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讲座
作  者:夏传才 著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2008-1-1
出版日期:9787302165927
定  价:¥20.00 元
 

  孟子是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在战国中期继承孔子思想学说并把儒学发展到新的阶段,被奉为“亚圣”,历来孔盂并称。本书是夏传才先生在为研究生及本科高年级学生授课二十余年之课堂记录基础上,积极吸收百家研究成果,结合读书心得,边讲边充实、修订,不断完善而成的。全书共十三讲,力求以较少的文字,对孟子的生平及学说的精华,作简明、扼要的现代诠释。每一讲,都从阅读原文人手,附有译文,分别各个门类,作系统科学的讲解,是学习《孟子》理想的入门读物。

  夏传才,1924年生,河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经学会会长,中国屈原学会顾问,曾兼任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高级文学创作课程讲座教授,日本宫城女子大学特聘研究员、日本诗经学会顾问。著有《十三经概论》、《论语》、《诗经》学专著及魏晋文学校注多种,主编大学教材多部,出版过诗集两种。

第一讲 孟子生平
 家世与母教
 师承
 出仕和游历
 晚年著述讲 学及其主要贡献
 孟子学说的历史命运

第二讲 《孟子》其书
 《孟子》的成书
 历代主要注疏和研究

第三讲 民为国本
 民为贵,君为轻
 治国之策仁义而已
 与民同乐
 保民养民
 得民心者得天下
 君和臣的辩证关系

第四讲 仁政
 仁心治政
 法先王治国方策
 制民之产
 贤能政治

第五讲 统一与战争
 春秋无义战,善战者服上刑
 王道和霸道
 吊民伐罪

第六讲 理想人格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大丈夫精神
 合生取义
 仁义礼智
 养吾浩然之气
 思诚者人之道
 严于律己,薄责于人

第七讲 性善论
 四端
 孟子与告子的争论
 人人可为尧舜

第八讲 心性天命
 义利之辨
 尽心知性
 天命
 万物皆备于我

第九讲 社会发展史观
 内圣外王
 一治一乱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第十讲 教育思想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教育为治国之根本
 尚志
 寓言:揠苗助长
 不为拙工改废墨绳
 寓言:弈秋教弈、一曝十寒
 精研覃思深造自得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第十一讲 文艺思想
 与众乐乐,与民同乐
 文艺为社会教化服务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知言养气

第十二讲 《孟子》书中其他名言系列
 忧患和安乐
 荣和辱
 经和权
 有为和不为

第十三讲 《孟子》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
 从语录体向论说体过渡
 读《孟子见梁惠王》章
 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章
 读《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孟子》的文学特色

主要参考引用文献

家世与母教

  孟子出生在鲁国的邹地(今山东邹县),是鲁国贵族的后裔。鲁国本来是西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姬旦的封国,称为周王朝的兄弟之邦,春秋末期传至鲁桓公,桓公长子袭位,三位庶子孟孙、叔孙、季孙,即孔子时代所称的三桓;其中孟孙的嫡系称孟孙氏,其余支子改称孟氏,这是孟子姓氏的由来。春秋以后,三桓子孙衰微,孟子的祖先由鲁迁邹,孟子即为邹人。经查考,孟轲大约是鲁桓公的十二代后裔。孟轲出生前,家境早已败落,所以他是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的“士”。

  孟子的先代,世系记载甚详,其祖父以后则无记载,乃至其父名字无传,可见家道已经十分衰落。元代有本《孟氏谱》,说其父名激,字公宜,其母仉(音掌)氏,而元代所立墓碑又题“孟母李氏”,都未悉所据,无从考证,这正证明他们在乡里问默默无闻,连名字都不为人知。孟子生在这样一个衰微的家庭,从他的母亲自己织布来看,家境并不富裕。清代施彦士《读孟质疑》记录了一个传说:“仉氏梦神人乘云,攀龙凤自泰山来,将止于峰,凝视久之,忽见片云坠而寤。时闾巷皆见五色云覆孟氏居,而孟子生焉。”很显然,这只是元代高封孟子、大修孟庙以后,人们为神化孟子而编撰的神话传说而已。

  周代的鲁国是用王室礼乐的大邦,礼乐昌盛,春秋末年,鲁国又是孔子的故乡,儒学的发源地,文化教育较为发达。孟子虽生在平民之家,这个家族高贵的贵族传统,还是重视子女教育的,所以孟子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孟子是否如某些传说所谓幼年丧父,现在无信史可以考证,称其“三岁父丧、寡母抚孤”之说,据孟子父殡的规格,此说可疑。不过,孟子的幼年教育确实受益于良母的孤诣苦心。《列女传》、《韩诗外传》分别记载有孟母教子的传说,三迁、断织、杀豚、去妻四则故事广为传诵,有的故事妇孺皆知。抄录于下: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日:“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日:“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日:“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列女传·母仪传·邹孟轲母》)

    这是“三迁择邻”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教育要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孩子们思想纯洁,有如白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少年人缺乏辨别是非能力,意志不坚定,个性不定型,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明智的父母应该为子女营造适宜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尽量避免恶劣的社会风气和庸俗的市侩习俗对他们的侵扰和腐蚀。不仅家长应该如此,政府主管部门和一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如此。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日:“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韩诗外传》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