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主编《古代汉语》《逍遥游》注释补正

  【内容摘要】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1999年第三版校订重排本)内容丰富、体例完备、水平较高、影响很大。但《逍遥遊(节选)》注释有几处不当,值得商榷。尤其是“培风”一词向来难解。文章综合运用文字、音韵、训诂与古文献资料,比较互证,考释了“培风”一词的含义,对清代训诂名家王念孙的训诂成说提出了质疑,并且补充修正了近人刘武之说。

  【关 键 词】古代汉语;培风;枪;至;补正

  一、“而后乃今培风”

  《古代汉语》:“而后乃今,等于说然后才。”“而后”是然后之意,“乃”为才。那么“今”字是何意?没有注释。如果解释为“如今”,显然文意扞格难通。按:“今”是即、就的意思。《战国策·韩策一》:“十日之内,数万之众,今涉魏境。”《史记·伍子胥列传》:“王(楚平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指伍奢之子尚及员),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因此“而后乃今”是“然后才就”之意。作为教材应对“今”字作出正当明确之解释,不能含糊其词。

  “培风”一词自古难解,各种注本一般采用清代训诂学家王念孙的说法。《读书杂志·庄子》:“培,馮也。《周礼·馮相氏注》:‘馮,乘也。’鹏在风上,故言馮。培、馮声近义通。《汉书·周緤传》,緤封蒯城侯,颜(颜师古)注:‘吕忱蒯音培,《楚汉春秋》作馮城侯。’是培、馮音近之证。”近代著名学者刘武云:“王念孙之说太迂曲。武意‘培’当为‘掊’之误,字形相差甚微,易误也。”然刘武只是臆测,并无确凿之证据。笔者试运用文字、音韵、训诂之法证明补释刘说。

  《说文》:“培,培敦(加厚)。从土,咅声。”《左传·定公四年》:“分之土田、培敦。”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土田,培敦即土田附庸。”培敦的附庸义是加厚、裨益的引申。故“培”有增厚之意。又《说文》:“陪,重土也。一曰满也。从阜,咅声。”“重土”就是重叠的土堆。徐灏《说文段注笺》:“重土为陪,引申为凡相重之称。”相重,故有增厚之意。又《说文》:“醅,醉饱也。从酉,咅声。”盖“醉饱”亦有厚、多之意。“掊”有聚敛之意。聚敛,故增厚。《诗经·大雅·荡》:“曾是强御(强梁暴虐),曾是掊克。”《经典释文》:“掊克,聚敛也。”朱熹《诗集传》:“掊克,聚敛之臣也。”《汉书·叙传第七十下》:“曾是强圉,掊克为雄”,颜师古注“掊克”为“好聚敛,克害人也。”似分掊、克为二义,“掊”为聚敛。甚确。聚敛,故增厚。又《说文》:“掊,从手,咅声。”

  故从“咅”得声之“培”、“陪”、“醅”、“掊”四字同源,均有增厚之意。又“培”与“掊”都从咅声,音同,可通假。按:“掊”又有击打之意。《庄子·人间世》:“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司马彪注:“击破也。”《战国策·秦策》:“勾践终掊而杀之。”“培风”即掊风。此处“掊”兼击打和厚两层含义。前文云:“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因此“掊风”就是用翅膀拍打大风、厚风之意。如是,大鹏才能高飞九万里。

  二、“抢榆枋而止”

  “抢”,王先谦《庄子集解》本,作为“枪”,《古代汉语》误为“抢”。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和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均注“抢”为“突过”。皆误。《说文解字》:“枪,歫也(抵据的枪械)。”又《说文》:“歫,止也。一曰:枪也。一曰:超歫。”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许无拒字。歫即拒也。此与彼相抵为拒,相抵则止矣。”若此处“枪”解释为止,则与后之“止”文意重合。按:此处,“枪”应为跳跃之意。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史记·王翦传》曰:‘投石超距。’《索隐》:‘超距犹跳跃也。’”且后文云:“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枪”解为“跳跃”,则文意前后相顾、密合无间。

  三、“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和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均注:“飡同‘餐’。”没有对“三飡”作注解。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注:“三餐,一日的意思。意为只需一日之粮。”此条可谓前后矛盾,彼此互异。若一日就说一日,何谓三餐?人去郊野,整整一日,肚子还很饱。这也不近情理。若说“一日之粮”,既然已经带了一日之粮,有东西吃,那当然肚子饱着。高二语文课本注释,恐误。按:《说文解字》:“餐,吞也。湌,餐或从水。”“餐”的本义是吞食。甲骨文“餐”字从水,从一食器。(参见马如森《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8年4月第1版 371页)食器底下的水是吞食食物时流在外面的。“三”是多意。“三飡”即多吃食物,去郊外,要吃饱,以防饿。但由于距离近,返回来时,肚子还饱着。如此文意便通。“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这说,去的地方越远,则聚的粮食越多。反面以证文章之主旨,物皆有所待,难以达到逍遥自由之境界。

【主要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

[2]王念孙.高邮王氏四种 读书杂志[M].南京: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

[3]刘武. 庄子集解内篇补正[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第1版.

[4]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M]. 北京: 中华书局,1990年5月第2版.

[5]徐灏. 说文段注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6]班固 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 中华书局,1962年6月第1版.

[7]王先谦. 庄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第1版.

[8]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 中华书局,1989年3月第1版.

[9]桂馥. 说文解字义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7月第1版.

[10]马如森.殷虚甲骨文实用字典[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原发表于《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2年第6期 (节选)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第一中学  748200)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