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夫先路,普惠众生
——由我与国学网的八年情缘说开了去

  【作者简介】崔福昆(1988-),笔名金昆子,男,山东菏泽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

  国学像一杯茶,茶香满口情悠悠;国学像一杯酒,酒将醉时话语稠;国学像一首诗,诗言有尽意难尽;国学像一首歌,歌到情处泪双流。思绪良久,酝酿良久,是为情缘,是为责任,是为感恩,八年来艰辛颇多,八年来感悟颇多,提笔撰文,书我心胸,让久违的往事和思绪在我笔尖慢慢流露……

  八年前的2004年,也是一个秋天,在我高一的课堂上我知道了国学网。那时候,刚上高中,农村的孩子基本上都不会上网,我也不例外,只能通过语文老师了解国学网的动态,老师像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故事似的,语言的华美动听,学问的知识趣味,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老师自己也沉醉其中。后来,我学会了上网,几乎每个周末都去网吧了解国学网的动态,那些经史子集的学问,那些琴棋书画的奥妙,普通学人的独特观点,国学人物的文笔传道,这是一个世界,一个让人心向往之的美好世界。也是在那高中三年,基于我对文史哲的兴趣,国学的种子慢慢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国学网,她不仅开启了我的思想,也开启了我的未来。

  2007年高考后,我考上了省内的一个不错的专科——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现为本科院校,改名为山东女子学院),捧着通知书,天人之战,斗争良久,专科——我不满意;专业——我不满意。暑假中,我力排众议,扛着行李,登上2072次列车,一路北上,到列车的终点站——北京,去圆我心中的求学梦。在京入读于民办高校北京人文大学文学院,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平生第一次为自己做了一回主,为了心中的国学梦,为了青春的文学情。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有责任证明给别人看,这条路是正确的。2008年1月,我又参加了北京自考,主考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多少个披星戴月的忙碌复习,多少次奋笔疾书的伏案身影,怀揣梦想,独自前行,大二跳级,三年本科,同时,历三年艰辛考完了自考的所有科目,北师大毕业论文《<吕氏春秋>文体研究》也以“优秀”的等级落下了我自考舞台的帷幕。三年本科,双证谢幕,毫不讳言,这是一个艰辛的历程,也是一个自我磨砺的历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三年的学习考试错过了年轻人认为许多美好的东西,但我并不后悔,国学网的启迪,国学的梦想,依然在我心中燃烧,收拾行囊,整理思绪,又一如既往的踏上了考研的征程。

  2012年考研英语6分之差,而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擦肩而过,现在又一次备战考研,信念依在,目标如初——首师大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方向,一如既往,大步前行。

  国学网给了我最初的梦想,这梦想仍在怀中,我抱着她走过了八载春秋,国学网也在这八载春秋中赋予了我无穷的力量,给予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和理由。

  国学网是我的引路人,引我一步步走向圣洁的学术殿堂,她使我精神上得到了实惠,思想上启迪了智慧。这是一个自我蜕变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救的过程。蜕变,变得做人成熟,变得做事稳重;自救,救我于物质的贫穷,救我于精神的贫乏。

  我只是芸芸众生中受惠于国学网的普通一员,有更多的人在国学网中滋养生命,修缮自我,获益匪浅。国学网历经十年,广播良因,普惠众生,卓有成效,然更应该深入民间,深入大众,到群众中去宣传、讲座及举办一些公益性国学活动,立足国学舞台,背靠高校学术,走进社会基层。国学网不仅要普惠众生,亦要普渡众生,这是国学网的责任,也是国学人(包括国学研究者、国学职业者及国学爱好者)的责任。数年前的“彭宇案”给社会公德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一年前的“小悦悦碾压事件”给道德良心深深地刺了一枪。 “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每一个字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字都有一段精彩的人生。老祖宗的遗训,让我们这些不肖子孙践踏的体无完肤,可悲!可叹!

  香港作家董桥说:“前面几十年浪费了很多东西,政治运动毁了太多东西,以前文革的时候四旧什么都不要了,都砸掉了,破坏太大了,把那一代人也都毁了一半。现在要补救,要追回来,那只能回头看,看历史,看过去,赶快去恶补,可能会补回一些东西。因为这些东西你不能断掉,你断掉的话再接上去就很麻烦了,现在是时候应该接一接。”

  在过度追逐经济的浪潮下,大部分人心中都没有了精神,没有了道德,大家也想去“恶补”,去“接一接”,去找回点儿东西来填补内心那早已空落落的角落。可是,他们不知道该去哪里找,该找什么,即使他们找到了道德精神的遗留碎片,也不知道该怎样实践,用什么样的勇气实践。有时候,同一个人在白云观上香能看到他,在雍和宫礼佛能看到他,在教堂祈祷还能看到他的身影,这不是学界提到的“三教合一”,这是在现实生活中迷失了自我,不知道人生该何去何从。

  前些年,于丹讲《论语》引起全民族的“《论语》热”,何也?难道于教授所讲的就一定是老夫子的真理吗?未必尽然。是因为我们距道德精神太遥远了,距圣人之道更是遥不可及,如果上溯到“文革”的话,也将近半个世纪了,老百姓太急切也太需要圣人之道来慰藉自己早已濒临干涸的心灵。

  老百姓有所需,所需之物在国学网应有尽有,国学网普惠众生是前提,普渡众生才是终极。国学人以国学网为平台可尽展才华,布法传道,授业解惑,广种善因,教化百姓。

  我始终坚信这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是诸多学人担当道义的时代!国学大师饶宗颐说:“我觉得现今是国学研究一个兴盛的时代……所以,我认为现在对中国国学的研究,正走向一个很正面的路向。”“我肯定21世纪将会是中国一个文艺复兴的年代。”随着大国逐渐崛起,去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在属于中国人的世纪里,乘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风,大力发展以国学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在社会中重新建构精神信仰,让老百姓心有归宿,精神力量的建设往往又是道德良心的觉醒。努力地在老祖宗那里找补点儿东西,再次广施百姓,让每一个中国人从中受益,从中找回那尚未走远的灵魂。这样,在老弱病残、鳏寡孤独遇到困难时,在异国番邦侵扰我边疆时,才不会再次沦为鲁迅笔下的“看客”。

  如果说当初自考、考研,是为了圆自己一个国学梦,是为了“救自己”的话,那么现在我想要“救众生”。通过一年多的考研复习,人生中少有的平静,少有的读书和思考,使我感悟颇多。现在的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的发展时期,在转型时期会有很多人在改革中迷失自我,丢弃传统道德精神,一切向“钱”看齐。我在自救,自救以后,便是救人、救众生,致力于国学的研究,宣扬传统文化,重塑道德精神,使大家在改革的浪潮中不要迷失自我,不要丢失灵魂。改革的目的是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而不是都成为挣钱的机器。

  国学的研究不是历史的,不是文献的,是体现人文关怀和尊重生命的,是通过教化渠道回归群众,回归本心的。这是国学网和国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具体还需国学人来实践操作,我以后也会步入国学人的行列,愿为他人铺路石,愿为后人登天梯,法古今圣贤担道义,养天地正气著文章,这是我的责任。时至今日,依然觉得与国学网结缘,虽九死其犹未悔。

  2007年8月温总理看望国学大师季羡林,季老谈及“良知良能”引用《泰山颂》时说:“最后两句话是——‘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人民的灵魂,百姓的脊梁,中华民族大有前途。”如果用“魂魄”和 “肝胆”来比喻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建设,比喻季老推崇的“良知良能”,那么中华民族是真正的大有前途,大国崛起,文化复兴,则指日可待!

  忐忐忑忑抒情怀,洋洋洒洒三千言,浅浅寄语,深深道款,是为国学网历经十年施惠众生的赞叹,是为百姓愿得国学真谛回归本心的登高呐喊。心怀崇敬,仰望苍天,此时此刻,有一木铎金声、宏钟巨鸣响在耳畔: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