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床弄青梅”的“床”

  据笔者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床前明月光”的“床”的解释近30篇,大部分是说“床”不是流行解释的“睡床”而是“井栏”,或曰“井床”,总之不是睡觉用的“床”,而是与“井”有关的“床”。对此,笔者表示同意。但让人不解的是,有不少人顺便把李白的《长干行》中的“绕床弄青梅”的“床”也解为“井床”(或井栏),笔者认为是胶柱鼓瑟,违背诗的原义了。

  汪少华先生从文献出发,在《论“床前明月光”的“床”》认为“绕床弄青梅”的“床”是“睡床”,(见《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第4期)笔者也完全同意他的结论。但还是有人认为这两个“床”都是“井栏”,笔者想从实际经验中指出,“绕床弄青梅”的“床”一定不是“井栏”。

  在我们的实际经验中,井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东西,尤其对孩子来说。在我的小时候,父母总是叮嘱一定不要到井边上玩,告诫孩子们离井远远的。有人会解释为“井”是有护栏的,所以小孩子是可以在井边玩的,但是,有护栏不过就是降低了井危险性,不能完全排除危险,所以家长必不会让孩子在井边玩(即使有护栏)。

  我的家乡还有这样句话“贼上墙,火上房,小孩坐在井沿上”,称为“三急”,在老百姓的心中,这是世界是最紧急的事情,十万火急。《孟子》中也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可见就是古人也认为孩子在井边是相当危险的事情,当然“在井边”与“将入井”不同,但是没有“在井边”何来“将入井”?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吧。”从中也可以看出,孩子在井栏边很危险,大人是反对的。

  “好诗不过近人情”,我认为“绕床弄青梅”的“床”只能是“睡床”,否则,这诗与事实完全相反,明显违背常识,是错误的。对于“床”能不能“绕”,汪少华先生有精辟的论证,他的结论是;床完全可以绕。汪先生是从“床”字解释的,我认为还可以从“绕”字解释,“绕”不一定是环绕一周的意思,而还可以是“从侧面或后面迂回过去”,比如一辆车横在路上,我们为了过去,就可以“绕过去”,这在《汉语大字典》解释得很清楚。至于说解释成“井栏”比“睡床”含义丰富、韵味更足的说法更是玄虚,最多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本不须说也不值得辩的。

  因此,从文献与实际来考察,“绕床弄青梅”的“床”解且只能解为“睡床”。(作者为复旦大学2006级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