动了影印出版文津阁《四库全书》工程,这是首次由国家正式批准、财政部拨专款印行大陆所藏《四库全书》,也是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抄本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出版,两百年前的深宫孤本从此将走近寻常读书人。

原书原函

 费周折 百年终遂愿

  《四库全书》的影印出版经历了近百年的波折:1917年张元济提请影印京师图书馆藏《四库全书》,被北洋政府驳回;1919年北洋政府倡议印行,后因经费不足搁浅;1924年后张元济意图借商务印书馆三十周年馆庆之际完成影印,却因战乱无果而终;1933年后,商务印书馆先后印行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珍本丛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然而1949年文渊阁本渡海入台,出版再度中止。直到2002年夏,“国家图书馆与商务印书馆联手印行文津阁《四库全书》”的倡议再度被提起,终促成这桩出版盛举。

 多版式 可按需印刷

  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意在让深宫孤本的国宝文化价值发挥到最大,让少数专家学者才能接触的专利,成为向普通学人开放的文献资料,因此出版中周密考虑了一般图书馆的藏书空间和购买能力。

工作人员翻拍原书

  按常规出版,《四库全书》至少1500册,而此番商务版文津阁《四库全书》,使用最新的数字印刷技术,并设计了全新的按需出版方式。目前,他们出版的主要有两种版本,即500册一套的“十二合一”本和1500册一套的“四合一”本。500册一套的采用拼版技术,在保证忠实原样、阅读舒适的原则下,版式设计改上下栏为上中下三栏。另外,一套《四库全书》的合理定价本至少应40万以上,而这次定价调低至20万元,平均每册400元,让曾经可望不可及的典籍成为民间买得起的“中国书房”。

  此外此次还将陆续印行30册一套的文津阁《四库全书·清史资料汇刊》以及《四库全书·天一阁本汇刊》、《四库全书·地方志汇刊》等,原大的仿制版《四库全书》也正在编辑制作过程中。多版本、多主题、多样式,并可以按需印刷,将是商务版文津阁《四库全书》的最大特点。

  据悉,商务版文津阁《四库全书》目前已订出100余套。

 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

  《四库全书》被形容为“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图书集成。编纂始于1772年,至1784年完成,收录图书囊括从先秦至当时的所有重要典籍。全套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按学科分44类编排,收录图书3500种,79000多卷,36000多册,总计约8亿字。纪昀、孙士毅等学者尽一生心血投入其中,正式列名参与《四库》编撰的文人学者360多人,抄写人员不下3800人。

  学术文化界诟病《四库全书》是帝王修书中的“禁书、改书”,为此,著名学者任继愈认为借文津阁影印本出版,是时候为《四库》“正名”了:“无论如何,《四库全书》是迄今最能代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载体,它的编纂集中了当时众多著名学者,他们的判断力和学识对此贡献巨大,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蕴藏其中的学术文化价值,不能简单、粗浅地否定这一文化伟业。”

相关链接

  “文津阁”独具价值

  1784年《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共抄成七部,分别藏于紫禁城皇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故宫(沈阳)文溯阁、避暑山庄文津阁,合称“内廷四阁”;其余三部藏于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西湖行宫孤山圣因寺文澜阁,即“江浙三阁”。200多年战乱流离,7部珍藏仅剩4部,即文津阁本、文渊阁本、文溯阁本和半部文澜阁本。文渊阁本于1949年被运往台湾,文溯阁本于1966年运往兰州,文津阁本则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存世的另三部阁本因不同程度的缺佚,都曾据文津阁本补抄。

 

文津阁 (新华网资料图片)

  本次影印的文津阁本晚文渊阁本三年完成,档案明确记载这是曾由乾隆亲校、由纪昀亲自三校的抄本。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介绍,国图于80年代费十余年对勘文津、文渊两阁,两者差异达50%以上,尤其文津阁本保存了《永乐大典》的内容,因此这一本辑佚内容较文渊阁本丰富。此外,文津阁本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至今仍是原架、原函、原书一体存放保管。在国家图书馆的专门书库里,128个书架林立其中,6144个书函整齐有序摆放在两百多年前的书架上,连夹板、丝带和铜环都一如当年。翻开书册,即见“文津阁宝”的朱印、“纪昀复勘”的黄笺、雪白的开化纸和端正馆阁体楷书,让人叹为观止。

  ( 东方网-文汇报 )

 

 

 

百年苍龙——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刊行


   苍龙,虽暂伏斗室,仍寄望于冲天。

  国家图书馆209室,《四库全书》专藏书房。128个年代久远的高大书架隐隐泛出青光,220年来,它们与6144函《四库全书》如影随形,其上清乾隆帝御笔“题旧五代史八韵诗” 更让它们在威严、厚重之中,显出几分皇家风范。这里,是国家图书馆最少有人出入的地方,这里的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是不轻易示人的“镇馆之宝”。2007年,国家图书馆新馆舍落成,这条百年苍龙将迁至新居,届时所有读者都将欣赏到它的雄姿,而今天,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刊行,却让人先睹为快。

潜龙勿用:劫后国宝见证沧桑

  《四库全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图书集成,从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至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耗时10年编纂完成,收录了各地呈缴图书、内廷藏书和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珍本、善本,共3500多种、79000多卷、36000多册,近230万页,约8亿言,几乎囊括了从先秦到清乾隆时代所有的重要典籍,涵盖了古代中国所有的学术领域。

  《四库全书》编纂完毕,底本存于京师翰林院,又先后抄成七部,其中四部藏于深宫供皇家御览,即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故宫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并称“内廷四阁”;三部置于文化繁盛的江南,即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和杭州文澜阁,号称“江浙三阁”。

  乾隆之后,帝国盛世不再。风雨飘摇中,《四库全书》见证了华夏大地的百年沧桑。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攻陷镇江,文宗阁被烧。其后,太平天国兴起,文宗阁本与扬州文汇阁本毁于战火,杭州文澜阁本亦散失大半。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文源阁本与圆明园一同化为灰烬,翰林院底本亦遭劫难,后又被八国联军抢掠一空。而文渊、文津、文溯三阁藏本几经辗转,熬过晚清危局、避过日军铁蹄,保存至今。目前,除国家图书馆馆藏文津阁本外,文渊阁本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溯阁本藏于甘肃省图书馆,而“半部”文澜阁本,经几代学者搜求、补录、转抄增补,现藏于浙江省图书馆。

  文津阁本共36304册,是七部抄本中保存最完整,也是惟一原架、原函、原书一体存放保管的一部。在国图专藏书房,记者看到,文津阁《四库全书》按学科分四十四类编排,经、史、子、集四部,分别以绿、红、蓝、灰四色相区别,暗合春、夏、秋、冬四季,其《总目》则覆之以皇家专用的明黄色。虽历两百余年,其颜色如新,函内夹板、丝带、铜环宛若当年,轻翻书页,开化纸白如初雪,馆阁体小楷严正端庄,“文津阁宝”的朱印、“纪昀复勘”的黄笺令人恍如隔世。

见龙在田:重识国宝文化价值

  “这是一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中国文化大典,是中国文化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是中华民族过去、现在、将来永远的骄傲。”著名清史专家陈祖武如是说。

  《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曾对搜集到的部分文献有所删改甚至禁毁,此举历来为后世所诟病。为此,力主为《四库全书》“正名”的任继愈先生表示:“说到禁书,历代封建统治者莫不为之;删改典籍,恐怕也不是乾隆一人专利。应该看到,《四库全书》的编纂集中了当时众多的著名学者,他们的判断力和学识对《四库全书》的贡献非常巨大,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出蕴藏其中的学术文化价值。《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文化伟业,迄今为止,她也是最能代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载体。”许嘉璐先生则表示:“《四库全书》对文献的改、削、删,体现了历史的局限,我们不应避讳,也要心中了然。我们从现存的文献中可以看出的是史实、是精神。”

  “《四库全书》的编纂可以说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清代考据学的成就。即以版本而论,也不例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钦善以切身体验为据,深有感触:“文渊、文津两阁本互有短长。我们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全宋诗》时,得益于影印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之大,怎么估计都不过分。但文津阁本因为珍藏而不便利用,使编纂工作和成果留下不少缺憾。”

飞龙在天:国宝探秘别有洞天

  《四库全书》卷帙浩繁,加之深藏高阁,一般人难见其踪。“印行《四库全书》是商务印书馆的一个梦想。”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炎说。然而,旧中国时代,官府无意、官员无德、经费无着、战火无尽,出于种种原因,这个梦先后六次与商务印书馆擦肩而过。为此,商务印书馆的前辈张元济先生曾感慨道:“《四库》事层层难关,真如唐三藏之取经,……。帮忙者只有行者一人,未免大苦。但不知何日方能行至雷音寺也。”

  尽管如此,诚如张元济先生所言:“如此一大事因缘,自然不能不有许多魔障,但使吾辈力行不懈,终当有登彼岸之时。”上世纪80年代,台湾商务印书馆率先将文渊阁本影印刊行,令学界为之一振。问题也随之而来,七部《四库全书》真的如出一辙吗?

  1991年底,在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杨讷先生的主持下,研究人员将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的集部和史部进行了比对。结果令人吃惊:两阁本集部共收书1273种,存有差异的有788种,占62%,其中,研究人员将文渊阁本中未见而文津阁本收录的文章辑为《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一书,即有15册之多;史部收书566种,存有差异的有290种,占51%。最直观的是篇、卷的数量有所差异,如宋人别集,文津阁本多于文渊阁本即有128种书1160篇文;文字之差更是不可胜数,如明王袆撰《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七,文津阁本有34页,文渊阁本仅19页;众所周知,明《永乐大典》如今散失颇巨,而《四库全书》编纂之时,《永乐大典》尚存,四库馆臣从中辑出大量古书,其中绝大多数是佚书,因此,《四库全书》中保存的300多种《永乐大典》辑佚本可谓弥足珍贵,而两个阁本在《永乐大典》辑佚本的抄录中竟也存在不少差异,仅以宋别集为例,两阁本收辑佚本128种,其中内容完全相同者有63种,正文部分相同而附加资料不同者有14种,正文部分存在差异者有51种;此外,两阁本在总目提要,收书之序、跋、附录方面也存在不少差异。

  对此,著名学者傅璇琮表示:“文津阁本是‘内廷四阁'本中最后抄成的一部,距第一部文渊阁本成书有3年之久,其间当有所补正。此外,文津阁本在历史上曾起过文献补辑作用,其他三阁本都曾据文津阁本抄补。如1917年,时存清内务府的文渊阁本,经检查有9种书缺佚,共缺23卷,便据文津阁本补抄。1934年,藏于沈阳的文溯阁本也发现有缺卷,特地派人到北京按文津阁本补抄了《挥麈录》等三书。”

  尽管如此,两阁本差异究竟有多大、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仍有许多问题尚待答案。随着文津阁本影印出版,将有更多专家参与其中的研究、鉴别。相信,有更多的历史谜团将因此解开。

作者: 邢宇皓 来源: 光明日报网络版

 

 

 

 

《四库全书》仅存4部现状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图书集成。其编纂始于清乾隆37年(1772)至清乾隆46年(1781)。全套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按学科分44类编排。共收录图书3500多种,79000多卷,36000多册,荟萃清乾隆中期以前的历代主要典籍,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四库全书》修完后共抄录了7套,均是以建专架,架上置函,函内藏书的形式保存。

   全套书分经史子集四部,依春夏秋冬四季采用分色装潢,经部绿色、史部红色、子部白色(或浅蓝色)、集部灰黑色。《四库全书总目》因为是全书纲领,采用代表中央皇权的黄色。

 

  由于规模巨大,7套书均建有专门的藏书机构在专门的藏书建筑内收藏,分藏于北京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故宫(今沈阳)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此四部合称“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后又在镇江金山寺建文宗阁、扬州大观堂建文汇阁、杭州西湖故宫建文澜阁,各藏抄本一部,合称“江浙三阁”(或称“南三阁”)。但是,《四库全书》在其后的230余年间,历经战乱,屡遭噩运。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圆明园文源阁《四库全书》先后毁于战乱。

  目前7部珍藏《四库全书》仅存4部,文渊阁藏书在1949年被运往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沈阳文溯阁藏书1966年运抵兰州,现藏于兰州;杭州文澜阁藏书现藏浙江省图书馆。而此次完成影印工作的文津阁《四库全书》藏于国家图书馆。文津阁《四库全书》成书于清乾隆49年(1784)。1915年入藏北京后,与《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并称国家图书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共36304册,分装6144个书函,陈列摆放在128个书架上。它是7部《四库全书》中保存最为完整并且至今仍是原架、原函、原书一体存放保管的唯一一部,也是被普遍认为是学术价值最高的一部《四库全书》。

 


  来源:国学网综合/人民网/新华网/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