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一种柔韧的坚守

  初识国学网,仿佛是一次歪打误撞之后的柳暗花明,又像是一次迷失道路时的峰回路转,那个春光明媚的蓝天下,一位文理兼修、博才多艺的师兄偶尔向我说起了国学网的事儿,起先的不经意的倾听逐渐被感染,依稀记得当时的惊喜和感动,作为一名不怎么爱关注网站的学生,这种有意味的发现让我欣喜,甚至有点按捺不住地点开了国学网的主页。

  近几年,所谓的国学热开始兴起,形形色色的专家言论充斥在各种媒体的各个角落,世人如趋之若鹜般地跟在他们背后亦步亦趋,形成了一波波宏大的景观。正所谓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有价值的,有多少人在国学热中成为昙花一现,又有多少言论甚至从未被人关注?轻轻的一声询问,直击盲目的从众的人流的软肋。在这场风靡了不可胜数个日日夜夜的国学热的浪潮中,急躁派的倒下了,迷失派的出局了,臆想派的淘汰了……剩下的恰恰是那些柔韧如芦苇般的步履从容的少部分,而我们所欣赏的国学网,恰恰是睿智博识而又安闲从容的那一派,所以她能越走越优雅,越走越深刻。做学问最是欲速则不达的事情,要的是“沉潜之力,决断之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守得住寂寞,看得开浮名,忍得下清凉,才能于不经意之间,站在深厚的学术积淀上获得电火石花的领悟与成果。

  国学网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从诗词歌赋到经世致用,从经史子集到琴棋书画,从先秦诸子到当代名家,从中华文明到西方璀璨,从转载访谈到原创投稿,从名人争鸣到大众视角,涉及对象之广博,文体范围之完备,传达思想之精到都让人获益匪浅,叹为观止;同时整个版面的设计,文字的处理,稿件的选取都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次次被感动。这些财富的汲取与获取当然离不开国学的魅力,离不开创始者的筚路蓝缕之功,但是不可忽略的还有那些在幕后为我们工作服务的人员,正是他们的辛劳,让我们得以在浮躁喧闹的环境之中获得一席安身立命的宁静的天空,这是生命中“润物细无声”的感动与坚守,看不到名利财富,看不到浮华掌声,却在灵魂深处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静,感受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精神呼唤,感受到一种安顿浮躁灵魂的宁静致远。就像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中讲到的那根维系着生命肉体和精神呼唤的脆弱的细线,一不留神,就可能使现实生活与精神需求错位甚至是脱节冲突,而这片净空为我们提供了维系那根细线的绝妙场所,我们得以在其中放飞心灵,聆听内心的声音。

  每每耳边响起蔡琴的那句“像一阵细雨,洒落我心底”的时候,便想起和宁静有关的东西,想起浮躁焦虑时的诉求,想起久违了的诗意的灵魂。在那个蓦然回首的春日午后发现了国学网之后,在其中各样的博大精华之中陶冶之后,总是会想起这句歌词,觉得这句“像一阵细雨,洒落我心底”好像专门为此情此景而设,去掉了肉身的沉重之后的那种轻盈,就像是温润的细雨一样,滋润着疲惫的身心,这样的柔软与守望是生命之中最坚强的力量,伴随着我们走过一次次的窘境与失意,就像有句话说“温柔是一个女人最大的武器”一样,乍一看好像是悖论,其实不然,远在先秦时期,老子就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这是一种怎样的大智大慧,我们的生活也幸得有了那种温柔的力量,有了那种柔韧的不断的蒲草芦苇般的坚韧才得以在生命陷入漫漫黑夜的时候发现拯救自身的力量。的确有人喜欢看西方的一些理论和著作,西方的浩如烟海的著作也的确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不过就像一句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族与生俱来的差异仍然让更多的人倾向于从国学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不说是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为了华夏文明的东山再起,就是简简单单地为了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最广大的平凡的人民,我们的国学,也必须扎实坚固地繁荣起来,不急功近利,不冒进求快,只要稳重地踏实地前行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能为广大百姓提供更优质的精神食粮,为知识分子提供一方借以栖息的净土,躁动不安的灵魂得以安息之后,人才能生活得更为幸福,更为波澜不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无论何时何地,当我们感到疲惫不堪的时候,不妨想一下当初为什么走在这条路上;当我们为生活俗务所羁绊时,不妨捧一杯清茶,拿一卷诗词,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中精心读书来安静自己的烦躁不安,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为什么要把最宝贵的时间消耗在焦虑与懊恼之中呢?活着,就是一种造化。在花花绿绿的网络世界中,更是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诱惑与不安,当我们选择了宁静,选择了熏陶,选择了诸如国学网之类的有益的网站的时候,这种坚守将最终成为我们生命中弥足珍贵的财富积淀,成为伴随我们生命中风风雨雨、浮躁不安的清凉剂,在行色匆匆之中,安顿旅途中希求宁静的灵魂。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