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缘·恍若如故
认识国学网很偶然,但恰是这个偶然,让我的生活多了一份惊喜和满足。
新学期开始了,第一节专业课上,老师就“教育评价”的定义送了我们个见面礼:
师:什么是“教育评价”呢,我们要了解一样东西,首先就要追溯它的历史,它是怎么产生的,它的出现对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它的特性、功用、价值在哪里……
生:(静默中)
师:中国古时候也有多种评价制度,比如明清的科举考试,汉朝的察举制,有没有谁知道,魏晋南北朝选拔人才的方式是什么呢?
生:(依然静默)
师:去年的中国教育史,大家都忘了吗?
生:(更加静默)
老师明显有点不高兴了,正欲呼出答案时,忽听得教室后座响出了一个声音。
生:是九品中正制,老师!
一个简单的回答,有时候仿佛一阵清风,拂过九月沉闷的教室。这堂课接下来的时间里,老师不再对牛弹琴地讲课,每一张课件都有了精神,每一句话都有了力量,因为他知道还有人在听课;同学们也不再躺尸般呆坐,因为都已经了解,不是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样猴子摘桃。
其实,我只是几天前在国学网上“国学入门”栏里学了一点国学常识罢了。但国学网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样一个出众的发言。
不如多数人,和国学网成立十周年的悠长岁月相比,我认识她不过个把月,当初的认识也颇具必然性,就像学习国学是中国人的必然一样。
一个月前,在精彩的伦敦奥运会如火如荼席卷世界的时候,《南方周末》上一篇专门报道奥运会开幕式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倒不仅是出于对奥运的关注,而是出于文章所报道的英国人浓厚的乡村情节。英国人很喜欢乡村,因此此次奥运会开幕式上,整个伦敦碗其实就是一个工业革命以前油绿的田园村庄。
英国的乡村,英国人的生活追求
读了这篇文章,不禁羡慕英国人,在城市现代化不断统治地球的今天,他们还依然保持着一种对生活的原始向往,依然追求着来自乡村的淳朴自然,而我呢,我除了关注一日三餐和各种考试以外,我的生活追求在哪里?相较而言,跟我一样的大多数人,在为自己的高收入工作不倦追逐的时候,是否也想过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呢?带着点迷失的滋味,我开始思考:乡村的自然是英国人的生活向往,我的生活向往在哪儿呢?
就在给生活寻找追求的时候,我认识了国学网。
一开始只是出于一种简单的反思。作为普通学生,我的生活追求不应该是现代化高楼的鳞次栉比,也绝不是繁华街头的摩肩擦踵,寻找生活追求得回归精神家园,应该溯源,在我们普适的中华文明中去找。于是,我开始想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国学。在网上词条里输入这两个字,弹出的信息是繁多的,有各种国学论坛和国学讲座,国学培训班和国学文库等等,我一眼点中的,是国学网。
点进国学网,映入眼帘的是两个红色的繁体大字“國學”,各个栏目的字体颜色均以淡绿色为主,让人久视不倦。跟一般网站不同的是,除了“国学产品”这样的一个小栏目以外,国学网上几乎找不到其他的商业信息。细看网站上的各项内容可以发现,网上绝大多数都是有关国学的学术研究,人物、诗词、宗教、民俗、艺术、军事、天文等等应有尽有,文哲史医等学科门类一应俱全。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我最爱的红楼,探寻她最新的研究;在这里,我可以细品诗词情话,感受不同的人对同一句诗的不同诠释;我也可以点进宗教栏目,点进军事栏目,点进艺术栏目,点进任何从前我只能干巴巴远望的国学领域。国学网,送了我一个太大的惊喜。
国学网的页面,简洁而不失韵味
认识国学网的一个月里,往往是闲来无事就进网站看看,点进我最痴迷的“国学入门”栏目,认真阅读姗姗来迟的国学常识。短短的时间内,我重新认识了春秋五霸,再次接触了战国四公子,又一次见识了江南四大才子,也多少次感叹过三皇五帝。在了解中国古代名琴的过程中,伯牙以号钟一曲觅得知音,楚庄王为绕梁七日不理朝政,卓文君为司马相如绿绮一曲倾心向往,还有焦尾琴,于烈火中逢得贵人。古人们喜欢弹琴,痴醉于美妙声韵传达的各种情感,能够静静坐在峨嵋山下如听万鹤松,这可是在心灵平静如水的环境下才能达到的高境界。古时候人们尤其是文人雅士弹琴作画前,须沐浴更衣,焚香斋戒以使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我想,如果古人穿越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中肯定会崩溃,因为我们的生活实在太喧嚣。当然,如果我们穿越到古代也不见得如回故里。至少,清闲时我们会安心静下来琴棋书画吗?这可是古人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文娱活动。
无可否认,现在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高科技促进了大生产,大生产养活了地球人。谁也不能对高速前进的现代化发表任何抗议,因为它的的确确是我们的生活前提,但当一个人在一隅得到满足后,往往又期待得到彼岸的青睐。在我一日三餐之后我总会思考:我的生活就是为了这样三顿饭吗?我的生活追求到底是什么?
是国学网最终给了我答案。
细细品读国学网上关于中国古代名人的介绍,慢慢咀嚼古人送来的精神食粮,不禁深有感触。不论是蔡邕还是相如,不论是伯牙还是僧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处子,从他们安静韵美的琴音中都可以清晰地感到他们那种对待生活的恬静和泰然。因为,一个患得患失、满心焦躁、行尸走肉的人是不会奏响天籁之音的。因为有一颗自然恬淡的心,那美妙琴音才会在山间流淌;因为有一颗自然恬淡的心,他们才不会因生活的满足而满足,不公而不公,只会从始至终保持那种来源于天然的泰然自若,于变幻世事中以不变应万变。
这样的自然和从容,我们的古人前辈们备之者,多乎也。
这样的恬淡和泰然,今天的我,必将生生追随之。
一曲琴音,奏不尽满腔恬静
几天前,一位老师曾深情的说:我们的小学老师在教育孩子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时候,是否会想到大学老师还在不断教育学生不要随地吐痰?而我,在为痴心追寻的名校日夜以搏的时候,在为梦寐前程加砖填瓦的时候,在为喧嚣生活挣取生活食粮的时候,在茶足饭饱后空白茫然的时候是否还会依稀记起,童年时老师让我们练习的“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喧嚣生活的厌倦和对恬淡生活的无限向往”?在国学网的世界里,我虽仅仅是初探深浅,却最终找寻到了属于我自己的生活追求:英国人向往乡村的质朴自然,而我,向往传承于我们古人的恬淡泰然。而这样的追求,其实早在童年时,它就已经向我轻轻挥手了。
国学网仿佛让我找到了故友。
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能够明显地感受到,我们向往的东西说不定一直就在我们的已有生活中。我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四处寻找她,可她其实一直就植根于我的学习和生活中。而作为生活中中华文化的强大传播源——国学网,她本身不就是一位浑身文化清香的知己吗?
国学之缘,实乃恍若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