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清代围棋

第三节 弈学发达,佳作颇多

  清代弈学发达,其成就为清以前历朝所无法比拟。其原因有三:一、清代围棋昌盛,社会对棋谱的需求量较大,且历久不衰。这是弈谱纷纷问世的客观条件。二、清代的围棋艺术家非常注重撰著棋谱,“九大家”如黄龙士、徐星友、范西屏、施襄夏、周小松等都有佳作传世。即如邓元鏸《国朝弈家姓名录》所列“名家”五十六人中,也多著有棋谱。三、清代的文人士子中,有一些人重视搜集、整理、编纂棋谱。如陶式玉、邓元鏸等,虽然不以棋名世,但收录编辑了许多散落社会的国手遗谱,作出杰出的贡献。

  清代的棋谱,据邓元鏸《弈潜斋集谱·国朝弈谱目录》所载,共有四十三种之多。邓元鏸在“跋”中说:“弈学以国朝人为极。自国初迄今,凡得弈谱四十三种,虽未敢云洋尽,然遗者或鲜矣。”这其中颇多佳作,基本表现了清代围棋所达到的水平。

  清代最著名的棋谱有如下几种:徐星友《兼山堂弈谱》施襄夏《弈理指归》、《弈理指归续编》、范西屏《桃花泉棋谱》、周小松《餐菊斋棋评》等。以上名谱,在叙述人物生平事迹时一并介绍,此不赘述。以下将就未曾述及的名谱,作一些简单介绍。

  (1)陶式玉《官子谱》

  陶式玉,名存斋,别号“霍童山人”,浙江绍兴人。清康熙间初仕北京畿南道属官,康熙二十五年“擢居台谏”,二十六年秋出任两淮盐道。康熙二十八年时,陶式玉曾邀国手吴瑞徵与胡安士对弈,见胜负往往取决于官子的得失居多,“因取官子旧谱,细加鉴定,增以国手对局之官子而翻新”,“共得式子五百余局,吴瑞徵不及见百龄全谱,而诸法毕备”。这是他编集《官子谱》的开端。后来他又邀请吴瑞徵及其门徒蔡邻卿参加校订。这是因为陶系官僚,于棋艺只是爱好,要想编纂佳谱,非有名手相助不可,可以说《官子谱》的编校工作,是由陶式玉主持,而真正出力者是吴瑞徵和蔡邻卿。

  《官子谱》三卷共1478图:上卷540图、中卷558图、下卷380图。据吴瑞徵《官子谱·序》云:

  《官子谱》一千五百余局也,其问有仍之旧谱而增变者,有取之成局而翻新者,有得之对垒而脱挨者。无类不备,无美不收,询称巧法,兼全神乎技矣!

  可知是书内容的收集是广泛而深入的,而且做过细致的校订和加工。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前人的同类著作,是对我国古代官子艺术的一次比较全面的总结。

  陶式玉在康熙三十七年罢官,归乡隐居,“或与客弈,或令人弈,而傍论得失,率以为常,嗜之而不厌也”。《官子谱》即刻印于此后的若干年。我们所能见到的有“惠直堂”和“本衙”两种版本,其中“惠直堂”本流传较广。

  (2)《寄青霞馆弈选》

  《寄青霞馆弈选》是一部清代历朝著名棋手的对局选集,成书于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稍后。编辑者仁和(今属浙江杭州)王存善,校对者南丰(今江西南城县)谭其文,无锡徐文渊。

  《寄青霞馆弈选》的主要特点是基本囊括了清代所有国手的对局名谱,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在编辑体例上,按棋手及对弈的时间顺序分别选谱,条理清晰。此外书中“弈选诸家小传”列入清代名手盛大有、过百龄、周嫩予、徐星友等79人的简历,并夹叙清代棋坛状况,趣闻逸事,颇可补史料所缺。

  全书八卷,共选棋谱514局。另外还有《续编》八卷,共选棋谱546局。可谓清代棋谱大全,向为国内外棋家所推崇。

  (3)邓元鏸《弈潜斋集谱》

  邓元鏸,江苏无锡人。清光绪年间曾在四川长宁、开县等地任“地方官”。“年十九始解弈”,“好古敏求,嗜弈成癖”。他长期搜寻旧谱、极意研求,整理出版,是晚清最重要的棋谱编纂和棋史研究方面的专家。

  《弈潜斋集谱》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围棋汇编。经邓元鏸30年惨淡经营,陆续分集出版。其中初编成书于光绪七年(1881),二编成书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初编的内容主要有黄龙士、范西屏、施襄夏、程兰如。梁魏今等具有代表性的精彩对局。以及“国朝弈家姓名录”、“国朝弈谱目录”、“前代弈谱目录”、“历朝弈事辑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二编的主要内容为施襄夏《弈理指归》、《弈理指归续编》,范西屏《桃花泉棋谱》、《四子谱》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