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中有关气候及天文科学之简论

  摘 要:对唐诗的赏析,可以说是多年来都未曾终止的课题。但对唐诗—这一感性的文学形式,很少有人去对她作纯理性的分析。因此,也就没有人去谈她所蕴涵的自然科学。文章从人们耳熟能详的《唐诗三百首》[1]出发,结合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展开对她的理性分析。通过分析,能更好地体味唐诗的魅力,进而感受到中华文明的魅力。

  关键词:唐诗三百首;气候;天气;巴山夜雨;天文

  引言:对唐诗的理性分析,必将打破她原有的魅力。故而,从古至今鲜有人涉足。文章将作一尝试。

一、气候

  (一)气候类型的分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2]

  在这里要谈的是气候学,全诗的内容自是不必详细解读。因此,单挑“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来作一简单阐述。

  众所周知,我国的气候总体上是气候种类繁多,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地大物博,跨经度和纬度的范围都极其广,加之在中国大地上多名山大川,致使影响我国春夏季气候的季风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向全国范围内推进时受阻,进而导致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一条明显的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卡拉山——冈底斯山。该线以东,由于受东南和西南风的影响,成为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区;而另一侧则成为了非季风区。而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恰大致位于这一条分界线之上。于是,东南季风所携带的湿润空气从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西南季风所携带的湿润气流在向内陆推进时也在递减着。当这二者到达位于分界线上的玉门关时,势力被削弱得几近没有了,因而也就无所谓“春风”了,更谈不上“过玉门关”了。

  (二)气候类型对天气状况的影响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瀚海阑干百丈冰,抽云惨淡万里凝。……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

  从上面对我国季风气候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国背靠最大的大陆,面临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性质显著。冬季,我国主要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大冷空气团的影响,北方地区处于亚洲高压的控制之下,寒冷,多风雪。由于我国南北跨五十多个纬度,这使得北方的冬季远远早于南方。岑诗中的“胡天”即现在的西北地区,在新疆境内;而“轮台”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314国道、南疆铁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与县境相连。这些地方距离冬季风的发源地近,这就是为什么“胡天八月即飞雪”。如此早来的冬季,使得气温极低。于是,“瀚海阑干百丈冰”“纷纷暮雪”“雪满天山路”的壮丽雪景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气候类型对植被的影响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4]

  在解释这一句诗之前,有必要了解该句所写的是什么地方。走马川,地名,今新疆古尔班通古特。[5]雪海,山区名,为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南之天山,因常年积雪,雪峰层叠,故称雪海。[6]这里探讨的是气候问题,所以也有必要知道新疆的气候类型。新疆以温带大陆型气候为主,干燥少雨。同时,还有部分地区是沙漠气候,更加剧了该地区的干燥。全年少雨,造成植被稀少,进而,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严重。所以,就有了岑参笔下的“平沙莽莽黄入天”。

  (四)气候类型对河湖的补给状况的影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7]

  李白这句气势雄浑的诗句,实则蕴涵了一定的地理学知识。

  解释这一句,亦要从我国的气候出发。上文有关于气候的论述,此处不再赘述。单说黄河,她发源于巴颜克拉山,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8]而她所流经的地区,主要以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于是,黄河之水是靠雨水补给的,因而,汛期也出现在夏季。李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实际上是说明了黄河的补给状况。当然,补给状况是由于所流经地区的气候状况所致。

  这里谈到河湖的补给状况与气候的关系,在《唐诗三百首》中所选的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一诗中也有体现。诗云:“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9]洞庭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八月正是多雨的季节,雨水补给湖水,因而就“湖水平”了。

  (五)气候类型对植物生长地域分布的影响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10]

  在分析之前,先来看看王诗笔下的“红豆”所为何物。

  诗中的红豆应是海红豆(Adenanthera pavonina),亦称“相思格”、“相思树”、“孔雀豆”。豆科。落叶乔木。花小,白色或淡黄色,成狭窄的总状花序。荚果成熟时弯曲旋卷。种子凸镜形,鲜红色。产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亦见于中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以及喜马拉雅山东部[11]。当然也许王维是不知道红豆在菲律宾、越南等国也大有分布的。他所谓的南国应该狭义地理解为像广东、海南等我国的南方地区了。我们知道,这些地方大都以季风气候为主,包括了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这种湿热的天气正是红豆生长的最佳地域了。

  (六)气候类型与岭南瘴气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12]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13]

  这两首诗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瘴气”。那么,何为“瘴气”?

  辞海解释:“瘴:瘴气,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现代汉语词典》:“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是古代壮族地区的常见病,广西素有“瘴乡”之称,正如《桂海虞衡志》所说:“瘴,两广惟桂林无之,自是而南,皆瘴乡矣”[14]。简言之,瘴气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主要原因就是无人有效地处理动物死后的尸体,加上热带气温过高,为瘴气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广西气候主要是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炎热、多雨潮湿,是导致瘴气的主要原因。

二、典型地区天气状况之巴山夜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15]

  到过四川的人都说,这首诗写得太好了。在四川盆地里,每到秋天,就会滴滴答答下起夜雨。等到天亮,雨就慢慢停了。

  人们感到很奇怪,为什么会有“巴山夜雨”这个现象呢?巴山为什么多夜雨?

  这和当地的地形、气候特点分不开。

  四川盆地由于四周山地环绕,到了秋天,副热带气团撤退比较慢,甚至处于准静止状态。所以造成了云雾多,秋雨连绵的现象。

  为什么这里会产生夜雨呢?这是具体的地形条件的影响。这里云层密布,白天在云层保护下,使云层底部和地面的辐射减弱,不会对流成雨。到了晚上,云层上部迅速变冷,下部还比较暖和,所以就发生对流,形成了夜雨。

  这种情况在重庆山区更加明显。因为夜间冷空气顺着山坡下沉,抬高了暖空气,加速了对流作用,所以夜雨就更多了。

  缙云山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山地地形特点,特别有利于夜雨形成。李商隐淹留在这里,体会到“巴山夜雨涨秋池”,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说到这里,需要顺便说明一下。巴山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大巴山,这是不了解古代四川地理的一个误解。明代曹学佺在《蜀中名胜记》中写得明白,重庆北碚的縉云山,古时候就叫巴山,这里的夜雨现象特别明显。

三、天文

  从三百首唐诗来说天文,主要是看看杜甫笔下的句子: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杜甫《赠卫八处士》[16]

  参宿,其实就是猎户座。二十八星宿之一,居西方;而心宿,又称为商宿,是天蝎座。亦为二十八星宿之一,居东方。参商二星,由于地球转动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一星升起之时,即另一星下沉之时。因而,两星天各一方,永不相见。

  杜甫发感慨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既抒发了诗人自己无限悲凉之心境,亦从字里行间映射出理性的天文科学之光辉,是很可贵的。

  结语:对唐诗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更多更大的投入。通过运用纯理性的思维对这种感性的文学艺术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暗藏在我国古代文人笔下的理性之美。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于诗歌之中,是很可贵的。

参考文献:

清·蘅塘退士编、于雯雪注《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2006年1月北京第1版

郭绍虞等编《万首论诗绝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注释:

[1]本文所依据的版本是清·蘅塘退士编(中华书局,2006年1月北京第1版)

[2]同上,见第12页

[3]同上,见134页

[4]同上,见第136页

[5]同上,见注第136页

[6]同上,见注第136页

[7]同上,见第46页

[8]数据来自网http://baike.baidu.com/view/4479.htm

[9]见清·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2006年1月北京第1版)第15页

[10]同上,见第70页

[11]资料来自网http://baike.baidu.com/view/39951.htm

[12]同10,见第6页

[13]同上,见94页

[14]参见《桂海虞衡志〈志蛮〉》(宋·范成大撰)

[15]参见《唐诗三百首》第229页

[16]同上,见第92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