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首页 | 国学资讯 | 国学论坛 | 投稿选登 | 国学入门 | 国学产品 | 请您留言
2007年

《玉堂嘉话·山居新语》出版

张继海


  中华书局的“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有三个系列,为唐宋史料笔记、元明史料笔记和清代史料笔记,具有相当规模,广有影响。但是比较起来,元明史料笔记的品种相对少些,而元代的笔记,说起来勉强只有两种,即刘祁的《归潜志》与陶宗仪的《辍耕录》。刘祁为金末元初人,陶宗仪为元末明初人,都算不上真正的元人。元代笔记整理出版的较少,当与其整理难度大有关。相对于其他断代,元代史料涉及太多少数民族乃至域外的记载,很多整理工作非专业研究者莫办,因此长期以来进展缓慢。一直到最近《玉堂嘉话·山居新语》的出版,这一状况才有所改变。《玉堂嘉话》八卷,元王恽撰,《山居新语》四卷,元杨瑀撰,是真正的元代人写元代事,史料价值之高,是早被学界公认的。此二书的合订出版,对研究者来说是个大喜讯。

  《玉堂嘉话》的作者王恽为元初名臣,曾“五任风宪,三入翰林”。翰林院又名“玉堂”,《玉堂嘉话》的书名即由此而来。此书内容非常丰富,除记述作者的亲见亲闻外,还抄录了不少同时代人的文字,如李世弼《金登科记序》(卷五)、修端《辩辽宋金正统》(卷八)、刘郁《西使记》(卷二)、张德辉《纪行》(卷八)等,是关于金元时期翰林院、科举制、国史修纂与正统论,以及蒙古、西域地区史事的珍贵资料。书中还有相当篇幅是关于前代史事与名物制度的,具有学术笔记性质。《山居新语》的史料价值亦很高,书中所记有关元代制度掌故、民情风俗者甚多,关于文化科技、民族宗教的资料也不少,而所记人物也大多可补《元史》纪传之不足。此书与陶宗仪的《辍耕录》可以并观。

  《玉堂嘉话·山居新语》的整理出版过程颇为曲折。2004年初,我向北大历史系的几位老师征询对“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的意见,得到他们的积极回应。关于元代的笔记,他们认为首先应整理的就是《玉堂嘉话》和《山居新语》,又说历史系的余大钧先生十几年前已将《山居新语》整理完毕,交给了中华书局的姚景安先生。我知道余大钧先生是蒙元史专家,由他整理元人笔记,当然再合适不过。回来向姚景安先生提起此事,他告诉我:《山居新语》分量太小,无法单独出版,这些年来他一直想等有一个性质相近的书,和它合起来出版,但竟是等不来。姚先生又说:自然来稿没有,约稿也难,尤其是元代这样比较专门的领域。实在不行,只好自己动手。他决定整理王恽的《中堂事纪》,以便能与《山居新语》配起来。底本也复印了,标点也加了,与几个本子的校勘也作了,可惜受客观条件制约,没有留下校勘记录。后来退休了,身体也不比从前,若要将校勘工作重搞一遍,实在是力不从心。我把这一情况反映给余大钧先生。余先生说,若论史料笔记,还是《玉堂嘉话》和《山居新语》配起来合适,就由他来整理吧。不料过了一段时间,余先生来电话,说身体病弱,精力不济,无法完成整理工作。他感到遗憾,我也感到惋惜。过了将近一年,到2005年8月,我始与南京大学历史系的杨晓春先生取得联系。晓春先生专治元史,旁及宗教、中外关系等,年轻有为,且热心作古籍整理的工作。他表示愿意整理《玉堂嘉话》。经过几次沟通,晓春很快进入正轨,并于今年春间将书稿交来。细致的版本调查,详尽的校勘,一丝不苟的分条拟题与标点,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热情与高度责任感,恐怕是很难在数月内完成的。虽然整理工作未能臻于完善,但是经过编辑的打磨加工,校对的细心审核,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其质量应是可信赖的。唯一的遗憾,是余大钧先生已于今年4月18日去世,未能见到《山居新语》的出版。

  写到这里,还想谈一些感想。一本书从写作(或整理)到出版面世,中间的编辑环节非常重要,编辑实是作者(或整理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以为,对于年老的作者(或整理者),编辑应该做他的助手;而对于年轻的作者(或整理者),编辑应该做他的朋友。对于年老的作者(或整理者),出版速度相对比较重要,因此大量的案头加工与细节处理需要由编辑来完成。编辑自任其劳,甘当“助手”,需要有奉献和牺牲精神。从作者交稿到出书,小稿子尽量在一年内完成,大稿子尽量在两三年内完成。对于年轻的作者(或整理者),他们专业较好,但超出专业之外的内容未必熟悉,而编辑是“杂家”,“面”上较宽,正好可以和作者(或整理者)优势互补。拿史料笔记来说,内容庞杂,以一人之力,很难说样样都懂,误点误断的地方便难免。如果整理者与编辑配合起来,一个对专业知识很熟,一个对文献掌故很熟,那么其整理质量便可较有保证。一本书编下来,对双方都有提高。最后一点,是关于挖掘和培养新一代的古籍整理人才。多年前有的老编辑已经发出“才难”之叹,一些很重要的古籍找不到合适的整理者。的确,时代不同了,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但是编辑还是应该积极动起来,走出去,改变这一局面,努力发现新人,培养新人。以天下之大,总还有许多怀才抱器之士,正有待编辑去发掘。

上一页    下一页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