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对联发展的鼎盛时期

宋学义

  在我国文学史上,人们常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各个历史阶段最高文学成就。依我之见,清代也是对联发展的鼎盛时期。对联素有“诗中之诗”的美称,因而诗、词、曲的成熟为它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因此,到了清代,对联发展至鼎盛时期已成必然趋势。

  从对联专著来看,早期的联书有清·梁章巨《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巧对录》;清·粱恭辰《楹联四话》、《巧对续录》;清·林庆铨《楹联述录》、《楹联续录》;清·李伯元《南亭四话》。根据顾平旦、曾保泉《对联欣赏》中的《对联书目举要》所到举的对联专著中,清以前的有八种,而清代就有三十八种之多。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红楼梦》中,除章回的回目外,所写对联有二十七处之多,其诗、词、曲中更的连环联,联联不断,对联构成了《红楼梦》的骨架,像颗颗明珠镶嵌在宝玉之上,熠熠生辉,蔚为大观。这些联语大多出自曹雪芹笔下,他把山水、园林、亭榭、门室、图景,人物、事理塑造的栩栩如生,这也许是其他一切世界文学名著所不能比拟的地方之一。

  清代李渔(1611-1699),著名戏曲理论家)所著的《笠翁对韵》,更是对联的天地,集音韵、对仗、贼故等范例之大成,对后人古典诗词创作有巨大影响。就连曹雪芹的诗文,以词句结构及创作意境来看,似乎也与笠翁有笔法是一脉相承的。《笠翁对韵》与《红楼梦》两大名著诞生在清代,也可以说是对联发展史上的必然巧合。

  从清代传统的对联来看,其风格之多样,用场之广泛,大大超过了历代。像黄荣章《古今楹联拾趣》所收的一百八十八则联语故事中,有一百一十则属于清代。到清代康熙年间,对联艺术有很大提高,而乾隆年间对联则达到了纯熟的程度。乾隆本人就是对联的酷爱者与制作者绺,北京名胜楹联中,出版乾隆之手的就有一百七十九联。当时紫禁城中,宫门对联比比皆是。

  清代名人所作联语,成为千古之绝唱者,亦多于前代。如书画大家郑板桥的《六十自寿联》;道光年间对联名家何绍基的《岳阳楼题联》;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最负盛名,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钟云舫的江津长联长达一千六百一十二字,是名胜联中的最长者;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在定都南京后所写“重开尧舜之天”一联,气魄宏伟,激励人心。清代对联名家大师,不但有文人、学者、书画家,如李渔、俞曲园(即俞樾)、郑板桥、孙髯翁、何绍基、袁枚、宋湘、纪晓岚、顾复初、钟云舫、康有为等,而且还有文官武将台梁章巨、林则徐、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在历代楹联名家中占到三分之二以上,可谓群星灿烂,高手辈出。

  总之,清代联语无论是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从质量到数量,还是从姿、香、韵、色到风格气质,均可谓集前代之大成,发展到空前繁荣的地步。与清代文学的其他三大分支——小说、散文、戏剧作比较,联语在清代的成就同样是辉煌的。我以为“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的后面应当是“清联”了,这正好形成自唐至清,中国古典诗歌的“五峰山”、“一条龙”。因而,清代也就形成了我国古典联语发展史上和黄金时代,亦即古联史上的鼎盛时期。当否,请方家教正。

原刊《对联》 发布日期:2008-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