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大师

吕叔湘

 

吕叔湘重要年表


相关网站


inde1111.gif (188 bytes)

吕 叔 湘 重 要 年 表



                  朱 亮


1904年
   12月24日生于江苏省丹阳县城内新桥西街柴家弄吕东如家,排行第三。

1915年
   3月入丹阳县第一高等小学学习。

1918年
   8月入江苏省立第五中学(常州)学习,在古文和外文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2年
   考入国立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的前身)外国文学系(后改为外国语文系)。

1926年
   毕业于东南大学。到丹阳县立中学教英文和国文文法,在吕风子先生创办的丹阳正则学校兼课。

1928年
   到苏州中学任教。参加《高中英文选》(中华书局出版)的编注工作。阅读了丹麦学者叶斯柏森的《语法哲学》等语言学名著。

1931年
   翻译《人类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5年
   翻译《初民社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翻译《文明与野蛮》, 由生活书店出版。考取江苏省公费留学英国。

1936年
   年初,赴英国。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学习。同时对汉语语法发生兴趣,开始研究。

1938年
   年初离英回国。到云南大学文史系任副教授,教英语。

1939年
   《今日评论》第1卷第2期发表第一篇有关汉语语法的文章《中国话里的主词及其他》,由此结识朱自清先生。
   暑假后,在云南大学文史系增开中国文法课。

1940年
   暑假后,迁居成都,任华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在该所集刊第2期上发表《释您、俺、咱、喒,附论们字》和《说汉语第三身代词》(英文)。

1941年
   华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第3期发表《释<景德传灯录>中“在、著”二助词》,第4期发表《论“毋”与“勿”》。

1942年
   离开华西大学,改任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第一部语法著作《中国文法要略》上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齐鲁、金陵、华西三校《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2期发表《“相”字偏指释例》。

1943年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3期发表《论“底、地”之辨及“底”字的由来》和《“见”字之指代作用》。
   翻译《石榴树》,由开明书店出版(解放后改名《我叫阿拉木》,由新文艺出版社重印)。

1944年
   《中国文法要略》中卷、下卷出版。
   《文言虚宇》由开明书店出版。编辑《笔记文选读》,由开明书店出版。翻译《沙漠革命记》,由成都建国书店出版。
   桂林《国文杂志》第1卷发表《文言和白话》。《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4期发表《与动词后“得”与“不”有关之词序问题》。

1945年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5期发表《“个”字的应用范围,附论单位词前“一”字的脱落》。

1946年
   由成都回南京,任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桂林《国文杂志》第5—6卷发表《汉字和拼音字的比较》。《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6期发表《诸家英译中国诗杂论》。翻译中短篇小说集《飞行人》,由文光书店出版。《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收入《开明书店20周年纪念文集》。

1947年
   《中国人学英文》由开明书店出版(1961年修订,1980年重订时改名《中国人学英语》,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级英文法》由开明书店出版(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时改名《中级英语语法》)。《英译唐诗百首》由开明书店出版。翻译《伊坦·弗洛美》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7期发表《丹阳话里的联词变调》和评介赵元任、杨联升合编《国语字典》。

1948年
   《英华集》由正中书局出版(1980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时改名《中诗英译比录》)。《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8期发表《“把”字用法的研究》。
   与朱自清、叶圣陶合编《开明文言读书》(三册),由开明书店出版(改编一册本《文言读书》1980年12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2月由南京迁居上海,任开明书店编辑。

1949年
   《国文月刊》第79—80期发表《说“们”》,第82期发表《说代词词尾“家”》。
   解放后随开明书店迁往北京。

1950年
   2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东欧交换生语文专修班副主任。

1951年
   6月6日起《人民日报》连载与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次年由开明书店出版。

1952年
   高校院系调整,改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任中国文字改革研究会(1954年改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

1953年
   3月至5月参加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6月兼任语言研究所副所长。

1954年
   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语文》9—10期发表《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的问题》。

1955年
   《汉语语法论文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年增订本由商务印务馆出版)。

1956年
   《语言研究》第1期发表与罗常培合著《现代汉语规范问题》。《中国文法要略》(一卷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57年
   《中国语文》第4期发表《试说表概数的“来” 》,第9期发表《再说“来”以及“多”和“半”》。

1958年
   北京《语文学习》第2~3期发表《语言和语言学》。

1959年
   苏联《语言学问题》第5期发衷《汉语里“词”的问题概述》。

1960年
   《文字改革》第8期发表《发挥汉语拼音方案的巨大力量》。

1961年
   《中国语文》第4期发表《汉语研究工作者的当前任务》。

1962年
   《中国语文》第1期发表《说“自由”和“粘着”》,第11~12期发表《关于“语文单位的同一性”等等》。《文字改革》第12期发表《淡语言的学习、教学和研究》。

1963年
   《中国语文》第1期发表《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文字改革》第4期发表《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

1964年
   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5年
   《中国语文》第3期发表《方位词使用情况的初步考察》,第4期发表《被字句、把字句动词带宾语》,第5期发表《“多、少”以及“许多、不少”等等》和《“很不……”》,笫6期发表《形容词使用情况的一个考察》。

1973年
   深为教育质量低下而忧虑,9月慷慨向丹阳县中赠款1万元,建议为学校造图书馆,并亲自设计图纸。

1974年
   当选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向丹阳县中赠送二十四史等一批图书,价值1千余元。

1977年
   《语言教学与研究》(试刊)第2集发表《通过对比研究语法》。

1978年
   《中国语文》第1期发表《漫谈语法研究》。3月1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引起极大震动。
   当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9年
   《中国语文》1~2期发表《<通鉴>标点琐议》。《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印书馆出版。翻译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80年
   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当选为会长。

1964—1965年
   《文字改革》连载的《语文常谈》由三联书店出版。《方言》第2期发表《丹阳方言的声调系统》,第4期发表《丹阳方言的指代词》。《读书》第4期发表《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读后)。上海《语文学习》第1期发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
   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81年
   《中国语文》第1期发表去年在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辞书研究》第2期发表《辞书工作的艰苦和愉悦》(《汉语大词典》的回顾与前瞻》)。

1982年
   《读书》第2期发表《错字小议》。

1983年
   当选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捐献6万元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的基金。
   《吕叔湘语文论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吕叔湘译文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出版工作》第4期发表《整理古籍第一关》。

1984年
   《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语文杂记》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语文》1—2期发表与王海棻合著的《<马氏文通>评述》。《辞书研究》第1期发表《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中学语文教学》第10期发表《中学教师的语法修养》。《中国语文》第5期发表《歧义类例》。

1985年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应邀访问香港,4月27日在香港中国语言学会演讲《汉语句子结构的灵活性》。
   《中国语文》第1、2期出版庆祝吕叔湘先生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60年论文特辑。《近代汉语指代词》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马氏文通读本》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青年报》1月发表《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中国语文》第4期发表《疑问·否定·肯定》。《读书》第8期发表《笑话里的语言学》。
   为丹阳师范题词“师之范”。

1986年
   9月,丹阳县中学图书馆落成,为该图书馆题写馆名并对联“立定脚跟处世,放开眼孔读书”。
   《中国语文天地》创刊号发表《漫谈语言研究》。
   5月3日王力教授在北京逝世,写《悼念王力教授》以表在《人民日报》上。

1987年
   3月去香港,接受香港中文大学颁发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6月1日,丹阳县实验小学向5位小学生颁发“吕叔湘奖学金”。10月,偕同夫人重游故乡,为丹阳县中学7名学生颁发“吕叔湘奖学金”。为丹阳县实验小学题词:“饮水思源”。
   10月23日,荣获吴玉章奖金语言文字学特别奖,将所得5千元奖金转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

1988年
   3月12日当选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注 :
   本文经吕叔湘先生亲自审阅并修改,收入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教育家传》丛书第8卷,陈云题写书名, 1988年7月第1版。

   笔者在写此年表时,曾想将吕叔湘先生家庭、婚姻、子女等有关情况写入,吕叔湘先生在拙稿上眉批:此属个人隐私,读者无需知道。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