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图书馆该不该啃“苹果”?

  实际上,清华大学“冠名楼”和北大“啃苹果”之所以引发争议,正是大学管理者没有掌握好尺度。但是,这两个事件有所不同:清华大学“冠名楼”,质疑集中在大学应不应该以商业品牌冠名;北大“啃苹果”除商业化争议外,还涉及商业行为占用学习场所的现实问题。

  对于大学商业行为,“拒绝学术商业化”是一个虚拟化的尺度,而商业店铺占用学习场所则是现实的尺度。据一个学生说“在北大,自习座位远比‘苹果’更为稀缺”,由此看来,在北大,尤其是在北大图书馆,学习空间并不宽裕。当然,有人说了,“苹果体验店”并非纯商业店铺,为的是提供接触数字信息技术满足学生需求。但是,管理者为何没在此之前询问一下学生,你们更需要体验苹果产品还是学习的座位?没有这样的调查,学生只能被“有需求”,而体验店占用学习区,明显属于商业化过“度”了。某微博调查显示,56%的网友反对这一行为,认为过度的商业化会破坏学习氛围。

  多样性是持续发展的动力,大学校园要兼容学术纯洁和社会繁杂,让学生既能学习知识,又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但是,商业行为主要在生活区进行即可,否则纯洁的学术氛围很难敌得过商业力量的“魔爪”。

  北大图书馆工作人员称,“我们将考虑尽量避免过度商业化”,你看,他们自己心里都没底!

来源:光明日报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