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籍数字化网络上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
——中文古籍的数字化、网络化与多媒体化

龚忠友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本文从信息化的视角回顾了中国古籍数字化发展。介绍了国家新媒体工程给中国古籍数字化带来的机遇。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创作过程,以求用多媒体技术的良好交互优势去适应“新媒体已经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并深刻影响人们学习习惯”的变化,用多媒体技术的高速传输特性去适应“中国古籍数字化工程”中海量传输要求。

  关键词:古籍;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

 

中文古籍数字化网络的发展概况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不断变化,以及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各领域中出现了井喷般的应用技术发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应用技术有:数据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因此,在古籍数字化过程中相应的出现了两次革命性的应用:一个基于数据检索需要的古籍数据库应用,另一个互联网的古籍网络化应用。

  如果以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来区分中文古籍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阶段,则应有基于单机版的简单数据库处理为中心和网络版的前后台数据库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的第一代的数据库检索系统;第二阶段的就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系统;基于2G的图文(彩信)无线通讯移动网络应是第三个阶段;而目前大力推广的3G的多媒体无线移动通讯网络则就是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文古籍数字化基于数据信息检索需要的古籍数据库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许多应用性的成果,目前,在世界各地,我国的高等院校,各地主要的图书馆都已经建立或健全了数字化的古籍数据库。例如,国学网的国学宝典文献检索系统;国家图书馆的国图普通古籍书目数据库、中国金石拓片影像数据库;北京大学的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精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中文古籍善本书目数据库》;香港中文大学的国学宝典古文检索郭店楚简资料库;中国社科院的全唐诗数据库;北京大学的全唐诗电子检索系统;中华古籍网的宗教典籍,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国家档案文献库;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所藏古籍线装书资源等。研究人员凭借这些数据库检索系统,对作品的标题、字、词、句等信息都可以进行综合的、全面的、快速的检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研究效能,因此古籍数据库也已经成为现代研究人员进行中国古籍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性工具。在国学网标识的“网上主要中文古籍数据库”大部分处在这个阶段。

  第二阶段,由于互联网的共享性和广泛性,以国学网为例,中文古籍的“经”、“史”、“子”、“集”等大量古籍的电子版均可以在网上查阅。而《国学宝典》网络版则可以让身处在世界各地的上至专家学者、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基于互联网这个平台对我们中华民族祖上遗存下来的浩瀚的中文古籍资源进行进行广泛的阅读或求索,也为在世界弘扬中华民族以“和”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建立了一条互联通道。

  第三阶段,则是由于基于2G的图文(彩信)无线通讯移动网络在广泛普及,《国学宝典》手机版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第四阶段,则是由于3G的多媒体无线移动通讯网络的要求,需要中文古籍多媒体化。

国家新媒体工程与中文古籍数字化网络技术的机遇

  虽然在古籍数字化网络上取得诸多的成果,但也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困难,正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阳先生在《中文古籍数字化的成果与存在问题》所提到的“技术问题”、“人才问题”、“统筹问题”、“标准问题”、“经费问题”[1],随着改革开放以下国家经济的腾飞,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的不断加大,而且新媒体的发展和传播技术问题,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规划。重点在“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技术创新”、“统筹管理”等方面推动我国新媒体的大发展。

  新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传播中心环节,互联网为传播载体的一种传播方式,新媒体的终端主要表现形式有光电传导,无线互联,无纸化的电子界面,从实体上看就是大大小小的计算机显示器,例如掌上电脑、电子阅读器、多功能智能手机、电子书等。按国家新闻出版署柳斌杰先生在人民网的文章《新媒体现状与趋势》,新媒体发展具备了以下极为有利的条件:“我们国家的新媒体传播的硬件技术特别是通讯领域已经成熟并领先于国外发达国家;使用新媒体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新媒体的终端已经相当普及;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正在日益丰富;国家十分重视新媒体公共平台的建设”[2]。

  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就明确地指出“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强调“大力推进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新兴行业,加快传统发行业向现代发行业的转换,积极发展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等新业态,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AP电视、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电影等新兴的传播载体”。并把中华字库工程、中国古籍数字化工程、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国家动漫振兴工程等十项工程列为重点发展项目。

  建立和健全“中华字库工程”,就可以解决中文古籍数字化过程中和网络传播中的大量生僻文字的自动化输入、识别,存储、传输、显示和打印等标准问题。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作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第1号工程,就是通过接纳各种信息在系统内进行编辑加工,然后进行多媒体传播的复合出版系统。“我们的数字复合出版系统是多功能的,既可以出版书,也可以出版杂志和报纸,还可以出版游戏、卡通、动漫等等,在系统内就可以以多种多样的形态来出版,这些都要有技术支撑系统,是我们出版硬件创新的关键。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就是把现有几千年生产的所有知识建成一个总汇性的数据库。”[3]。籍此,我们完全可以解决中文古籍数字化过程中和网络传播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

在中文古籍数字化网络上的多媒体化

  中文古籍多媒体化,就是用多媒体技术的良好交互特性和高速数据传输特性去适应古籍数字化和古籍网络化的海量传输要求的应用。使中文古籍在走过数字化和网络化历程后,更上一层楼。在中国古籍数字化工程中,多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文化传播产品,以适应市场和技术发展的需求,其中,不可避免的就需要我们在新媒体领域中研究多媒体,准确了解多媒体,如何进行多媒体制作和使用多媒体。

  首先,我们应该准确掌握什么是多媒体。

  在信息管理系统中,人们通常将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和人类的活动中,能被计算机处理的数据称之为信息,也就是将有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称为基本媒体,有特定的载体,人们常称之为多种媒体。而在计算机技术里则将多媒体定义为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展示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等。多媒体化,就是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有线宽带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多终端发布的具有良好交互特性和高速数据传输特性的图文、音频、视频、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的传播。

  多媒体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性:

  使用交互性,也就是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实现人与多种信息媒体的互动与交流。

  高速传输性,也就是通过多媒体制作技术,对数字化的多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高速网络传播的要求。

  自动集成性,也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多个数字化的信息媒体进行统一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展示的自动化合成特性。

  中央控制性,也就是计算机为中心,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并以人类能感知的多种信息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链接非线性,也就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借助超文本链接(Hyper Text Link)的方法,把多种信息媒体以可控制、可跳跃、可变化呈现方式改变人们传统线性的听说读写模式。

  操作实时性,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下,用户能够实时的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有效控制。

  选择方便性,操作者完全可以有选择的任取图、文、声、动画等表现形式。

  组织动态性,用户可以按照自己需要重新增加、删除或修改节点,重建信息表现。

中文古籍多媒体开发基本过程

  第一步,是围绕中文古籍项目进行多媒体的定义,选择表现的功能内容,并进行设计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必要性需求分析,并书写中文古籍项目功能需求说明书。

  第二步,是进行创作设计,围绕多媒体的特性要求,强化中文古籍多媒体化的功能要求,合理选择和设计各种媒体信息表现方式,并书写中文古籍项目设计说明书。

  第三步,是进行中文古籍的结构设计,安排中文古籍项目的目录主题表现方式,细化中文古籍项目的各种媒体信息的层次结构和表演顺序,确定交互内容。

  第四步,是进行中文古籍项目所需各种媒体信息素材的采集与制作,并整理成相应的多媒体数据库文件。

  第五步,是进行中文古籍项目多媒体化的编辑与合成创作,并形成创作技术文档。

  第六步,是进行中文古籍项目多媒体产品的测试,并形成测试报告。

  第七步,是对最后形成的作品进行发布和评价,在评价通过后正式发布。

参考资料:

[1]中文古籍数字化的成果与存在问题,陈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新媒体现状与趋势,柳斌杰,新闻出版总署

[3]新媒体现状与趋势,柳斌杰,新闻出版总署

[4]《现代办公自动化系统与设备》,龚忠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5]《实用多媒体技术》,龚忠友,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附:中文古籍数字化网络的名词解释

  “古籍数字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古代文献转化为电子媒体的形式,通过光盘、网络等介质保存和传播”[1]。

  “古籍网络化,就是将数字化的古籍数据库等资源放在互联网络上发布,供互联网用户共享” [1]。

  古籍多媒体化,就是用多媒体技术的良好交互特性和高速数据传输特性去适应古籍数字化和古籍网络化的海量传输要求的应用。

多媒体创作工具

  是可以由多媒体创作人员集成各种媒体信息,并设计各种媒体信息内容方式的软件。应用人员可以通过可视化编程或不用编程的方式创作优秀的多媒体软件产品,本身具有概念清晰、界面简洁、操作简单、功能伸缩性强等特点。主要处理工具有:

  媒体素材制作工具:用于图像处理的Adobe PhotoShop、CorelDraw、Freehand、PhotoImpactCool 3D用于建立媒体模型、动画、渲染以及后期制作,并产生媒体数据的三维图形视觉空间的软件,如Macromedia公司的Extreme 3DAutodesk公司的2D Animation3D Studio(包括3D Max);用于MIDI文件(数字化音乐接口标准)处理的音序器软件,如Music TimeRecording SessionMaster Track ProStudio for windows等;用于波形声音处理的软件,如MDK中的Wave EditWave Studio等。

  多媒体节目写作工具: 提供不同的编辑、写作方式。一种是基于脚本语言的写作工具,如Toolbook,它能帮助创作者控制各种媒体数据的播放;第二类是基于流程图的写作工具,如Authorware使用流程图来安排节目。第三类是基于时序的,如flash,通过时间轴线安排来演示控制。

发布日期:2009-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