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仙姝寂寞林——试论林黛玉的诗情人生

  黛玉是那么的仙逸脱俗,以至于让我们无处抓取,只可在这点滴与片段中窥看她生命的深度与丰富,她的人生正象她的诗歌一样充满了超逸之美。但在这超逸中最能打动读者的是她真挚的情感,黛玉是为爱情而生而死的,她的情感具有异样的深度与幽微。我们虽不在此文中去深究她的爱情,但我们却可在此处通过她与宝钗的友谊,去探看她纯真的灵魂和深挚的情感,以及那化解不开的生命惆怅!

  宝钗因姿容艳美、学识渊博又藏愚守拙,更比黛玉有一种洒脱坦然、妩媚风流的丰韵,众人皆谓黛玉所不及。黛玉清高孤傲自然心里不服,何况又有宝玉时常忘情于宝钗,这让黛玉在心底里有着对宝钗挥之不去的敌意,这敌意是因为清高,更是因为对爱情的捍卫!当我们还未达到对宇宙的全然通透并获得无分辨的最高智慧时;当我们还未达到无我相无人相的无我之境时,就只能用自我的狭小去解读他人的博大,这样的解读注定一无所获而且还会产生巨大的偏差,这偏差虽不能伤及他人的博大,但却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黛玉绝尘脱俗、傲立于众人之上,但她还未达到宝钗将出世与入世任运自在的圆融化境,因此她还无法完全读懂宝钗,她对宝钗的认识自然就会出现偏差。宝钗深知黛玉对自己的不服和敌意,但每逢黛玉小性尖酸之时,只是并不与她计较,在外人看来似乎是宝钗浑然不觉。宝钗的内心明朗灿烂,她的生命里充满了慈悲的温暖与明光,她的慈悲无分辨的普照万物,自然也会普照到黛玉。这爱的光辉一定要等待机缘成熟的时候才会到来,一定要没有一丝刻意和勉强。真正的慈悲一定要在尊重他人全部自由的前提下给予,而自由意味着有犯错误的权利。当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时候,就一定会犯错,而错误是走向正确的必由之路,重要的不是正确或者错误,重要的是她在探索!如果你懂得了这些就再也不会强迫他人一定要每步正确了!你只是会在机缘成熟的时候恰当的给予引导,这引导不会损伤他人一丝的自由。只有这样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只有这样的慈悲才具有巨大的耐心和力量!

  宝钗与黛玉的友谊是在这误会和不解的背景里建立起来,她们的友谊里有慈悲的力量,正是这慈悲的力量深切地打动了黛玉赤诚的心灵,因此这样的友谊才更为真挚动人。

  让我们且从她们生命里出现的这个成熟的机缘看起吧。这机缘隐藏在一个小小的错误里,这样的机缘被灵敏的宝钗捕捉到了。让我们跟着宝钗去品味体贴的大慈,跟着黛玉去开启真心的敬服。

  且说宝钗等吃过早饭,又往贾母处问过安,回园至分路之处,宝钗便叫黛玉道:“颦儿跟我来,有一句话问你。”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院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宝钗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黛玉不解,只管发笑,心里也不免疑惑起来,口里只说:“我何曾说什么?你不过要捏我的错儿罢了。你倒说出来我听听。”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宝钗笑道:“我也不知道,听你说的怪生的,所以请教你。”黛玉道:“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宝钗见他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问,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诉他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31]

  孤傲的人必定有超凡之处,一般人的评判决不会进入她的视野,亦不会对她有丝毫的触动,因为这一般人在她之下,完全不具备评判的能力。但若是有一个更高超的人能给予指点,说出她的缺憾,她不但会信服,还会捧出自己的赤诚之心,因为她懂得此人比自己更为难得,更需要加倍的珍惜。黛玉正是这样的人,就在此时她遇到了比自己更高超的宝钗。

  要与他人建立真正的关系,就一定要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言辞指出他人的缺点,指引他人的迷茫,降伏他人生命里的无明,共同走向光明的圣境,这才是真正的情谊。黛玉性情真纯,最爱指出他人的缺点,但她的直率里却缺乏一种成熟,因此她的率真就缺失了一种纠正的力量,只是会显得自己孤傲偏僻。宝钗对诸位姊妹时常都有引导,但众人却觉得她慈爱体贴,那是因为她的真诚里有着细致入微的爱惜,因为她即使在指出他人缺点之时仍旧心怀谦卑。虽同是直率真诚的引导,但宝钗更为周到细腻,因为她能完全将自我放下,完全为他人着想,这样真诚而成熟的爱就是慈悲,因此这样的爱就具有了非凡的力量!

  “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在宝钗的一笑一审下,我们感受到这严厉里含着亲昵的调笑,这调笑里又夹杂着慈爱,试问谁能有这样亦庄亦谐的开篇,让你不能有紧张的抗拒亦不能有亲昵的轻佻!宝钗再一步步问去,说到黛玉有失检点之处,却只是含蓄的点到,又用“我竟不知那里来的”收住,不伤黛玉一丝情面,真是多情若此!再见黛玉已知错,便款款的又说到自己也曾是从这些书里走来的,这样的自剖是事实,更是对黛玉不必过于自愧的劝慰,我们不禁要问谁能这样心思细敏,如此的体贴入微!对于这样真诚的劝慰还会有谁不接受呢?

  再看黛玉亦是聪敏至极的人,当宝钗点到昨儿贾母等众人在一起吃酒,黛玉所行的酒令欠妥之时,一语提醒了黛玉,她便马上自省红了脸,亦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高傲的黛玉在这里敬服了,敬服在宝钗私下相告的体贴爱意里,敬服在宝钗为她着想的一片真诚情谊里。在黛玉愧悔的话语里,我们看到了她在宝钗面前显得年幼无知的娇憨,这娇憨令人为之动容!因为有了这样的臣服,黛玉的高傲才有了更深的底蕴,因为黛玉的高傲里并无一丝作茧的自恋与矫情的轻薄,因为她的高傲里亦有深深的敬服。

  再看宝钗要审黛玉并非只为黛玉所行的酒令,而是对黛玉有更深切的关怀。黛玉的酒令出自《牡丹亭》、《西厢记》,因此宝钗得知黛玉看过此类书。宝钗劝慰黛玉就先从这些杂书说起,这些书里虽有感人之处,但却无非是用浓丽的词汇描写男女的离愁别绪、爱恨纠葛,终究是小情小爱的玩意儿,实在不曾入得生命的大道。而在青春期的黛玉若被此种缠绵的私情迷住,就会误入歧途,再难入生命的大情大爱了。宝钗曾经入得其内,如今又超然其上,她深知此类杂书的小趣和大害,因此她从自己深切的体悟说起,对黛玉的赤诚之心可见。她对黛玉的劝慰并非只为那不太妥当的酒令,而是最怕黛玉“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这样深挚的关切,黛玉怎能不听入耳内,记在心间,心底里怎能不深深的敬服呢?

  不被杂书引入歧途,这才是宝钗劝慰黛玉的第一步,指引善读的黛玉走向博而不杂,这才是宝钗的第二层深意。她认为不但此种杂书不好,“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如果我们不能深切体会宝钗的良苦用心,只得了宝钗的只言片语,就说她是被毒汁子浸泡过的封建淑女,那就太过疏漏了!历来的文人才子,即使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32]他们的聪明灵秀虽在万万人之上,才情纵横亦能留名千古,但他们大多被“小我”所困,未能走出自我才情的狭隘。其中虽亦有走向自我解脱之路的,但终究都没能走向那个“大我”与“无我”的慈悲之境,因此对于生命的大道而言,他们终究是小觉之人,未能获得生命完整觉悟的大道!诗情文彩大多言志诉情,多被自我的思想与情感所缚,难以走入“无我相”的任由自在与圆融之境,不得生命的真实与大美,因此宝钗才会说作诗写字并非此生的要事。黛玉才情横溢,决不逊色于前朝的这些文人才子,但宝钗却在此处否定了这样的才华,宝钗是提醒黛玉不要被才情所缚,不要被“小我”的思想与情感所缚,而失去体验生命至真大美的自由与自在。其劝慰的深意真是令小智之人不能领受!但黛玉也决非凡品,无论从黛玉教香菱作诗的那些话语里,还是从黛玉曾经的诗歌里,我们都可深切的感触到黛玉的生活虽时时都有浓郁的诗情,但她并未被小我的情感完全困死,她仍在向往与追求着那个超越小我之外的更博大而自由的境界,也正因为此,她品格里才有了那脱俗的仙逸。因此,她才能深知宝钗劝慰的深挚;因此,她才能领受宝钗那诚挚的慈悲。

  那么既认得了字,到底该选些什么书读呢?宝钗只用了“正经”二字概括了这一类书,那么我想只有与“道”同行的那些文字,指向宇宙绝对真理的那些文字,才可配宝钗的“正经”二字。宝钗在学海书山中,给黛玉指引了一条直通生命光明彼岸的路径,这样的智慧与慈悲怎能解不开黛玉心中那狭隘的误解,这样深切的情谊怎能不令黛玉心下暗服感慨良多呢?

  宝钗对黛玉的指引不但是真诚的,而且更是珍贵的!谁会拒绝生命中如此珍贵的情谊?这样的情谊可遇而不可求,她是命运恩赐的珍贵礼物,这样的情谊会令她们的生命变得富饶!

  黛玉获得了这份情谊,她是用一颗真纯的心解开了误解,解开了自己内心的狭隘,黛玉的真纯深深的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她的一爱一憎都无丝毫的杂念,都能由心而发,由口而出,在言与行上没有一丝的缝隙与裂痕,这样的真纯是最根本的真诚,黛玉用这样的真诚面对自己,面对她人,因此她领受了宝钗的慈悲,因此她获得了这样珍贵的友情!在这两个绝品女子的情谊里有着灵魂深处的体贴与关切、相契与相知,让我们且随着她们灵魂里琴瑟的合鸣一步步看去。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有时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也都不苛责。

  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宝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33]

  黛玉的嗽疾每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此病是五脏脾肺之病,黛玉因先天柔弱又后天失调,使脏腑之病终成痼疾久治不愈。但若要追究黛玉这痼疾的来源,那就要追溯到久远的因果了,此病皆因上世那未偿的灌溉之德,郁结在脏腑之中,气息凝聚不通,终化作一段不尽缠绵之意,黛玉此病乃是从胎里带来的因果,今世终难调治!人有五脏化生为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脏腑与这些情致若不能得到适时的调和,五脏便生病变,这病变又影响得五情七欲不能平和,导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病弱的五脏又易于感伤此五情,因此交互影响使病情愈加沉重,顽疾难化。黛玉因前世的宿缘,今世的忧愁,使得此生被这病苦与情苦所缚,无力挣脱!高明的医术,只能解今日之病,不能解前世的因果,想要痊愈就需得要了脱生死,彻悟一切皆幻、万物皆空的至理,回归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本真之境!

  且不说这么久远,现只说黛玉当下这病该如何医治。黛玉的病皆因气血太弱,以至忧思寒暑皆能伤之;加之身世孤苦无依,忧愤难抑;每因无人解忧,惟以诗情舒怀,五情又伤于五脏,真是内外交攻,此病竟一年重似一年。黛玉如此柔弱,即使调养亦需要温和慢补,若补的过急反会成伤,这也正是宝钗所言人参肉桂虽益气补神,但若过多恐太热不宜的缘故。宝钗主张以药补为辅,还应以五谷养神,这正是“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34]的道理。因此宝钗主张应以平肝健胃为要,胃气无病,饮食便能养人了,于是给黛玉开了个冰糖燕窝的方子。燕窝性味甘平,入肺、胃、肾三经,最能养阴润燥、益气补中,不但是调养虚劳咳嗽,添精补髓的佳品,而且其色雪白,其味亦甚美,此方用于黛玉之病症实为最切。此冰糖燕窝粥若能每日晨起不间断服用,日久气血自然会获得补益。

  我们在宝钗渊博的学识、透彻养生妙道的至理之后,看到的更是深切的体贴和情谊,这情谊是那么的真挚感人,正是这温暖的情谊让黛玉的灵魂不再觉得孤独。我们再看黛玉听了这样的一番话后又是如何: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35]

  在宝钗给了黛玉那份如赤金般珍贵的情谊之后,黛玉便将自己孤寂的心灵打开给宝钗了。这是两个高洁而多情灵魂的友谊,她们是高贵人格中慈悲与谦卑的合鸣,如果你的灵魂不够纯洁,那么你又怎能听到如此美妙的和音!黛玉那颗如同幽兰般高洁孤傲的心被宝钗那飘散而出的慈悲触动之后,她的幽香便深深的从心底里散发出来,这是真诚和谦卑的芬芳,这芬芳随风远扬、永久不逝,直沁我们的肺腑、留香于我们的魂魄!

  黛玉以直剖自我内心的真诚开篇,这样真诚的愧悔与反思给我们以震撼!品格的高贵与品性的谦卑从来都是携手而进的,谦卑是一座真正的高山,能翻越过这座高山的人,才能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境地。谦卑需要超越自我,需要对自我进行深刻的反省和否定,没有力量的人只能沉迷在自我的幻境里,无法进入这样的真诚!多少良才死在自我的狂傲之中,死在自我的狭隘之中,因为他们不懂得谦卑,不懂得小我的局限,这是无知,更是无力。黛玉的真诚是那么动人,因为这真诚里有否定自我与超越自我的大力,这样一个柔弱而孤独无依的女子,她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是凡人不可企及的!她高傲脱俗翘楚于众人之上,此刻她又以谦卑的真诚超越于小我的束缚之上。谦卑让她获得了真诚的友谊,谦卑让她超越小我的狭隘。是真诚使黛玉迈向了人格的完满,是谦卑使黛玉更为高贵,因此她获得了珍贵的友谊!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谁能这样无一丝遮掩的将心意表达?谁能给自己如此不留情面的否定?谁能将自己内心的狭隘捧于他人的面前?这样的真诚如此的清亮,她将自己的灵魂照亮,让那曾经有过的瑕疵无处躲藏。“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这样的愧悔,这样的自剖,谁能做到?如果说前面的一句是对自己曾经因狭隘而有的行为愧悔的话,那么这一句就是在为自己会有的一个念头而愧悔了!这样的自省是如此的深透,在此处黛玉将自己的狭隘彻底击碎,这样的大力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自省的谦卑里,在真诚的明光之中,黛玉的灵魂被照得通透,那曾经的瑕疵早已化为轻烟随风而去了!对自我的超越需要谦卑的大力,但超越之后轻灵的快慰又怎能用言语形容!

  “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黛玉的孤苦无依是他人难以想象的,她被父母丢下,一个人在这个世界里游走,而她又是那么的柔弱。黛玉寄居在祖母家,虽有祖母疼爱,众人怜惜,但谁又能进入她的心底,谁又能解开她内心深处的孤寂?宝玉虽能时时体贴入微,但爱情里总是苦乐相伴的,爱情里亦有无法排遣的孤独,并非可以无话不说的。黛玉此时的这一番感叹真是发自肺腑的,因为除了宝钗之外没有人给过她这么体贴的指引和这么深切的关爱!

  在这样深切的关爱面前,黛玉低下了她那高傲的头颅,黛玉用谦卑与真诚领受了宝钗的慈悲,她敏感的心灵捕捉到了这深切的爱意,她不会让这如金般珍贵的情谊从生命中溜走,她要把心打开作为回应!因此,黛玉超越了自我的束缚,获得了灵魂的轻灵,获得了珍贵的友谊,她的灵魂再也不会象以前那么孤寂了,因为有人用生命的真诚与她和鸣!黛玉捕捉到了宝钗的慈悲和爱意,她用自己赤诚而真纯的心在领受。她领受了,所以她得到了,真正灵魂的相交需要一颗开放而谦卑的优质心灵。

  因此,黛玉将自己处境的烦难告诉了宝钗,这无法向人启齿的愁苦,她告诉了这样一位真心相对的人,她无法倾诉无法排遣的忧愁,此刻有一人在用心倾听,有一人愿意为她分担,这样的情谊如此真挚,这样的情谊如此珍贵!在黛玉诉说烦难之时,宝钗却用一句玩笑收住:“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在此处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脂评的批词:“宝钗此一戏直抵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36]此时我们看到的非但只是儿女小窗中的喁喁,宝钗能用此语来戏黛玉,可知黛玉决非小性小气之人。在此戏语之后我们亦能看到了宝钗的多情与大慈!宝钗用这样的一句玩笑将黛玉的愁苦止住,这玩笑带来的是无限的宽慰,宝钗用一个更为博大的胸怀释解着黛玉的敏感。谁能将一句戏语用得如此贴切?谁能将无比的怜惜与慈爱隐藏在轻松的戏语之中?谁又能用一句戏语将黛玉细密的烦闷一下子解开,将她带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胸怀?黛玉的一切烦难都在宝钗这一句戏语里被释解了,那些细密的烦恼被宽大的胸怀吹散了!

  在这戏语之后,紧跟着而来的一番劝慰更为真切体贴,句句解开黛玉心中的症结,句句安慰都在排遣着黛玉心中的愁苦,难怪黛玉会感叹道:“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的多情是真正的多情,她的多情象芬芳一样飘散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从不偏私。她的爱意象甘露一样洒向她身边的每一个人,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给的恰到好处。宝钗的情感已远远的超越了自我情感的得失,她的爱再没有一丝的束缚,只是完全的给予,这样的爱是无敌的慈悲,这样的情是真正的多情!因此,宝钗在黛玉深深感慨之后却说了一句“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没有进入慈悲的人永远也读不懂此句。因为在亲密的浓情里,我们不能接受这样的不温不热,因为我们读不懂宝钗不远不近不偏不倚的这句话的深意。她为何如此的坦然,她为何要表达自己的爱意并非在此处更多了一些?在宝钗与黛玉真挚的友情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舒朗,她是那么的清晰,未被情感所驾御,这是慈悲的特性,只有超越了情感的慈悲才会持久留香、恒久不去,因为她已超越了一时的激情而进入了永恒!最恰当的爱是有距离的,最恒久的爱不是痴迷的而是清醒的。宝钗此句是自己的真心,但这真心里有着对黛玉更深刻的劝慰,她不要黛玉痴迷于这样的情谊,她不要黛玉被这样的情感所缚,谁能领受如此之深的慈悲!

  能够遇到相知,在此生是多么的难得可贵!宝钗和黛玉相知了,她们的友谊里有着最深切的怜惜,那神通意会的默契与快慰,局外之人是无法体味的。读懂了黛玉的谦卑与真诚,读懂了她打开了的赤诚之心,我们就不得不对黛玉要有几分深深的敬佩,这样一个柔弱多病又孤独的女子,她仍然挣脱着种种束缚,向着更广博的人生境界走去。

  宝钗和黛玉的神交只能意会,但黛玉因了这份友谊而有的行为变化,我们却可捕捉到一二,从中我们来看她们两心相投的情谊和亲昵。

  ……薛姨妈只得也挪进园来。……况贾母又千叮咛万嘱咐托他照管林黛玉,薛姨妈素习也最怜爱他的,今既巧遇这事,便挪至潇湘馆来和黛玉同房,一应药饵饮食十分经心。黛玉感戴不尽,以后便亦如宝钗之呼,连宝钗前亦直以姐姐呼之,宝琴前直以妹妹呼之,俨似同胞共出,较诸人更似亲切。贾母见如此,也十分喜悦放心。[37]

  有了宝钗的友谊,有了薛姨妈爱语慰痴颦的疼爱,无寄而孤独的黛玉在心灵上便不觉得那么孤苦了。黛玉心灵深处荡漾起了爱意的温暖,她们之间有了亲人一般的爱。黛玉陶醉在这样的爱意里,她用自己亲切的称呼表达着内心的亲昵,谁能不被黛玉的至真所动!谁能不从内心深处去疼爱怜惜这位可爱可敬真挚纯真的女子呢?这样至真的情谊是如此的动人!

  我们再来看黛玉和宝钗在生活中微细的言行,来体会她们之间的亲密与默契:

  袭人便送了那钟去,偏和宝钗在一处,只得一钟茶,便说:“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说:“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38]

  黛玉与宝钗如此自然的共饮了一盏茶,而且黛玉饮干了剩下的半盏,我们何曾见过孤傲的黛玉如此?是内心的敬服让黛玉如此的谦卑,是默契的友谊使得这谦卑如此自然,是相契的灵魂与至真的情感使她们超越了一切外在的羁绊。真心的敬服,真诚的友谊竟可以远远超出小我的自尊,直达灵魂的深处,奏响琴瑟的和鸣!

  在黛玉与宝钗的友谊中,我们看到她冲破了“小我”的种种捆绑,深刻反省与透彻着自己的局限,她用一种更大的力量直去生命的本真之境,直视生命的真实,真诚与谦卑带领她进入了充满博大爱意的生命之境。对生命本真的返归从来都不可以轻易获得,它需要超越自我的大力,它需要超越种种束缚进入无碍的自由之境,获得了这样的大力和自由才可以超凡脱俗!是黛玉的真诚与谦卑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种力量,黛玉的身体是柔弱的,但她的精神力量却有着让我们敬佩的强悍。她就这样一次次的挣脱了层层束缚,直奔向生命的本真与自由之境!

  在黛玉的身上有着一种不平衡的美,这种美如此之深的打动了我们,因为她让我们在柔弱的躯壳下看到了不妥协不屈服的倔强与强悍!黛玉在这“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世路上孤独的行走,捍卫着自己纯洁的灵魂,捍卫着自己的爱情,捍卫着生命中每一点滴真纯的情灵。身体的柔弱与精神的坚毅就这样不平衡的发展着,直到这矛盾一天比一天更为尖锐,直到黛玉身陷病苦再无力挣脱,这样的不平衡最终带走了她的生命!

  黛玉短暂的生命是不幸的,但亦是丰美的,因为她保有了灵魂的纯洁与高贵,因为她享用了生命里每一点滴的爱意与惆怅,因为她享用了最深最纯的友情和爱情。当死亡到来的时候,黛玉返回了那个澄明虚无的永恒之境。死亡的虚无留给了宝钗痛彻心扉的愁苦!这样一份深挚的情谊再也不可以触摸了,这痛楚刻进了宝钗的魂魄,这痛楚挥之不去,这思念又无抓无取!

  让我们一起去到宝钗的那首《忆菊》诗里去感伤这断肠的相失吧!

忆菊 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为我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39]

  黛玉的死带给了宝钗无法排遣的生命惆怅,这痛楚深切的进入了每一个白天和晚上,令她在傍晚痴坐,又在梦境中相思,没有人再能懂得这样的思念,也没有人再能怜惜这灵魂深处的孤寂与痛苦。也许只有死亡才能抚平这样的伤痛!

  一个至美的情灵夭逝了,难道这痛楚只刻入了宝钗的魂魄,而没有刻入我们的魂魄吗?黛玉的死带给了我们不尽的惆怅,我们曾跟随着她的一颦一笑一步步走向了生命灵性的纯美与至真,她带领着我们游历了爱情的巅峰与低谷,游历了友情的真挚与赤诚,她用诗意的生命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无限纯美的时空,但她却又用艳丽的生命指向了死亡,她的死亡将我们一下子抛入了永恒的虚空!如同一根琴弦突然绷断,一首高昂的生命之乐嘎然而止!她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恒久不去的惆怅,是她用死亡打开了我们对生命更深刻的思索。这是前世的宿命还是现实的残酷?这是生命没有步入平衡的缺憾还是命运的不幸?一个纯美的生命死去了,但她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关于生命的问题,如果你够细心也够勇敢,那么也许你会在此处解开生命的迷团!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