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张潮  著 
 赵晓鹏 李安纲 述论

前 言
目 录

 
     
 





 
 

 

 
         057 山林与市朝

  高语山林者,辄不喜谈市朝事。审若此,则当并废《史》、《汉》诸书而不读矣。盖诸书
所载者,皆古之市朝也。


  [原评]
   张竹坡曰:高语者,必是虚声处士;真入山者,方能经纶市朝。

 [述论]
  古时的士大夫,多在入仕与出世的问题上,依违徘徊;古人就有"身在江湖,心怀魏阙"
的说法,自然也有那"身在魏阙,心在江湖"的事情。

  这也是人之常情,人总是要超越自己的现状,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在当官的
人中,也会有真假之分,隐士中自然也有真、假之分。

  有些人讨厌城市的生活,或者厌恶交际应酬的事务,所以只喜欢高谈阔论隐居山林的心愿,
决不情愿听人来谈论市场和朝廷之事,以为那是俗气。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就连《史记》和
《汉书》之类的书籍也都不能读了。为什么呢?因为其中所记载的,都是古代市场和朝廷中的
交易和争斗。

  这里所说的,是要人们讲求实际,不要贪图虚名而故作高论。真正的隐士,无需要去说什
么,隐去就是了。隐的目的是与统治者或者社会不合作,而图个清净自然的状态和心境。如果
整天吊在口头上,自己也不去隐居,而是故意在跟人讲说,目的是表明自己的清高与超群,还
在于谋求自己的名利。这样的情形,自然也就不是什么真正的隐士了。

  历史上,隐士阶级主要是由于宗法制度而产生的。一个家族之中,能够直接继承利益或者
地位的,毕竟只能有一个人或者一个支派。其他的宗派,也就只能去做什么辅助的工作了,比
如说作为将领去保卫国家或者家庭的利益等。

  当然,统治者应该是宗子,那些庶子觉得他的领导有问题,说了如果还不顶事的话,弄不
好还要杀头,那么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就是不合作。进入山林之中,自食其力,不同流合污,
至少保持自己的一点人格或者心理上的平衡。于是,隐士阶级便形成了。

  从有闲的士阶层出现以后,便产生了隐士阶级,而隐与仕也日渐被当成了一种政治的手段。
范蠡帮助越国灭掉吴国,然后一舸载西施,逍遥江湖,去做他的生意发财了;李白先做了道士,
隐居在终南山,这竟然成为他进入宫廷出仕的跳板;王维亦隐亦仕,隐是对他政治上失意的补
偿。就连那蒋介石也曾两次下野隐退,其隐退正是那尺蠖之屈,以求其伸。

  别有所图者,才会高语山林,制造声势;真心隐遁者,早已和光同尘,机心全无。身如草
木,放浪山水,更无挑拣,就如那桃花源中的避秦人那样,"不知有汉,遑论魏晋。"即便身在
市朝之中,亦如那东方朔一般,隐遁于金马之门。因此,判断事物的准则,不在于形式,而在
于实质!

  真正的清净无为,并不是说非要出家入山不行。而且现在的山林之中,几乎也没有一块净
土了。过去是天下名山僧占多,现在是名山大川遍游客;即使是那些无名之山林,也在被日益
开发,哪里还有什么清净之地呢?真正要图个清净,也许只能到自己的心灵当中来找了。

  除了环境的被污染,我们的心灵也遭到了严重的污染。所以,要想真正寄居在这块心灵的
净土上,就必须努力地加以培养!  

             

 
 
 
 
 中国社会出版社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j编 李安纲 刘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版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