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杂志近期目录(二)

2011年1—9月

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2本第2分册(2011年6月)

  出版单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台湾地区出土铜器及相关遗留刍论(陈光祖)

  唐、宋时期的功德寺——以忏悔仪式为中心的讨论(刘淑芬)

  地方性与跨地方性——从「子游传统」之论述与实践看苏州在地文化与理学之竞合(李卓颖)

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2期(2011年6月)

  出版单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论文】

  从宗教场所到庙会中心——清代北京藏传佛寺的演变及其与喀尔喀蒙古王公朝觐贸易的互动(赖惠敏)

  近代中日关系的起点——1870年中日缔约的检讨(李启彰)

  社会资本与近代企业生存——以北伐时期山东中兴煤矿为中心的考察(范矿生)

  统筹与自给之间:中共陕甘宁边区的财经政策与金融贸易体系(陈耀煌)

  【书评】

  巫仁恕、康豹、林美莉主编,《从城市看中国的现代性》(卢汉超)

  民国公务员俸给福利制度研究的新成果:评何家伟《国民政府公务员俸给福利制度研究(1928-1949)》(谢放)

三、《台湾史研究》第18卷第2期(2011年6月)

  出版单位: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研究论著】

  「业凭契管」——清代台湾土地业主权与诉讼文化的分析(林文凯)

  日治时期台南高等工业学校设立之研究(王耀德)

  「台湾光复致敬团」的任务及其影响(许雪姬)

  在日台湾人与战后日本神户华侨社会的变迁(许琼丰)

  【研究讨论】

  2009年台湾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范燕秋)

四、《台湾大学历史学报》第47期(2011年6月)

  出版单位:台湾大学历史学系

  南宋温艚考--海盗活动、私盐运贩与沿海航运的发展(梁庚尧)

  民初美国企业对黄河铁桥和南方大港的投资──企业、政府与外交关系的考察(吴翎君)

  土地与叛乱--十三世纪中期英格兰贵族改革运动的一个面向(刘慧)

  「想象的字体」:布莱斯.马登的《王红公蚀刻》图册(刘巧楣)

  评介《地缘民族主义在中国——历史地理学思潮1900-1949》(艾立德)

  引介尤根.欧斯特哈默着,刘兴华译,《亚洲去魔化:18世纪的欧洲与亚洲帝国》(韩承桦)

  故纸堆里觅新知:评《中国地方志基督教史料辑要》(肖清和)

五、《新史学》第22卷第2期(2011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新史学杂志社

  【论著】

  法国社会对查理六世疯狂病的反应及其引发的政治危机(陈秀凤)

  重塑形象之争——1923年设置黑人姆妈纪念雕像提议案之研究(黄文龄)

  历史意识与道德意识——柯灵乌的道德思想初探(曾国祥)

  国家、农民与「余粮」——河南省桐柏县的统购统销(1953-1955)(曹树基、廖礼莹)

  【研究讨论】

  再论晚清台湾开港后的米谷输出问题(林文凯)

  【书评】

  评Richard Hingley, Globalizing Roman Culture:Unity, Diversity and Empire(胡川安)

六、《中山人文学报》第31卷(2011年7月)

  出版单位: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

  The Aesthetics of Violence in Four Cinematic Hamlets (Wai-Fong Cheang)

  Rewriting and Identify in Assia Djebar’s L’Amour, la fantasia(Tzu-Shiow Chuang)

  广东北管音乐的发现:日本清乐中的北管音乐探查(张继光)

  开放剧场的「集体即兴创作」之冲突与易逝(朱静美)

  勾勒帝国路径的权力拼图:库柏《大草原》中的远西地景与美国早期国族主义运动内部意识型态的竞争(周淑娟)

  后现代巫者的系谱与变貌:九〇后华文文学对萨满文化复兴的响应(吕奇芬)

  从尼采美学诠释《人间词话》李后主评论与「有我之境」意涵(张美娟)

  从李思娴的三首作品论其对「表达」之观念与相关技巧(庄效文)

  迪悌耶钢琴奏鸣曲研究(骆淑嫈)

  《文心封禅》与《文选》符命的文类省思:以历史文化的考察为主(龙亚珍)

  大学生本土语言态度研究:以联大语传系为例(苏政杰)

七、《博物馆与文化》创刊号(2011年6月)

  出版单位:中华民国博物馆学会

  【博物馆百年发展与国际视野】

  发刊词(冯明珠)

  百年来的博物馆学议题(1911-2011)(王嵩山、陈佳利)

  【博物馆百年发展与国际视野】

  博物馆、知识生产与市民参加:日本地域博物馆论与市民参加型调查(黄贞燕)

  儿童博物馆的百年发展(陈涵郁)

  纪念馆文化与公共性(曹钦荣)

  清宫档案展之在地诠释:谈国立故宫博物院清代台湾史料展(冯明珠)

  从冲突到合作:浅谈博物馆的文物归还问题(柯秀雯)

  【博物馆志】

  History of Museums: A Focus on Museums and Museology in Germany 1900-2011(Hildegard K. Vieregg)

  Development of Museum Activities in Siberia in the 18th-20th Centuries(O. N. Truevtseva)

八、《华冈哲学学报》第3期(2011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

  【论文】

  由万物构成问题辨析《管子》四篇中的道与气(陈佩君)

  美与善的融合:马里旦美学与中国文人绘画艺术之比较与会通(何佳瑞)

  对湛甘泉工夫论的检视(黄泊凯)

  德里达的「非传统形上学」——从德里达「解构」胡塞尔记号现象学的观点看(邓文韬)

  朱熹理学「豁然贯通」的依据(卢其薇)

  【书评】

  布利克豪斯与史密斯《苏格拉底的道德心理学》(史达立)

  山塔斯《理解柏拉图的《理想国篇》》(徐学庸)

九、《中国学术年刊》第33期春季号(2011年3月)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

  论韩愈贬潮时期文章写作的两种策略——以〈潮州刺史谢上表〉及〈鳄鱼文〉为考察主轴(姜龙翔)

  苕溪渔隐论宋诗宋调之形成——以欧、王、苏、黄诗风为例(张高评)

  从王船山「乾坤并建」论其「情景交融」之诗学基础(王诗评)

  论章法四大律之方法论原则——以多二一(0)螺旋结构作系统探讨(陈满铭)

十、《中国学术年刊》第32期秋季号(2011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

  作为道德/语文教育教材的《论语》——以近代日本中校教科书/汉文参考书所作的考察(金培懿)

  汉武帝的郊祀与封禅(张书豪)

  唐人小说所记载之巫觋及其求与研究(卢秀满)

  论唐君毅解濂溪之天道思想(邓秀梅)

  雷思齐易学中的宇宙观(林庭宇)

  「演义」:明代四大奇书书写性质探析(李志宏)

  文化图景的形构:王士性《广志绎》之地方知识与叙事(范宜如)

  说「蛋」(胡云凤)

十一、《台湾文学研究集刊》第9期(2011年2月)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

  From Different Shores: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Historical Writings on Taiwan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张隆志)

  帝国底下的两个「南方」:从西川满与龙瑛宗的诗作看起(林巾力)

  殖民地文学的伤痕——论龙瑛宗《莲雾的庭院》的禁刊问题(王惠珍)

  台静农先生诗作中的两岸经验(柯庆明)

  「文化清洁运动」与五〇年代官方文艺论述下的主体建构——一个诠释架构的反思(萧义玲)

十二、《国文学报》第48期(2010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

  《左传》「弒君叙事」举隅——以赵盾、崔杼为例(李隆献、蔡莹莹)

  郭象〈庄子序〉真伪问题续探(姜龙翔)

  唐君毅先生论朱子格物致知工夫(黄莹暖)

  论《西游记》的《心经》与「无字真经」(谢文华)

  莳花幽赏与生命观照——论《闲情偶寄》的草木世界(黄培青)

  阴影里的明灭——美国垮掉派对李亚伟「莽汉诗歌」的影响研究(陈大为)

  洪醒夫叙事诗潜存的小说企图(解昆桦)

  从汉语词族看上古声母的拟音问题(丘彦遂)

  论篇章意象之联贯艺术——以多二一(0)螺旋结构切入做探讨(陈满铭)

十三、《新亚学报》第29卷

  出版单位:香港·新亚研究所

  东汉中央集议制度之探讨(李学铭)

  日治时期台湾对日贸易与出口产业(陈慈玉)

  读章太炎先生〈原儒〉札记(何广棪)

  王国维寻死原因三说质疑(翟志成)

  尼采(Nietzsche)的偶像(莫诒谋)

  道宣的戒体论(屈大成)

  见道行事:唐君毅先生的续统思想(陈学然)

  晚清至民国一部流行的赋集——论夏思沺的《少岩赋草》(詹杭伦)

  盛唐诗的超越——苏轼与严羽诗学理想追求的比较(刘卫林)

十四、《台湾人类学刊》第9卷第1期

出版日期:2011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内容简介:

【主题演讲】

In Today’s World, Anthropolog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Maurice Godelier)

【研究论文】

纪念祖先功绩:《评皇卷牒》中的神话、基模与历史(Eli Noah Alberts)

热忱的人类学:Charlotte Salwey、Shihji Ishii(石井真二),与1913年左右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Ian Inkster)

幽微的抵抗:马太鞍原住民食物系统的变迁(张玮琦)

论地方知识的所有权与研究职权:从诠释人类学的观点省思Lahuy的「论文返乡口试」(林徐达)

【书评】

Shao-Hua Liu: Passage to Manhood:Youth Migration, Heroin, and AIDS in Southwest China(周仁宇)

丁仁杰:《当代汉人民众宗教研究——论述、认同与社会再生产(高怡萍)

书评论坛:The Meaning of the Body: Aesthetics of Human Understanding(余舜德、邓育仁、赵绮芳)

十五、《故宫学术季刊》第28卷第4期

出版日期:2011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内容简介:

从神机到人文:盛唐到北宋的草书之变(卢慧纹)

南宋书法中的北宋情结(莫家良)

马车在早期东西交流中的地位与交流模式:公元前2000-1200年(吴晓筠)

从「总管内务府档案」述说太皇太后吐蕃特文泥金写本《甘珠尔经》的修造(李保文)

十六、《戏剧学刊》第14期

出版日期:2011年7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             

内容简介:

【「当代剧场的跨时代文化书写:性别、历史与改编」专辑】

【专辑论文】

解放与规训——殖民现代性、认同政治、台湾早期现代舞中的女性身体(陈雅萍)

台南人剧团台语《麦克白》:改编、翻译与表演所彰显之女性声音(陈怡伶)

岂能约束?——「豫莎剧」《约/束》的跨文化演绎(陈芳)

挪借威尼斯商人:试论《约/束》的改编策略与所引发的问题(林璄南)

【一般论文】

越界与漫游:寻觅现代观众的「钟声新剧」(锺欣志)

从认识论真理到剧场文本中的真理——阿多诺的戏剧美学(吴承泽)

【剧本】

魏良辅(曾永义)

狐仙故事(赵雪君)

十七、《国文学报》第49期

出版日期:2011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             

内容简介:

上博〈六平王与王子木〉校释(黄丽娟)

两种《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残本对朱子学研究的价值(许华峰)

明神宗与《诗经》讲习(连文萍)

姚际恒《诗经通论》的《诗》教观及其反汉学色彩(黄忠慎)

《朱子语类》能性述补结构中的几个趋向补语──兼与闽南话相较(郭维茹)

苏轼在儋州的身分认同(陈金现)

论凡目、图底章法之包孕式结构──以苏辛词为例作考察(陈满铭)

香冷西湖──论姜夔词中的杭州书写(林佳蓉)

「变形诗学」在汉语现代化过程中的检证(翁文娴)

十八、《台湾文献》第62卷第1期

出版日期:2011年3月

出版单位: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内容简介:

【纪念王世庆先生专题】

追念王世庆先生:记前辈学者最后的身影和遗响(周婉窈)

谦卑温和、严谨细心的恩师:王世庆老师(陈鸿图)

家父、历史与我(王孟亮)

编后记:从台湾省通志馆采访员谈起(李荣聪)

【宗教与民俗医疗专辑】

寺庙药签疗愈文化与「疾病」的建构(宋锦秀)

「医病也医命」:民俗宗教的医疗行为及其概念(张珣)

浅述出家法师的民俗医疗经验(释宗演)

【一般论述】

港口阿美族的竹筏(张玮琦、黄菁莹)

荳荚花开落地生:花生与清季台湾汉人社会的经济活动(林哲安)

二战时期台北市之疎开空地带对战后城市街道发展的影响(洪致文)

解严前台湾妇女参政及其转变(1945-1987)(卢文婷)

台湾省议会对外资在台设厂之折冲:以杜邦、拜耳案为例(李巧雯)

十九、《人文与社会》第2卷第8期

出版日期:2011年6月             

出版单位:高雄:义守大学             

内容简介:

电子书在华语、台语及英语教学上之开发及应用(张玉玲)

论《管子》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黄淑贞、陈美惠、吴丽娜)

《孟子》升格的关键文本──析论宋.余允文《尊孟辩》(冯至纲)

牟宗三先生老子诠释析论(马耘)

战争结束前的靖国神社争议(苏俊斌)

软实力下的新亚洲文化贴近性与现代性:韩国电视剧在东亚地区观众之接受因素探究(侯政男、蔡宗哲、陈欣欣)

二十、《宗教哲学》第56期

出版日期:2011年6月             

出版单位:南投:中华民国宗教哲学研究社          

内容简介:

【特稿】

端午节宗教民俗论析(黄景春、李琦)

【专题论文】

伊斯兰中间主义与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王铁铮)

赛义德.侯赛因.纳塞尔:神圣与伊斯兰传统的守卫者(Jane Smith、王刚)

涵静老人早期宗教哲学思想中的问题意识(李利安、张丽)

智慧.责任.爱:我心目中的涵静老人(王骏)

【研究论文】

碑铭中的北宗禅(韩传强)

慈化寺及其普庵祖师述论(王水根)

从〈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一语论周敦颐援佛入儒之文学转化(萧玫)

马一浮对《孝经》的佛学解读(韩焕忠)

报导者

二十一、《国史馆馆讯》第6期

出版日期:2011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史馆          

内容简介:

【特载】

建国百年、创新修史——就任国史馆馆长讲词(吕芳上)

【国史研究与纂述】

民国史事与人物策展经验谈(邵铭煌、刘维开)

「我的1949」口述座谈会纪实(郑坤腾)

千万不要把假的历史留给后人——出席成都口述史研讨会暨参观汶川灾后重建纪实(胡志伟)

美国亚洲学会2010年会会议报导(廖文硕)

我的鱼苗事业与防灾经验——林烈堂先生访谈录(薛月顺)

台湾佛教出版的先驱者——张忠江先生访谈录(阚正宗)

杨月琴女士口述访谈记录(何凤娇、林秋敏)

【历史档案与文献管理】

「国史馆数字档案检索系统发表会」纪实(黄泛如)

台北市茶商业同业公会史料概述(张琼月)

国史馆藏《仁寿本二十五史》简介(詹建德)

【总统副总统文物介绍】

总统的轮椅(胡斐颖)

【传记资料】

国史馆馆长潘振球先生事略附朱菊贻女士访问记录(朱重圣等)

张自忠上将生平纪实(张庆宜)

中华口琴会王庆勋理事长与在台推手计大伟(计安邦)

庄国华褒扬令

黄秀日褒扬令

陈瑞堂褒扬令

潘振球褒扬令

李焕褒扬令

刘毅夫褒扬令

何恩廷褒扬令

杜金荣褒扬令

卢光义褒扬令

王光灿褒扬令

王章清褒扬令

陈慧坤褒扬令

袁德兴褒扬令

刘柱林褒扬令

邱宏达褒扬令

郦俊厚褒扬令

【读者投书】

对于《「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传道法师访谈录》内容之更正(佛光山高雄南屏别院)

二十二、《文化驿站》第29期

出版日期:2011年6月

出版单位:台东: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内容简介:

【专题:生活美学主题展】

为什么「形、色、纹、质」?为什么「微观」──「台湾原住民生活美学的微观之旅特展」策展论述(卢梅芬)

原质之美的现代性:植物纤维媒材与部落工艺──新社Sauku造型鱼篓灯的现代转化(陈淑燕)

排湾族图纹、金工与产品(高吴惠琴)

曾经的生活美学──sasa系列作品最初的概念(舒米.如妮)

从部落、闲置空间到博物馆纪念品店与餐厅:部落文创产品平台之经验与困难(林秀慧)

【南岛专区】

打树成衣──南岛语族的树皮布及其文化(张至善)

媒介消失了吗?从岩佐嘉亲先生捐赠的Bilum谈起(黄芳琪)

卑南遗址与部落文化结合──卑南文化公园大草坪上的卑南族传统少年会所(Takuban)(林佳静)

【与考古相遇】

卑南考古动态──科技考古学的实践与跨学科的合作(叶长庚)

坐在卑南谈天说地──「一个跨界的思考与整合的场域」工作坊主办历程与心得分享(高育屏)

【史前馆与小区】

当小区学童遇见博物馆:爆米花电影院、DIY小区推广与假日套装行程新尝试(林颂恩)

部落灾害与智慧暨「babu-zangal(自助人助)──关怀嘉兰村莫拉克风灾心灵教育重建计划与创作特展」(林建成)

因地制宜:史前馆在台东的特殊营销方式(邱琼仪)

二十三、《东吴历史学报》第25期

出版日期:2011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东吴大学历史学系             

内容简介:

隋唐之际的割据势力──以贵冑出身的李渊和李密为中心(伍伯常)

宋辽帝后生辰与哀丧的交聘活动──以宋真宗、辽承天太后、辽圣宗为主(蒋武雄)

清人对伊犁将军常清施政评议(陈维新)

清末民初广东大学学制之发轫(李朝津)

英国与武汉国民政府之汉案交涉──以英国领事报告为中心(何萍)             

二十四、《东吴中文学报》第21期

出版日期:2011年5月             

出版单位:台北: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          

内容简介:

《左传》与南朝丽辞(陈松雄)

《奏谳书‧狱簿》案例分析(周敏华)

前秦与北魏之汉化进程较论──以教育政策与官方文学活动为讨论核心(龚诗尧)

写本异体字构字部件形体变异研究──以敦煌写卷S.388号为中心(蔡忠霖)

「独乐」与「中和」──论司马光园林书写中的修身意涵(林素芬)

《诗经》注我,我注《诗经》──杨简《慈湖诗传》再探(黄忠慎)

元代题画词探析(赵桂芬)

北曲杂剧对宋词之跨界传播析论──以篇章借鉴为范围(侯淑娟)

魏校及其《尚书》经筵讲义析论(陈恒嵩)

析论纪容舒《杜律详解》之时文手眼(陈美朱)

日治时代《台湾日日新报》所刊载之词研究(苏淑芬)

中国新文学史的开路者──朱自清及其《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王文仁)

二十五、《兴大人文学报》第46期

出版日期:2011年3月

出版单位:台中:国立中兴大学文学院

内容简介:

泊然于声华驰逐之外——从《二家诗选》看王士祯的神韵诗学(闵秋英)

清代台湾异于中土奇异的物产与饮食书写——以诗文为考察对象(刘丽卿)

陈丁奇书学渊源探析(李郁周)

日治公学校国语教科书里的性别操演(郑昱苹)

明末浯澎游兵的建立与废除(1616-1621年)(何孟兴)

二十六、《台湾神学论刊》

出版日期:2010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神学院

内容简介:

【论文】

「新出埃及」──以赛亚书19:16-25之「出埃及」神学探讨(曾宗盛)

咒诅敌人的福气?──论诗篇咒诅诗的功能与现代意义(徐万麟)

路德的律法观──反律法主义与律法主义之间(林鸿信)

布特曼与海德格:友谊以及在马堡所共有的──尽管所有(Hermann Deuser撰,李丽娟译)

他者性作为关系结构的判准──论他者图像于儒家传统仁论中与基督宗教三一论中之比较(庄信德)

基督宗教五百年的会众诗歌:悍卫并传承三一神论──以台语《圣诗》1964和2009为例(陈淑芬)

基督教宣教士和台湾国民政府早期的政治意图(苏慕理)

二十七、《语文建设通讯》第98期

出版日期:2011年7月             

出版单位:香港中国语文学会

内容简介:

《全球华语词典》四人谈(高家莺、颜逸明、范可育、费锦昌)

《海峡两岸》字幕语用刍议;「自由行」与「个人游」(汪惠迪)

《全球华语词典》的若干不足之处(林新昌)

个人自由谈(高丽菜、茉莉、校友、硬伤、粤菜、等)(姚德怀)

东南亚华语中的「介词+X+起见」格式(李计伟)

汉字:超越近现代的文字——重新审视语音与文字的关系(寺尾智史)

从汉字和语音说开去——寺尾智史先生的论文读后感(石汝杰)

世界人民是否可以自由运用汉字(姚德怀)

漫谈日中同形多义词「头痛」(王敏东、许巍钟、蔡玉琳)

「和谐体汉字」推广的社会心理分析(高友铭)

应该编制能反映「复用简化字」的《简繁汉字对照表》(林新昌)

报道:第14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周胜鸿)

苏培成教授还要等待什么呢;笑话集(本刊)

香港与大陆的「异体字」的比较(黄艳萍)

关于《近现代辞源》的编纂(黄河清)

关于「不稂不莠」与「不郎不秀」(黄今许)

「利润」小考(王丽娟)

两篇关于凌晨的讨论(黎千驹、DH)

以「给力」为例 谈如何对待网络新词(陆洁瑜)

「零」、「○」膡义钩沈(谭步云)          

二十八、《语言科学》2011年第2期

出版日期:2011年3月             

出版单位:北京: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唐代的方言研究及其方言观念(储泰松)

比较构拟和内部一致性(黄笑山、周傲生)

张凤翼戏曲用韵反映出的四百年前的苏州话语音特点(彭静)

郑众、郑玄的「谐声」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李玉平)

从《国语》看先秦汉语词素的发展(陈长书)

汉语「咬啮」义动词的历时演变及原因(王毅力、徐曼曼)

并列结构的依存分析与连词的控制语地位(冯文贺、姬东鸿)

表感叹性评价的「这NV的」构式分析(唐雪凝、张金圈)

话题标记与句类限制(强星娜)

「X倒是X」小句及其对答联系项功能(张健军、吴长安)皖北方言的「V+搁+N(L)」格式(张德岁、唐爱华)

二十九、《东洋史研究》第70卷第1号

出版日期:2011年6月             

出版单位:京都:京都大学东洋史研究会             

内容简介:

【论说】

秦汉律における同居の连坐(刘欣宁)

唐代漠南における突厥可汗国の复兴と展开(铃木宏节)一八八○年代中叶におけるシャムの对佛‧对清关系(小泉顺子)

甲午改革期以后の朝鲜における权力构造について(糟谷宪一)

清末における城鎭郷自治と自治区设定问题——江苏苏属地方自治筹办处の管辖地域を中心に(佐藤仁史)

【书评】

田中比吕志着「近代中国の政治统合と地域社会——立宪‧地方自治‧地域エリート」(小野寺史郎)

三十、《白山中国学》通卷第17号

出版日期:2011年1月             

出版单位:东京:东洋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文学科研究室          

内容简介:

王阳明の〈陆象山〉论——象山の〈未だ及ばざる〉点とは何か(伊香贺隆)

明末天主教の「天」に关する一考察(播本崇史)

近代中国における「杨朱」観——张尔田と銭穆の场合(福田真吾)

「周易正义」干卦訳注稿(4)(铃木雄三、岛山奈绪子合译)

王畿「龙渓王先生会语」译注(其の7)(吉田公平等合译)

韩国における中国学研究の动向——その概说的绍介(崔在穆)

鲁迅と近代の日本文学(有田和夫)

「汉学‧洋学‧国学」补说(有田和夫)

朱熹哲学における心と気の流れをめぐる问题——気质论と心性论との桥梁(辻井义辉)

中国の大学における日本文学教育の改革への提言——文学教育研究の必要性を中心に(王净华)

资料来源:台北《汉学研究通讯》等(陈友冰辑)

  

Comments are closed.