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wuzhenyu

武振玉

生年:1963年1月
籍贯: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
职务: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长:汉语史、古文字


学术成果

  重要专著

  《两周金文虚词研究》,线装书局2010年12月
  《汉语史论》,现代出版社2014年7月
  《两周金文动词词汇研究》(即出)

  独著学术论文

  1、《<五灯会元>中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年1期
  2、《副词“也”的产生与发展》,《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3期
  3、《副词“都”的产生和发展》,《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5期
  4、《<太平广记>中的范围副词“都、全、了”试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3期
  5、《“应该”类助动词的发展》,《学术交流》2002年4期
  6、《魏晋六朝汉译佛经中的同义连用总括范围副词初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4期
  7、《从程度副词的来源看汉民族的文化心理》,韩国岭南大学《中国与中国学》2003年2期
  8、《<儿女英雄传>中的程度副词述评》,《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4期
  9、《程度副词“好”的产生与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2期
  10、《程度副词“非常、异常”的产生与发展》,《古汉语研究》2004年2期
  11、《<朱子语类>中的“十分”》,《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2期
  12、《<红楼梦>中“尤最”副词探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2期
  13、《程度副词“十分”的产生与发展》,《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6期
  14、《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双音程度副词》,《延边大学学报》2005年2期
  15、《试论副词“全”的产生与发展》,《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
  16、《古代汉语中双音程度副词的产生与发展》,《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3期
  17、《金文“以”字用法初探》,《北方论丛》2005年3期
  18、《金文“于”字用法初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3期
  19、《试论“既”字在金文中的用法》,《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期
  20、《金文“于”并列连词用法辨正》,《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5期
  21、《金文中的连词“而”》,《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22、《试论副词“总”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5年6月
  23、《两周金文中否定副词“毋”的特殊用法》,《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期
  24、《两周金文中的无指代词》,《长江学术》2006年3期
  25、《两周金文“亡”字用法初论》,《古籍研究》2006·卷上
  26、《西周金文中“休”字的一种特殊用法》,《华夏文化论坛》(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27、《两周金文指代词“是”“兹”“之”用法之别》,《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28、《两周金文中连词“则”的用法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2期
  29、《两周金文“及”字用法试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30、《两周金文中“乃”字的词性和用法》,《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31、《金文“在”字词性初探》,《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6期
  32、《李白诗歌中“何”字的运用特点》,《华夏文化论坛》(第二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33、《殷周金文中“咸”的特殊用法》,《古汉语研究》2008年1期
  34、《两周金文中的“偕同”义介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2期
  35、《两周金文中的祈求义动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期
  36、《两周金文助动词释论》,《殷都学刊》2008年4期
  37、《两周金文介词“以”、“用”用法比较》,《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5期
  38、《杜诗中“一”字的运用特点》,《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
  39、《两周金文宾语前置句简论》,《华夏文化论坛》(第三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40、《两周金文“暨”字用法释论》,《古文字研究》27辑,中华书局2008年9月
  41、《两周金文中“雩”的词性和用法》,《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1期
  42、《据金文补正《古代汉语》的若干注释》,《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2期
  43、《先秦时期的“赏”、“赐”之别》(《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
  44、《两周金文中的运动类动词》,《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4期
  45、《殷周金文中的征战类动词》,《北方论丛》2009年4期
  46、《殷周金文中的特殊句型》,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燕赵学术》2009年春之卷,四川辞书出版社2009年4月
  47、《先秦汉语叹词试论》,《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5期
  48、《两周金文语法札记(四则)》,《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6期
  49、《两周金文叹词初论》(《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期
  50、《两周金文中“用”的词性和用法》,《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6期
  51、《两周金文中“休”的词性和用法》,《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7期
  52、《两周金文心理动词试论》,《华夏文化论坛》第四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53、《两周金文并列连词初探》,《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1期
  54、《殷周金文范围副词释论》,《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55、《殷周金文词汇研究综述》,《西华大学学报》2010年2期
  56、《殷周金文中的赐予义动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
  57、《两周金文“承继”类动词试论》,《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6期
  58、《殷周金文动词类释》,《古文字研究》第28辑,中华书局2010年10月
  59、《殷周金文虚词研究述要》,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编《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七辑,商务印书馆2010年12月
  60、《两周金文第一人称代词述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1期
  61、《殷周金文语法研究综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3期
  62、《两周金文中的“奉事”类动词》,《长安学术》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11年2月
  63、《殷周金文中同义词运用及其修辞特色》,《华夏文化论坛》第六辑,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8月
  64、《从相关语言现象看周金文所反映的为政观》,《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2期
  65、《西周金文中的抽象名词》,《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3期
  66、《两周金文中的第二人称代词》,《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年4期
  67、《两周金文“享”字释义》,《古汉语研究的新探索—第十一届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14年4月
  68、《两周金文“取予”类动词研究》,《历史语言学研究》第七辑,商务印书馆2014年11月

  合著学术论文(第一作者)

  1、《论“尤最”副词来源及其表现的汉民族文化心理》,《求索》2012年2期
  2、《近20年古汉语动词研究综述》,《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4期
  3、《近10年唐代词汇研究综述》,《华夏文化论坛》第七辑,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年6月
  4、《两周金文中“有”的句法特点》,《西华大学学报》2013年1期
  5、《殷周金文“献纳”义动词释论》《深圳大学学报》2013年1期
  6、《酉阳杂俎》词语补释与方校本补校(《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1期
  7、《殷周金文实词虚化研究》,《求是学刊》2013年5期

  合著学术论文(第二作者)

  1、《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衰退与重建—以汉字的地位变迁为视角》,《东北亚论坛》2011年5期
  2、《论色彩词“绿”在使用中的语义充实》,《学术交流》2014年7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