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汉学类学术会议信息(2011年11月)

6、多元化经典诠释:第三届「人文化成之视野与策略」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1年11月5至6日

地点:国立东华大学寿丰校区原民院国际会议厅

主办单位: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

会议内容:

11月5日(周六)
9:20-10:10
【主题演讲】
京都中国学者的经典诠释意识——有心印而无雷同(连清吉,日本长崎大学环境科学部人文社会环境学系教授)

10:20-12:00
【第一场】
主持人:张双英(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
当经典本身亦随时代转化──审视所谓「李清照的词」(艾朗诺,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东亚系教授)
讨论人:刘少雄(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从严子陵到黄公望──富春江文化意象的诠释史(胡晓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讨论人:曹淑娟(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家数.名家.大家──有关古代文学批评标准的一个考察(蒋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教授)
讨论人:张双英(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

14:00-15:40
【第二场】
主持人:王文进(东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谢灵运〈拟邺中集八首并序〉中的诠释与批评——兼论拟作中的抒情自我问题(许铭全,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讨论人:陶玉璞(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重提悼亡说——李商隐〈锦瑟〉句解(黄景进,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
讨论人:刘汉初(东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牛郎织女戏剧的承载——兼论神话剧(丘慧莹,彰化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讨论人:徐信义(慈济大学东方语文系教授)

16:00-17:40
【第三场】
主持人:林明珠(东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经典的多元化再创造:郭宝昆《郑和的后代》的四个导演版本(柯思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教授)
讨论人:秦嘉嫄(东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解读「虹影丛书.民国女作家小说经典」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正典化的意义(黄念欣,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教授)
讨论人:丘慧莹(彰化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悬宕与奥义——台湾乡土小说中神鬼叙事的再诠释(陈慧龄,新竹教育大学中文系教授)
讨论人:张启超(东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1月6日(周日)
9:30-10:40
【第四场】
主持人:叶国良(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荀子礼制理想与实践的权力观(江美华,东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讨论人:陈金木(慈济大学东方语文系教授)
竟陵派诗学视野中的《庄子》诠释——谭元春《遇庄》论析(谢明阳,东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讨论人:徐圣心(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11:00-12:10
【第五场】
主持人:锺彩钧(中研院文哲所所长)
论僧肇《注维摩诘经》中的至人观(涂艳秋,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
讨论人:锺彩钧
儒学经典诠释的他律系统:以王阳明为例(林维杰,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员)
讨论人:林安梧(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教授)

13:30-15:00
【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论坛-1】
主持人:林安梧(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教授)
引言人:邵华(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
    徐志啸(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治国(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张双英(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
    叶国良(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锺彩钧(中央研究院文哲所所长)

15:15-16:45
【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论坛-2】
主持人:傅永军(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
引言人:王新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李清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
    何卫平(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林朝成(成功大学中文系教授)
    洪汉鼎(山东大学哲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教授)
    陈金钊(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教授)

7、「简吉与台湾农民组合运动」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1年11月12至13日

地点:国立台南大学启明苑演讲厅

主办单位:国立台南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

会议内容:

11月12日(周六)
9:00-10:00
【专题演讲】
主持人:李瑞腾
左翼人士与白色恐怖事件(许雪姬)

10:20-12:10
【第一场研讨会:国际学者】
主持人:李瑞腾
切.格瓦拉的教育论(John Holst)
评论人:杨渡
殖民地近代化与普罗农民文学——以〈农民小说集〉(1933)为中心(李奉范)
评论人:施懿琳
简吉的台湾农民运动与资源动员理论——以简吉的台湾民族主义思想为中心(伊藤干彦)
评论人:翁佳音

13:00-14:50
【第二场研讨会:农民运动】
主持人:许雪姬
航向「劳动阶级天堂」之旅(林炳炎)
评论人:锺淑敏
农村出代志:台湾农村文学里的抵殖民「骚动」论述(江昺仑)
评论人:陈文松
战前与战后台湾左翼思想之连续、断裂与变形——以台共为观察对象(吴叡人)
评论人:陈翠莲

15:10-17:00
【第三场研讨会:战前战后的社会经济】
主持人:张清荣
不等价交换关系下的金融资本积累——以嘉义银行(1905-1923)为例(张怡敏)
评论人:黄绍恒
浊水溪出代志——经济环境变迁下的社会运动(张素玢)
评论人:李力庸
新高制糖与蔗农(林兰芳)
评论人:何凤娇

11月13日(周日)
9:00-10:00
【专题演讲】
主持人:尹玫君
战前与战后的台湾共产党(陈翠莲)

10:20-12:10
【第四场研讨会:战后的恐怖政治】
主持人:黄富三
苏新在东亚共产运动的矛盾与困境(黄文源)
评论人:陈翠莲
死牢歌声——叶陶的二二八(赵惠敏)
评论人:戴宝村
1950年代台湾国民党当局对异己的整肃——以整肃政治犯为中心的讨论(苏瑞锵)
评论人:陈仪深

13:00-14:20
【第五场研讨会:左翼的思想与革命】
主持人:戴文锋
阶级对立与煽动憧憬——《三字集》对农民的魅惑(施幸妙)
评论人:王建国
「革命」是唯一的答案:战后初期台湾地下反抗运动初探(林邑轩)
评论人:黄富三

14:40-16:00
【第六场研讨会:狱政与白色恐怖】
主持人:赖志彰
日治与国府狱政之比较——以简吉和柏杨为例(王妙花)
评论人:林登顺
〈吴谣访谈录〉呈现之「二二八」暨五〇年代白色恐怖——以高雄县为例(薛渊元)
评论人:苏瑶崇

16:00-16:30
【综合座谈】
主持人:张清荣
与会学者:简明仁、陈翠莲、陈仪

8、「儒道佛三家的哲学论辩」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1年11月12至13日

地点:台湾大学水源校区哲学系馆

主办单位:台湾大学哲学系

会议内容:会议宗旨:深化传统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之研究成果、推展中国哲学真理观的研究、提倡儒道佛三对话的研究新视野、解析儒道佛三家论辩的意旨、追求学术卓越的深刻成就。

主题说明:当前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与日俱增,且由过去以传统西方哲学的视野诠释中国哲学的文本的研究方式,转向至以当代哲学研究的视野,从伦理学议题、从语言分析进路、从论证形式的推演方向等等多元进路,深入中国哲学文本研究的工作中。然而,传统中国哲学义理研究的学术阵营,亦在过去百年的现代学术洗礼下,发展出更为精实的研究方法,或为个别学派传统的钻研与累积,或为三教对话而非对立的视野翻新,对于传统中国哲学文本的研究,更有不让西方学术风气的成就在。因此,不论西方学术的影响为何,回归中国哲学的宗旨,发掘其中的真理观辩证问题,仍是中国哲学研究的核心价值。只有将三教真理观辨析清楚,才有传统儒道佛三家的现代研究意义与学派存在价值。当然,今日的研究视野,应着眼于理解与对话而非坚持与对立,应注重方法的自觉而非意识型态的重复,因此今天来谈中国哲学的真理观问题,将不再是着眼于过去三家之内或之间的争执与批判,而应该是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深入各家的预设系统,诠释意见表述的脉络,针对学派之内或之间的冲突,指出差异的缘由,提出互为尊重的思路,而成功为「儒道佛三家的哲学论辩」。

台湾大学哲学系,在过去三、四年来,不断提倡传统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议题,从形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进路,倡议中国哲学的现代诠释视野,连续举办了三、四场的国际学术会议,以此为基础,将研究成果与最新动力注入儒道佛三家的哲学论辩议题中,正是高举议题、倡导研究的最佳时机。

会议规划:本次会议仍将依循过去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规模,邀集亚洲各地及欧美相关领域的学者与会,结合国内中国哲学领域的学者,举办为期两天的学术会议,并欢迎研究生同学参与发表。会议日期预定为2011年11月12日至13日(周六、周日)。

邀请对象将不限于中国哲学专长之学者,亦欢迎西方哲学专长之学者撰文与会。欢迎填写报名表格,寄送至本系联络人
杜保瑞: bauruei.tw@yahoo.com.tw
佐藤将之:msato@ntu.edu.tw

本研讨会论文收件已截止,主办单位将在召开审查会议后,通知是否接受发表。正式论文应于2011年10月31日前缴交,字数以一万五千字为上限。

9、抒情与叙事的多音交响——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1年11月12至13日

地点:辅仁大学谷欣厅(新北市新庄区中正路510号)

主办单位: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

会议主题:通与变

「变则可久,通则不乏」。文学的创作、诠释、批评固有其体常,然时运迁异、人士殊方,又不免交奏出斑斓多音之交响。请以「通变」为精神旋律,举凡「文变染乎世情」之观察、流派更迭之梳理、时代感觉结构之重塑、中西文艺理论之照应,「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庶几可得「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泉」的通变之方。敬请大雅君子不拘古今文类,以下列为书写范畴,撰成玉篇:
(一)文学析论
(二)文学批评
(三)文学史
(四)互文比

10、2011年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历史与地理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1年11月18日

地点: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校公诚楼会议厅

主办单位: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历史与地理学系、国家图书馆

会议内容:研讨主题:史地整合之研究-新理论与新视野

论文投稿通过名单:

安史之乱对杜甫诗作的影响(李茗蕙)
国家、地域与熟蕃边区移住——以日治时代的宜兰为个案(黄雯娟)
旅游的「原汁原味」(authenticity)(林伟仁)
《太平御览》与《册府元龟》中的域外世界(陈碧玲)
论《左传》君子日(秦照芬)
从抗清开台探讨郑成功的人格特质(李威霖)
拉萨大昭寺的历史地位:从壁画及唐卡的修复探讨西藏绘画艺术理念(耿振华)
论东周时期秦晋争霸中的「西河之地」(石兰梅)
论王莽的土地改革政策的社会背景及影响(林哲宇)
东沙岛中文名称来源及地图绘制(汤熙勇)
国家治理与地方:台湾东部的移民安置(1895-1960)(吴育臻)
学仕化与它的研究议题:以台湾为例(简博秀)
日治时代美浓平原客家聚落的扩张(许淑娟)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