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爱情

  世界上最动人的花朵是爱情浇灌出来的花朵;

  世界上最不能重复的故事是爱情的故事。

  好呵,沿着长安城里的朱雀大街,走着,去寻找唐朝的爱情……

篇章之一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上邪》

  房玄龄的夫人是一位敢于捍卫自己爱情的人,也是大唐帝国给美丽的爱情涂上了第一笔鲜亮色彩的女人。大唐帝国的爱情诗篇因为她而更加动人。

  房玄龄是唐帝国的建筑师之一。他18岁的时候,正值李渊兵起太原逐步席卷天下,在渭河的北岸,就参加了李渊的部队,功绩卓著。后来,房玄龄又尽心帮助李世民,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并取得了成功,深得唐太宗的信任与倚重。

  唐太宗不但在政治上重用房玄龄,在生活中也很关心。房玄龄忙于跟随唐太宗四处征战和治理国家,身体大不如以前,年纪也渐渐大了,需要有人照顾。有一天,唐太宗看见两鬓已有霜色的房玄龄孤独地走来,便关切地说,要不朕就赐给你两个宫女,领回家去,也好有有人体贴侍候嘛!房玄龄听了,几次辞谢。唐太宗不听他的,便通过皇后做房玄龄夫人的工作。房玄龄的夫人坚决不答应,于是上演了一场在今天的女权主义看来,绝对是应该支持的情景戏剧,据《太平广记》载:

  梁公夫人至妒,太宗将赐公美人,屡辞不受。帝乃令皇后召夫人,告以媵妾之流,今有常制,且司空年暮,帝欲有所优诏之意。夫人执心不回。帝乃令谓之曰:“若宁不妒而生,宁妒而死?”曰:“妾宁妒而死。”乃遣酌卮酒与之,曰:“若然,可饮此鸩。”一举便尽,无所留难。帝曰:“我尚畏见,何况于玄龄!”

  房玄龄的夫人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早把生命置之度外了。其实,她和房玄龄感情很好,谁也离不开谁呢。《朝野佥载》有这样一则轶事:

  唐左仆射房玄龄少时,卢夫人质性端雅,姿神令淑,抗节高厉,贞操逸群。龄当病甚,乃嘱之曰:“吾多不救,卿年少,不可守志,善事后人。”卢夫人泣曰:“妇人无再见,岂宜如此!”遂入帐中,剜一目睛以示龄。龄后宠之弥厚也。

  ——从这儿可以看出,房玄龄的这位夫人,在青年时代,是多么端庄美丽,冰清玉洁,她对房玄龄爱的极深极深,即是房玄龄一病不起,她也会恪守自己的情感,为了表明态度,竟然自残其身,可见她对爱情是多么的坚贞!爱情的产生,取决于心灵的感应,在于彼此志趣的相同,一旦涉入爱河,就生生死死在一起。即使走过漫长的岁月,两个人都慢慢老去进入黄昏时分,那曾经的刻骨铭心的爱情也应该历久弥新,仍然散发着浓烈的芳香,就像拜伦所向往的那样:

  哦,但愿我能有从前的感觉
  或者复归往昔

篇章之二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再别康桥》

  唐朝里的爱情,最引人注目的爱情,最具有轰动效应的爱情,流传最久的爱情,最浓墨重彩的爱情,就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

  唐朝大气、开放、痴情的爱情,也是他们之间的爱情!

  他们爱得刻骨,爱得死去活来!

  他们爱得风雅,爱得韵味十足!

  唐玄宗是一代英明,他消灭了具有可能再次颠覆李氏王朝的韦氏政治集团之后,又平息了以太平公主为核心的政治集团,从而引导大唐走向正轨,走向大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繁荣昌盛。

  可是,这一切又都在残酷的一场战争中慢慢衰落下去……

  这场战争被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之为“安史之乱”。

  据说,这场战争的爆发,和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有关。唐玄宗在没有遇见杨贵妃以前,励精图治,任用体贴下层人民、政治开明的宰相治理国家,使国家的实力不断上升,达到了当是世界上疆域宽广、文化发达、社会富庶的超强帝国。可是,唐玄宗自从躺进杨贵妃的温柔之乡后,就不思进取,一任那些权臣糟践国家,把一个好端端的大唐帝国,败坏在一帮城狐社鼠的手里,也使他们的爱情终结于悲剧。

  其实,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和政治无涉,更和国家的衰败无涉。

  大唐帝国走向夕阳日下的境地,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原因,就是李、杨没有这一场爱情的风花雪月,也将要必然的产生动乱,因为,那一场战争已经蓄谋已久了。

  这不是要讨论的问题。

  要说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那撼动千古人心的爱情……

  爱情的产生,至今没有人能科学的找到真实的原因,因为,爱情的来临,往往是莫名其妙的在一瞬间就降落在双方的身上,而一发而不可收拾,直到爱情的烈火把两个人烧得蜡烛成灰却永远不会后悔的那一刻到来,这也许就是不可抗拒的命运宿命吧!世间的爱情,都具有独特性,就像树上的叶子,又永远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就这样来临了。

  唐玄宗是在一次皇家的家庭活动中发现了杨玉环的,这时候的杨玉环尚属他的第十八个个儿子寿王李瑁的媳妇,杨玉环长得异常丰满漂亮,又擅长歌舞,给李隆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随着时日不断在他的心里加重加深,不能忘怀,特别是玉环秋波回头那一转,更使李隆基神魂颠倒。

  从此,李隆基昼夜相思,时常发呆,站在大明宫的高高的台阶上,望着秋云翻卷而去,心里不断涌起来无端的愁绪。一天,他独自一人来到兴庆宫,泛舟湖上,秋雨淅淅沥沥,岸边红残绿衰,更觉人生竟然是这般的苦痛,而这苦痛却是为了她——杨玉环!不,不能,她毕竟是儿子的媳妇!这种念头在折磨着一个帝王,一个活生生的男人的心灵。帝王虽然掌握着臣民的生杀大权,但是,不能为了自己的私欲,去抢占自己的儿子的媳妇。李隆基这个从来不知道天下的难事是什么的英气勃发的人,遽然间掉进了矛盾苦痛之中不能自拔!

  还是老臣高力士贴近李隆基的心,高力士知道了皇上的心事后,他愿意出面办好这件绝难办好的事情,李隆基思索再三,终于抵挡不住相思的煎熬,答应了……

  杨玉环现在站立在李隆基的面前了:她,白皙的皮肤,水灵灵的大眼睛和高耸的胸脯,脚尖不由自主地随着宫廷深处传来的悠扬的音乐轻轻地点着,应和着那轻微的鼓点,调皮地乜斜着李隆基,脸上由于少许的激动和好奇而微微出汗,闪着青春的光彩。李隆基简直惊呆了,两只手不知道放在哪儿好,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的清晨间的牡丹花一样的人儿,他陶醉了。

  呵,那额际,那鲜艳的面颊,
  如此温和,平静,而又脉脉含情,
  那迷人的微笑,那容颜的光彩,
  都在说明一个善良的生命:
  她的头脑安于世间的一切,
  她的心充溢着真纯的爱情!

  ——拜伦真是伟大的诗人,假如没有拜伦,没有拜伦这首优美的诗歌,那么,用什么去形容李隆基见到杨玉环那一刻的心情呢?是的,杨玉环现在就站立在丈夫的面前。她知道,她的现在的亲爱的丈夫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一个口含天宪的君主,一个多才多艺的而又幽默的男人,她也陶醉了,她知道,他们今生今世再也不会分开了!

  两颗互相渴慕的灵魂终于融合在一起了。

  假如,李隆基不是君主,而是一介草民,也许,他们的爱情生活将是在茅屋竹篱边绽开,也许,他们在夏夜里,躺在竹片凉席上,望着天空上那一轮苍凉的明月,述说着嫦娥的故事,感叹着人生的无常与艰难;也许,他们在冬夜的热炕上,相拥着窃窃私语,把一天的劳累消失在亲情的问候之中;也许,他们在秦岭的山地里,看着寺院里进进出出的尼姑,商量着去为给孩子求一卦,求佛祖保佑他一生平安。

  不幸的是,李隆基是一代君王。

  君王的爱情容易被人曲解也容易蒙上政治的灰色。

  但是,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是惊心动魄的爱情,也是绵长不衰的爱情。

  他们的心灵相通,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呼应!

  李隆基精通音乐,曾经谱出了经典歌曲《霓裳羽衣曲》,而且还组织排练骏马为之舞蹈,世所罕见。直到现在,梨园还供奉着戏曲之神——唐玄宗呢!可见,李隆基具有高超的音乐天才,而杨玉环善于弹奏琵琶,也对音乐有着强烈的爱好,他们精神相通,这是很不容易达到的思想境界。再说,杨玉环从来没有干涉过朝政,她只是欣赏她的夫君,视他为自己的全部,而且,李隆基在杨玉环身上,获得了青春的朝气,他感受到了生命的欢乐和精神的愉悦。他们迟来的爱情在互相的呵护下,走着走着……

  玉环喜欢吃荔枝,好,传令四川的节度使,着快马送上:

  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

  冬日苦寒,长安天冷,那么,就去有天然温泉且四季常绿的华清宫吧: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白居易《长恨歌》

  初秋,芙蓉开了,一片洁白,李隆基採一枝美丽的花儿,插在玉环乌黑乌黑的发髻上:

  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开元天宝遗事》

  爱情在时月里愈来愈深,所以,爱恋的情人盼望着天长地久。不过,事物的发展是按照着辩证法前进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大唐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繁荣昌盛之后,于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战争。这场战争,大唐帝国由盛而衰,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也走到了终点站。其实,李、杨的爱情,这时候,才真正开始了……

  战争真的来了,兵临城下。

  唐玄宗下令,近臣和皇族在夜间紧急撤离长安,退守西蜀。

  唐玄宗和杨贵妃同乘一辆车,趁着夜色出长安西门,沿着黄土构筑的泥路,向西进发。车里,玉环天真的扬起脸庞,问她的夫君:

  “此去何时能回来呢?”

  李隆基阴沉着脸,半天不吭声。过了许久许久,才低声说道:

  “谁知道,天不会灭绝我大唐啊!”

  玉环哭了,亮晶晶的泪水,慢慢地淌下来,她背过身去,用手擦去泪水。

  李隆基搂着玉环,呆呆地坐着。车外是一片慌乱的兵马行走的声音。

  过了咸阳,继续西进。

  前边就是马嵬坡了。

  哦,马嵬坡,对了,前几年去法门寺的时候,曾经途径这里。这里是一片平原,绿色的麦浪一波连着一波,远处的九嵕山,灰蒙蒙的,发硬的太阳贴在山巅,冷冷的哭丧着脸。

  前边传来消息,士兵哗变了!

  士兵哗变的原因是要斩杀杨国忠,不斩杀杨国忠,士兵就不前进了!

  唐玄宗乘坐的马车被哗变的士兵团团围住了。

  唐玄宗同意斩杀杨国忠。

  他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士兵哗变,太子李亨刀剑出鞘了。

  可是,斩杀了杨国忠,士兵仍然不走,并且高呼,要斩杀杨玉环。

  什么,杨玉环?不,不,不!——唐玄宗坚决不同意。

  杨玉环此时倒镇静下来了,她的那位罪该万死的哥哥死有余辜。可是,自己没有参与朝政呀,难道还要株连到无辜的人身上吗?听着车外士兵的呼喊声,看着夫君灰白的脸色,玉环慢慢站起来,整理好衣裙,走下车厢。

  路边是一座荒凉的寺院。

  她慢慢走进寺院里。李隆基跟在她的后边,痛不欲生。

  望着她的夫君,而她的一向看起来强大的夫君,此时憔悴得像霜打了秋叶,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失神地呆立着。

  她梳理好发髻,深情地看了她亲爱的三郎一眼,毅然踩上了高凳……

  一束白练,一树梨花,芳魂从此消逝了。

  李隆基紧闭双眼,大声喊叫了一声,身体向后倒去,高力士扶住了他。

  哗变的士兵此时突然安静下来,半天,向他高呼万岁。

  车子缓慢地移动了。

  消失在原野的尽头。

  西蜀连绵的群山迎接着他们。

  巴山夜雨,无限凄凉。

  孤独人无限辛酸又有谁知道呢?

  秋风秋雨。

  听见连绵的秋雨声和屋檐前那铁马的叮当声,李隆基辗转反侧,无尽的思念使他夜不能眠,过去和玉环在一起的幸福情景,一幕一幕在眼前闪回,真的后悔,帝王竟然不能像匹夫一样来保卫自己至亲至爱的人,还不如脱下官袍去做一个自由自在的野人,守着自己的家小过清贫而安康的日月。半夜,李隆基爬起来,铺开素白的纸,挥动毛笔,写下了《雨霖铃》,哀伤幽怨的音乐声霎时流泻在月光清冷的院落。他追忆玉环,追忆逝去的种种,一种沉重堵上了他的胸间。

  回到长安以后,唐肃宗把李隆基囚禁在兴庆宫,又把他身边的高力士等人,尽数驱散,流放的流放,赶走的赶走,只有留下孤单的李隆基。昔日在湖面上划着小舟,载着美酒,在明月夜漫游,玉环陪在身边,不时的低声唱着他喜欢的歌曲。还有那年的春天,沉香亭前的牡丹开了,姹紫嫣红,一片生机,他着人叫来了“谪仙人”李白,命他当场作诗,李龟年演奏,他和玉环兴趣盎然的审听着,互相对视,会心一笑。李白果真是诗仙,醉的不省人事还写出了那么优美的《清平调》三章: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可惜的是,他不该听从别人的谗言,放李白归山。要是李白一直在自己的身边,也许,现在还能和他在这寂寞冰冷的油彩剥落的宫殿里,互相唱和,请李白把自己对玉环的彻骨的思念写成词章,借以排解心头的郁闷……俱往矣,这一切的一切,都不会再重新上演了,只有自己在老树昏鸦的夕阳里,沉浸在幸福而又古老的回忆里。

  玉环,你在那里?你可知道,隆基在深深地呼唤你?虽然人天两隔,你总能在梦里前来会见你的三郎呀!你可知你的三郎,此时拖着病体,靠在这青色的大理石台阶上,望着高远的蓝天,把你深深的怀念!罢罢罢,玉环,你等着,你的三郎就要找你来了,找你来了,不管你在天涯海角还是蓬莱仙岛,我都要追寻你而去,我们不再分离不再分离,兑现当年在七月七日在长生殿里的密誓!

  李隆基伸出两条枯若干柴的胳膊,好像在拥抱着缓步走来的玉环,眼角流下几滴大大的苍然老泪。在惊心的深夜的打更声中,去找寻他魂牵梦绕的玉环了……

  一百多年过去。

  在距离首都长安不十分遥远的苍翠的游仙寺里,诗人白居易和他的朋友们谈论着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听着窗外活活的流水声,白居易被这样的爱情所感动,于是,描写李、杨天长地久的爱情的伟大诗篇诞生了: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不管那些历史学家和道德学家这样的看的李隆基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毋庸置疑的是,他们的爱情穿越了时空,给大唐帝国带来了美丽的人性的色彩,带来了无限的向往。真正的爱情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流传于千秋万代,这种“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恋,也只有大唐才能演绎出来!不过:

  那开得最艳的花朵,
  必然是最先凋落。

篇章之三

  每一种喜悦都暗淡无光,
  你给我的欢乐带来了忧伤。
    ——济慈《给——》

  金昌绪是唐朝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写情诗的圣手。

  他的诗,《全唐诗》也就只收录了一首。然而,金昌绪就凭了这首诗而名垂千秋。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怨》,诗云: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和煦的微风中飘拂着温馨的花香,翡翠般的绿叶装扮着一株株树木,显得特别清新可爱。在一家庭院的树梢头上,有几只爱唱歌的黄莺儿正在欢唱着——突然,住室的门被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钗横鬢乱的红颜少妇,嗔怒地把唱得正欢的黄莺儿赶跑了,口里还喃喃不已地自言自语着……

  诗中的少妇因为夫妻不能团圆而埋怨在窗外枝头啼叫的黄莺儿,看起来似乎很幼稚很天真,其实,金昌绪正是通过这样细小的行动细节描写,把一个热爱丈夫思念丈夫的少妇的情感活动写得活灵活现,写得异常逼真生动。你想:春光如此可爱,黄莺儿婉转的歌声又那么悦耳动听,这位少妇为何无心欣赏良辰美景,反而要把黄莺儿赶走呢?原来,她的丈夫久戍边疆,遥遥千里,音容杳无,她寂寞惆怅而又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梦中和亲人相见。此刻,也许她在梦境中正走在去边地的路上,满心欢喜地盼望着和丈夫的会面,不知趣的黄莺儿偏偏在这个时候惊扰了她的美梦,她连这种虚幻的安慰也不能得到,怎能不把一腔怅恨无端地向着黄莺儿发泄呢!

  大唐帝国即使在最为兴盛的历史时期,也是战事不断,至少有两大主要战场,一是东部战场,不断派兵遣将征服高丽;一是西部战场,不断巩固疆域,维护祖国统一。这首诗中所说的辽西,为唐朝东北边境军事要地。据史载,当时在唐朝东北边境上居住着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唐王朝和契丹族之间多次发生战争,朝廷曾先后派武攸宜、张守珪等进击契丹人。天宝之后,契丹族更加强大。由于边事频仍,到辽西一带戍守的士卒往往长期不得还家,甚至埋骨荒陲。因此,广大人民希望统治者能够安抚边庭,过安定团聚的生活。唐代有不少诗人曾写过这个题材,如高适著名的《燕歌行》就涉及张守珪击契丹事。但是,战争的另外一个方面,给普通的老百姓带来了生离死别的痛苦和酸楚。这位少妇也许刚刚新婚,还未来得及度完蜜月,丈夫就匆匆和亲人离别奔赴战场,这一去,是死是活,谁又能知道呢?而留守在家的妻子,只能揽镜自照,让饱满的青春在岁月中流逝……不过,在这位少妇身上,闪耀出来了忠贞的爱情品行,她没有心灵空虚而去找第三者,没有沉溺于牌场浑浑噩噩混过一天是一天,没有无端的寻衅找事闹得四邻不安,更没有和家中的公婆摩擦冲突,而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让疲累来排解心中对丈夫的思念,在梦中和亲人相会,诉说那离别相思的痛苦与忧愁。——金昌绪非常善于写爱情,把爱情写到了痴情的地步,真是不容易呢!爱到痴情,是爱的极点。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强调:“诗情愈痴愈妙”,而这首诗则是最好的例证。那位为了祖国而戍边的战士应该感到欣慰:他多情而美丽的妻子,在杨柳青青繁花似锦的季节,含情脉脉地等待着他,盼望着他早日归来!

  金昌绪的伟大在于他写出了昂扬健康的大唐爱情,这样的爱情也是细腻动人的。爱情在于和对方的情绪鼓点产生共鸣,这种爱情永远是亮丽而充满着希望的,雪莱说:

  你所爱的我都热爱
  喜悦的精灵!
  新披上绿叶的大地,
  秋日的黄昏,
  星光灿烂的夜,和清晨
  看金色的雾霭初升。

篇章之四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这么多年了,一直在李商隐月光一样的诗的世界里徘徊,时而赞叹,时而悲伤,沉浸在优美的又无法实实在在捉摸的凄迷的意境里。李商隐制造了一个非常难解的情感之谜,神龙见首不见尾,或者干脆连一丝的踪迹也找寻不见,然而,他的诗,他的描写爱情的诗,却是那样的美,美的人心灵为之震颤。

  李商隐这些描写刻骨爱恋的诗,究竟写给谁呢?是柳枝姑娘还是华阳观妙美的小尼姑还是令狐楚府中可人风骚的丫鬟还是深宫里渴望着爱情雨露的公主?——是,又不是!那么是写给他美丽漂亮而又善解人意的妻子的?——是,又不是!一般来说,爱情诗都有具体的描写对象,都有具体的接受对象,而李商隐没有,或者是还没有破译出来,或者根本就不存在,而是一个虚幻的却又绝美的情人。

  美丽忧伤的诗语呵!

  虚无缥缈的爱情呵!

  沿着李商隐生命历程,慢慢地在他长满了荒草的情感小河里打捞,也许,会有惊人的发现,也许,这种发现发现竟然平淡无奇……

  李商隐的一生挣扎在“牛李党争”的漩涡里,沉浮在社会的中下层,不是跟随他人做幕僚,就是做没有什么实际好处的小官。他是一个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却“一生襟怀未曾开”,又是一个具有很高的精神境界的诗人,所以,黑暗的社会现实与高远的理想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了,由此而产生的剧烈矛盾,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思想痛苦。

  《旧唐书·文苑传》里,关于李商隐的记载,云:

  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式成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特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生。

  为什么李商隐会“坎壈终生”呢?《新唐书·文艺传》的说法是:

  王茂元镇河阳,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得恃御史。茂元善李德裕,而牛李党人蚩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剪笮之。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的一次科举考试。参加科考的牛僧孺、李宗闵,在试卷中就当时的社会现象和弊病进行了揭露与批评,而李吉甫时任宰相,于是对牛僧孺、李宗闵进行了打击报复。从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

  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的令狐楚,在政治上属于“牛党”。令狐楚是骈体文大家,很是看重李商隐的文学才华,教导李商隐学习骈体文,视同子弟。又帮助李商隐走上政坛。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

  令狐楚去世后,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看重李商隐,延揽入幕僚,并把他最疼爱的小女儿嫁给李商隐。王茂元与李德裕私交很好,被视为“李党”成员。——就是这桩婚姻,李商隐被卷进了种种是非之中!

  王氏是一个知书达理、温柔体贴、美丽多情的好妻子。她不嫌弃李商隐,亲自操持家务,给丈夫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使丈夫那颗饱经磨难和委屈的灵魂得到安歇和安慰。李商隐和她的感情很深很深,即使在外漂泊也时刻记挂着亲爱的妻子,盼望着团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他们的夫妻之情是多么的深厚呵!可是,爱情是敌不过政治的风浪的。由于李商隐的婚姻背景,成为“牛党”打击排挤的对象。令狐綯不肯原谅李商隐,认为他背信弃义。其实,这是极大的误会!——李商隐是一介书生,不想参与政治是非,只是想给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做点事情。问题是,一旦卷入了“党争”,就由不得个人了,要顺利地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很难很难了!

  李商隐性情极为敏感,也相对脆弱,横身于这样的政治是非漩涡中,又背负着这样巨大的思想压力,他极端痛苦而又无可奈何。只有在爱妻那里才能得到生活的希望与勇气,要不,就沉溺在诗酒当中。现实的窘迫愈发刺激了李商隐的心灵沿着一条充满着瑰丽色彩的奇幻的道路前进,极大量的调动了潜意识里储备的想像——并用这种想象编织出动人凄切的爱情诗篇,其实这是李商隐对现实重压的一种情绪宣泄。

  李商隐酷爱读书,在创作诗或者写骈体文的时候,在书案上罗列叠压着书本,随时引用,以至于被人讥讽为“獭祭”。——然而这却说明了李商隐占有了丰富的文史知识,是当代的学问家。纵观李商隐的诗,可以发现,继承了不少的屈原《离骚》的艺术方法。这就是借香花美人来喻志,来抒发郁积于胸中的块垒。再说,李商隐对《穆天子传》为代表的神话颇有研究,在他的诗里不断有此类典故或者意象出现。这些,都有利于表现李商隐的潜意识里的那无穷尽的艺术元素,从而创作出了优美而不可解的诗。

  李商隐交游的女性不多,他没有机会和条件去接触那些貌若天仙一般的女性,现在只是知道,他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在玉阳山学过几天道,和那里的尼姑有过瓜葛。但是,道观的清规戒律是相当严厉的,不可能在这样一个充满了神秘和异样的情感环境,发生炽烈的爱恋,最多也是互相欣赏而已,要想发生进一步的关系,怕只能在梦里了!

  那位柳枝姑娘,倒是很真确的。然而,柳枝姑娘喜欢李商隐的诗,却一直无缘与李商隐会见。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以相见,也不可能就立即做出和李商隐私奔的决定。我们再来重新看看这首诗,主要是这首诗的序:

  柳枝,洛中里娘也。父饶好贾,风波死湖上。其母不念他儿子,独念柳枝。生十七年,涂妆绾髻,未尝竟,已复起去,吹叶嚼蕊,调丝擪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居其旁,与其家接故往来者,闻十年尚相与,疑其醉眠梦物断不娉。余从昆让山,比柳枝居为近。他日春曾阴,让山下马柳枝南柳下,咏余《燕台诗》,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让山谓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断长带,结让山为赠叔乞诗。明日,余比马出其巷,柳枝丫鬟毕妆,抱立扇下,风鄣一袖,指曰:“若叔是?后三日,邻当去溅裙水上,以博山香待,与郎俱过。”余诺之。会所友有偕当诣京师者,戏盗余卧装以先,不果留。雪中让山至,且曰:“为东诸侯取去矣。”明年,让山复东,相背于戏上,因寓诗以墨其故处云。

  花房与密脾,蜂雄蛱蝶雌。
  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
  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
  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
  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
  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这首诗历来评价不一。就李商隐在序中描写的柳枝姑娘,也是充满着夸大和理想化的倾向,在实际生活中,很少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描写柳枝姑娘,是李商隐几次科考失败后的情绪的排泄,暗喻着路人不知幽兰色,自有知音相怜惜的自我安慰的“白日梦”的心理色彩。按照弗洛伊德的学术观点,爱做“白日梦”的人,大都是在现实生活里得不到重视或者情绪遭受压抑的人的一种情绪转换,产生的虚幻的情景。这在李商隐身上,特征就太明显了。

  至于他和令狐楚府中的侍女相恋的故事,也是没有真切的根据之说。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苏雪林先生,曾经写过一部书,专门研究李商隐的恋爱事迹,她着重考证李商隐和道姑的关系。此书出版后引起大家的注目。李商隐现在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不多,大部分只能从他的诗里去求证,因此,苏雪林先生的著作的可靠性就有了疑问,因为,诗不是信史,不能当作历史的真实来看。虽然,在那时候的学界,有人提出“以诗证史”的新的治学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是有条件的,不能一概而论。李商隐的诗,特别是描写爱恋的诗,就不能做治学的可靠材料。理由如前所述,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或者想像,当不得真的。

  李商隐的爱恋诗不能说明他的真实的情感,和屈原一样,在一种受到极度压抑的情感下,心灵升腾起一种幻化世界的美好向往,是对自己个体价值的曲折的自我肯定,也是对强大的外部势力的人格示威。根据马斯洛的观点,人总是要得到心理满足的,李商隐在美丽的爱恋诗创作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这种满足甚至成了他继续生存下去的精神依赖了。

  既然李商隐没有那么多的女性情感体验,那么,他又是如何写出这样情真意切的爱情诗呢?第一,李商隐和他的妻子王氏感情很深,他的爱情体验非常深刻;第二,李商隐始终是在描写理想化的爱情片段,是善于描写爱情体验高峰期的艺术家,因为只有描写这样的爱情高峰期,才能迸发出使人产生共鸣的情感火花;第三,李商隐超常的艺术想像能力,他善于在诗里把一些生活里最美好的碎片,在艺术想像的作用下,进行优美的组合。所以,李商隐的这些爱情诗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也促使人们去探究他的所谓的隐藏得不见首尾的爱情故事,这样的探究肯定是没有解的!

  前边说过,李商隐和妻子很好,妻子逝世后,他痛不欲生,甚至在下意识里走到他们原先在一起生活过的地方,仿佛看见了妻子那柔情似水的身影,他为爱妻写了大量的悼亡诗,都是古代诗歌里珍品。实际上,李商隐最著名的《锦瑟》,也是一首感慨自己身世和追忆爱妻的悼亡诗,诗云: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诗是李商隐诗中最难解的,历代评述不一,有的甚至走上了彻底“误读”的路径,本来还清楚的诗意弄的愈来愈糊涂。清代著名学者朱彝尊在《李义山诗集辑评》里说:“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但只说了此诗诗意的一半,《李义山诗集辑评》朱笔评云:“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把这两个意见统一起来,就是比较准确的理解了。想想看:李商隐一生坎坷,“虚负凌云万丈才”,始终处于矛盾和痛苦之中,且在仕途上处处碰壁,好像进入了迷魂阵,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就被人暗算了而自己并不知晓,白云苍狗,黑白难以分辨,而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却难以报答国家……爱妻又不幸积劳成疾过早香消玉殒。这些,都被李商隐巧妙的艺术的反映在《锦瑟》里了,从文字的层面看,意象繁复优美;从实际的含义看,则把一生的一切和对爱妻的怀念,全部熔铸在诗里了;从艺术看,则是唐诗的绝唱!

  李商隐善于描写爱情,特别是处于初恋时期的心理刻画,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在他的笔下,爱情是纯洁的美丽的专注的,不含有其他的腐蚀爱情健康的因素,把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愫描写出来,达到了美的极致。再如,他这首《无题》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些诗都能说明李商隐对爱情的所持的观点和崇尚的态度,可以说,他是爱情永远的歌者和永远忠实于爱情痴情的汉子!因为有了李商隐的爱情故事和爱情诗,大唐帝国从而变得温情起来变得风姿绰约起来……且听拜伦的歌唱: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像夜晚
  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满天;
  明与暗的最美妙的色泽
  在她的仪容和秋波里呈现:
  耀目的白天只嫌光太强,
  它比那光亮柔和而幽暗。

尾声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这是元代著名词人元好问的词,他问的好,情是何物?千古都在回答这个问题,又有谁能回答得正确呢。

  ——这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长安的朱雀大街上,天空上繁星闪烁,再远处就是巍然高耸的大雁塔,哦,这个见证了大唐兴亡历史的遗址,依然风骨昂然,她传递出来的历史文化讯息仍然是这么的繁复和神秘。唐朝已经远去,而那绚丽多彩、忠贞洁白的爱情还是这么新鲜这么富有诗意!

2008-5-7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