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画牛诗牛心

  前几年看见这样一幅儿童画,画面是一头大牛,牛背上驮着一只小老鼠和一只小兔子。画面很幼稚,但画的命题叫人深思:妈妈属牛,爸爸属老鼠,我属小白兔。我和爸爸趴在牛背上。在孩子的眼里是谁支撑着这个家呢?

  说起牛来,那可是人类最早的好朋友之一。原始人的时候,最早的生产是狩猎,所以第一批好朋友是鸡狗。后来有了农耕,那么第二批好朋友一定有牛了。所以古往今来,人对于牛,总大加赞许的。

  赞许牛的诗很多,最叫人忘不了的是李家明的一首。李家明是南唐中主李煜的一个伶人,伶人就是现在被叫做明星的歌手了。李的诗是这样写的,“曾遭宁戚鞭敲角,又被田单火燎身;闲向斜阳嚼枯草,近来问喘更无人”。这四句诗里有三个典故,第一句说的是秦国名相凝戚的故事,宁戚未发达时是个给人家放牛的,他在牛的身上得到了启示,所以称了一位了不起的名臣。第二句说的是田单复国时用的火牛阵;第三句是说牛的贡献那么大,生活却那么艰苦,在日暮黄昏斜阳里连把嫩草也吃不上,只能咀嚼枯草;第四句说的是汉朝名相丙吉的故事。丙吉出巡,看见有人杀人他不管,看见一头路边牛在喘气,却停下来细问。有人问他,人命关天你却问牛。他说杀人的事有地方上管理,而牛喘气怕是牛瘟,有关民生,地方官可能不在意,我再不管行吗?李家明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讽谏诗,讽的是现在像丙吉这样好的宰相太少了;谏的是风流才子型的皇上,“你收收心吧,关心一下朝政吧”。据说当今的歌星也有很受领导喜欢的,可又有谁敢当讽谏呢。

  前不久,论坛里有个帖子叫《佛学浅释》,也让我想起牛来。唐朝有个著名的禅宗大师叫百丈和尚,有一次他的弟子长庆禅师问他:“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百丈说:你这一问“大似骑牛觅牛。”长庆又问:“识得后如何?”百丈答:“如人骑牛至家。”长庆又问:“未审始终如何保住?”百丈答:“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会犯人苗稼。”百丈的这些比喻使长庆一下子明白了此心就是佛的要旨,再不去佛外找佛了。

  禅宗里还有个和尚叫普明,他把人的修养比作牧牛。从一个野牛修到物我双忘要有十个步骤:一曰“未牧”,野得很;二曰“初调”,穿了鼻子随人走;三曰“受制”,不再乱走,牛绳可以松了;四曰“回首”,心境柔顺了;五曰“驯伏”,不用牛绳了;六曰“无碍”,人不要费心了;七曰“任运”,牧牛人可以睡觉了;八曰“相忘”,人牛两无心;九曰“独照”,到了无牛的境界;十曰“双泯”,人也不见,牛也不见了。牛就是妄心,物我双忘了。没了狂妄的心,人的修养就到高级的层次了。

发布日期:20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