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张潮  著 
 赵晓鹏 李安纲 述论

前 言
目 录

 
     
 





 
 

 

 
     019 有偶与无独

黄九烟先生云:“古今必有其偶。支千古而无偶者,其惟盘古乎!”
予谓:“盘古亦未尝无偶,但我辈不及见耳。其人为谁?即此劫尽时最后一人是也。”


[原评]
孙松坪曰:如此眼光,何啻出牛背上耶!
洪秋士曰:偶亦不必定是两人。有三人为偶者,有四人为偶者,有五、六、七、八人为
偶者。是又不可不知。

[述论]
黄九烟说过:从古到今,人都有与自己相对应的人。如果说还有一个独立无二的人,那
可能就是盘古吧!
然而,盘古是天地宇宙的创始者,是他创造了宇宙天地万物,可以说是宇宙间最早的人
了。但是,他也未必就没有与之相对待的对手。只是这恒劫茫茫,我们凡人看不见罢了。
那个对手是谁呢?就是宇宙此一劫终尽的时候,那最后留下的一个人了。
人类认识问题,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和体认,所以建立了许多的坐标系来实现这种
概念对立。比如说,荣与辱,善与恶,得与失,苦与乐,生与死,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后
退,高与下,深与浅,美与丑,男与女,阴与阳,热与冷,官与民,首与尾等等。人们就
是通过这些概念的对立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所以就会有“无独有偶”的说法。
的确,人类是在采用一种对立和转换的方式,在认识着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过程。这种讲
宇宙中任何事情都是无独有偶的,用的就是辩证法。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宇宙之外来看问题,
就不会感觉到孤独了。
因为宇宙万物本来就没有什么分别和概念,概念和分别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特点。也正因
为那些分别和意识中的差异,才使得人们感到矛盾的相对性和不可调和性,所以生活中充
满了痛苦和烦恼。因为有得就有失,有高就有低,有生就有死,有甜就有苦,有荣就有辱,
这就是真实。
但人们由于一厢情愿的心理的作用,却要追求那些属于正面和美好的东西,而厌弃那些
属于负面的事物;但客观的规律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遭受惩罚的还是我们人
类。能够超越了是非和分别去看待生活和世界,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一定会是另一种非常
美丽的样子了。
这种境界,又岂是“牛背”上的眼光所能够看到的呢!《世说新语·雅量》中记载了王
衍所说的话:“汝看我眼目,乃出牛背上。”骑在牛背上的人,只能是小牧童,见识自然
浅薄。但是想当年,老子西出函关,就骑的是大青牛。牛背上的眼光,又岂是凡俗之人所
能够思议的呢?

 
 
 
 
 中国社会出版社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j编 李安纲 刘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版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