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蛇的形象

  【内容摘要】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蛇的形象被作者一再强调,并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出现,而且在故事的情节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借助原型批评理论来分析《哈利·波特》,可以发现蛇的形象的不断出现和作者对这一形象的描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西方传统文化的显现,其中的形象设置具有其深刻的人文意义。

  【关键词】《哈利·波特》;蛇的形象;原型批评

  【作者简介】蔡乾(1985—),男,河南商丘人,商丘师范学院助教,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1997年英国女作家J.K罗琳推出了她的系列魔幻小说《哈利·波特》。该小说一面世便好评如潮,刷新了文学史和出版史上的纪录。《哈利·波特》被翻译成55种文字,迅速以1.5亿册的发行量迅速风靡全球。在中国,截至2007年底《哈利·波特》终结版上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文版已经创造了累计发行1000多万册的奇迹。现已成为拥有众多忠实读者,具有广泛文化影响力的品牌图书。

  学者们在分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形象时,大多关注于对主人公哈利·波特的解读,而其中的配角人物则大多没有深入研究。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系列有关蛇的形象,这些形象被作者一再强调,并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出现,而且在故事的情节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背后蕴涵的文化信息也十分值得玩味。

一、蛇的形象在小说中的表现及原因

  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蛇的形象是成规模、多层次出现的:其中有实体性的巨大蛇怪,也有作为符号和标记的蛇形装饰;还有大反派伏地魔复活后蛇一样的丑陋外貌,以及哈利·波特与蛇的神秘联系;除此之外还有书中人物把蛇的形象与种种否定的、贬义的评价联系在一起……

  对蛇的形象的此类描写和评价并非是罗琳女士的首创,而是她在西方文学的传统影响下的合理表现——文学是生活的反映,社会文化与集体意识决定了文学中的蛇的形象的基本特征。

  希腊神话传说中,英雄赫拉克勒斯的12件大功中有一件就是斩杀伤害人畜的九头水蛇,他还曾经捏死了天后赫拉派来害他的两条毒蛇。古希腊神话还描绘到,智慧女神与胜利女神都是手拿着画有蛇图案的盾牌,复仇女神的头发则本身就是由蛇构成,医药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则拄着一根长蛇盘绕的拐杖。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也讲到,俄底浦斯结婚后,其新娘与仙女们在草地上散步,结果被蛇咬伤踝骨,不治而死。维吉尔的《伊尼德》则描写了拉奥孔及两个儿子被巨蟒缠死的故事。中世纪在西方,在作为基督教主要经典的《圣经》中,蛇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一个反面角色。正是蛇,使得夏娃违反了上帝的禁律,偷吃禁果,最后被赶出伊甸园,并被罚永受怀孕、生育之苦。蛇因此被描写成为“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的生物,“狡猾的诱惑”就是《圣经》中的蛇给读者的印象。也因此,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诗人弥尔顿在借用这一素材创作《失乐园》时,对蛇也是大加挞伐的。他用“阴险”和“欺骗”来定义蛇的行为,在19世纪初俄国克雷洛夫寓言,都有关于农夫与蛇的寓言,反映的则是蛇的只会害人、不知图报的卑鄙“小人”的特征[1]。

  可以说,西方人对蛇的感情和评价就是在这种恨怕交织的复杂心态下形成的并维持久远的。罗琳也不例外,她出生在英国,定居在爱丁堡,在当地深厚的凯尔特文化复兴思潮影响下[2],她创造的“魔法世界”中的蛇就理所当然地继续充当了反派的角色。

二、蛇的形象的代表及其背后的意义

  (一)伏地魔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的头号反面角色——伏地魔,是哈利的敌人,也是正派巫师的首要敌人和杀害哈利父母的元凶。伏地魔有着高贵的出身、卓越的魔法才能和超乎常人的勃勃野心。他崇尚斯莱特林的纯血统理论和祖先创造的荣耀,决心继承斯莱特林的伟大事业。他的母亲当年背叛了纯血统家庭出走与麻瓜结合,在生下孩子后去世,使得伏地魔在麻瓜的孤儿院里成长起来,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他不齿于父亲家族的麻瓜血统而杀害了生父全家,并在完成霍格沃兹的学业后走上了一条寻求权力与永生的不归路。他将邪恶的黑魔法发展到了极致,不懈地寻求长生不老;发展了一个庞大的追随者队伍,并使之成为一个有组织的团体,称他们为“食死徒”,在他们身上印下了永不磨灭的“黑魔标记”(嘴里吐出一条蟒蛇的骷髅头骨),一旦被标记为食死徒即与伏地魔签订了终生契约;伏地魔能说蛇语,对蛇有异乎寻常的控制力,在他复活之前灵魂寄居在蛇的体内,其忠实手下便是一条名叫纳吉尼的巨蛇,他的面部具有蛇的特点;他无情地杀害对抗或不赞同他观点的巫师,召集各种邪恶生物为自己效劳,在巫师界和麻瓜世界都造成了长期混乱和恐怖局面。

  伏地魔是传统文学中恶魔撒旦的又一变体,从《新约·启示录》的描述蛇与撒旦为一体。这个古老的文化原型出现在西方无数的文本当中,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伏地魔形象时刻显现出的蛇的特征证明了他的撒旦身份,同时又为他的种种恶行提供了最好的注释。

  (二)斯莱特林

  斯莱特林是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四个学院之一。萨拉查·斯莱特林本人提倡学生要有纯正的巫师血统,并且以研究黑魔法闻名。斯莱特林的标志是墨绿色的绸缎上,一支昂首的银蛇。在斯莱特林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蛇的形象,除了这个抽象的标志之外,学院建筑的装饰上也随处可见其它蛇的符号、纹饰。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密室就是萨拉查·斯莱特林所建,在这个神秘的建筑中蛇的形象更是其装饰的主调,而且,在密室里还有一条巨大无比的蛇怪。可以说,潮湿阴冷的环境和历史中同黑暗的联系使得作品中的斯莱特林学院成为有着蛇一样性格的黑巫师的培养基地——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蛇窝。

  另外,在词源学的角度也可以发现斯莱特林同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西弗勒斯·斯内普是斯莱特林的院长,西弗勒斯在拉丁文中是严厉的意思,这和斯内普的性格是相符的。但斯内普在英文中与蛇这个词只差一个字母,这不能说是巧合。德拉科·马尔福是斯莱特林学院的学生代表、级长,同哈利一同入校,后来加入了“食死徒”。在拉丁语中德拉科的意思为龙或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推论。

  (三)“蛇佬腔”

  蛇语是蛇的语言,对一个不懂蛇语的普通人来说,蛇语听起来就象是不歇气地发出嘶嘶声。会说蛇语者一般称为蛇佬腔,这种能讲蛇语的本事是非常罕见的,萨拉查·斯莱特林就是一位广为人知的蛇佬腔。汤姆·里德尔(伏地魔)从斯莱特林本人那里继承了这一能力,并将它用于控制密室中的蛇怪。哈利是在伏地魔杀害波特夫妇时从伏地魔那获得这一本领的,他无意中在动物园与一条大蟒蛇说话,在决斗俱乐部上控制住了德拉科·马尔福变出来的黑蛇。

  哈利和伏地魔这正反两个主角都是蛇佬腔这个故事情节并不是一种巧合,我们知道这两个主角还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哈利和伏地魔都是从小父母双亡,在逆境中成长。所用的魔杖的杖芯都是用凤凰福克斯的尾巴羽毛制作。同是古老巫师家族的后裔,哈利和伏地魔都是远古时代拥有死亡圣器物三兄弟的传人。但在这些如此多的相似点中最为重要的却是哈利和伏地魔都是蛇佬腔。

  在通读了系列小说以后我们知道,哈利能说蛇语是伏地魔在杀害哈利的时候,因为哈利母亲的保护咒语使他的咒语失败反弹而使伏地魔自己的灵魂分裂,其中一块附在哈利身上,从而给哈利带来了伏地魔的一些特征所致。在《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这种特征不是一开始就能被读者发现的,而是随着情节的展开一步一步揭示的。

  在哈利出场没多久,巴西莽蛇与哈利的对话,就暗示了哈利有说蛇语的能力,在决斗俱乐部上控制住了德拉科·马尔福变出来的黑蛇之后,我们知道了讲蛇语的本事是非常罕见的,同时暗示了哈利与伏地魔之间的联系。在此之后,哈利又运用蛇语打开了密室(同样的事伏地魔在十几年前也做过)。特别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哈利梦到自己变成蛇袭击了韦斯利先生,而这此袭击被证明是真的,并对自己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当中,怀疑自己受了伏地魔的控制;同时也由于意识到自己同伏地魔的相似对自己是否能坚持正义缺乏信心。但在爱和友谊的作用下,哈利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在孤立无援、几近绝望中,用牺牲自己的办法毁掉了身体里伏地魔的灵魂,最终杀死了伏地魔。

  不难看出,哈利通过牺牲自己毁掉了身体里伏地魔的灵魂的过程是传统故事中的“净化”过程。神秘和带有黑魔法色彩的蛇佬腔,以及哈利变成蛇的情节是伏地魔的灵魂的外化表现,哈利这个主人公身上的邪恶色彩并没有削弱哈利·波特这一艺术形象,反而在哈利与之作斗争的过程中,最后以牺牲自己来毁灭伏地魔的灵魂的过程中,使哈利·波特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更加有血有肉。

三、结语

  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蛇的形象虽然作为配角,但却是十分重要的。蛇的形象成规模地出现,形成了重要的故事背景,并对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关键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蛇的形象从微小习惯用语到重要的文化原型,从具体情节到故事线索,从实体到抽象符号给罗琳的魔法世界营造了一个切实可信的多维环境,这个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形象体系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基础,也是罗琳成功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倪正芳.中西蛇文化审美[J].求索,2001,(02):90-92。

[2]叶舒宪.凯尔特文化复兴思潮与《哈利·波特》[J].瞭望,2005,(01)。

原载于《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