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吴从先 著
李安纲 赵晓鹏 述论

前 言
目 录

 
     
 





 
 

 
     
     139鱼豕与校雠

    鱼豕之讹,非独残断者难辨;
    校雠之苦,若非忍耐者不堪。


    [述论]
    读书当然要读好书,读真书。真正地读懂了作者的意思,才能与作者进行交流。

    然而,书经过了许多人的传抄,各人的水平却又不一样,而且抄写时的心情也不一样,所以
往往会出错。也就是说,读者读到的书,已经和原来的不一样了。

    现在的铅字印刷,激光照排等先进的技术,虽然避免了传抄时疏漏的毛病,但照样会有疏漏
与错讹出来。

    比如说,校对人员的素质不高,或者没有精心地校对,或者是那盗版的书,自然会不讲质量,
照样需要进行校对了。别的书咱们就不说了,只说笔者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圆照法师与金刚心法》,
那些无慧眼的的出版社不出,而一个书商朋友却愿帮忙出版。

    这已经够让人感激的了,而且还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的,国家级自然是没有说的。但令人
遗憾的是,他们的录排人员质量不高,出版前又没有让我来校对看样,所以错讹甚多,不下百余
处。有不少读者寄来了勘误表,真让人感动而且汗颜!为此,笔者便下决心自己玩电脑,自己写
出来的书,除非别人改错了,一般是不会有什么错讹的。

    有时候,这一个字两个字抄错了不要紧,但关键的地方如果错了,就要闹出大笑话或者大乱
子的。《抱朴子·遐览》中说道:
    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的确,抄书的时候,经手的人多了,稍稍写得不正规一些,那另外的人就会把鱼写成鲁字了,把
虚写成虎字了。《吕氏春秋·察传》说:
    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
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像这样错讹的字,在古籍中的确出现过不少,往往会给读者造成许多的麻烦。

    问题不仅在这里,那些断简残编需要辨认,还有更重要的观点史实等,稍有差错,便会影响
到对一个史实的评价,或者一个人物的功过认识。所以其中有很多的麻烦事,这就相应地产生了
一个新的职业,那就是校雠学。

    一部书往往都有很多的抄本,哪一个本子较早,哪一个本子是出自一个学者的手里,哪一个
可以据以为本,就需要加以判断和考证了。于是,便由一个人拿着那个底本来读,其他的人各看
一个本子,来相互对勘,看哪个对哪个错。这就是校雠,或者校勘。

    校勘或者校雠是一门学问,它需要各种各样的学问和知识,不懂的地方往往就不好把握。所
以,它需要校雠者必须精通各种人类的文化,才能够下出一个正确的断语。用今天的话说,这就
是古籍整理,其难度之大,有时是很难想象的。

    现在国家提倡整理古籍,而古籍中的确有不少可以为今人服务或者借鉴的东西,所以校勘古
籍的人实际上不少。但是他们真正能够懂得多少古籍知识,的确值得怀疑,包括笔者在内,也不
敢说就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尤其是经过对几部古籍的整理之后,才发现其中的艰难,决不可以与
不知者道的。

    许多的校勘得要细细地查找资料进行核实,甚至还得实地去考察。记得当年校勘《姜白石诗
集笺注》和《薛文清公文集》的时候,在北京图书馆和太原图书馆里泡了很长的时间,有些问题
得慢慢地思索,有些出处得从浩繁的书海中耐心地查找。稍一大意,就得从头再来。如果没有耐
心,是做不来的。
 
 
 中国社会出版社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j编 李安纲 刘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版式:

 
   
   
   
 

  版权所有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