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明

杜维明

生年:1940年2月
籍贯:广东南海
职务: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研究教授、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
专长:新儒学


年谱简编

胡治洪 郑文龙 编

  1940年 庚辰,2月出生于云南昆明。祖籍广东省南海县西樵乡。

  1945年 随家迁上海。入小学。

  1949年 随家迁台湾。入台北女师附小。

  1951年 台北女师附小毕业。秋,进入台北建国中学念初中。初次接触王阳明诗文。

  1954年 赴菲律宾参加“世界童子军大会”。夏,初中毕业。秋,继续在建国中学念高中。在周文杰老师指导下始读《四书》。

  1955年 暑假期间旁听牟宗三先生讲授“中国哲学”课。初识徐复观先生。

  1956年 5月,《四书》课毕。8月,在台北市郊淡水竹林初见唐君毅先生,时已读唐的《心物与人生》等著作。

  1957年 夏,建国中学高中毕业。秋,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台中东海大学外文系。

  1958年 转入中文系随徐复观先生攻读儒学。

  1959年 从鲁实先先生学习“文字学”、“历代文选”。

  1960年 从孙克宽先生学习“杜诗”。从梁容若先生学习“中国文学”,并由梁指导完成学位论文。

  1961年 夏,东海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0月,服兵役。

  1962年 8月,在嘉义退伍。9月,获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赴哈佛大学留学。

  1963年 获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学位。

  1964年 从帕森斯(Talcott Parsons)选修“宗教社会学”。从艾律克森(Erik H.Erikson)选修“深度心理学”。

  1965年 为准备博士口试研读“欧洲及美国现代思想史”、“西方哲学”和“中国思想史”。

  1966年 修完研究院课程并通过博士口试。6月,在美国伊利诺斯州向槟“明代思想会议”上初晤冈田武彦,会见唐君毅先生。7月,访荷兰莱顿大学。游历奥地利维也纳。在丹麦哥本哈根凭吊克尔凯郭尔墓。返台湾任东海大学人文学讲师,讲授“文化认同与社会变迁”。撰写博士论文。

  1967年 游历香港、日本京都、韩国汉城等地。在香港从牟宗三、徐复观先生凡六周。在京都人文科学研究所会见唐君毅。在汉城拜访韩国大儒李相殷,参观奎童阁藏书。秋,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兼职讲师。

  1968年 获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文联合博士学位。升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助理教授。9月,参加奥地利维也纳第十四届国际哲学大会。

  1969年 夏,参加美国夏威夷第五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在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暑期班听唐君毅先生讲授宋明儒学五周。在夏威夷东西中心会见日本哲人西谷启治。

  1970年 夏,旅居意大利、葡萄牙。在意大利柯木湖会见唐君毅先生。又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会见唐。在普林斯顿大学与劳思光共同主持“现代中国思想研讨会”和“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研讨会”,酝酿“保卫钓鱼岛”运动。秋,西谷启治在天普(Temple)大学讲学,居费城;两度前往参加研讨会,并邀西谷到普林斯顿小住。经西谷介绍结识日本禅师佐佐木承周。12月,参加印度马德拉斯世界哲学会议。

  1971年 转任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参加科罗拉多州艾思本人文研究中心“亚洲思想研讨会”。4月,参加中国留学生在华盛顿举行的“保卫钓鱼岛”示威。在香港新亚书院会见唐君毅。冬,赴澳洲开会。

  1972年 6月,参加夏威夷“比较研究王阳明暨纪念王阳明诞辰五百周年”学术讨论会。6月下旬,访游艾思本人文研究中心。冬,在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读明儒薛瑄《读书录》及刘宗周著作。

  1973年 升任柏克莱加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游历希腊德尔菲。8月,赴艾思本人文研究中心开会。9月,赴瑞士苏黎世参加世界象征学会举办的思想研讨会。

  1974年 到美国密西根州安娜堡主持亚洲学会筹备会。

  1975年 到香港、台北、日本东京等地。

  1977年 升任柏克莱加州大学历史系教授。

  1978年 随美国海洋学代表团首次回中国大陆,为期一个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作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的学术报告。

  1980年 参加中美学术交流委员会,到北京师范大学进修。

  1981年 转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中国历史及哲学教授,哈佛儒学研讨会主持人。春,获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赠熊十力《尊闻录》原版书一册。3月,到芝加哥参加宗教哲学演讲会。参加韩国“退溪学会会议”和台北“汉学会议”。

  1982年 到夏威夷东西中心出席“国际朱子学会议”并宣读论文。受新加坡政府聘任,帮助完善学校儒家伦理课程,共事者有余英时、许倬云、唐德刚等。应瑞士苏黎世大学哲学部邀请,前往参加“国际禅学讨论会”,并参加“苏黎世交谈”(Zurich Discourse)演讲会。

  1983年 1月,赴德国法兰克福巴洪堡(Bad Homburg)参加“轴心时代的起源及分化”(The Origins of the Axial Age and Its Diversity)国际会议。2月,赴以色列参加由希伯来大学杜鲁门研究中心及东亚研究系举办的“儒家——一个传统的动力”国际会议,以纪念陆彬(V.Rubin)教授,年底,在“康桥新语”聚会中阐释“儒家三期发展说”。

  1984年 任哈佛大学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迄于1987年。受聘为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海外董事,迄于1992年。

  1985年 作为美国富布赖特基金资助访问学者,在北京大学讲授儒家哲学。同时担任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到湖北黄冈出席武汉大学等单位主办的“纪念熊十力先生诞生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报告论文。在武汉大学主办的中国文化讲习班上作演讲。

  1986年 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主任,迄于1989年。

  1987年 参加山东曲阜“国际儒学研讨会”。

  1988年 当选为美国文理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受聘为台湾大学哲学与历史系访问教授。在香港法住文化学院出席首届“唐君毅思想国际会议”并报告论文。

  1989年 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第十届“钱穆讲座”、香港大学第一届“金庸讲座”讲授儒家哲学。

  1990年 借调美国夏威夷东西中心(East-West Center),任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主持“文化中国”及“文明对话”研究项目。在美国柏克莱联合神学院毕业典礼发表演说。

  1991年 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主任,迄于1992年。受聘为法国巴黎高深学院(L’Ecole Practique des Haute Etudes)访问教授,讲授儒家哲学。

  1993年 主持美国艾思本人文中心(Aspen Institute)“全球社群中的华人”研讨会、美国罗德岛大学“威廉·奥利弗·马丁(William Oliver Martin)讲座”、美国史沃斯摩(Swarth more)学院毕业典礼特邀嘉宾讲座、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杰出人才讲座”。

  1994年 参加山东邹城“孟子学术会议”。出席北京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4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被新成立的国际儒学联合会推选为副理事长。到香港中文大学出席第三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言。

  1995年 应印度哲学委员会之邀,在南亚五大学府主持“国家讲座”。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第一届“吴德耀文化讲座”和台湾东海大学第一届“吴德耀人文讲座”讲学。在夏威夷第七届东西方哲学家大会作特邀主题发言。出席香港中文大学“钱宾四先生百龄纪念会——学术研讨会”并演讲。在马来亚大学回儒对话会议作特邀主题发言。应联合国邀请参加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社会发展高峰会议。任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咨询委员会召集人。出席成都第二届“唐君毅思想国际会议”。在武汉大学“海峡两岸徐复观思想与现代新儒学发展学术讨论会”上作主题演讲。受聘为武汉大学客座教授,并演讲《文化中国与儒学创新》。任“世界华裔馆(新加坡)”董事。

  1996年 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赖世和讲座”、伯克莱加州大学“弗斯特(Foerster)讲座”、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杜沃(Dural)讲座”讲学。受聘为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人文论丛》学术顾问,并在武汉大学演讲《人文精神与全球伦理》。

  1997年 任马来亚大学文明对话中心海外咨询委员。受聘为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格林(Green)访问教授”。在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欧金纳·伯克(Eugene Burke)讲座”讲学。到日本京都出席“阳明学术研讨会”。到印度讲学。

  1998年 任美国哲学学会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文理学院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迄于2000年。在夏威夷大学“陈荣捷讲座”讲学。在第20届世界哲学大学全会作特邀嘉宾发言。代表哈佛大学校长出席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并发表《人文学者的社会责任》的讲话,同时出席北京大学“汉学研究国际会议”并作报告。主持“儒学的人论”学术研讨会并作总结报告。到越南胡志明大学讲学。出席韩国成均馆大学建校600周年大会并发言。到山东济南出席“牟宗三与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并讲话。

  1999年 任“哈佛燕京中国历史及哲学与儒家研究讲座教授”。到北京出席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被选为第二届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两度到武汉大学,1月,演讲《儒学与自由主义》;10月,主持由武汉大学与哈佛燕京学社合办的“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致词、演讲。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讲座”讲学。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第一届“方亨利(Henry Y.H.Fong)中国研究讲座”讲学。应邀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2000年 获“托马斯·伯利(Thomas Berry)生态与宗教奖”。获美国礼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荣誉博士学位。受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之邀,参加联合国“推动文明对话的杰出人士小组”(Group of Eminent Persons for the Dialogue among Civilizations)。在马来亚大学“国际宗教研究会议”作特邀主题发言。在香港中文大学“伟伦纪念讲座”讲学。在联合国“千禧年世界和平会议”作特邀发言。在韩国成均馆大学“寻求东亚研究新方向国际会议”和韩国园光大学“未来社会与宗教国际会议”作特邀主题发言。在美国肯塔基大学“托马斯·克拉克(Thomas Clark)讲座”讲学。在台湾“国策研究所”“新世纪文化体系之变迁与挑战国际会议”作特邀主题发言。在华东师范大学“纪念朱熹诞辰870周年国际会议”作特邀主题发言。在上海“21世纪创造教育论坛”作特邀主题发言。在中山大学“现代性与传统学术研讨会”上作会议评论。

  2001年 获得第九届国际李退溪研究会奖。

  近年来,杜维明先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校客座教授,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旅美社会科学教授协会顾问、香港城市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顾问,并担任《哈佛亚洲研究学报》(美国)、《东西方哲学》(美国)、《中国哲学史》(中国)、《人文论丛》(中国武汉大学)、《当代》(中国台湾)、《二十一世纪》(中国香港)、《明报月刊》(中国香港)、《亚洲文化》(新加坡)、《人文杂志》(马来西亚)等学术刊物的顾问或编委。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