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助我写华章

  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如问我:在琳琅满目、铺天盖地的网海中,你最爱哪一家网站呢?我会脱口而出:国学网。这些年来,只要我打开电脑,总是不由自主地点击国学网,认真浏览一番,国学网已经成为我读书学习的导师和伴侣。

  说起来,国学闯入我的精神世界是上帝安排好的。那是2008年,女儿大学毕业考上了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为了了解古代文学这个专业,也为了尽快帮助女儿适应新的专业需要,我向女儿询问与古代文学相关的网站,于是女儿向我推荐了国学网。从那时起,我便与国学网结下了不解之缘。国学,对我来说是一门新的课题。当我打开国学网,真的是被这里的风景吸引住了。丰富的国学资讯,众多的国学人物,高雅的诗词清话,厚重的学术期刊,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我知道,我分明喜欢上了国学,或者说深深爱上了国学网。

  老实说,在我,喜欢国学绝不是赶当下“国学热”的潮流,实在是主客原因皆有。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我的中学时代是在动乱年代度过的,我没有进过大学的校门,这是我一生的遗憾,这注定我一生都在读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也注定我始终是一个民间的草根写手。不怕献丑,我写的东西,大都是时评、杂谈、新闻,不但思想内容不够深刻,而且文字也乏张力,只好自嘲“豆腐块”、“千字文”(甚至是半千字文)。然而,“千字文”也是需要功夫的。学习一点国学,研究一点古代文学,是修炼“千字文”的最佳途径。这大概就是我读国学网特别起劲的原因之一吧。从客观原因说,阅读国学网就是希望伴女儿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我深深知道,要在孩子面前取得“话语权”,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为此,我决心跟科班的女儿比一比,看谁书读得多,看谁的国学知识多,看谁写的东西多。在此过程中,我注意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将获得的国学资讯及时同女儿交流,发现好文章通过邮件转发给女儿;二是将女儿写的论文、随笔发到国学投稿专栏,以激发她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

  屈指算来,国学网已伴我走过了四个春秋。这对我来说,真不亚于读了四年的大学,收获是沉甸甸的。首先,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与日俱增。过去我一看先秦文学、诸子百家诗文头就大了,现在至少可以硬着头皮读下去了。我先后读过袁行霈版、游国恩版的《中国文学史》,并抄录了三大本的笔记资料。通过对国学的学习研究,我发现古代文学可以安抚浮躁的心,放飞自己的心情,审视自己的灵魂。正是那些先贤的治学精神、信念和处世准则,激励着我读书写作。其次,我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明显的变化是,先前写文章干巴巴的,没有什么文化含量,如今偶尔也卖弄一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类的句子,文章显得有“学问”了。比如,前年我写的随笔《钱穆的坐功》,先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又被国学网等多家网站选载。再比如,我把读古代文学的感受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写成杂文《同是官场文人,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刊发在《检察日报》上。我在文章开头写道: 近来读闲书,随手翻阅了一本《中国文学史》,读着读着不禁陷入困惑。比如,在介绍词人、诗人、文学家的生平时,经常提到这个诗人作家“一生贫困”乃至“贫困而死”这样的字眼,令人唏嘘不已。 以此慨叹:古代有些做官的文人“贫困而死”,而今“贪官诗人”却能敛财上千万。老婆读后夸我写文章有文化了。四年来,我先后出版了《清风等闲度》《而今何事》《较真的声音》三本杂文随笔集。这些成绩的取得,怎能说没有国学网的功劳呢?

  人生易老,用不了多少年,我就奔向花甲之年了。如果说昔日读国学网还有一点功利色彩的话,那么未来的日子,我读国学纯属一种兴趣和爱好。先贤说:“志要高华,趣要淡泊”。穿越历史的隧道,聆听大师的教诲,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滋润我们的心田,那是一种境界和一种生活姿态,我多么希望能永葆这种生活姿态啊!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