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曲 敕勒歌风——说清人的两首试帖诗

  摘 要:试帖诗是有清一代科举考试的重要文体之一。清代名家试帖诗有不少佳作值得一读。《王昭君琵琶出塞》与《斛律金唱敕勒歌》两首试帖诗,内容都关涉边塞,一缠绵哀怨,一慷慨豪迈,风格各异,很有特色。从多元视角考量,试帖诗有很多价值有待发掘。

  关键词:清人;试帖诗;王昭君;斛律金

  试帖诗与八股文一起,成为有清一代科举考试的重要文体。清代试帖诗名家众多,难以枚举;其中亦有不少佳作,值得一读。杨庚《桐云阁试帖》(收入《七家诗》)中《王昭君琵琶出塞》、《斛律金唱敕勒歌》二首①,就是众多试帖诗中很有特色的篇章。

  试帖诗题目大多出自经、史、子、集,要发挥题目的意思,按着一定的要求来写。这两首试帖诗题材都来自史传,其人物行事都很有名,尤其又都与北方边塞(今内蒙西部)有关,所以一并论之。

  先看《王昭君琵琶出塞》。其诗云:

  竟嫁单于去,琵琶别汉宫。
  秋将从塞老,声漫出关雄。
  大漠孤台紫,长城万柳红。
  回头辞苑月,弹指向边风。
  身盼金能赎,图怜画未工。
  酬恩双泪外,写怨四弦中。
  谱作离鸾曲,催成汗马功。
  文姬他日到,笳拍又相同。

  谱写昭君之怨,成为歌咏昭君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收录于宋人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怨旷思惟歌》,托为王昭君自伤之作,故亦称《昭君怨》。这首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的最早歌咏昭君的作品,即充满怨抑悲伤之情。而这首试帖诗,就是在历代歌咏昭君诗歌的基础上融铸而成的,并在某些方面发展了怨歌主题。

  这首试帖诗从总体基调看,不脱历代文人“怜其远嫁”的常套。开头一“竟”字,透露出昭君远嫁匈奴为千古恨事,怜惜叹惋之意宛然。继而点出秋老塞外,琵琶哀音。“大漠孤台紫,长城万柳红”两句,化用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一去紫台连朔漠”句意,写怨妾辞宫,远赴塞外,大漠、长城、红柳,壮阔苍凉。下面写其出塞的矛盾心理,委曲尽情。“回头辞苑月,弹指向边风”两句,写出了昭君留恋汉宫又不得不走的矛盾。“回头”,状恋恋之态;“弹指”,点出内心哀怨,惟有借琵琶倾诉。“苑月”与“边风”构成对比,一绮丽,一凄清,景物中寓无尽情思。

  以上为诗的前八句,总写“昭君琵琶出塞”。下面八句具体写其出塞的心理及其功绩。

  后半首的前六句,“盼”与“怜”,“恩”与“怨”、“离鸾曲”与“汗马功”,两两相对,婉曲尽情,颇具雅人深致。

  “身盼金能赎,图怜画未工”两句,上句从白居易诗中来,下句点出画师毛延寿。白居易《王昭君》(其二)云:“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史载昭君是自请出塞,白居易此诗,属文人遐思,于史实无凭。试帖诗说昭君盼望汉朝用黄金把她赎回,因为出塞是毛延寿把她丑化了所导致的。这实际上就把历史上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②的事实给掩盖了。其实,这首试帖诗走的是文人一路,强调的是昭君的不忘汉朝、眷恋君恩,自然就不拘牵于历史了。接着“酬恩双泪外,写怨四弦中,”即从恋君恩角度落笔,而写其怨抑之深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试帖诗还肯定了昭君出塞和亲的功绩。“谱作离鸾曲,催成汗马功”两句,虽也从离别的悲哀角度回应诗之主调,但毕竟点出了昭君的英雄一面,就使这首试帖诗超越了一般的庸音凡调,而具有了一缕铿锵之韵。但最后两句,以蔡文姬胡笳悲音为陪衬,又使此诗复归于凄婉了。

  与这首凄婉哀音不同,《斛律金唱敕勒歌》一诗却大有铁板铜琶之概。其诗云:

  不是边儿曲,秋高敕勒歌。
  听来关月上,遏住塞云多。
  爽籁宜挝鼓,雄心欲止戈。
  穹庐天色敞,大汉野烟拖。
  雕鹗黄尘路,牛羊白草坡。
  苍茫风力劲,慷慨酒颜酡。
  未解琵琶诉,如吹筚篥过。
  荒荒沙水外,牧唱散明驼。

  《敕勒歌》是北朝乐府民歌名篇。《乐府诗集》卷八十六在这首诗下引《乐府广题》说,“北齐神武攻周玉璧,士卒死者十四五。神武恚愤,疾发。周王下令曰:‘高欢鼠子,亲犯玉璧,剑弩一发,元凶自毙’。神武闻之,勉坐以安士众。悉引诸贵,使斛律金唱《敕勒》,神武自和之。”郭茂倩云:“其歌本鲜卑语,易为齐言,故其句长短不齐。”③战地歌声,自不同于香艳小唱: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诗歌以大笔勾勒出西北大草原苍莽辽阔、水草丰茂、牛羊遍地的壮丽景色。元好问《论诗绝句》说:“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沈德潜《古诗源》亦云:“莽莽而来,自然高古”。都抓住了此诗自然大气,豪迈慷慨的特色。联系斛律金在军营中放歌的情景,其英雄之气,宛然直冲霄汉。《斛律金唱敕勒歌》,恰恰给我们展现了这一英雄场景。

  茫茫边塞,广袤秋空,一曲《敕勒歌》,高亢雄壮,响遏行云。斛律金勃勃雄心随着歌声洒满茫茫荒野、朗朗苍穹……强劲的秋风从草原吹过,歌者酡红的酒颜和慷慨的歌声,永远定格在历史的时空。

  这首试帖诗,很好地将边塞景物与《敕勒歌》诗句融汇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典型的边塞景象。斛律金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放歌的。其英雄壮慨,既有“雄心欲止戈”的企盼和平心理,又呈现为“慷慨酒颜酡”的鲜明外在形象。边塞背景的描绘,英雄形象的展示,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盖彰,而创造出一个雄阔浑厚的艺术境界,并从而获得了震撼人心的强劲力量。

  两首试帖诗,虽都关涉边塞,但就其风格手法而言,则有不同:前者缠绵哀怨,如秋虫低诉;后者慷慨豪迈,似虎啸龙吟。前者多注重昭君心理刻画,深细丰富;后者多描写夸饰,鲜明有力。总之,两者对读,会给我们不同的审美感受。

  试帖诗,这一被学界长期忽视的诗体,尚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挖掘。譬如《斛律金唱敕勒歌》,从解读《敕勒歌》角度,也是有帮助的。我们相信,只要转换视角,就会有新的发现。这些,已是题外话了。

参考文献:

[1]七家诗[C].京师琉璃厂板藏,同治九年.

[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郭茂倩.乐府诗集[C].北京:中华书局,1979.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