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chenqubing

陈去病

生卒:1974-1933
字号:字巢南,号垂虹亭长
籍贯:江苏吴江
简评: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诗人、词人、社会活动家、南社创办人


出色的革命宣传家

  1903年中国教育会改为爱国女学。这年的夏秋间,陈去病回到上海,任爱国女学教师。这是蔡元培先生创办的一所学堂。任教者大都是革命党人,内地志土也常以此为联络机构。

  1903年10月28日,沙俄军队强行占领我国奉天(今沈阳);1904年2月8日,日本突然袭击旅顺口的俄国舰队,日俄战争爆发。新的事变使拒俄运动再次出现热潮,但清政府面对日俄帝国主义在中国领土上的争夺,却厚着脸皮宣布“中立”。陈去病于2月14日在《俄事警闻》报上发表文章,谴责清政府厚颜无耻的嘴脸,并呼吁:“大盗人室,主人酣眠,其亡,我中国人民有不为再重奴隶者乎?夫至为再重奴隶,而我中国人民休矣休矣!思求伸而不得,将恢复兮何年?暗暗死囚,沉沉黑狱,我黄帝子孙,尚有重见天日之期乎?”所谓“再重奴隶”指的是清王朝的和帝国主义的奴隶,陈去病在这里实际上已经提出了反帝和反清双重任务。陈去病在爱国女学任课期间,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明清之际的历史;编辑《陆沉丛书》,该书原计划辑录野史、杂著共10种,但实际上只出版了初集4种,即《建州女直考》、《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忠文殉节记》。他在辑《陆沉丛书初集》题首中写道:“胡马嘶风蹀躞来,江花江草尽堪哀。寒潮欲上凄还咽,残月孤明冷似灰,誓死肯从穷发国,舍身齐上断头台,如今挥泪搜遗迹,野史零星土一杯。”明末清兵南下时,在扬州等地野蛮残酷地屠杀了大批汉族人民,陈去病的《陆沉丛书》忠实地记载了这段充满腥风血雨的历史,因而成为当时流行的反清读物。

  不久《俄事警闻》改为《警钟日报》,1904年6月下旬,陈去病任上海《警钟日报》主笔,有题《警钟日报》一首诗表达他当时的心情:“铸得洪钟着力撞,鼓声遥应黑龙江。何当警彻雄师梦,景命重新此旧邦?”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革命宣传,激起同胞们的爱国热忱,寄寓自己振兴祖国之大志。不久,又编写了一本《清秘史》,包括《满州世系图》、《二百四十年间中国旧族不服满人表》等内容。当然在现代人看来,书中有很浓的狭隘种族敌视情绪,但是它将“兴中会首领孙文谋起兵于广州”列入大事年表,可说是首创。

  陈去病在编辑《警钟日报》期间,一个偶然机会,观看了京剧《瓜种兰因》,该剧根据《波兰衰亡史》改编,写波兰战败求和,割地赔款,名为外国史事,实际上处处影射清朝政府。他对该戏大为欣赏,并结识了京剧名演员汪笑侬,把《瓜种兰因》的剧本在《警钟日报》上连载,过后为之出版小册子。不久他又看了汪笑侬主演的清初名剧《桃花扇》,时间虽然过去了二百多年,但是孔尚任所描写的南明兴亡史引起了陈去病强烈的共鸣。汪笑侬的艺术实践使陈去病认识到,戏剧是一种有力的宣传工具。

  1904年8月21日,陈去病在报上发表论文《论戏剧之有益》,文章分析了戏剧艺术的感染力及其宣传教育上的直观性,论述了革命戏剧的重要作用。其中指出:“举凡士庶工商,旧逮妇孺不识字之众,苟一窥睹乎其情状,接触乎其笑啼哀乐,离合悲欢,则务不情为之动,心为之移,悠悠油然,以发其感慨悲愤之思而不自知”。“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砣砣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希望革命党人深入梨园,与戏剧艺人结合,编演宣传革命思想的新戏。

  1904年10月初发起出版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该刊分图画、论著、传记、传奇、班本、小说、丛谭、诙谐、文苑、歌谣、批评、纪事等栏。第一期中的《安乐窝》一剧,规定以女丑扮演慈禧太后,尖锐地谴责她穷奢极欲,不管民间死活,不顾国家沦亡;还有一副为还在执政的慈禧太后写的寿联讽刺说:“今日幸颐园,明日幸南海,何时再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四万里封圻日蹙,欣逢圣寿祝疆无。”当时西太后正在庆祝七十寿辰,发表这样的作品有很大的风险,陈去病无疑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了。他又先后发表了很有影响的作品《告女优》、《南唐伶工杨花飞别传》、《日本大运动家名优宫崎寅藏传》、《舞台掌故》、《轩渠志》及新排时事壮剧《金谷香》等。《金谷香》写不久前上海发生的一则新闻:罢职官僚王之春到沪活动,勾结俄国军官和领事,有所图谋;安徽人万福华在金谷香莱馆枪击王之春,但未成被逮,剧中万福华唱:“骂一声,王之春,你好无赖,私下里,和外邦,暗地安排。全不想,我中国,连遭颠沛,都为那,俄罗斯,种下祸胎。还有那众奸臣,私将国卖,因此上,众外邦,兵舰齐来。到如今,东三省,连年受害。”该剧从万福华被捕到《金谷香》发表,不过几十天。它反映了陈去病力图使戏剧迅速为革命服务的热情。二十世纪初的上海,新戏一度颇为活跃,陈去病是一位积极倡导者。梁启超是最早重视戏剧创作的,1905年前后发表了几个剧本。但是从理论上阐述戏剧对社会的教育作用,提出改革戏剧、宣传革命的主张,应当首推陈去病,他是近代中国主张戏剧改革的第一人。

  《警钟日报》和《二十世纪大舞台》相继被封,因和购枪械谋起事涉嫌,事发遭缉。陈去病潜至苏州女学任教,又遭缉,后避到镇江承志中学任教。这一时期,他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搜集、整理明末文人和抗清志士的著作上。明末吴江有个抗清英雄吴易,1645年起兵抗清,以太湖为根据地,几次大败清兵。1646年被捕,英勇不屈,在杭州草桥门被凌迟处死。1905年夏天,陈去病得到他的遗稿,为之整理成集,定名为《吴长兴伯遗集》。吴江还有位文人志士叫吴炎,明亡后遁迹湖州山中,组织惊隐诗社,成员有顾炎武、归庄等近百人,影响很大;1663年,因受明史案牵连,在杭州弼教坊被清政府凌迟。陈去病收集了他的作品,也为他整理成集,定名为《吴赤溟先生遗集》。之后陈去病又完成了两部著作,《烦恼丝》叙述清初汉族人民抗拒剪发蓄辫的史实;另一部为《五石脂》,叙述东南志士的抗清逸事,兼录诗文。

  1907年,陈去病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开始编著《明遗民录》。这是一部大型传记总集,凡例规定,入清后“有隐居不仕,长为农夫以没世者,皆为搜罗,入之录中;其或曾叨一第及身受一职者,如候朝宗之伦,虽文学彬彬,亦概所屏斥。”全书以地理区划为纲,原计划很大,但实际上只发表了直隶、山东、山西三省的40多个人物,讲述了明清之际出现的大量义勇之士,在反对清朝统治者的斗争中英勇顽强,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可贵品格。表彰故人,借以鼓励新人,为发展中的反帝反清民主革命推波助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