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皆史

  六经皆史之方,治之则明其行事,识其时制,通其故言。是以贵古文。古文者,依准明文,不依准家法。成周之制,言应《周官经》者是,不应《周官经》者非。覃及穆王以下,六典浸移,或与旧制驳(周礼犹今会典,时有增改。穆王以后,制异《周官经》者多矣,然其为周礼一也),言应左氏内外传者是,不应左氏内外传者非,不悉依汉世师说也。何以言之?传记有古今文。今文流别有数家(如《春秋》二家,《诗》三家,《书》三家,《礼》三家,《易》七家。汉博士亦未备),一家之中,又自为参错(如公羊家分胡毋生、董仲舒二师。董氏之徒,又分严、颜。何休依胡毋生条例则不取严颜。严与颜亦相攻。张玄为颜氏博士,诸生以其兼说严氏攻之,光武令还署,是其事也)。古文准是(如刘、杜、郑、贾、马、郑,各有异说)。又古文师出今文后者,既染俗说,弗能弃捐,或身自傅会之,违其本真(如贾逵谓左氏同公羊者什有七八之类)。今文传记师说,或反与《周官》《左氏》应,古文师说顾异。略此三事,则足以明去就之涂矣。

——摘自“国学宝典”清·章太炎《国故论衡》-卷中/右文社

  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皆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一种主张。

  明王世贞对此有较详论述,他在《艺苑卮言》中提出:“天地间无非史而已。三皇之世,若泯若没;五帝之世,若存若亡。噫!史其可以已耶?六经,史之言理者也。”并具体区分六经各文体,有的是“史之正文”,有的是“史之变文”,有的是“史之用”,有的是“史之实”,有的是“史之华”。

  “六经皆史”之说,代有人在。(隋)王通曾说:“昔圣人述史三焉。其述书也,帝王之制备矣,故索然而皆获,其述诗也,兴衰之由显,故究焉而皆得,其述春秋也,邪正之迹明,故考焉而皆当。此三者,同出于史,而不可杂也,故圣人分焉。”以后又有(宋)陈傅良、(元)郝经、(明)宋濂、王守仁诸家,王世贞以后,又有(明)李贽的《经史相为表里说》,(清)袁枚在《随园随笔》也提出“六经自有史耳”。

  (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内篇·易教上》也提出:“六经皆史也。”他认为六经乃夏﹑商﹑周典章政教的历史记录﹐并非圣人为垂教立言而作。他提出“六经皆史”﹑“六经皆器”等命题,反对“离器言道”。   

  近人龚自珍﹑章炳麟等亦倡此说,参见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章炳麟《国故论衡·原经》。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